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玉器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似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我国漫漫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放射出绚丽的光辉;玉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特色文化之一,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誉满天下;玉器在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流传久远,为人们所喜爱,被奉为至宝。此外,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玉器的国家,在八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以玉器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有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素有“东方艺术”之美誉。

山川之精英,人文之博大。玉器在我国的历史上流传如此久远,且延绵不断,除了因其质地润泽、色泽美丽等自然属性外,更重要的是人们把玉的自然属性加以人格化。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阐述了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sāi)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将其解释为:玉石所蕴含的温润光泽,就像人的仁慈善良的品德;玉石质地细腻而有透明感,如君子般表里如一;因玉石的质地紧密,经敲击能发出悠扬悦耳、余音缭绕的声音;用玉石的材质坚硬,来比喻勇敢的人宁折不弯;因玉石的断口呈参差状,虽然边缘尖锐却不会刺伤人。玉的“五德”说是当时从玉材的自然属性派生出来的观念,对后世玉器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能更好地宣扬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作者编写本书的目的。全书共分为十二章,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教师王昶、申柯娅、李坤共同执笔完成,初稿完成后由王昶负责统稿并付梓。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既通俗易懂,又能反映出中国玉器发展的全貌。

在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书能够完成和出版,得到了许多从事珠宝首饰专业教育工作的师长和业界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在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向一直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袁军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以及珠宝学院的全体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疏漏之处,敬请专家、读者不吝赐教。

王 昶
2018年5月28日 veIh5Ck5U2GiNHkMBcO4c5E9oUx4vXGB2/M7bzh7ZWLV1t4JbmmIUJzBuX0ibC4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