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2

心理教练:——一种新型助人模式和生活方式

本书的题目为《安心行动——心理教练对话战“疫”》。有人马上会问,何谓心理教练?在心理援助行动中我们了解更多的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各种方法,心理教练是其中之一吗?它有何独特之处?等等。让我先来引述几段对比心理咨询、治疗与教练技术的文字,以便让本书读者更快地进入作者的视角,与其同理共情。

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要(但不完全)是一种基于倾听和谈话的治疗方式,它可以用来确定心理和身心的一些问题,改变深层及长期的痛苦、情境性困境、危机、个人发展需求,实现发展自我潜能的渴望等。或者说,它是一种针对来访者的问题、不满或困难进行回应,以便促进来访者去选择、改变、减少困惑的方法;它强调咨询治疗互动中的隐私及保密性,同时还要强调来访者的自主性。

心理教练技术则起源于体育运动领域。教练努力为来访者营造一个支持性、推动性的环境,以便帮助来访者探索自己在生活中想要什么、如何去实现抱负、如何去完成目标等,效果最终体现在来访者绩效的提升。教练的角色就是帮助来访者作出行动的承诺并保持行动的动力。

从以上引述的对比可以大致看到:前者是一种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或议题的活动。当来访者感到自己无法恢复到日常的生活功能时,他们倾向于寻求咨询与治疗;后者则是一种目标导向、帮助来访者关注未来的活动,来访者试图从教练那里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以便从中获取改变自己生活的动力。

但人们现在也常常将心理教练对话和许多新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都归类在“后现代心理助人技术”的名下,因为它们具有某种共同的哲学思潮基础。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提倡心理学要“去本质化、去中心化,主张反权威、反传统的大众化、叙述化、零散化。”每个生活中的个体就是他自己,是不断生长、生成和发展的活生生的个体,而不是被某个概念、某个模型、某个理论所定义的抽象的人;每个个体的生活都是一个个不同于他人的故事,一个个只有自己才可以讲述的故事。因此,没有(权威的)他人可以规定个体的生活,但平等个体之间是可以对话和交流的,在相互之间的互动中发现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优势与潜能,从而更有信心地去更好地生活,去创造自己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在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界,史占彪教授是较早接触心理教练技术,并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专家之一。他也熟悉各种其他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他在不断比较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了心理教练对话技术的理论和技能,并通过多年的教与练,还带出了一支热爱并践行心理教练助人技术的队伍。难能可贵的是,史占彪教授一边进行教练实践活动,一边学习和体验中国的阳明心学,尝试将由西方引进的心理教练思想和技术与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加以整合。阳明心学所强调的“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思想,注重修炼内心强大自己,开启与生俱来智慧俱足的正能量,与心理教练遵循的人性主义、后现代心理学理论中保持未知和好奇,尊重信任当事人内在潜能,两者之间似乎的确存在着某种“循代而下,至于当下;如梦如幻,不无暗合”的历史际遇。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心理援助安心行动中,史占彪教授又一次一马当先,带领他的心理教练团队,结合之前他们在汶川地震心理援助取得的实践经验,采用对话式、引导式、反思式的援助方式,始终好奇、信任、欣赏地去启发受助者发现自己的内在力量,陪伴对方找到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实际心理援助的效果,并获得了来自企业管理者、医护人员、社区干部、家庭父母等领域来访者的普遍赞誉。在抗击疫情心理援助战役中,中科院心理所史占彪教授及其后现代心理学专家团队和500多名心理教练,是众多援助队伍中颇具特色的一支团队。

本书就是史占彪教授和他的团队十几年来运用心理教练方法从事心理援助经验的总结和案例汇编。案例涉及到克服恐慌、子女教育、校园导师、居家办公、企业管理等诸多生活领域。故本书倡导的心理教练理念与实践,将不仅对疫情期间的心理援助工作有重大的示范意义,而且还将惠及更广大的民众,更为未来的心理助人活动的规范化和职业化的发展之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思维范式、沟通形式、助人模式和生活方式。

张建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荣誉理事长
亚洲社会心理学会原主席
国际心理联合会执行委员
2020年3月27日 zuQjkYJWG2V0njQlB9uFg9GMLj9nHVGVZJh0Vwi47Ja0rmOSV2Gn+Ty0SfDzdM8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