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3

用专业思想回应人民的需求

武汉的深夜,弥散着带伤的平静。翻看史占彪教授发来的《安心行动——心理教练对话战“疫”》书稿,正合此时心情。史占彪教授热爱对话,喜欢咨询,擅长讲课……可能是受“述而不作”影响,原本有不少书作的他,近年来却少见有专著问世。回想起来,史占彪教授临床心理学工作中折射出的理论探索大致走过了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学。真正打出自己“番号”,确立“心理教练”是近5年的事,这其中融合了他近20多年走过的理论探索之路,更是一线经验所积淀的思考。如今,史占彪教授将这些凝集成册并即将出版,很为老朋友感到欣慰。

近20年来,说到中科院心理所应用研究领域,坊间有着许多“五老一哥”的段子和故事。我属于“五老”之一,“一哥”自然就是“彪哥”。说起原由,估计是我们六人在20年前皆同为心理所博士生,而且热衷于将心理学应用于学校、社区、企业、机关等。同时,我们执着地相信心理学能改变生活面貌、提升人的幸福。巧合地是,我们均有相似的社会经历,来心理所学习之前,或者做医生、做教师、做镇长、做校长……本科时也或多或少地担任过校或系学生会负责人。中科院心理所宁静而严谨的学术氛围,让我们相互之间交流得很透彻,几乎百无禁忌。我们的心理学服务也从林萃路16号、中关村工会的心理小屋,到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天津港大爆炸等,直至今日的全国大疫情。此时回望,早年我们对心理学应用与服务的期待和设想已悄然实现。时过境迁,现在我们见面聊的话题,很多内容与学生时代相比早已迥然不同,然而,唯一不变的讨论却还是“专业思想”和“人民需求”。一名心理科学工作者,没有“专业思想”,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意趣;不关注“人民需求”,不是自恋,就是自嗨。历史与未来之所以能记住弗洛依德、华生、马斯洛、卡尼曼……主要是他们用“专业思想”回应了人民的心理需求。

重大突发事件下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是最需要“专业思想”回应的非正常情境下的“人民需求”。因为其不确定性、突发性、多元性和复杂性,唯有专业思想先导、人性细腻深刻,才能真正做好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安心行动,我在第一时间给昔日灾难心理援助的队友分别打了电话,史占彪在接到电话后,毫不迟疑地答应了,春节刚过,他就由夫人开车送到中科院心理所,二楼办公,八楼招待所入住,他一住就是60多天。史占彪有长期的灾区工作经验,又喜欢辅导个案,因此承担了“咨询—培训—督导”的任务,在热线咨询、专业培训、临床督导和专家对接与协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同行的普遍尊重和信任。紧张工作之余,我和占彪教授及队友常在深夜,围着林萃路16号心理所小院散步。占彪教授与我分享了不计其数、“淋沥尽致”的临床案例,讨论了训话与对话、创伤与创新、解释与解决的关系,分析每次危机中对危险与机遇的觉察与反思,慢慢一起勾勒了“领悟式对话”的概念,我特别期待这个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概念能成为占彪教授多年来探索与实践独具一格的表达和形态。更期待他能深入总结、系统梳理,形成独特的心理学应用思想体系,终于,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由心及理”“反思立场”“引导模式”“资源取向”“对话过程”等心理学思想亮点,也读到了关于合作父母的“看法、想法、心法、活法、做法、手法”等新颖说法,也体会到“慢一点、等一下、退一步、想一会”的独特视角,还有慢就是快、心就是理、不知就是道、用心用情不用力的智慧呈现。

后现代心理学注重反思和探索,重视新的想法和做法,人性主义注重欣赏人性的光辉、激活内在人格力量、充满足够的人文关怀,期待老朋友借助心理教练这一新的助人模式,采取“领悟式对话”能够帮助更多社会大众愉悦而高效地接受心理健康促进的服务,推动更多心理援助志愿者自然自如地接纳并参与到社会心理服务中来。

刘正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副主席
中国心理学会抗击疫情“安心”行动执行委员会主任
2020年3月31日 nXPoUnTaP170lMUgJmeZMbgULoZ+KGu7t6qF+LP+6P+JSnw+9rZauZaqIlYKc+D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