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迈出一小步,困难事优先解决

一小步引发一大步。疫情发展之初,有一位来访者向心理援助志愿者进行求助,他母亲感染了病毒,父亲已有发烧症状,现在医院里人满为患,他非常焦虑和恐慌。

此时此刻,他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安慰,任何心理辅导的技术在生死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在对他进行了共情和理解后,重点在身后一步引导他进行一小步的行动,经过沟通后,他产生了一项可行性行动:详细描述父母的病情,并配以图片发微博寻求帮助。发布微博后,获得广泛关注,一些基金会也给予他物质上的资助,许多好心人也在鼓励他并密切跟进他父母的病情发展。两天之后,这个来访者的父母因为他及时求助而得到了有效救助。

当遭受心理危机时,人的认知功能都较平时减弱,所以我们要用一小步的技术,多关注当事人眼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心理援助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工作体系,而是将心理援助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要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

这次重大公共卫生疫情灾难,在于它的突发性、爆发性及对病毒认知的有限性。早期的危机干预通常最需要的是满足基本需求,包括衣食住行,保障有吃、有喝、保暖等。

为何要遵循实际困难的事优先解决的原则?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最低一层次的需求就是生理需求,其次才是安全需求。根据基本需要理论,当人员伤亡及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个体的心理调适能力会显得苍白无力,由既往经历所建立起来的心理支柱无法支撑如此大的压力,作为心理援助志愿者应该第一时间协助来访者解决现实困难,这不仅符合心理学理论根据,而且是极为人性化的心理援助。

首先,关注此时此地,立足具体行动。

当来访者处于痛苦之中,我们帮助来访者充分觉察此时此地的状态。比如,我们心理援助志愿者和他讨论,在这么难过的情况下,你是怎么做到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你说你心情非常糟糕,但你怎么做到交流时还能表达清晰?

通过交流,可以有效引导来访者把目光从疫情灾难中回到自己身上,从而找到有利于心理复原的动力。有些人尽管处于恐慌之中,但仍然可以和恐慌相处,并能进行较好的自我照料。尽管来访者本人看不到这种正向的力量,心理援助志愿者要及时发现和挖掘这些弥足珍贵的资源。

就像落水中的人,他们此刻需要的不是心理上的安抚,而是如何把他救上岸。确保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为此,心理援助志愿者告诉灾区群众,如果你有困难,你可以到哪里得到帮助;如果你不愿或没有准备好,任何志愿者都不得打着爱心的幌子去干扰灾民正常的生活,一句话,充分尊重当事人。在疫情发展区,居委会大妈及普通志愿者的热心助人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发放口罩,所传递出的温暖和爱,具有很好的心理疗愈作用。

心理教练注重助人成事,放下事,看到人。面对疫情受影响的人群,却一定要重视对方的现实物质需求和安全需求,睡眠不好也得及时找医生帮忙。放下事,是在提示我们要避免被眼前的难事所绑架,不被它所局限,而是投向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资源,但不是放弃对事的关注。我们聚焦到人的资源,看到人的能动性、创造性,最终都是回到当下、当时、当事人,力促推动他更好地应对眼前这个困难事。虽然不主张全盘指导,但分享建议,引发对方思考,让对方明白行动的方向和思路,也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要关注微小的进步。

在已有的生活中做了一点改变,这个改变必然会引起更大的改变。有一个《点的故事》可以分享给大家。

故事的主人公是瓦士缇,她不会画画,她总是想不出要画什么,一堂美术课下来,她的画纸上依旧什么都没有。别的小朋友都已经离开了教室,只有瓦士缇还坐在座位上。这时,美术老师走了过来。出乎意料的是,美术老师并没有批评瓦士缇,而是让她“随便画一笔”。在美术老师的劝说下,瓦士缇不耐烦地在纸上随便戳了一个点。老师拿起画纸,仔细研究起来,仿佛瓦士缇的画是一件有着深刻寓意的艺术品。然后老师将画纸推到瓦士缇面前,让她签上名字。一周后,瓦士缇惊讶地发现,自己画的那个点被老师挂在了办公桌上方,还用金色的画框装裱起来了!瓦士缇心想,我只是随便画了一个点,就被老师裱起来挂在墙上,如果我认真画,一定比这个更好!于是,瓦士缇拿出她从没用过的水彩颜料,认真地画了起来。画出了许多小小的点之后,瓦士缇想:“如果我能画小小的点,那我一定也能画大个儿的点。”这时候的瓦士缇已经不再像曾经那样什么都画不出来,她的脑海中浮现出越来越多的灵感,不断在尝试中创新。瓦士缇找到了画画的乐趣,也对自己越来越有自信了。

《点的故事》启发我们可以从来访者过去已有的资源、经验、能力和优势中找到力量,找到信心,从而增强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其实现目标的动机水平和行动力。比如有人说:“我最近情绪状态很不好。”这句话有一个潜在的意义,就是过去的情绪还是不错的。心理援助志愿者要不断追问,那个时候,您是怎么做到的呢?心理教练最看重就是对方一定有资源、有力量、有能量、有办法,有时候一点点力量的激发就能带来越来越多的能量和可能性。

最后,要给予当事人安全感。

增加与来访者的沟通、交流、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隔离产生的最大心理问题是一种孤独感,而这种感受会使人产生身心失衡,也会带来很多心理情绪上的问题。通过陪伴,增加人与人之间联系;在倾诉中,表达内心的恐惧;通过分享,让对方了解遭受危机和创伤时的反应,从而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这种正常化的技术对心理援助志愿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危机干预心理援助如同急救,负责包扎,一般是短程,是在危机发生时候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清楚这一点对于心理援助志愿特别重要。心理援助仅是为处理短程、紧急及当下的困扰提供帮助,遇到严重的心理问题、神经症、心理疾病等情况,要及时转介。根据精神卫生法,抑郁症等精神症状已不是心理援助的工作范围,需要协助转介到专科心理机构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就像一个人走进一个漆黑的屋子里,内心肯定会有恐惧,当了解屋子里的摆设后,就会多一份安全感。

新型肺炎从爆发到武汉封城,随着疫情范围不断扩大,大家开始从焦虑担心变得不知所措,在疫情的阴影下,许多人都存在恐慌心理。恐慌的背后最主要是对病毒知识了解甚少。

一位来访者,在疫情暴发一周后,出现失眠焦虑及抑郁的情绪状态。在向心理援助志愿者寻求帮助时,心理援助志愿者向他解释了当人遇到危机时,有几个不同的反应过程,首先是“抵抗期”,这个时期交感神经会处于极度亢奋,当发现自己在重大疫情面前无能为力时,就会进入“衰竭期”,这时一种创伤性体验就会出现。当来访者了解了基本的心理常识后,心里也就释然了。

新冠疫情将人们带入不确定的、未知的状态,很容易导致恐慌心理。为来访者提供能够带来确定感、安全感、控制感的知识信息,有助于心理援助工作的开展。可见,作为心理援助志愿者要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一旦我们拥有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增强自我掌握感。 N3JLbX2jX2L29JAQ5iiSWub4ivZ5sSV/tgmLgkEeIcBpz3tb+YCTWMBDGZOCXLr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