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鼻烟壶追溯其本源,仅为一种奢侈消费品的包装容器,经三四百年的演变至今,虽然其包装的消费品本身(鼻烟)早已从社会中淡出,以致销声匿迹,但鼻烟壶仍作为一种艺术文玩被广泛珍藏,竟成为拍卖会上的宠儿。这种现象不仅罕见,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探究其原因大致为:初曾被皇帝、贵族、官吏、文人所喜爱,认为是一种雅好,工艺十分精致,在皇宫内设立造办处,不惜工本。皇帝本人奖励优秀作品,亲自参与审定且常常把玩于手,在节日、庆典前大量制造,赏赐给属臣,受赏者无不奉为莫大的恩宠,在人前夸耀显示,所以很快成为上层阶级普遍的爱好。

由于皇帝高官喜好,下级官员便百般收集有地方特色、用贵重材质、制造奇巧的鼻烟壶,作为取悦上级、求取晋升的敲门砖。所以使民间制造鼻烟壶的技术不断提升,出现如内画鼻烟壶等许多新品种。

鼻烟壶也成为上层社会官员、文人墨客作为交谊攀谈的由头。如朋友之间相互敬奉鼻烟的时候,可以欣赏彼此的鼻烟壶,很容易找到谈资,拉近彼此的距离,所以在交际场中的人士绝不可仅有几只高档鼻烟壶而满足。为了次次见面有惊喜,必须准备多个品种,如曾有人初一见面,拿出来的是画有一只喜鹊的鼻烟壶,初二、初三日见面,则持有的是画有二只、三只喜鹊的鼻烟壶,这样的变化持续到月底,就要准备30个系列鼻烟壶。鼻烟的嗜好逐渐传播于市井,更促进鼻烟壶的民间制造、流通,需求旺盛成了推动品种求新探奇的动力。

鼻烟和包装的容器本来自欧美,欧美人对鼻烟壶本不陌生,但看到中国用各种材质、多种工艺制造精美绝伦的鼻烟壶无不喜爱,对于一些特殊工艺制造的如匏器鼻烟壶和内画鼻烟壶感到新奇震惊,所以清末民国时期大量优质鼻烟壶流向海外。国外出现许多鼻烟壶大藏家,他们出版专著,成立鼻烟壶收藏协会,顶级鼻烟壶拍卖成交也多在海外进行,而国内早期清代精品鼻烟壶反而难得一见。反映中国能工巧匠的杰作应展示给大家,可见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下,成就并传承中国文化和多种精美工艺技术且成为在掌上把玩的艺术瑰宝,应予以广泛弘扬。

鼻烟壶收藏入门门槛较低,各种档次的品种差别较大,一般低档商品价格为几十元,而在香港邦瀚斯秋拍会上柯佐融的瓷胎画珐琅葫芦形鼻烟壶(乾隆年制)以838万元落锤。2011年同一秋拍会上一件乾隆年制玻璃胎画珐琅西洋仕女鼻烟壶成交价为2530万港元,刷新了当时中国鼻烟壶拍卖世界纪录。2011年中国嘉德拍卖一件铜胎画珐琅鼻烟壶,两面各绘一欧洲仕女,人物线条流畅,色彩柔和绚丽,成交价为782万元人民币。由于大量精品鼻烟壶流失海外,国内精品鼻烟壶难求,甚至难窥真容。为了便于读者见到不同水平的作品,本书妍媸兼收,共录400余枚鼻烟壶,以便读者在比较中识优劣。

笔者家庭为北京旗人,父辈亲朋都曾有若干鼻烟壶旧藏,新中国成立后都视为无用之物,虽然有些优美鼻烟壶传说是出自宫廷、王府,但到了“文革”期间成了“破四旧”的对象,弃之唯恐不及。改革开放初期,知本人有此癖好,纷纷相赠,所以以弃物收集之,初作敝帚自珍,有了初步收藏,其后出入摊贩店铺、博物馆等,经三四十年逐渐积累,也小有所成,其中不仅材质、工艺、品类繁多,也不乏世间珍品,遂沉迷于此。论其藏品,必要真伪之辨,纵观天府珍秘,各家馆藏,不免瑕瑜互见,吾辈拾坠抱遗,遇敝帚而自珍,乃书生积习,不因诸管窥各异而兴废,聚集呈世,留待后人赏娱。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彰显工匠精神的今天,特汇集成册,以飨同道。

根据所藏鼻烟壶的品质优劣,笔者粗略分类,标出等级,供读者参考。 6n6ZzSoK0rxIqNtenS/HLCKn/CeZ161C4qUMvyTIZ8wdptPWq06id1RA+axq+3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