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中国玉文化的特征

一、中国玉文化概述

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特色文化,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玉文化不仅深深地影响了我国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成了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以玉器为主要内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玉石属矿产资源范畴,但玉石资源又有着不同于其他矿产资源的显著特点。中国传统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玉已不单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社会的、文化的综合观念,三者合一的独特的“玉意识”不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建树之一,而且成为中国玉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内涵。

玉既是高贵的,也是美丽的。它是纯洁、友谊、吉祥、幸福的象征。博大精深的玉文化包含着“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

玉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我国各族人民雕琢成无以计数的各种精美玉器,从中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和高雅风格。玉器是我国劳动人民艺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从古至今,精美的玉器一直被誉为“东方艺术”。

中国玉文化的延续时间、内容的丰富程度、范围的广泛程度、影响的深远程度,与丝绸文化、茶叶文化、瓷器文化等历史文化相比毫不逊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把美丽的玉石作为珍品,开通了古老的“玉石之路”,参与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创造。中华民族爱玉、赏玉、敬玉,以玉为贵,以玉为荣,以玉为美,以玉为沟通媒介,由此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同时也带来了东西方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交往的空前繁荣。《后汉书》记载了当时经济交流的情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即使时至今日,美丽的玉石仍在经济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玉文化的分期

文物典章制度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文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玉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与自然交互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借助玉石材料特殊的自然属性,寄托和展现着人类思想意识、社会伦理和价值形态的一种文化现象。虽然玉器的某些功能,如装饰、财富、身份、礼仪、宗教等,在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一定的表现,但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却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由此,促成了中国玉文化不同的发展阶段。

综观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其大致可以分为孕育、初始、发展、成熟、完善、嬗变和世俗七个发展阶段。

1. 孕育期

玉质石器出现于广义的玉概念形成之前,相对年代约为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古代先民在打制石器和选择装饰品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玉质石器与其他石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石器的表面光泽和亮度、颜色、硬度、质感等。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广义的玉石概念渐趋形成,呼之欲出。换句话说,原始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产生和发展是玉文化得以产生的最直接的初始诱因。

2. 初始期

玉文化初始期的主要标志是广义玉石概念的初步形成和广义玉器的出现,相对年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前段。虽然目前尚未发现确切的证据,但是根据新石器时代早期晚段,如兴隆洼文化(距今约8200年)发现的玉玦、玉凿、玉锛和玉管推测,广义玉器出现在这一时期应该是可以确定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处于萌芽状态的石器磨制技术日趋成熟,石器制作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石器时代的到来。石器磨制工艺的不断推广,使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玉质石器制品光洁、润泽的魅力。旧石器时代即已出现的原始宗教观念找到了更为合适的物质载体,“美石”开始有了灵气,广义的玉石概念初步形成,这是玉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哲学因素。

3. 发展期

玉文化发展期的主要标志是各种非实用性玉石制品的大量出现,玉器的制作工艺和社会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相对年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晚段,延续至新石器时代中期。主要见于兴隆洼文化、河姆渡文化和新乐文化。一些源于工具或兵器类的玉器,在形制上与同类石器尚无明显的区别,但磨制的工艺更加精致,且基本没有使用的痕迹。随着石器磨制工艺的广泛应用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初露端倪。此外,原始宗教的进一步发展、祭祀活动的多样化和爱美欲望的不断增强,促使制玉工艺的不断进步和玉器数量的持续增多,这是玉文化得以不断发展的社会因素。

4. 成熟期

玉文化成熟期的主要标志是玉璧、玉圭、玉琮、玉璜、玉璋、玉琥等主要礼器基本形成,玉器的各种社会功能逐渐完善,制玉工艺日趋成熟。源于工具、兵器类的玉器,在形制上与同类石器已有了明显的区别,如造型美观、形体变薄、制作精细、工艺精湛。源于装饰类和少数源于工具的器类已脱离其初制形制的制约,演化成全新的形态,如玉圭、玉琮、玉龙凤、玉牌、玉人等。成熟期的相对年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金石并用时代,以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和龙山文化各重要遗址为代表,这一阶段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或文明初期。据考古研究发现,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城址的出现,龙山时代各考古学文化城址的普遍存在,标志着“城邦式”古国已初步形成,社会剩余财富增多,社会分化加剧。部落酋长、军事盟主或“古国君主”出于显示财富、宣示权力和渲染王权神授的需要,极力地强化玉器的社会伦理功能和祭祀功能,表示首领或王权身份的权杖和玉圭相继出现,这是玉文化得以飞速发展的政治因素。

5. 完善期

玉文化完善期的主要标志是玉礼器及其他种类的玉器形制、社会功能的进一步完善,相对年代约为夏代,延续至两周时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殷墟、陕西西安张家坡、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地和同期各重要方国的重要遗址、大墓为代表。随着社会的分裂和中央王朝的出现,用玉制度更加完备,使用范围更加广泛,普遍见于吉、凶、喜、丧、会、盟、宾、嘉、军、兵等各种场合,等级制度、礼乐制度的形成和玉器社会功能的持续加强,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需要。

随着用玉制度的不断完善,青铜铸造技术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青铜礼器迅速取代了当时并未得到充分发展的陶制礼器,且经常用作祭祀、宴会、典礼等大型场合及殡葬礼仪的主要道具。青铜器充当着统治阶层显示权贵身份和地位的标识物,大有与玉制礼器并驾齐驱的态势。在其后段,玉佩饰日趋增多,玉器的世俗化倾向已经显现。

6. 嬗变期

玉文化嬗变期的主要标志是玉制礼器的数量明显减少,礼仪功能逐渐减弱或消退,相对年代约为战国至两汉时期。这个时期玉佩饰器不断增多,尤其是出现了玉制组佩器,以及玉制器皿、陈设器、玉人、玉制瑞兽等世俗类玉器明显增多,玉礼器的社会功能加速世俗化,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由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混乱局面到中央集权的确立,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礼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政治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反映到礼仪制度上,就是玉制礼器和青铜礼器的世俗化。此外,由于玉玺的出现和发展,权贵们不再以玉圭、玉璋和玉佩饰作为宣示身份和地位的主要标识物,汉代大墓中出土的裹尸玉衣、玉璧、玉枕等,虽然还有表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作用,但主要的却是出于防止精气泄散、保护尸身不腐的愿望,九窍玉塞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证。在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玉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日趋浓郁。漆器、金银器以及瓷器制作工艺的出现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玉器唯我独尊的地位,玉器所蕴含的礼仪功能和社会功能逐渐因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渐趋弱化。

7. 世俗期

玉文化世俗期的主要标志是玉器的功能完全世俗化,玉器的礼仪功能几乎完全消失,包括东汉末年以后的全部历史时期。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数百年的战争使民生凋敝,玉文化的发展也随之步入历史上的低潮期。隋唐时期玉文化又再度兴盛,但是在选题、创意和风格上受到业已相当发达的绘画、雕塑和金银器制作风格的影响,玉雕人物、花卉、动物的造型在浪漫的情调中力求逼真。宋代的玉器选取日常生活中的题材进行创作,使玉器具有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到了明、清时期,玉器基本上完全成为艺术、财富和赏玩的代名词。玉器这种古老、历久不衰的艺术瑰宝终于摘下了其高贵、圣洁、无所不能的神秘面纱,走出神权、王权的殿堂,回到普通的世俗世界,还原为芸芸众生共鉴共赏的美丽石头。这是思想、技术进步和社会综合发展的必然结果。 W7r47nv8pvJT3ZfgJv6dz2oFM8CfzNNGQrdbBQs1sfXG58VquIeuLzthqfvmJlo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