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多理论和方法对辽宁农业园区培育和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在查找、梳理相关理论阐述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农业产业集群理论、农业生态循环理论和农业产业链理论更具有指导作用,在此简要叙述这几个理论的相关观点。
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产业集群”一词。此后,该理论不断进行发展。在我国,该理论及研究方法也逐渐受到关注,进而发展。自此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实践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20世纪50年代,哈佛大学学者Davis和Goldberg提出了农业关联产业概念。此后,农业工业化、农业一体化概念等相继被提出。
在地理空间上,农业产业集群在特定的某个农业区域中相对集中,涉农企业、供应商、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因交互关联而组成为涉农产业集聚体。
农业生态循环理论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双赢”理论。
农业生态循环理论是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之上。从生态学角度,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包含一个循环原则、两条食物链、三大生物资源。循环原则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类生物无限循环;两条食物链是指放牧(生食)食物链和腐屑食物链;三大生物资源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农业生态循环的作用:可以将农产品直接进行深加工,使其成为高附加值产品;可以增加农村居民的就业和进行劳动力转化;可以增进农民的技能;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可以新增、改造和盘活农村的固定资产;可以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难题;可以创造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等。
产业链是基于一定的技术或者经济关联,各产业部门之间依据特定的逻辑以及时空布局,形成的链条式关系。产业链包含四个维度,即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产业链存在两维属性,即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
农业产业链在产业链基础上被提出,是指与农业初级产品密切相关的、链条式的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包括前期产业部门、中间产业部门及后期产业部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