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些学者的建议,家庭主妇也应该被称为一种职业。因为家庭妇女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多种角色,故理应得到薪资。
如果要评价工作的稳定性,那么家庭主妇这个职业应该是最稳定的了吧?其实不然,家庭主妇这个职业也可能会面临“下岗”。
听一个网友说,她表姐前几年生活得很好,因为她表姐夫做生意收入不错,所以就让她表姐在家全职带孩子。
她表姐本身没有什么事业心,也就很乐意地接受了全职太太这个职业。
可是就在孩子5岁的时候,她丈夫生意失败,欠了很多债。为了还债,她只能出来找工作。可是毕竟她在家里已经待了七八年,又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想去超市当收银员都没有人要,最后只能去一家公司干起了保洁。
这样的事情其实有很多……我每天早晨都坐地铁上班,地铁口有很多卖早点的小摊。早餐样式很多,有煎饼果子、菜夹馍、包子、手抓饼……有时候没时间做早点,就会买点吃。上班时间,在地铁口买早餐的人很多,我发现一个卖煎饼果子的摊前没有人,就过去买了一个,很快就做好了。我掏出手机,准备用微信付款,卖煎饼果子的大妈尴尬地笑着说:“我不识字,不会用微信,你还是给我现金吧。”
我身上没有零钱,没办法我掏出了100元,大妈翻遍了口袋,足足用了四五分钟才凑够了找还给我的零钱。
我这才明白这个大妈的摊前为什么没有顾客了,因为她这里不能扫码付款,太不方便了。所以,下次我也不会在她这里买早点了。
社会变化太快,这位卖煎饼果子的大妈,不久可能也会失业。
这个社会根本就不存在稳定的工作,任何一个工作都有失业的风险。
有人会说,公务员、医生和老师都是很稳定的工作。
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工作其实也都不稳定,至少老师这个职业就不稳定。
这里谈谈切身体会。我在一所大学里当老师,按照大家的想法,老师应该是最稳定、最保险的工作。其实不然,我最近都有点焦虑了,因为我手里这份工作并不是“铁饭碗”,我可能也会失业。
刚来大学工作时,我和学校签了3年的科研任务合同,即3年内必须完成一系列的科研任务才行,否则3年后就要面临失业或者转岗。
不仅青年教师的工作不稳定,老教授也一样。因为老教授也有很多考核要求,比如教学、科研和项目都要达标,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可能会被降职。
现在,国内外的博士多如牛毛,学校根本就不担心招不到老师,不努力的话,我也会丢掉饭碗。
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进国企,还是进私企”?
我的建议是,如今早已不是20年前那个“铁饭碗”的时代了,根本就不存在稳定的工作。
所谓稳定的工作,如果仅仅是稳定地穷着,那么这样的稳定毫无意义。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硕士毕业后去了腾讯工作,年薪16万元;干了两年后跳槽去了百度,年薪27万元;干了3年后跳槽去了华为,年薪46万元。
他说:“未来可能还会跳槽。”
我问他:“为什么跳槽这么频繁,不稳定下来?”
同学说:“我觉得很稳定啊,至少我的工资在稳定递增啊!我的生活品质也在稳定提高啊!”
同学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好工作,无论在哪个企业他都能带领团队迅速攻克某个项目。所以他不怕辞职,也不怕公司倒闭,因为他有随时离开的能力。
而缺乏能力的人,哪怕在事业单位或国企工作也是不稳定的。因为他们没有核心竞争力,最终只能被边缘化。
很多人找工作注重“铁饭碗”,其实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他们认为自己不具备应对风险和变化的能力。
他们觉得找个稳定的工作,就像找到了一个保险柜,无论工作干得好坏,起码不会被辞退,而且每个月能拿到稳定的工资。
然而,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待久了,就会渐渐失去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而在私企工作的人,他们无时无刻都有风险意识,也丝毫不敢懈怠。
很多人对于稳定的理解,大多是从工作本身出发的,其实这个理解是不正确的,至少是偏颇的。工作稳不稳定,关键在于人,如果一个人整日无所事事,哪怕是进入国企也迟早会卷铺盖走人,或者被企业核心团队抛弃,只能干点打杂的活,稳定地穷着。
“稳定”不应该成为找工作的首要考虑标准,而能够让自己一直保持成长的企业才应该作为首选。
如果一家企业不能培养你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这样的企业根本就不值得去,哪怕这个单位看起来十分保险和稳定。因为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在任何单位都可能随时被替换掉,而且不需要太大成本。
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找到稳定工作最大的倚仗。如果你随随便便就能够被别人代替,只能说明你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可以说,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所谓稳定的能力,就是无论何时,都能够把工作干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