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丑牛

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

“牛,哺乳动物,草食性、反刍类动物,身体大,趾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毛。它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用,角、皮、骨可作器物。”这是字典中对牛的解释,基本概括了牛的特征。

或许你对牛会反刍(反刍,是指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感到好奇。我小时候放过牛,觉得反刍是件好事情,一是吃得快,二是能打发无聊时间,三是应该能更好地吸收食物的营养吧!所以,我对反刍不怎么好奇。你问我好奇什么?我好奇的是,牛为什么没有上门牙?

传说牛脸神从天上掉了下来,运气不好,脸着地,嘴磕在地上,上门牙全摔了。

牛脸神?你能想象他的模样吗?建议参考《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把猪脸换成牛脸,就差不多了。

那是在很久以前,天上人间都归玉帝管理。玉帝权力最大,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对自己很好,每天吃好的、喝好的,对老百姓却不好,只许老百姓每天吃一顿饭,而且还是粗茶淡饭。如果老百姓吃好点儿,玉帝就觉得他嘴里的大鸡腿被夺走了。

老百姓剩下来的粮食,统统上交天宫。把守南天门的牛脸神知道了这件事,很气愤,可他只是一个守门小神,只能在心里为老百姓抱不平。

有一年,天下大旱,田地里收成不好,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可玉帝派牛脸神下凡传旨:天下老百姓三天吃一顿饭,多余的粮食上交天宫。

这一回,牛脸神的气愤化成了行动。传旨时,他把“三天吃一顿饭”念成了“一天吃三顿饭”,把“多余的粮食上交天宫”念成了“多余的粮食储藏在人间”。

过了好久,玉帝纳闷了:今年老百姓怎么没把粮食交上来呢?他派凶煞神下凡去调查,才知道是牛脸神改传了旨令。玉帝大发雷霆,大手一挥,把牛脸神变成牛的模样,然后一脚踢出南天门。

到了人间,牛脸神帮老百姓干农活,他希望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在这个故事中,牛脸神多善良呀!他心疼老百姓,却换来了玉帝的惩罚,真让人心疼。在另外一个故事中,也讲了牛是怎么变来的,以及牛为什么没有上门牙,但这一回,却是麒麟作恶,多亏玉帝维护正义,护佑老百姓。

很早以前,世界上没有牛。

那时候,麒麟是玉帝女儿的坐骑,它经常到凡间偷吃老百姓的庄稼。有一次,天刚蒙蒙亮,它已经像收割机一样吃掉了大片庄稼。老百姓出来干活,发现了,很生气,拿着锄头、扁担驱赶它。它不仅不逃跑,还撞人、咬人——那锋利的牙齿,一口就把人咬烂了。它尝到了人肉鲜美,从此就不吃庄稼了,而是专门吃人!

有一天,麒麟乘着一朵黑云来到人间。它看见一个农民正在锄地,就从嘴里喷出大雾笼罩大地,发出可怖的声音,要去吃这个农民。这个农民胆子很大,拿着一把锄头,一面全力反抗,一面大喊救命。附近的老百姓听见了,纷纷拿起锄头、柴刀、木棍,跑过来帮忙。麒麟发怒了,它大声吼叫,震动了天宫。

天兵及时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玉帝。玉帝亲自领着天兵天将站在云端,大喝一声:“大胆孽畜,竟敢吃人!”麒麟一听,急忙跪下请罪。玉帝一脚把它踢在地上,踢掉了它的上门牙,去掉它身上的鳞甲,罚它一生不能吃肉,也不能吃庄稼,只能吃草。这还不够,玉帝命令天将用刀把它的蹄子割成两半,把筷子削尖,在它鼻子上穿个窟窿,锁上鼻圈……最后,让老百姓牵去拉犁耕田。

它有了鼻圈,一拉就疼,从此就乖乖地成为拉犁耕田的牛了。

故事讲完了。老百姓的抗争,在正义的维护下,最终战胜了邪恶,作恶的麒麟得到了严厉的惩罚,大快人心。从这一点出发,故事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缩影。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神话总是与生活交织在一起,有时候分不清哪些是真实的历史,哪些是人们的想象。比如《史记·秦本纪》中记载:“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丰大特,是古代传说中居住在丰水里的大公牛神。它跟雍南山上的大梓树有什么关系呢?

传说雍南山上有一棵大梓树。

秦文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39年)时,秦文公想砍了这棵大梓树,用来修建宫殿。他派了几十名壮汉去砍树。奇怪的事发生了,壮汉们一斧头砍下去,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下起暴雨来,再砍时,大梓树已经愈合了。壮汉们一边砍,大梓树一边愈合,怎么砍也砍不倒,吓得壮汉们丢了斧头,纷纷跑回家去。

这件古怪的事情传开了,人们传言大梓树是一棵神树,有法力。当时,有一个病人,趁着夜色跑进山里,想到大梓树下祈祷。黑夜里,在离大梓树不远处,他听见了说话声。

一个问:“没事吧?”

另一个答:“没问题。”

一个又说:“秦文公肯定不会因此罢休。”

另一个又答:“不罢休又怎么了,他奈何不了我。”

一个又问:“你不想让秦人砍伐你,但秦人若是披散了头发,再用红绳缠绕在你的树身上,然后再来砍伐你,你还有什么办法呢?”

另一个沉默不语。

病人听着阴森森的说话声,突然明白是鬼在和大梓树说话。他吓坏了,煎熬了一晚上。第二天天一亮,他就跑下山,把昨晚听到的鬼和大梓树的对话传了出去。

一传十,十传百。秦文公也听说了。他再一次派了几十名壮汉去砍大梓树。按照病人的说法,果然把大梓树砍倒了。就在大梓树倒下的那一瞬间,从树身中跑出一头大青牛。大青牛一路狂奔,跑进了丰水里。

后来,住在丰水附近的老百姓经常看到大青牛从丰水里跑出来。秦文公听说后,派士兵围捕大青牛。骑在马背上的士兵被大青牛撞下马,掉了头盔,披头散发。大青牛一见披头散发的士兵,吓得跑进丰水中,再也不出来了。

从此,秦文公在军队中设立了髦(máo)头(古代帝王大驾出宫时,武士披发前驱者,后来引申为先驱者),并在武都郡建了一座“怒特祠”(特,指牛。怒特,指体健气壮的牛),用来祭祀“丰大特”——从大梓树中跑出来的大青牛。

这座怒特祠成了老百姓祭祀牛神的源头。几千年来,牛神越来越神化,也越来越人格化。宋代时,牛神还是牛头人身的。到了清代,牛神已经是人的模样了。

说到祭祀,老百姓不仅祭祀牛神,还用牛来祭祀祖先和其他神灵。牛是古代最主要的祭品之一。在有些祭祀中,不但要求所用的牛要完好无损,还要求牛的毛色纯一。

古代祭祀中,牛、羊、猪三牲齐备,称为太牢;只有羊、猪二牲,就叫少牢。太牢比少牢高级,说明在古代的祭祀中,牛比羊更重要。牛要用来耕田的嘛。“牲”指的是用来祭祀的完整的牛。

在祭祀春神句(gōu)芒时,有鞭打春牛的活动,有民谣曰:“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这里的“春牛”不是真的牛,而是用泥土做的牛。“鞭打春牛”的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后来,“春牛”成了一头用纸糊起来的牛。在纸牛肚子里装上五谷,当牛被打倒、纸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这象征着五谷丰登。

古代神话里,牛是社稷神,它从天庭盗取了谷种,下凡来拯救苦难的黎民百姓。这有点儿像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的味道。在现代化机械出现之前,踏实能干的牛,对春耕秋收有着巨大的作用。跟牛接触最多、最亲密的,自然是农民,他们是“牛专家”。所以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小牧童能够指出大画家的错误。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 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 所爱,锦囊 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 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 入两股间,今乃掉尾 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 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注解】

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

②宝:以……为宝,珍藏。

③尤:特别,尤其。

④囊:袋子。此处指画套。

⑤拊(fǔ)掌:拍手。

⑥搐(chù):抽缩。

⑦掉尾:摇尾巴。

⑧然:认为对。

⑨婢:女佣人。

【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收藏了几百幅书画作品。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上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戴嵩是唐代画家,画水牛非常出名,他与唐代画马的韩干并称为“韩马戴牛”。《戴嵩画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事实,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连孔子都说过“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

说到“牧童”,很自然就能联想到唐代杜牧的诗句“牧童遥指杏花村”。除此之外,你还能联想到其他诗句、其他养牛人的故事吗?比如,唐代隐峦写的诗句:“三个五个骑羸牛,前村后村来放牧。笛声才一举,众稚齐歌舞。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比如,春秋时期的养牛专家——五羖(gǔ,意思是黑色的公羊)大夫百里奚的故事。

百里奚是春秋时期的虞国人,不仅长得英俊,而且饱读诗书、才能过人。可他家里很穷,经常没饭吃。有一天,家里又没米下锅了,他决心出去闯一闯。妻子杀了家里唯一的老母鸡,为他饯行。厨房里没有柴火,妻子拆下门闩当柴烧。一家人饱餐一顿后,妻子抱着儿子目送他远去。

十年光阴一晃而过,百里奚四十岁了。他去过好几个国家,不但一事无成,而且越来越穷困,成了一个乞丐。

一天,百里奚正在乞讨,宋国的蹇叔看了很好奇:这么英俊的人怎么会是乞丐呢?他请百里奚吃饭,跟他谈论天下大事。百里奚侃侃而谈,深深折服了蹇叔,于是两人结拜成兄弟。从此,百里奚不当乞丐了,他和蹇叔一起生活,一边养牛,一边等待机会。

百里奚想去齐国应聘,因为齐国发生了政变: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当了大王,招揽天下人才。蹇叔说:“公孙无知是齐襄公的堂弟,他发动政变是死罪。齐襄公的亲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齐桓公)漂泊在外,他们一定会回去争夺王位,公孙无知注定要失败的。”听了蹇叔的话,百里奚放弃了这个机会。不久之后,公孙无知果然被人刺杀了。

百里奚想帮周王子(姬颓)养牛,因为周王子把牛当作宠物,经常赏赐养牛人。蹇叔说:“弟弟呀,周王子志大才疏,身边都是些阿谀奉承的小人,我现在就能看到他将来的失败。”听了蹇叔的话,百里奚也放弃了这个机会。后来,周王子真的因为发动叛乱被杀。

百里奚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十分想念妻子和儿子,想回家看看。碰巧,蹇叔要去虞国拜访他的朋友宫之奇。于是,兄弟俩一起去了虞国。不幸的是,百里奚家里空无一人,因为贫穷,妻子和儿子早就远走他乡了。幸运的是,宫之奇在虞国做官,把百里奚推荐给了虞王。蹇叔说:“弟弟呀,虞王目光短浅,不是一位明主。你跟着他混没什么前途。”

“哥哥说得对,可我穷困太久了,就像一条鱼不幸到了陆地上,快要渴死了。只要有一小勺水,就能救命。现在虞王就是那勺水啊。”

“唉!你好自为之吧。”蹇叔无奈地摇了摇头。

就这样,百里奚留在了虞国,被封为中大夫。后来,虞国被晋国消灭,百里奚成了俘虏。晋献公爱惜他的才能,想请他在晋国做官,可他拒绝了。晋献公一怒之下,把他贬为奴隶,当作女儿的嫁妆,嫁到秦国去。秦穆公得知这个消息,很高兴,因为他知道百里奚才能过人。但后来百里奚在半路上逃跑了——逃到楚国帮楚成王养牛去了。

公孙枝帮秦穆公出了一个主意:用抓捕逃犯的名义,到楚国把百里奚买回来。秦穆公同意了,他派人来到楚国,见了楚成王,仅用五张黑色的公羊皮,就把百里奚买回了秦国。这时,百里奚已经七十岁了,被封为上大夫,从而有了“五羖大夫”这一称呼。百里奚把蹇叔推荐给了秦穆公,从此兄弟二人一起工作,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几年之后,百里奚的妻子和儿子也来到了秦国,一家团聚。

百里奚命运坎坷,为了“不渴死”而在虞国当官,结果成了亡国奴,但他最终在秦国成就了大事业。他的故事鼓舞人心,但也告诫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不可鼠目寸光,要擦亮眼睛,看得长远!

在秦朝的时候,有这样一条法律:“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意思是,盗马的人处死,盗牛的人判枷刑(加,同“枷”,古代套在罪犯脖子上的刑具,用木板制成)。这是为了保护私有的用来耕田的马和牛。但你知道吗?牛还可以用来打仗呢,电影《无极》中就有这样一幕,史籍上也有类似记载。

公元前284年,燕国拜乐毅为上将军,统帅燕、秦、韩、赵、魏五国的军队大举进攻齐国。出兵半年,五国联军接连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两个地方。乐毅派五国联军攻打即墨,把即墨围得水泄不通,齐国眼看就要城破国亡了。

即墨守将田单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在这危急时刻,他想出了一个计谋——火牛阵。他命令手下将全城的牛都集中起来,数了数,共有一千多头。然后,在牛角上捆上两把锋利的尖刀,在牛身上披戴上五颜六色的布,在牛尾巴上系上浸了油的麻线和芦苇。又连夜在城墙隐蔽处挖了几十个通往城外的地洞,还挑选了五千名精兵,让他们打扮成天兵天将的模样。

万事俱备了!这一夜月黑风高,田单突然命令士兵点燃牛尾巴,把牛从地洞赶出城外,气势汹汹冲向敌人的营帐。五国联军正在城外的营帐中熟睡,忽然听见一片惊天动地的锣鼓声、喊杀声。他们冲出营帐一看,只见无数发怒的牛狂奔而来,头顶尖刀,尾巴上带着火,像狂怒的海啸一般。

在火牛阵后面,浓烟滚滚中,又有许多披红挂绿的天兵天将在呐喊助威。五国联军被这阵势吓破了胆,屁滚尿流,落荒而逃。于是,齐国大获全胜,并乘胜反攻。不到几个月工夫,齐国就收复了七十多座城池,从差一点儿就亡国的境地中恢复过来。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单大摆火牛阵”,它扭转了齐国的命运。

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子曾说过: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明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公元前627年,郑国商人弦高就做到了这一点,比田单厉害了那么一点点。你一定很好奇,难道一个商人也懂兵法?一起来看《牛饩(xì)退敌》的故事。

秦穆公使 孟明举兵袭郑,过周以东。郑之贾 人弦高、蹇他相与谋曰:“师 行数千里,数绝 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凡袭国者,以为 无备也。今示以知其情,必不敢进。”乃矫 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率 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弗 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乃还师而反

(摘自刘安《淮南子》)

【注解】

①使:命令,派遣。

②贾(gǔ):商人。

③师: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二千五百人一师。泛指军队。

④绝:经过。

⑤以为:认为。

⑥矫:诈称,假托。

⑦率:同“帅”,军中统帅。

⑧弗(fú):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⑨还(xuán):旋转,掉转。反:同“返”,返回。

【译文】

秦穆公派孟明发动军队袭击郑国,经过周地就往东走。郑国的商人弦高和蹇他一起商量说:“秦国的军队行军千里,又几次经过各诸侯国的土地,他们的势头一定是要袭击郑国。大凡偷袭别国的,都认为别人没有防备。如果让他们看出我们知道了他们的真情,他们就一定不敢前进了。”于是假托郑伯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他们。秦国的三个将领一起商量说:“大凡袭击别人的,都认为别人不知道情况,现在郑国已经知道了,防备一定很坚固,进兵一定不会取胜。”于是调转军队返回秦国了。

弦高花了十二头牛的代价,使郑国避免了一次灭亡的命运。

与战事有关的牛,除了“火牛阵”和“牛饩退敌”外,还有别的。比如,三国时,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用来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再如,周朝刚建立时,周武王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把征用的牛、马退还,让士兵回家种田。这叫“归马放牛”,比喻战争结束了。

讲了牛耕田、打仗,接着讲铁牛治水。

为什么铁牛能治水呢?第一,因为龙通常喜欢兴风作浪,带来水灾,而根据古代五行学说,铁牛用金属制成,属金,金克木,木对应东方,东方的神兽是龙,所以金克龙,避免水灾的发生。第二,《贾子》中说:“牛者,中央之牲也。”中央对应土,那么牛属土,而土能掩水。归纳成两句铁牛铭文,就是“唯金克木蛟龙藏,唯土制水鬼蛇降”。

相传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就要铸铁牛,投到水底,用来震慑水灾。唐代时,铁牛不再投到水底,而是设在岸上了。宋代修建蒲津桥(黄河吊桥)牵拉铁链的“铁锚”——八尊大铁牛,出土的四尊每尊重达55~78吨。清代,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都铸过镇海铁牛,放在钱塘江北侧沿岸。其中两头铁牛还失去了双角,据说是抵御大潮时被海浪击落的。到了现代,铁牛已经不再是神的力量和化身,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讲述那些迷人的传说。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留下了“李冰斗牛”的故事。

三千多年前,成都平原水灾严重。每到洪水季节,老百姓看见洪水来了,便惶恐不安,高声呼喊着:“水妖来了,水妖来了!”

老百姓害怕水妖,尊称它为江神,在江边建江神祠,于每年的六月廿三举行祭祀活动。祭祀时,老百姓杀猪宰羊,还要送两个童女去江中服侍江神,祈求江神息怒,保佑老百姓安居乐业。日子一年年过去,童女送了很多很多,但江神还是那么坏,洪水照样东窜西撞,泛滥为灾。

秦昭王派李冰当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决心为民除害,准备亲自主持祭祀江神的活动。下属问李冰:“今年谁家的女儿去服侍江神?”李冰说:“不用找了,我有两个女儿,就让她俩去服侍江神吧。”

祭祀的日子到了,江神祠里香烟缭绕。李冰让女儿打扮成新娘,亲自到江神祠送嫁,并与江神喝酒。酒过三巡,李冰怒骂江神。说到悲愤处,李冰一剑刺向江神。一阵怪风吹过,江神不见了。只见岸边有一头野牛在奔跑,李冰立马变成一头野牛追去。两头野牛在江心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斗得难分难解。

一会儿,李冰又变回人,对下属说:“我斗得汗流浃背,你们怎么不来帮助我?”下属说:“我们弄不清哪个是您,怕误伤了您。”李冰说:“在腰间有一条白色带子的就是我。”说完,他又变成牛,在江心和江神搏斗。岸上的下属也齐心协力,用弓箭射死了江神。从此,成都平原没有了严重的水灾,老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幸福。

当地的老百姓非常敬仰李冰,常常称体格健壮的年轻人为“冰儿”。

后人为了纪念李冰,民间慢慢形成了斗牛的习俗,而这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可以说是我国历史文献上记载的第一次斗牛活动。

后来,斗牛祭神,多用来纪念对地方治理有功劳的爱民的官员。如金华斗牛,是为了纪念永康人胡则,因为胡则在北宋仁宗明道年间当官时,曾为婺、衢两州的老百姓上奏,免除了他们的人头税。

当一个人做了顺应民心的事,总会得到歌颂。如果相反,像拆散了牛郎与织女的王母娘娘,就会受到“责怪”。

相传,每逢七夕,人间的喜鹊就要飞去银河,为牛郎织女的相会搭鹊桥。当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在葡萄架或其他瓜果架下,人们还能听到牛郎织女在鹊桥上谈心呢。在云南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德昂族,他们有一个类似牛郎织女的传说。因为这个传说,德昂族非常感谢牛,有了敬牛的习俗:稻谷收完后,第一口新米要先给牛吃。

很久以前,有一座山上住着兄弟俩,哥哥贪懒心狠,弟弟老实勤快。他们父母死得早,留下了一间房子和一头黄牛。

有一天,弟弟在地里干活,黄牛突然说起话来:“你快回去,你哥在家烧粑粑吃呢。”弟弟半信半疑地回到家,看见哥哥正在吃粑粑。从此以后,弟弟对黄牛特别好。

又有一天,黄牛告诉弟弟:“你哥在家炸干巴吃呢!”弟弟回家一看,果然。他还没生气,哥哥倒先生气了,一把推翻油锅,油溅到弟弟脚上,弟弟的脚立马起了泡,痛啊。弟弟心里更痛,决定和哥哥分家。

分家时,弟弟只要黄牛。

分家后,弟弟牵着黄牛跋山涉水,不知走了多少路,最后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下来。

山洞里有个水塘,经常有仙女来这里洗澡。有一天,黄牛偷了一个仙女的衣服,仙女找不到衣服回不了天宫,便和弟弟成了亲。

成亲后的第二年,仙女生了一个儿子。不久,弟弟将黄牛偷衣服的事告诉了妻子,还拿出衣服给她看。仙女看到衣服,便马上抢过去穿上,抱起儿子回天宫去了。

黄牛驮着弟弟追到天宫,向天神要儿子。天神说:“你能开出一百亩地,我就把你的儿子还给你。”弟弟只好回来开垦荒地。他与黄牛一起,早出晚归,终日辛劳,终于开出了一百亩地,并在地上种了五谷。天神被感动了,将儿子还给了他。

从此,德昂族学会了种五谷。他们把第一口新米给牛吃。他们认为,牛吃了新米,田犁得好,庄稼才长得好,日子才过得好。

谈了很多牛,最后,请一只青蛙来“吹牛”吧!

蛙于草中,视牛渐进,庞然大物也,嫉之。遂吸气鼓腹,欲逾 于牛,谓 伙曰:“吾腹稍大,似牛乎?”伙曰:“去 远矣!”蛙怒,复吸气鼓腹,曰:“今如何?”曰:“与前无异。”蛙暴起 ,又吸气鼓腹,须臾 ,腹裂而死。牛历 其旁,践蛙尸于泥上。此谓 不自量力者也。

【注解】

①逾:超过。

②谓:对……说。

③去:距离。

④暴起:突然跃起。

⑤须臾:一会儿。

⑥历:经过。

⑦谓:叫作,称为。

【译文】

一只青蛙在草中,看见牛慢慢过来,认为是很大的东西,十分嫉妒它。于是,青蛙吸入空气鼓起肚子,想要超过牛,它对同伴说:“我的肚子稍微大点儿了,像牛吗?”同伴说:“距离远着呢!”青蛙十分气愤,又吸入空气鼓起肚子,说:“现在怎么样?”同伴说:“和刚才没什么两样。”青蛙猛地跳起来,再次吸入空气鼓起肚子,一会儿,青蛙肚子裂开而死了。牛经过青蛙的旁边,把它的尸体践踏在泥土上。这就叫作自不量力。 U/l5ESPHnCx31IBlhOlLig2UhFnxq9iZ7J9EmLeU/tiDlFOUO7tqZQsj6z8Aq1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