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建立亲和,构建理解基础

心理援助过程中,看起来是解决事的问题,实际上所有的事都是人的问题。而且要依赖这个人,才能真正解决这件事。心理教练关注“助人成事”,如何用心陪伴好眼前这个人,让这个人在安全、舒适、创造性的氛围中,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一切问题就因此迎刃而解了。

没有共同理解的基础,再好的技术也没有用。共同理解的基础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心理援助的成效在于合作与沟通,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来访者总是在小心翼翼地探索他的安全心理领域,直到确认安全,才会打开心门诉说。倾听不仅是倾听,更要配合来访者的声调、感情和用语,进入来访者的世界做积极的行动引导。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应邀请来访者做进一步地改变,并协助对方搜寻并创造新的意义,产生新的想法与行为。

现代催眠大师埃里克森是所有流派中建立亲和关系的大师,这种重视咨访关系的风格很早就展现在了他的生活中。小时候,在他家的农场,有时马会跑到外面,工人们要花很大力气将它们拉回来,因为马的力气很大,所以通常得几个大人一起拉一匹马才行。但幼小的埃里克森一个人就将一匹马拉回马厩。他发现,马这时的“逆反”心理很重,人们拉它向西走,它就会努力向东走,那么,何不将它朝东拉呢,这样它会自动向西走。果不其然,当小埃里克森将马朝马厩相反的方向拉时,马反而努力向马厩退,这时只需要用很小的力气就可以令它们回到马厩了。

可以将来访者的症状理解为这个故事中的马,一些心理援助者可能会辅导来访者要控制症状,但有些症状你越是控制可能越失序,最好的办法是合作而不是对抗。

一次,埃里克森去治疗一个有被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埃里克森进入病房时,他正在窗户上钉钉子,他认为这样就可以防止敌人攻击他。埃里克森和他一起钉钉子,而且比他还认真。钉子钉好后,埃里克森建议把地板中的缝隙也缝起来,那样敌人就彻底没机会了。接着,埃里克森建议他和医院的医生护士一起加强医院的防范工作,不断扩大他的安全范围。这个患者一一接纳,随着这个工作的不断进展,他的防备范围——同时也是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而他也逐渐从与世隔绝的孤独中走出来。

首先,要呵护来访者的自尊。

心理援助志愿者要了解来访者在自尊领域的独特性,比如,他为何这么敏感,动辄动怒生气,他的自尊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许多人对心理援助一直讳莫如深,直到对心理援助志愿者产生足够的信任,足以忍受伴随暴露内心深处的羞耻而产生的焦虑不安,或者说,在其他问题上获得的帮助使他们期望自己的隐秘问题也能有所改观,对方才会坦诚相对。因此,在心理援助过程中,应学会解决系统问题中最容易解决的一个问题,让来访者的自尊心得到满足,才能产生足够自信。

一位来访者,在这次疫情中失去了亲人。在热线电话中,他说:“现在最亲近的人离开了我,感觉生活全都崩塌了,不知道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对于上述这位来访者,心理援助志愿者第一时间小心翼翼地确认对方此时此刻的状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激发对方心理自助的动力,同时可以试探性地问他:“在这么难的情况下,主动打电话寻求帮助,是怎么做到的?”通过关注对方已有的资源及能力,可以强化自助的能力。

当我们经历了突发事件以后,内心的平衡被打破而失衡,从而表现出紧张和担心。后现代心理学理念提倡放下专家的角色,以一种探索和好奇的方式与对方相处,小心翼翼地,敏锐精准地陪伴来访者去散步,就可以充分保护人们有一种自我修复的能力或者本能。心理援助志愿者应该理解和关注到当事人的内在敏感,保护其自尊是非常必要的。自助与求助意愿越高,复原的机会越高,其内在自尊也最为脆弱,心理援助志愿者需要把握好节奏和火候。

其次,要关注已有的资源。

有幸存者会带着很强的羞耻感、病感及自罪感,这是一个精神和观念的双重锁链。一直以为,自主感是一个人最珍贵的状态,在疫情灾难中,这显得格外珍贵。可惜的是,许多人出现焦虑、忧郁等症状。也就是说,忧郁、焦虑控制了他们的生活,导致他们不能主导自己的生活。事实上,问题并不等同于人本身,这时可以通过隐喻等方式让来访者明白这一点。比如用一张纸,问来访者“这能写字吗?”“能”;然后纸上戳了一个洞,继续问他“还能写字吗?”得到他的肯定答复后,他也会明白,问题还是问题,而问题不等同这个人。帮他们从忧郁和焦虑中解脱出来,增强自主感极为重要。

在疫情灾难中的人,是难以觉察自己已有的力量和资源。心理援助志愿者通过这些类似的问句激发对方内在的能量及希望感。“看起来的确非常艰难,在这么艰难的日子里,你是怎么撑过来的,谁给了你有效的支持?”“在这么痛苦的情境下,你是怎么做到自我照顾的?”

类似应对问句会有力地给予对方支持,让对方感到在危机中仍没有完全被淹没。即使生命非常艰难,但还是坚持了下来。这就像一个人走在黑暗的隧道里看见那一束光芒,足以给来访者最有力的支撑。

一旦我们真正陪伴对方看到了他内在的资源和已经做到的部分,深入探讨这份难得的成长与收获,就能够带给对方信心,就容易打开话题,也就自然能够陪伴来访者看到更多的风景。

其三,要身后一步引导。

一个人在疫情之后,出现了厌食反应。从精神分析来看,可能是激发童年创伤体验。从行为主义角度分析,这是不良行为刺激强化的结果。从人本主义分析,可能是自尊心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不同的咨询师,就会有不同的分析路径。他们错了吗?没错。他们对了吗?他们又没有全对。我们要避免贴上负面标签,要将焦点从理论转向关注当事人。

我们心理援助志愿者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做一个领路人,而是要做一个陪伴者。心理援助者不是成为对方的拐杖,相反,要减少依赖外界的帮助,慢慢帮他拿掉拐杖,让他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因为只有他本人是他自己问题的专家。有来访者因为疫情蔓延,恐慌被传染而前来寻求帮助,心理援助志愿者可以不特别去深究问题行为的根源,而是问他“什么时候这种感觉会好一点点?”这种问话是强调对方是具有自我治愈能力的个体,他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专家。强调每个人只要用好本身的资源,就可以达成改变的目标,也相信对方具备所有改变现状的资源。

最后,要重视人性的温暖。

真正有价值的心理援助,不会强制来访者改变他自己,一旦外在力量推动他去改变,就会令人恐惧;而是和来访者建立一种关系,一种温暖的关系。通过温暖的关系,带动来访者自己去转变。在这个关系里,你可以哭可以笑。重视人和人之间情感联结,就是要加强沟通交流,是帮助这些隔离的亲属战胜疾病最重要的方式方法。不时地问候,送一些鲜花,送一些饭菜,其实都是有意义的,小小的支持可以带来很好的效果。

温暖也会促使人发生改变,正如北风越吹,路上行人的外衣裹得越紧;而太阳暖暖地一照,行人自己就把大衣脱了。所以越指责和强求,人们越不愿意改变。

心理援助志愿者和来访者的关系,同样是一面镜子,来访者会把现实所有的关系都投射给心理援助志愿者,通过这面镜子照出内心的伤痛,在这个关系里,来访者会好好审视自己,理解自己,并引导他们不断接纳自己。除了亲人的关系,其他温暖的关系都是上天给我们额外的宠爱,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珍惜和感恩!

一个人在心情抑郁、焦虑自苦寻求心理援助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心理援助志愿者要激活他现有的资源,让他看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如果你最好的朋友在,他会给你什么建议?”这会打开一种新的视角,看到解决问题多种可能性,这样的对话自然就能引导来访者用开放性视野看待当下,用多角度的眼光来看待当前的困境。我们有时候无法改变现实,却能改变我们对现实的看法。 wBJ+qR/keZdNBvcDe5XO8RPLWShiikKApMawAans/X4JRuLAw1lT7DdbkElsuJa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