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来源:唐顺源
小曾,初一的时候,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他的父亲是银行工作人员,母亲是公司会计。他在校表现为:卫生习惯差,三四天不洗澡,手脸总是有污秽;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女同学;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认错态度差,时而无所谓,时而反应过激,暴力对抗老师。
因父母工作原因,及母亲生下二胎,小曾从小跟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在7岁以前很少见到父母,从小缺乏有效的管教。爷爷奶奶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小曾渐渐养成蛮横任性的性格。
由于小曾自小被爷爷奶奶宠爱、放纵,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小皇帝”。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尤其是打弱小的人。小曾的母亲对小曾又十分溺爱,即使犯错,也不舍得批评,更不用说惩罚。小曾的父亲在教育小曾时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又使得小曾加强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意识。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
对待这类孩子,单纯简单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老师教育一个学生,“爱”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小曾接纳我,我十分关注他,并给予他特别的关心。小曾开始对我是一种抗拒的心理,不接受我的教育。无论他什么态度,我都耐心地跟他谈话和交流。我是小曾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正好班级有写周记,我在小曾的周记中,写了很多真诚的评语,慢慢地小曾开始接受我了,愿意和我交谈。
教育是多方面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庭教育不改善,那我做再多的努力也没用。经过和小曾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小曾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劝导小曾的母亲不能溺爱孩子,不能一味放纵;劝导小曾的父亲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的方式和儿子沟通。从此以后,小曾父母的教育观念慢慢改变。当小曾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建议他的家长即时给予表扬、激励,并以奖励的方法带小曾旅行等,以此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我继续用心地长时间地关注并教育小曾,并不断地与小曾交流。我还在班中提倡别的同学要谅解小曾,不与他“对着干”,而要采取理解、忍耐的方法。自我强化是指学生对到达某种成就的标准。我告诉他如果一周内没有攻击性行为发作或者没有影响课堂秩序,能以小曾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他进行奖励,如送他一些小奖品,在班上公开表扬等,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不断进步。
经过老师、家长的教育引导,有了同学的帮助,小曾暴躁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了,虽然成绩进步不是非常明显,但他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
回顾对小曾的教育过程,我给予了小曾很多的关注与爱,也非常有耐心,有恒心。但在这个过程中,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要用更为专业的方法帮助小曾,这是以后需要加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