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逃离情绪的深坑

案例来源:王美玲

一、当事人基本材料及案例问题陈述

宝儿(化名)长期承担着班级的管理工作,面对班级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出来处理,导致她与同学关系不是特别亲密。她跟班上另一位优秀的同学存在一定比较,从好朋友到学习上的对手,关系转变比较生硬,导致宝儿和该同学之间产生隔阂。好朋友的疏离,让她的心情更加低落。

宝儿小时候在亲戚家长大,六岁左右被接回,有一个弟弟。孩子六年未在家长身边,内心缺乏安全感,遇到困难容易选择逃避,希望时刻待在父母身边;而父母觉得对她有一定的亏欠,所以对她有求必应,从小到大灌输给她的思想都是“快乐成长,其他不重要”,这导致进入初三后宝儿产生了很强的畏难情绪,并多次提出退学转学等想法。

由于以上原因,宝儿在初三开学后一段时间,呈现出了非常低迷哀伤的状态,课堂上经常望书出神,学习效率低下。

二、案例问题分析

宝儿的情况属于焦虑过后产生的连锁反应,对自身认识不足,学习上没有足够的信心,根据叶克斯道森定律,焦虑与效率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呈现倒U曲线关系,焦虑处于中等水平时对成功有帮助,过大则会阻碍学习和能力的发挥,可见她现在正处于过于焦虑阶段。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看到学习竞争者越来越投入,反而会导致成绩的下滑,进而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即无论如何都无法超越对方,这就产生了心理学中常说的:习得性无助(目标无法达成后的自我放弃)。

三、干预和处理方案

开学初,宝儿表现出了非凡的积极状态,她对班级事务非常上心,在学习上也具有很强的自觉性。我一度认为这会是一个让我非常放心的孩子。

第一阶段:按兵不动。第一次月考之前,她突然情绪崩溃,跟我倾诉之前还有一定的顾虑,犹犹豫豫不肯将内心所想告诉我,我也没有强迫她,两个原因:第一,我刚刚接手,双方都还不够了解,家庭情况、学习状态、之前的表现等,在我这边基本是零印象,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很难触碰孩子的内心,而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告诉我,第一次交锋非常重要,可能直接决定接下来的教育进度能否顺利进行。我对每个孩子的认识都还很片面,面对宝儿的现实问题,我可能不很了解,如果贸然评价有可能会起到反效果。第二,我需要利用这个时机,来测试一下宝儿的抗压能力,如果她可以自愈,那么问题还比较好解决。所以我只是诚恳地安慰了她,并对她现在的情绪表示理解,利用共情原理,让她在潜意识中接纳我,为以后的教育做好铺垫。

第二阶段:了解内情。经历这次情绪崩盘之后,我主动对宝儿的情况作了了解,通过对班级同学的旁敲侧击,得知她的情绪问题有一定的历史了,容易敏感,情绪变化大,前一秒还欢天喜地,下一秒就可能梨花带雨,原因无非就是担心快乐不持久;我与前班主任做了沟通,得知孩子认真负责,对于班级不和谐的现象严厉打击,导致在班里人缘不够好,时常情绪低落;最后我找到她的家长,我认为这是重点方向,因为通过几次的教育,我发现,孩子每次周末返校时,情绪最差,甚至会表现出很暴躁的情况。我跟家长了解到孩子六岁回到父母身边,而且还有一个弟弟,内心时常会有不确定感,尤其是对亲情的依赖越发明显,而父母为了补偿亏欠面对她的要求基本是有求必应,而对她的成绩和未来发展,父母直言:“快乐就好”。通过了解内情,我基本理清了宝儿的问题:情绪起伏大,人缘一般;缺乏安全感;在学习上很要强,但没有明确目标方向,内心有一定的惰性;一旦被别人超越,则会选择逃避来掩饰失落。了解清楚后,我开始了对她长达一年的跟踪教育。

第三阶段:引导疏通。上次考试结束后宝儿成绩有了很大进步,本应该高兴,但第二次月考悄然来临,宝儿再次陷入焦躁,这回她又找到了我,我知道现在可以开始真正的帮助了。刚好那天要出板报,宝儿想请假回家,中午已经跟家长哭诉过了,状态不太好,我装作不知道情况,就跟她说,有个板报非她莫属,她碍于职责,就没推脱,在板报创作过程中,我有意无意地跟她聊聊轻松的话题,说说儿时的趣事,半小时一会就过去了,孩子脸上又恢复了生气,然后对我说,谢谢!还狡黠地眨眨眼,我知道,她明白了我的用意。

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心理上的情况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所幸我早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果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宝儿又找到我。这回她没有遮掩,开门见山跟我陈述了她的想法和顾虑: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不能直接享受快乐?我给她讲了很多真实的例子,她似懂非懂。后来我跟她说,回忆一下你小学时的学习能力,如果停留在那一刻,你愿意吗?她坚定摇头。我又说,其实若干年后,你也会对现在的认知水平表示同情的,人的成长在于不断告别旧的自己,迎接新的生活,一成不变的日子充满腐朽的味道。

第三次月考很快来了,她的情况虽有好转,但看到同学们的努力,多少还会有点焦虑,她总是对自己要求很高,但又担心达不到,内心明白嫉妒让人面目可憎,但是就是很难控制自己。我跟她说,要学会悦纳自己,毕竟,嫉妒的原因不是恶意,而是对自身有同样的要求,这不可耻,但确实需要疏导,可以试试跑步法和写字宣泄法,将恶言恶语都发泄出来。情绪宜疏不宜堵,从生理学讲,运动产生的多巴胺可以让人感受到快乐,而写字可以倾诉,同时又不会担心被人泄露秘密,安心。

其实有时候,孩子只是想寻求帮助,给她一个可行的方法,比跟她说一百句道理都有用,因为给她的可行方案,于她而言,就像是即将溺亡的人得到一条绳索,充满希望。

第四阶段:暗中跟进。通过数次的促膝长谈和方法指导,宝儿的情况在第二学期有了很好的转变,第二学期开学初,她询问我是否要参加培优,我告诉她,当这件事情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就说明,你对此并不认同,顺从内心,保证情绪,才是你的成功秘诀。果然,在后面的考试中,她展现出了非常好的状态,并且取得了持续的进步,虽然偶尔还会有些低落的状态,但很快就可以调整过来,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成果吧。真正的成长,应该是面对问题,有能力也有信心自己解决,不胆怯不退让,才是青春最美的样子!

四、干预效果和反思

在帮助宝儿的同时我也特意翻阅了很多教育心理学的书籍,所以我想,本次教育的效果应该是双向的:对我而言,我的专业知识又得到了丰富和补充,教育案例中又多了一个相对成功的典型;于孩子而言,从成绩的大幅提升,到个人心态的积极转变,再到遇到问题之后妥善客观地看待并解决,相信她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挫折中实现成长。 +r+phyvoHo3/1niNV7AN+uMfpExPgH5sitvuXGW18Y0jkFX3onVs1XATtLctfk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