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人类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和自然生态圈打交道,必须与环境和谐相处。自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主宰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它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但是也付出了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的惨重代价。据专家预测,至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0.88m,仅欧洲8.9×10 4 km海岸线地区就将有6800万居民被迫搬迁 [1] 。西方发达国家反思以往的发展方式,希望能避免出现难以逆转的环境灾难,重塑可持续增长的格局。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即面临着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和现实任务,又存在着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水平低等一些相当严峻的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要求就是合理地利用能源,以及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但从这两个方面看,我国的情况都不容乐观。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生态环境压力大,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但单位GDP能耗、物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和各级政府普遍关注“人口、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目前我国把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作为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以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手段。传统的粗放经营管理方式是靠资源持续不断的大量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短缺与枯竭,产生大量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社会经济、人体健康重大损害。在环境压力的推动下,我国兴起了以生态工业区、生态工业园等为建设目标和规划理念的工业区规划建设热潮。生态工业园区不仅是提高经济质量的发展形式,还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形式,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生态工业园区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同时,整合产业链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在整合产业链的同时,不仅形成集群创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资源共享。

本书结合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发展状况,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针对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与评价问题展开研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创新节能,保持资源的节约,合理、有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使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1.2 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研究课题,涉及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多学科的融汇交流。本书将能值分析方法引入生态工业系统发展评价中,能够完善生态工业发展定量研究方法,扩大能值分析理论的应用领域。

(2)实践意义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尚在探索之中,生态工业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一个子系统,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处理的好坏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分析和评价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形成系统理论,更重要的是探索工业系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rzPs0MQ1syQhy4KSG4QQ37NzHueBYGafOsWPoFaCVLqv4CBITM4eq8Fg1TAucdQ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