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风雨同舟、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中国GDP到2018年已经突破90万亿元(达到900309亿元),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为国民经济配套的涂料工业突飞猛进,1978年,中国涂料产量为34.36万吨,只占当年世界涂料总产量的2.34%,位列世界第8;到改革开放31年后的2009年,中国涂料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1,到2017年中国涂料产量约占世界涂料总产量24.55%,占亚太地区涂料产量的50%以上,成为世界涂料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
改革开放初期,是以合成树脂涂料占比多少评价涂料品种结构的合理性,合成树脂涂料占比高,表示涂料品种性能趋于提高、使用植物油为原料的低档涂料比例趋向减少。1978年,油脂、天然树脂、酚醛、沥青等低档涂料占总产量34.36万吨的51.9%;列为普通型合成树脂涂料(中档系列)的醇酸、聚酯、氨基、硝基、过氯乙烯等品种占33.8%;列为高档合成树脂品种的环氧、丙烯涂料、聚氨酯涂料所用主要原料依赖进口,加上技术因素,使用量只占3%左右。按当时评价标准,合成树脂涂料占比低于50%的产品结构是很落后的。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不仅作为骨干涂料树脂的醇酸树脂得到大发展,环氧、丙烯酸、聚氨酯、有机硅、氟碳等树脂也得到大发展,到21世纪前,合成树脂涂料占比早已过半,且超过70%,完全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发展要求。其主要原料也配套发展,不仅能满足国内涂料制造的需要,还可出口国外,与改革开放之初主要依靠进口有天壤之别。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外环保法规趋严,涂料品种结构合理性的评价,逐步用环境友好型涂料占比代替合成树脂涂料的占比。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内阳极电泳涂料在汽车、机械设备等方面推广使用;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涂料,即所谓乳胶漆开始在建筑上试用;静电喷涂环氧粉末涂料和UV固化涂料正在有关研究单位立项研究,环境友好型涂料占比最多不到2%;换言之,98%以上是溶剂型涂料。进入21世纪,国内环境友好型涂料得到长足发展,水性建筑涂料销售量占比最低30%,最高达36%以上,2017年其用量超过600万吨;热固性粉末涂料用量在2017年达140多万吨,占世界热固性粉末涂料50%;UV固化涂料的年产量虽只有10万吨左右,位列美国、日本后,但却是光固化原材料和光敏剂生产和出口的大国。整个环境友好型涂料占比近50%,取得长足的进展,并为进一步发展绿色涂料产品打下了良好的物质与技术基础。
历经40年改革开放,涂料企业从单一公有制形式到乡镇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涂料行业基本达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促进了涂料生产力极大进步,保证涂料工业在正确道路上发展。
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通过从涂料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技术,加以消化吸收,着重创新,取得明显进步,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先进涂料水平的差距,使我国涂料工业基本满足了国家四个现代化发展要求。
改革开放的前10年,全行业只有1个部属涂料专业研究所——原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现中昊北方涂料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是1支以高工为学术带头人、以中级技术人员为主力的400多名科研人员、200多名辅助人员的科研队伍,担任全行业科研任务实是勉为其难。到1982年后由1所变3所:增加化工部海洋涂料研究所(现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现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力量大为加强,但仍显得技术力量不能满足发展要求,上述涂料专业技术研究机构改制为高科技企业,更难承担全行业科研任务。涂料企业加强投入,逐步发展为科研主体,积极创办科研机构,业内先后建成9个院士工作站、20多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3个国家级和部委级重点实验室和6个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扩大了涂料科研队伍,推动涂料技术进步。特别是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涂协”)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2010年合办涂料工程专业,于2018年3月获教育部批准,“涂料工程”专业正式列入国家高校专业目录,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目录中没有涂料工程专业的历史,这对业内培养中高级涂料人才具有里程碑意义。
1979年12月,经国家标准总局和化工部标准处批准,成立了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5)(第一届),秘书处设在化工部涂料所标准化研究室,负责全国标准化日常工作。加快了涂料颜料标准化工作的进程,为行业内标准化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40年来,制定的涂料和颜料标准达数百项,1991年、2012年和2016年分别有涂料颜料标准汇编出版,记录了标准工作的进步。重要的进步是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取得团体标准制定资质,大大推进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满足标准工作发展需要。
标准工作另一重要进步是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的系列标准的制定,最初是食品包装容器内用涂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 18581—2001和GB 18582—2001的颁布,开创了非食品包装用涂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先河,到2014年总计颁布了22项涂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其中强制性国标15项、推荐性国标1项、行标6项,对环境友好型涂料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在国家绿色发展方针指引下,在系列环保法规规范下,涂料行业紧跟发展形势,努力减少涂料中有害物质,发展绿色品种,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对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大力发展公有制涂料企业的过程是从1949年开始,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近100家计划内的公有制涂料企业,其中30家是重点骨干涂料企业,37家属大集体企业,其余属一般国有企业。计划内公有制涂料企业的生产计划由当时的化工部统一安排,每年年底,化工部召开全行业排产会议,确定计划内涂料企业第二年的涂料产量计划,对植物油脂、进口钛白粉等紧缺原料确定分配指标。计划外的涂料企业一般不参加排产计划,也没有紧缺原料分配指标。那段时期,涂料原料是国家统一定价,即一般所说的平价原料,哪个涂料企业获得植物油、进口钛白粉等紧缺原料多,不仅涂料增产有保证,利润增加也有保证,化工部对计划内骨干涂料企业的分配也有倾斜,促进骨干企业较快发展。它们生产的涂料产品也是国家包销的,“皇帝女儿不愁嫁”。
从改革开放到1992年,是计划内公有制涂料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期,这种计划经济管理促进了公有制涂料企业较快发展,涂料产量增加也较快,当时涂料年产量过万吨、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属于大型涂料企业。1989年前,有近100家计划内的公有制涂料企业,在30家重点骨干涂料企业中,涂料年产量过万吨、年利税超千万元的有24家;其中涂料年产量过2万吨的5家、过3万吨的2家、过4万吨的1家(见表1)。
表1 1989年前涂料年产量过万吨及以上的重点涂料厂
1992年全国涂料产量第一次突破100万吨,比1990年增加25%,行业经济效益也达到巅峰,整个涂料行业形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社会上赞美声不绝于耳!当时社会上把涂料看成高利润行业,国家对涂料产品曾征收26%的营业税就是例证。
1993年国家加快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首先是将公有制涂料企业推向市场。有两个大的举措:将涂料原材料价格全面放开,不再计划调拨平价原材料;涂料产品国家不再负责统销,向买方市场过渡,参与市场竞争。一时原料价格猛涨,如植物油价格上涨1倍,苯酐、甘油、醋酸丁酯等上涨近2倍,其他原材料上涨幅度也在20%~30%。而涂料产品价格上涨滞后于原料,只上涨了7%左右。尽管1992年国家将涂料产品营业税从26%降至12%,但涂料行业的利润仍如“瀑布下泻”式降到谷底,特别是30家国有骨干涂料企业在1993年后的利润降幅更大,1995年利润总额比1992年减少了42.4%(见表2)。
表2 1991~1995年全国30家国有骨干涂料企业利润增长情况
30家重点国营涂料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涂料也减产。改革开放初期,30家计划内骨干涂料企业的涂料产量占全国涂料总量50%左右,到1998年占比降至25.3%。除原材料价格大涨的原因外,非公有制涂料企业蓬勃发展和外资企业大量涌入,通过“两面夹击”,“一统天下”的大势变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市场空间缩减,加之企业内部劳动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使人才大量流失,而科研投入乏力,新产品开发滞缓,计划内公有制涂料企业运行受挫,举步维艰,确实体验到了“改革的阵痛”!
改革开放不久,政府对国有企业逐步放权,扩大企业在人、财、物方面的自主权,推行承包责任制,实行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1988年后,逐步实行厂长负责制,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享有独立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还明确了企业14项经营自主权和自负盈亏的责任。企业职工“下岗分流”,精简多余人员,打破“铁饭碗”,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吃大锅饭”制度,发挥职工积极性,以此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1994年国家税务部门实行增值税制,由于原材料价格放开,其利润增加,促进了涂料原料品种和产量增加,价格稳中趋降,使涂料行业利润逐步回升,整个行业运行情况向好。国有企业内部改革、重组,规模扩大,主营方向集中,率先走上发展轨道的代表性企业上海涂料公司(现为上海华谊集团下属的上海华谊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广州珠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规模和利润在全国涂料企业排名前列。前者的涂料销售额在2013年亚太地区排名第16位,世界排名第31位。
上市也是国有骨干涂料企业探索改革的途径。从1993年10月到1997年10月,南京、天津、武汉、西北、重庆等地的5家骨干涂料企业,经过内部股改,先后以宁天龙、渝三峡、双虎涂料、灯塔油漆和西北化工名义分别上市。募集资金最少的是6800万~7030万元(天龙、双虎),其他3家募集资金均过2亿元。5家上市企业累计募集资金82172万元。每个上市的企业都有建设与发展计划,希望借上市募集资金的能量,使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大步发展与提高,成为一方甚至全涂料行业的领头者。但事与愿违,除“渝三峡”仍在坚守,在防腐涂料(桥梁防护涂料)上研发和应用有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7年全国涂料百强企业中排位53。其他4家先后退市,除双虎涂料公司所有制改为民营外,其他3家仍回归公有制企业,经过内部改革调整,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其中两家企业在2017年也进入了国内涂料百强。
“九五”期间,国家对企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提出“抓大放小”,对竞争性强的行业(涂料行业符合)可以进一步放开,国有资本也可以从有关国有企业部分或全部退出。有的国营涂料企业抓住机遇,坚决走“股改”(企业股份制改革)之路,如位于湖南省会长沙的湖南造漆厂(现湘江涂料集团),是计划内骨干公有制企业,在改革初期的涂料年产量已过万吨,经过股改,体制变灵活,激发了职工积极性,兼并了另一个骨干公有制涂料企业——郑州油漆厂,企业得到较大发展,产品不断更新,成为业内国营涂料企业股改的佼佼者;其与日本关西合资的汽车涂料公司,规模与效益显著优于国内同样与关西合资的另外3家,2017年涂料产量在全国百强涂料企业中排22位。一些小型公有制涂料企业走股改之路也有成功者,如陕西兴平市的兴平油漆厂,在改革初期,年产量不到2000吨,经过股改,国有股基本完全退出,企业得到较大发展,更名为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在全国涂料百强企业中排37位。
公有制涂料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导下进行改革的同时,非公有制涂料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包括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
改革开放初期,原化工部列入计划内涂料企业不过30家,在1988年达到近100家,但当时全国涂料企业总数已接近300家,主要是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较快。国营单位在“下岗分流”中提前退休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参加乡镇和民营涂料企业的创建中,提供了基础技术,促进了发展,有的就是老板。据介绍,天津、重庆等地的大型老国有涂料厂分流出技术人员和工人(有的是自动离职),给当地增加了数十家小涂料厂;广东地区五六十家乡镇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有的是总工或技术副厂长),均是来自武汉双虎在改制过程中分流出的技术人员。
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公有制涂料企业一时跟不上发展形势,非公有制涂料企业的迅速发展起了补充作用。2005年全国工业普查时涂料生产企业数已超过1万家。
约万家的涂料企业,涂料产能大大膨胀,企业间的品种、技术同质化严重,市场价格竞争异常激烈,涂料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与不平等竞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干扰了涂料市场的正常发展。
但也要看到,经过近20年发展,众多的非公有制企业经过严峻考验,有起有落,有兴有衰,“大浪淘沙”,脱颖而出一批颇具规模的企业群体,其中不乏卓有成效者。2017年全国涂料百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0多家。前10位中有6位是民营企业,其中广东嘉宝莉涂料公司的涂料销售额在2018年亚太地区排前14、在全球排前38位。
国家为吸引外资,对外商在中国设独资公司或合资办厂,税收实行“三免五减”(头3年免税,随后5年减税)优惠。中国广阔的涂料市场,加上当时“用国内市场换国外的技术”的策略,国外涂料公司纷纷挺进中国市场,不仅在全球排名前40位的国外涂料公司大多陆续进军中国,就是一些中小涂料企业也跃跃欲试,准备进入中国。外企涌入确实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新品种,促进中国涂料技术进步,缩小与国外的差距。但外企进入国内,也占领了相当多的中国涂料市场,特别是中高档涂料市场,加剧了涂料市场的竞争。
国有企业及股改企业、乡镇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竞相发展中,促进了国内企业的较快发展。根据2005~2009年的统计,涂料企业以产量排名,在前20位中,外资企业只占一半;但以产值排名,前20强基本由外企或合资企业占据。说明外资企业的涂料产品以高档者居多。
据有关方面调查,2013~2014年国内涂料企业以年产值排名,前20强中,外企和国内企业各占一半,说明国内企业规模有较快发展。按年产值排位的前50强中,外资企业12家,占24%;国内企业38家,占76%,其中国有及其改制企业5家,占10%;台资与港资企业4家,占8%;民营企业29家,占58%。说明几种所有制的企业在竞相发展。
涂料行业从1993年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渡过了坎坷发展期,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下,涂料工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1992~2002年,花了10年时间,涂料年产量才增加100万吨;在2002年后,涂料产量增加100万吨只花了2年时间;在2004年的涂料年产量基础上翻一番只花了4年时间,见图1。2009年涂料产量达754.5万吨,居全球首位,成为世界涂料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
图1 涂料企业所有制改革后涂料产量增长情况
2002~2011年,涂料年产量和销售收入均呈两位数增长,只是2008年因北京举办奥运会,影响当年涂料产量增长和2009年的销售收入增长(见表3)。以上说明涂料企业所有制改革促进了涂料生产力大发展!
表3 2002~2011年涂料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1~2015年的“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进入“新常态”,GDP年平均增长为7.8%,只有2013年和2015年涂料增长分别为2.48%和4.27%,低于GDP 7.7%和6.9%的增速,但在5年中涂料产量年均增长为14.78%,略高于GDP年均增速(见图2)。
图2 2011~2015年涂料工业运行情况与GDP走势
由于统计局每年统计的涂料企业数不一样,本文中同比增长率都是当年与上一年同企业数的产量、产值及利润之比,而不是当年与上一年实际值之比(实际增长率)
涂料利润增长率高于涂料产量增长。2011~2015年,涂料年产量从1137.7万吨增至1717.6万吨,增长1.51倍(见图1);涂料年利润从143.9亿元增至308.5亿元,增长1.68倍,是产量增长的1.11倍(见图2)。说明中高档涂料产品比例增多。
“九五”期间,我国涂料行业的兼并重组活动已悄然进行,主要集中在国内原有的国企之间展开。至“十五”,这种兼并重组步伐加速,重组活动更加频繁、活跃。2005~2009年,涂料行业兼并重组事件约有30~40起之多。在兼并重组的同时,大企业的自我扩张步伐加快,特别是用于装修市场、重防腐涂料、汽车涂料等发展快速的领域,企业的自我扩张步伐加速,开始在全国的市场布局。
业内在企业并购活跃、扩张步伐加快的同时,品牌意识在增强。企业注意品牌形象,重视产品质量提高和新品种发展,注意品牌宣传,企业品牌形象好,在扩大、重组和兼并中有利。不少企业在改革过程中由以地方命名的厂名,更名是以本企业产品品牌命名,如长江、三峡、湘江、宝塔山等。企业重组中向强势品牌集中,从而使企业分布结构得到优化,产业的集中度得到了提高。
经过并购、重组“波涛”后,近百家公有制涂料企业,知名度不高的涂料企业及其品牌逐步消失。改革开放初期的30家骨干公有制涂料企业,在当时被业内称为大型涂料企业,经过并购重组后,保持原有企业基础及其品牌者不及一半,有的被收购后转产,有的破产,少数公有制涂料企业只保留产品品牌,业内至今仍保持国有体制的涂料企业不到10家,且经营管理方式和改革前国有企业判若两型。
“十二五”期间全国涂料工业年均利润增长12.82%,在众多精细化工行业中排前列。进入“十三五”前3年(2016~2018年),涂料产量、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增长势头,尤其是2016年利润增长高达15.4%,但2017年变化较大。主要原因是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主营业务成本上升;涂料产品一时不能涨价,并且下游用户战略集采使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导致利润进一步降低。另一重要原因是环保成本上升。2013年,国家发布大气污染防冶行动计划(简称“气10条”),防控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提到国家层面管理;2014年对VOC超标的溶剂型涂料加征4%营业税,多数涂料企业溶剂型涂料占主导,由于环保法规趋严,环保投入增加,都导致成本上升。
各种所有制涂料企业竞相发展,实际是互相激烈竞争,业内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增多。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缺少适销对路产品、更新换代无力的企业,产品滞销,屡屡亏损,势必要向优良企业集中,不然就自然关闭。相反地,有12家涂料企业因其产品适销对路,符合环保要求,涂料销售量增加幅度大,挤进了2017年百强涂料企业之中。百强涂料企业中原有的63家涂料企业体量也都增大。适者生存,强者会更强,业内正在掀起重组、兼并、关闭的新浪潮!
进入2017年百强的涂料企业中,外资企业占20家,虽然前3名为外企,但在前10名中,国内的民企和改制企业占了6家。2017年Coatings World杂志按涂料销售额排出全球84强,中国有5家企业上榜,前50强有3家:嘉宝莉(3.78亿美元,38名)、上海华谊涂料(3.5亿美元,41名)、三棵树(2.83亿美元,50名)。回忆2001年以涂料销售额排名的世界50强中,只有中国台湾地区Yung Chi公司以2.51亿美元排50名,中国大陆涂料企业是零。对比看来,国内涂料企业规模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有较大进步,但和排名前20名的外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业内纷纷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单一设备、单一品种和单一生产线引进众多,如陆续引进密闭立式砂磨机、卧式砂磨机、篮式砂磨机等较先进的色漆分散设备;包装桶的生产线成套设备;自动包装设备及工艺(先后有近20家企业引进)。这些引进为改变落后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起了积极作用。
从1985年开始引进涂料新品种,较大规模引进的新品种有汽车涂料,包括底漆(阳极电泳、阴极电泳)、水性浸漆、卡车面漆、汽车修补涂料和轿车涂料,9家涂料厂分别从日本、德国、美国、奥地利、荷兰等国的9个公司引进。
合成树脂乳液为成膜物的水性涂料,业内称为乳胶漆,引进规模也不小,先后有9家涂料厂分别从美国、日本、德国的7个公司和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引进,引进品种以丙烯酸乳胶漆及设备、生产工艺为主,有的是建筑涂料专用乳胶漆。其他引进有卷钢、罐头等涂料以及测试仪器,总计不下五六十项。
对涂料行业起关键性作用的引进是成套设备与工艺引进及基础原料生产工艺的引进,前者如产能4500吨/年的醇酸树脂生产设备与工艺成套引进,及粉末涂料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的引进;后者如产能3.8万吨/年丙烯酸及其酯类和异氰酸酯的成套装置及生产工艺引进,这些引进对发展中高档涂料有里程碑的作用。
对涂料全局性影响的引进,首推醇酸树脂工艺设备、丙烯酸及酯生产工艺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等的引进。
1980年北京油漆厂通过香港立时集团中介,从日本引进年产4500吨醇酸树脂生产设备与工艺(当时与日本未恢复外交关系)。主要设备包括1套200万大卡(1大卡=4185.85焦)的热媒加热系统、2套含自动控制盘的12m3的醇酸树脂反应釜系统(当时国内反应釜最大5m3)、2套自动计量设备、1套10m2密闭式平板过滤器和2台180L气动式自动灌装机及辊式运输带等。经过生产实践,这套生产装置基本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反应温度的自动控制)、高效、安全和低能耗,所有液体物料(包括进场的液体苯酐)全部自动计量,树脂经密闭过滤自动灌装后入库或输送至树脂贮罐。因热媒加热避免了过热,树脂样品经GPC测定,和旧设备生产的醇酸树脂对比,树脂分子量分布均匀、分布窄化,热媒锅炉的燃烧效率可达78%以上,彻底改变了国内落后的加热方式。其过滤效率较高,15吨中油度醇酸树脂只用1小时。
这套设备投产后,一次可生产醇酸树脂溶液12吨,年产能4500吨,可供生产醇酸树脂涂料约20000吨/年,有的涂料专家称这个规模当时在国内涂料行业堪称“吉尼斯纪录”。产能大,生产效率高,树脂的质量好,降低能耗,改善劳动条件,成本也大幅下降。受该引进项目鼓舞,1983~1987年,沈阳、大连、杭州、重庆等地的油漆厂,先后分别从日本、比利时,引进了醇酸树脂生产设备。其中,有的还带有自动化程序控制的功能。
引进成套技术不仅提高涂料骨干产品醇酸树脂的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对加热方式、扩大反应釜容量、设备布局、自动控制,也有普遍参考意义。国内经过消化、吸收和创新,不仅自己制造推广10m 3 、12m 3 、15m 3 、25m 3 的醇酸树脂反应釜及配套装置,而且还设计并制造了50m 3 反应釜及配套体系,并在江苏三木化工集团生产使用多年,效果很好。这是引进、吸收和创新的结果。
2005年全国醇酸涂料产量达到115万吨,是1978年的19.8倍,占全国涂料产量30%以上,稳坐业内骨干产品地位,这种增长与醇酸树脂生产工艺引进不无关系。
改革开放前国内粉末涂料处在研究和推广实验中,到1982年全国粉末涂料产量才180吨。1986~2001年是我国大量引进粉末涂料制造设备和技术,世界先进的粉末涂料和树脂制造厂家陆续进入我国建厂的时期,也是大批原材料供应商进入我国的时期。国内粉末涂料科技人员对引进的新设备、新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促进了粉末涂料大发展,2001年我国粉末涂料生产量达到11.5万吨,进入世界粉末涂料生产大国行列。2013年我国粉末涂料的生产量是111.5万吨(含热固性和热塑性粉末涂料),根据《PCI》杂志的统计,2013年世界热固性粉末涂料产量为200万吨,我国的热固性粉末涂料产量已经占世界热固性粉末涂料产量的50%,占远东地区粉末涂料产量的90%。2017年全国粉末涂料产量达150吨,成为世界最大的粉末涂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但还不是粉末涂料的技术强国。如果能在薄涂、低温固化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技术突破,努力提高装饰性,环境友好型的粉末涂料将会进一步大发展!
丙烯酸及其酯类和其他乙烯类化合物,是生产丙烯酸树脂和树脂乳液的主要单体,是业内长期渴望解决的系列单体原料之一。为解决单体对进口的依赖,国内曾采用丙烯酰胺为原料的工艺路线。其生产规模小,由于废副产物中有氰化物,毒性大,而且制作成本高,单体的纯度低,很不适用。如能用丙烯氧化制丙烯酸,是一条既经济方便而且无“三废”生成的先进工艺路线。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为发展石油化工,给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引进了几套大型乙烯生产装置,各套装置年产乙烯十几万吨到几十万吨,同时有大量丙烯随同产出,可为丙烯酸生产提供原料。经国家批准,在北京通县建设东方化工厂,从日本三菱重工引进年产丙烯酸及其酯类3.8万吨成套工艺,其中:丙烯酸5000吨,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乙酯为15000吨,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辛酯15000吨,丙烯醛3000吨。另外还有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羟丙酯各1000吨。
解决了“无米之炊”后,当时化工部在全国大力推广丙烯酸及其酯类在涂料中应用,促进了丙烯树脂涂料迅速发展。1979年全国生产的丙烯酸涂料只有上千吨,1988年全国丙烯酸涂料产量达2万多吨,增长了20倍,1995年丙烯酸树脂涂料产量进一步达到5.1万吨,使溶剂型丙烯酸树脂涂料逐步成为我国涂料系列的骨干产品,成为汽车等工业涂装的重要涂料品种。
改革开放初期,聚醋酸乙烯等乳胶漆刚在市面上试用推广,丙烯酸酯系的建筑涂料还在立项研究。改革开放后,解决了原料供应问题,建筑涂料发展很快,到2009年,建筑涂料年销售量达261.7万吨,在全国涂料总产量中占34.7%,丙烯酸酯系乳液占成膜物70%以上。
由异氰酸酯合成的聚氨基甲酸酯交联剂固化的涂料,业内习惯称为聚氨酯涂料,是一类综合性能优良的高档涂料。1956年大连染料厂试制成功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天津油漆厂等单位先后开展了聚氨酯涂料的实验室研究。首先问世的是聚氨酯木器涂料,1968年5月,上海家具涂料厂研制成功“685”聚氨酯涂料(后由华生化工厂得到大量推广,一度风靡全行业),上海涂料所、大连油漆厂、武汉双虎涂料公司等都有聚氨酯木器涂料进行推广,但发展很慢。主要原因是原料TDI只有太原化工厂、大连染料厂和重庆长风化工厂生产,年产量3000吨左右,并不能全部供给涂料行业使用,原料缺乏,长期影响聚氨酯涂料发展。
国家和甘肃银光化学材料厂共同投资,从德国巴斯夫公司引进年产2万吨TDI的生产线,1986年开始建设,1990年前后投产。随后上海吴淞化工厂、太原化工厂分别引进建设年产1万吨和年产2万吨TDI,在1992年后,TDI年产能达到7.8万吨,逐步解决了原料紧缺问题,推动了聚氨酯涂料的发展。1995年全国聚氨酯涂料产量达到12.79万吨,是1986年(8306吨)的15.4倍。
前已叙述,2009年我国涂料产量达到755万吨,跃居世界首位,是1978年涂料产量(34.36万吨)的21.97倍。涂料产量从占全球涂料总产量的2.34%,到2009年占世界涂料产量21.97%。涂料产量一直蝉联世界冠军至今,现涂料年产量超过全球亚军的美国800万吨以上。引进先进技术缩短了与发达国家涂料技术的差距,加快了“跟跑”世界先进技术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的涂料产量趋势如图3所示。
图3 1978~2016年中国涂料产量增长趋势
随着丙烯酯类销路的扩展,吉林石化公司电石厂和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先后引进日本三菱化学技术,建成了2套和东方化工厂类似的丙烯酸酯生产装置。国内逐步形成了东方、吉化、高桥三大丙烯酸及其酯类的生产基地。2006年我国丙烯酸产量51.3万吨,高纯丙烯酸产量约2万吨;丙烯酸酯产量61.1万吨,其中丙烯酸甲酯7.3万吨、丙烯酸乙酯3.4万吨、丙烯酸丁酯44.4万吨、丙烯酸异辛酯6万吨。2010年国内丙烯酸及其酯的产能分别达到117.9万吨/年、172.8万吨/年,成为世界丙烯酸及其酯的最大生产国。丙烯酸及其酯单体品种基本齐全,不仅为国内涂料、油墨、胶黏剂、塑料提供了重要原料,还出口国外,为“一带一路”精细化工发展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是聚氨酯涂料常用的多异氰酸酯的一种,主要用于生产软质聚氨酯泡沫及聚氨酯弹性体、涂料、胶黏剂等。
首先要提到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它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最早从国外引进年产2万吨的TDI现代化生产线,填补了国内TDI生产的空白,初步解决了国内聚氨酯涂料的原料紧缺问题,对聚氨酯涂料发展功不可没。经过多年技术改造,其生产能力从2万吨跃升为10万吨。目前,该企业借建设年产12万吨PVC生产线和TDI联产,和外单位合作开发年产20万吨TDI工艺制造技术,不断延伸TDI上下游产业链,努力建设产业一体化的中国西部最大的聚氨酯原料生产基地。
另外沧州大化、东南电化、烟台巨力均为综合性、联产的化工集团,已建成的TDI产能分别为15万吨/年、10万吨/年和8万吨/年;外资企业上海巴斯夫和上海科思创,产能分别为25万吨/年和16万吨/年,2017年国内的TDI总产能达84万吨/年,占全球TDI总产能(269.3万吨/年)的31.2%,TDI开始出口。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月5日上市,前身为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20日,再前身是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1995年改制组建大型化工集团公司。20世纪80年代引进年产1万吨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到目前有3套MDI装置,产能达200万吨/年。世界MDI生产集中在4个国家7家公司手中,万华是其中之一,是中国唯一MDI生产企业,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在产品质量和单位消耗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MDI主要用于生产合成革、聚氨酯泡沫、弹性体,少量用于涂料。TDI主要用于防腐、内用的聚氨酯涂料,但耐久性优良的外用聚氨酯涂料要用脂肪族异氰酸酯,尤以H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己二异氰酸酯)的缩二脲,能制成耐候性优良的外用和在低温下固化的聚氨酯涂料。为发展HDI及缩二脲,国家多次组织攻关未果。且在20世纪90年代时,国外知道我国急需缩二脲产品,对我国封锁技术。万华化学通过创新,突破了技术关键,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2015年万华化学已拥有3万吨/年HDI单体、2万吨/年HDI三聚体、5000吨/年HDI缩二脲、1.5万吨/年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用于制造水性聚氨酯固化剂、聚氨酯粉末涂料)的生产能力。在2017年新建第二期HDI单体和三聚体装置,万华化学已形成7万吨/年HDI单体、5万吨/年HDI三聚体、5000吨/年缩二脲、1.5万吨/年IPDI、1万吨/年H12MDI(氢化MDI,用于制备耐候的弹性体)的全系列脂肪族异氰酸酯的强大生产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
汽车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1300万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这个全球第一的地位一直蝉联到现在。2017年全国汽车产量达2901.5万辆,配套的汽车原厂涂料约75万吨。2017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17亿辆,使用汽车修补涂料约25万吨。我国是全球使用汽车涂料最多的国家。
“十二五”期间,汽车涂料行业完成了大量的新技术引进和国产化,一些品类汽车涂料产品2011年还依赖进口,2015年已全部由中国本土工厂生产供应,且有少部分产品出口到亚太地区。
“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涂料工业完成了重要的产品升级换代和新技术应用,含有重金属成分的电泳涂料产品全部退出市场。汽车中涂和色漆的水性化进展迅速,由“十二五”初期的10%到期末转化为60%。更为重要的是引进了溶剂型高固体分涂料体系,为中国汽车涂装体系采用既节能降耗又可以实现VOC减排的涂装工艺提供了最佳途径。这一体系已经成功在中国实现工业化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环保效果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汽车行业和环保组织的广泛认可。新的水性涂料技术——免中涂色漆体系、水性3Wet色漆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高性能双组分清漆产品都已经在中国生产。中国已经成为这些节能、环境友好新型涂料体系在全球最成功应用和采用最多的国家。
汽车涂料只能说是和国外汽车涂料在比肩发展和前进,要达到“领跑”者,还要做不懈的努力!
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首位,并走出国门,高铁建设技术出口到中欧和南亚,对配套的高速铁路防水涂料、客车用涂料有较高要求。改性聚氨酯涂料、聚脲弹性体涂料、MMA涂料用于铁路防水涂料,羟基氟碳树脂-聚氨酯客车涂料、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目前能满足高铁出口要求,但要认定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要经过时间考验。
2014年,国家“全面实施重防腐战略,开展重防腐经济”,重防腐涂料在重防腐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石墨烯是战略性新材料,中国开发应用石墨烯在世界上起步早,在环氧富锌涂料中添加1%的石墨烯,锌粉用量可从70%降至25%,防腐性能还略优于传统的环氧富锌涂料,减少环氧底漆中超量锌粉污染环境之虞。
如今,国内信和新材料、中科院宁波材料、江苏道蓬科技公司等企业在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及石墨烯防腐防锈涂料的开发应用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成功应用于近海的风电机组塔筒的防腐,以及国家电网沿海地区和工业大气污染地区大型输电铁塔、西南地区光伏发电支架、石化装备以及航天装备等领域。目前,国内石墨烯重防腐涂料研发与应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涂料品种与技术从“跟跑”向“领跑”的角色转换,绝不只是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我国是全球涂料生产与消费的第一大国,正在向全球技术强国迈进!总体看来,国内整个涂料行业是从“跟跑”向“领跑”角色转换,在不同品种、不同领域,转换时间有先有后,有快有慢,取决于各自的投入多少、奋斗力度大小!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前面介绍了涂料生产关系的决定因素——所有制形式的变更、创新与发展,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了条件。生产力第一要素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在这里可统称为涂料人才。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党和政府支持下,业内各界关心和支持涂料技术人才培养,建设和发展研究机构,积极扩大涂料科研队伍。
虽然涂料行业已由手工作坊式的手工业发展成为现代精细化工产业,但体量和合成橡胶、纤维、塑料比起来是“小弟弟”,故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国内高校不开设涂料专业。办短期技术培训班培养人才在业内显得十分重要。当时,化工部在1957年和1973~1975年先后分别在天津永明油漆厂、西北油漆厂,举办全涂料行业的技术培训班,每次45天,总计培养了行业内近200名技术骨干,对涂料行业技术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1)高校办班
1975年受当时燃化部(燃料化学工业部)炼化司委托,上海科技大学(后与上海大学合并)举办了一期涂料技术培训班,招收80名学员,效果不错。从1983年开始,该校为涂料行业每年举办两期短训班,上半年3~6月,办一期涂料普及班,学员以一线技术工人和技术员为主;下半年9~12月,办一期涂料进修班,以工程师、技术与管理骨干为主。至1991年共办18期,培养涂料专业人才1327名,对行业技术进步起了重要作用。该校办培训班一直坚持到2007年,因行业发展形势变化而停止。
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金属腐蚀与防护专业办了1届“涂料及应用施工”培训班和3届“航空涂料应用施工”进修班,其教材《涂料结构学与施工》于1988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沈阳工业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专业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1988年共办了14届中专班,专业课设有金属表面处理、涂装工艺学等,培养了1000多名金属涂装、防腐技术中等人才。中专试用教材《涂漆工艺学》于1980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2)企业办学
在政府主导的涂料技术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的同时,业内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如天津油漆厂、上海涂料公司、大连油漆厂、重庆油漆厂、武汉制漆厂、安庆造漆厂等,也都纷纷自己办班,开展职工教育,自己培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上海涂料公司于1981年创办职工中专,至1988年,培养中专涂料人才119名,绝大多数毕业生成为工厂技术和管理骨干,为企业发展起了较好作用。
重庆油漆厂和重庆市工业学校合作,于1984~1987年培养了80名涂料中专人才;湖南造漆厂和株洲化工学校合作,于1980~1982年培养涂料中专人才。毕业生后来多成为企业骨干。
为解决高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在涂料行业内缺口较大的问题,2005年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成立了培训中心,着手考虑业内高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经过中涂协申请,2005年11月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成立了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承担涂料行业内职业技能型人才培训及鉴定工作,同时在全行业相应建立了25个技能培训的实训基地。根据《国家职业大典》目录,结合我国涂料工业发展的现状,组织制定了《涂料树脂合成工》《制漆配色调制工》两个国家标准及《涂料分析工》《涂料涂装工》两个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编撰了7本系列技能培训教材,编写了鉴定大纲,建立了题库、试卷库。为了降低培训成本,减轻企业和学员负担,鉴定站又组织业内专家录制了7套远程教学用光盘,既统一了教学标准要求,又方便了学员,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教学的质量。
2006年,鉴定站开始鉴定工作,截至2015年6月,共鉴定78批,有1807名学员获得了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级工、高级工证书。另有23名学员获得了技师资格证书。这是从过去分散的单个企业的岗位培训到有国家统一标准的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的尝试,也是国家承认的和学业文凭并重的职业资格考试和取证制度的贯彻和落实。经过整顿,将上述特殊涂料工种集中为《涂料生产工》,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后实施。
从20世纪70年代初起,业内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呼吁高校创办涂料专业,培养涂料中高级人才。在业内高涨的呼声下,一些高校、专家、涂料企业管理者和化工部有关部门,为创办涂料专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原燃化部炼化司支持下,上海科技大学在1975年、1976年办了两届涂料大专班,从各涂料厂在职职工中招收学员60名,学制3年,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因各种原因停办。1985年、1986年按成人高考标准分别招收34名和33名学生,电大教学模式,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师授课。1987年因生源不够而停办。
天津油漆厂在1976~1981年办了3届“七二一大学”(大专),1982~1990年办了5届职工大学,均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3年。其中职工大学由天津市教委承认其大专学历。这8届大专共有毕业生260多人,其中多数毕业生在涂料企业的科研、生产、管理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河北化工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前身)在耿耀宗老师力主下,1983年开办涂料大专班,招收学生31人,学制3年。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支持,1985年派刘国杰、李桂林、丁俊、吴英昌等几位技术人员到校讲授涂料工艺课。1987年该校招了一个涂料本科班,招收学生32人,学制4年。1990年由刘国杰讲授溶剂型树脂及涂料工艺课、耿耀宗讲授水性树脂及涂料工艺课。教材后经刘国杰和耿耀宗修改补充,以《涂料应用科学与工艺学》正式出版,全面介绍涂料工艺原理、发展现状与趋势,也是业内第一次出版这种合订本的技术参考书。
武汉工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前身之一)附属材料研究所朱维新副教授,1984年开始,连续招收了3届涂料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届1名),但未坚持下来。该校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专业开设涂料涂装专业课,为涂料企业委培少数学生。
涂料行业老专家和企业高层管理者有一个愿望,也是一个“梦想”,希望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像重视橡胶、纤维、塑料三大合成一样重视涂料,像美国、俄罗斯等国那样在高校开设正式涂料专业,将涂料工业人才培养纳入正常培养轨道。在行业要求下,原化工部正式考虑在直属的武汉化工学院(武汉工程大学前身)内设置涂料专业方向。1985年该校进行专业调整,建立了精细化工专业,根据化工部教育司的意见,该专业的教学研究方向是高分子涂料和助剂,学生由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学制4年。该校一直坚持涂料专业培养方向,每届1个班。该校涂料专业的童身毅教授坚持涂料教学、培养研究生和涂料科研,在超支化聚合物开发及在涂料中应用研究方面在国内领先,成为涂料行业内知名专家。1999年化工部撤销,该校下放湖北省教委管理后,由于国家教委大学专业目录中没有涂料专业,生源和毕业生就业转为以湖北省内为主,国家没有经费支持,办涂料专业困难增多,难以为继而停办。
尽管是前赴后继、零星式地办专业,但还是为行业直接培养了本、专科学生不下700人,基本上成为行业内技术骨干,为涂料发展起了应有作用。
(1)中涂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作办涂料专业方向
进入21世纪,涂料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成为全球涂料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但技术上还远不是强国,业内希望培养更多中高级涂料人才。因涂料是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度高、应用性很强的产业,希望进入涂料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在学校完成涂料工程的基本培养,一进入涂料企业,对承担任务能很快“上手”。尽管社会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资源丰富,但业内仍迫切需要涂料专业培养的本科生与研究生。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对此比较关注,一直在寻找时机。在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会长孙莲英、教授级高工刘国杰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工学院院长徐菁利、教授温绍国的积极推动努力下,于2010年6月启动了在高校中设立涂料专业的计划,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工学院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中,组建一个涂料专业班,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并着手编写涂料专业本科教材(刘国杰主编),即《涂料树脂合成工艺》《涂料制造及应用》《涂料用颜料和填料》《涂料溶剂和助剂》《涂料生产设备》《涂装工艺及装备》《涂料及涂装的安全与环保》《涂料及原材料质量评价》;同年10月在学校召开建设全国涂料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的专题研讨会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启动仪式,为满足学生下厂实习要求,建立一批涂料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即选择分布在全国各地的21家中涂协副会长单位作为卓越工程师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后又增加5家),并以中涂协和学校名义联合给企业人才培养基地授牌。2012~2018年共培养涂料工程专业毕业生300多人,均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3+1模式要求,3年在校学习、1年下厂实习完成毕业论文,按计划完成教学和实习任务。
(2)涂料工程专业正式获国家教委批准
涂料专业教材在讲授3届后,经过修改,于2012~2013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以“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正式出版,这是全国第一套涂料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为涂料专业教学提供了重要基础。
涂料工程专业方向办了8年,毕业生受到涂料企业欢迎;2013年被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列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2015年6月,又通过了上海市教委应用型本科专业试点项目建设的论证。至此,涂料工程专业方向得到认可和支持。2018年3月15日,得到教育部批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涂料工程专业正式列入高校本科专业名单中(代号081307T)。从此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不设涂料专业的历史,几代涂料人的梦想得以成真,这对业内培养涂料中高级人才具有里程碑意义!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创办涂料与高分子系
在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业内专家洪啸吟、叶汉慈等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工学院院长申亮的积极努力下,于2013年4月27日,成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涂料与高分子系”,正式开办涂料专业,这是国内成立的第一个涂料与高分子系,涂料也是专业方向,建立了14家涂料企业培训基地,采取“3+1”模式教学。2013年第一届涂料专业毕业生20人,2014~2017年共培养涂料专业本科毕业生200多人,到涂料企业工作比较受欢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工学院涂料和高分子系有较明确的培养计划。
(2)河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开办涂料专业
前已介绍,河北科技大学前身的河北化工学院在1983年、1987年曾办过两届涂料专业大专和本科班。2013年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二年级中组建一个涂料专业班,2015年第一届涂料专业毕业生40人,均到涂料企业就业,每年有一届涂料专业毕业生。河北省粘接和涂料协会挂靠在该校,有会员100多家,积极支持该校办涂料专业。
由于行业对人才急需,一些优秀涂料企业愿意在财力上大力支持,办学人员热情高涨,经过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共同协商,决定创办涂料行业大学——中国涂料工业大学,经过双方充分讨论和积极筹备,于 2016年5月10日正式举行“中国涂料工业大学”揭牌成立仪式,正式宣告中国涂料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涂大”)成立,并由孙莲英会长出任校长。这是涂料行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国家一级工业协会和高校联合办大学的一个创举!
涂大建设目标有两个:建成中国涂料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涂料行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涂料工程本科生要实行标准化培养。现在涂料工程专业正式列入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接下来国内申办涂料工程专业的高校会逐步增加,对涂料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涂大起到了标杆作用。根据涂料知识密集度高、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强等特点,参照发达国家应用大学培养本科生经验,制定本科生培养标准。
从理论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设置、下厂实习要求、实习基地要求、本科毕业生要求,都要有规范的标准,涂大已经在着手制定。中涂协将组织专家对制定的系列标准进行评审。涂大在执行中由中涂协不定期组织检查,毕业生是否达标,要由中涂协组织验收,使涂料工程专业真正成为涂料工程师的摇篮。
培养第二专业。由于各高校本科生招生名额限制,要想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大涂料工程本科招生名额比较困难,目前本校每届两个班约60人左右,继续增加招生名额不易。所以开展涂料工程第二专业人才培养,以满足涂料企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涂大将充分利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60多个本科专业、近20000名学生资源以及上海地区的资源,通过第二专业嫁接,如:工商管理+涂料、市场营销+涂料、电气工程自动化+涂料、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涂料、艺术设计+涂料、物流管理+涂料等。实行学分制和学分银行,达到学分可发涂大第二专业证书,行业按涂料本科毕业生看待,便于到涂料企业就业,企业内大专、中专学历技术人员也可参加第二专业学习,解决业内人才急需。预计每年可以培养第二专业100人以上。
开展短期涂料技术培训。涂大成立后,业内对其人才培养寄予既高且迫切的期望,认为培养中高级涂料人才计划虽好,但培养时间较长,希望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人才培养最快的形式是办短期培训班。2016年10月20日,在中涂协支持下,第一期涂料技术培训班开班,就当时的情况,真是在“创造条件上”。在第一期培训班进行过程中,聚集行业内30多位专家,组成涂大的教学科研专家指导团队。涂料技术培训中的10多位专家教师就是来自专家指导团队,对以后涂大的科研工作也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涂料技术培训广受欢迎,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明。
一是,学员来源:2016年10月20日至2018年12月共办了6期,学员共206人,来自涉及25个省市近110家大、中、小企业,涉及面较宽。
二是,学员学历:大专以上183人,占88.8%;其中本科113人、占一半多,硕士20人、占9.7%,其他学历29人、占14.1%。学员中工程师、技术科负责人和部门经理以上者占20%;副总经理、总经理、总监、开发区副主任等企业高管共占8%;研究员1人。
开展区域和企业定制培训。积极和有关省市涂料协会联系,合作办培训班。2018年6月26日,在青岛与山东涂协合办一期建筑涂料短训班(3天),培训学员80多人;与中涂协艺术涂料涂装分会合作,2019年2月25日~3月3日,在顺德基士伯公司合办艺术涂料涂装培训班;已和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协议,合办涂大濮阳学院;与广东涂协商定,合办涂大广东分校,为开展区域培训积极准备;与富思特公司合办涂大北京培训基地,为开展企业定制培训积极推进。
建设全行业的研究院——中国涂料工业研究院。经过两年多筹备,提出了研究院建设目标和总纲,及研究院章程。2018年10月26日,中国涂料工业研究院揭牌。研究院下设研发中心、培训中心、质量监测中心、标准化中心和信息中心,分别开展相应的工作,现均在积极筹备中。
1969年在国家建设“三线”的战略部署下,天津化工研究院的涂料、颜料专业及配套部门一起迁至甘肃省兰州市,创建化工部西北涂料工业研究所,定编700人。1970年和化工部西北油漆厂合并,一起下放地方,改为甘肃油漆厂涂料研究所。该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是面向全国的,由化工部直属研究所变为一个地方性油漆厂内的研究所,给对外交流带来很大不便。从物资供应较丰富、工作条件较优越的直辖市天津迁至兰州,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落差很大。科技人员坚定地服从分配,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经受机构变革的考验,较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有关航天、航空用军工涂料项目和民用涂料项目。
1978年该所与甘肃油漆厂分开,改为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在化工部领导与支持下,逐步形成一支以高工为学术领域带头人、以中级技术人员为主力的科研人员400多名、辅助人员200多人的力量较雄厚的科研队伍,发展成10个研究室,开展各类溶剂型、水性、无溶剂与光固化、粉末等的开发研究,应用于装饰、防腐、隔热、航空、航天、示温、建筑、木器、汽车、塑料、卷钢、家电、轻工、玻璃润滑、耐高温、防火、文物保护等众多领域,共获得科技成果600多项,150多项获国家、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国家科技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科技大会奖14项(18小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项。由于完成军工项目出色,1985年被授予“为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先进单位”。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1983年起,先后在深圳、江门、厦门、上海、天津、石家庄、兰州等大中城市建立了10多个科研-生产联合体,使取得的科研成果70%得到了推广。
先后建立了化工部涂料科技情报中心站、化工部涂料和颜料质量检测中心和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委员会,承担全行业的情报信息、质量监测和标准化工作,为行业发展服务。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在1996年更名为“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设计院”。
在人才流动中,从该所调往全国各地具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员近200人,多数成为各地涂料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对所在涂料企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为行业贡献了大批人才。
为适应改革需要,经化工部批准,1987年在江苏常州建设“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技术服务中心”,从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兰州)迁去280名职工和部分设备,包括大部分涂料和颜料科研开发项目,及能为行业服务的质量检测、标准化、期刊、情报信息等机构和资源。1993年9月16日,经化工部批准,常州技术服务中心与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分立,更名为“化工部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
1987年以前,在兰州的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取得的科研和工作成绩也包括迁去常州院的科技人员。常州院自1987年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863、科技攻关及军工配套等重大科技项目数十项,获科技发明、科技进步等国家奖励10多项,取得专利95项;拥有注册商标5项。向全国推广先进的技术成果数十项。
常州院下设的中海油常州环保涂料有限公司是国家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新建有绿色环保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具备5万吨涂料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主要包括航空涂料、核电涂料、汽车涂料、水性涂料、卷材涂料、防腐涂料、建筑涂料等7大品类。
目前,国家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涂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化工学会涂料涂装专业委员会、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涂料专业委员会等国家与行业性组织与机构均设在常州院。
20世纪60年代,我国舰船涂料严重依赖进口,随着国外舰船涂料的禁运,迫切需要研发国产舰船涂料,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4·18”舰船涂料攻关协作组正式成立,来自海军、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油漆厂、大连油漆厂、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和重点涂料企业的学者齐聚一起,集思广益、大胆创新、精诚合作,拉开了我国舰船涂料研发的大幕。1年期效、1年半期效、3年期效防污涂料相继研发成功,解决了海军急需,开启了我国船舶涂料发展的航程,实现了中国船舶防污涂料从无到有的飞跃。1978年,“4·18”会战组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9年,在“4·18”会战组基础上在青岛成立船舶涂料的专门研究机构——化工部海洋涂料研究所,承接“4·18”会战后续的科研和生产任务,由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和青岛油漆厂等单位抽调部分科技与管理人员充实了力量。
研究所主要承担海上船舶涂料研究,陆续攻克了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关键核心原材料的国产化,形成了3年期效、5年期效防污涂料产品,以及应用于特殊工况的专用防污涂料产品,实现了系列化并完全进入了环境友好型“无锡”时代,迈出了从有到全的一步。近年来,又着手开展了仿生防污、减阻防污等新型防污技术的预研和基础研究工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前瞻性的技术储备,引领防污技术的发展方向,增强了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防污技术的从全到强。
1997年更名为海洋化工研究院,在防腐涂料、聚脲弹性体材料、大型飞机蒙皮涂料、水性防腐涂料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出色的成果。为加快成果转换、解决重要材料需要,自主建设产能超万吨的生产基地,成绩突出。
建所以来,拥有140余项发明专利。在国内首次研制出包括高性能防污涂料在内的全船配套涂料,在多艘舰船上获得应用,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国家科技发明奖三等奖2次、四等奖2次,以及多次的省、部和地方的奖项。2013年通过了科技部验收,成立了涂料行业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确立了行业技术领先的优势地位,推动了产品机理分析、配方研究、性能验证和工程应用无缝链接的实现。
1999年6月,全国242家国家部委直属的科研院所改制为高科技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按企业化管理和运行,自负盈亏,国家不再拨付事业费。上述化工部直属的3家涂料专业研究院在改制之列,涂料工业研究设计院更名为北方涂料工业研究设计院;化工部海洋涂料研究所1997年更名为海洋化工研究院,和北方涂料工业研究设计院一道进入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先下放江苏省,两年后进入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在单位名称前冠“中化建”,进入21世纪不久,中化建被中海油并购,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的名称前冠上“中海油”,直到现在。
1963年,由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两个合成材料研究室分出来,成立上海染料涂料研究所,1980年涂料与染料分开,成立上海涂料研究所。自建所以来,取得科研成果200多项,获得国家、部、市局奖50多项。现隶属上海涂料公司,在公司内发挥涂料科研骨干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始,天津、北京、重庆、西安、广州、武汉、南京、郑州、哈尔滨等地的一些大型油漆厂相继将厂中心试验室扩大,成立10多个厂办涂料研究所,形成5000多人的科研队伍,对各有关涂料企业科研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厂办所”发展成独立研究单位,如广州涂料研究所;有的“厂办所”改为技术研发中心,突出的是天津灯塔涂料公司的涂料研究所改为技术开发中心,1993年经国家批准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业内第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他的厂办涂料研究所是与本厂同步发展。厂兴则所兴,反之亦然。
为适应发展新形势,涂料企业积极创造条件,整合社会技术力量,在政府支持下,企业纷纷成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截至2018年12月,业内9家企业建成院士工作站、20家企业建成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教育部先进涂料工程研究中心1家。另有省市级涂料工程技术中心20多家。这些科研机构建立,国家一般有些经费支持,有利于企业工作发展和科研队伍扩大。
涂料行业包括涂料和无机颜料,2005年涂料行业取得专利总数是730件,2014年取得专利数是9151件,10年增长了10倍,增长较迅速,反映了涂料企业科研创新有较大发展(见表4)。2016年公开专利数是2014年的1.75倍,进一步反映涂料行业专利数增长幅度较大。
表4 涂料颜料专利数统计
1999年化学工业部撤销后,化工行业职称评定工作停止,部属化工企业科技人员职称得不到及时晋升,对技术人才影响较大。考虑涂料行业内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更是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大大影响了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研发动力。2014年3月17日,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简称“中涂协”)第七届七次常务理事会中通过了由涂料企业、高校、专业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组成的“中国涂料行业职称评定委员会”,对涂料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职称评定工作。并参照人社部《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和国资委《国资委委属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暂行办法》等技术职称评定若干规定,结合本行业情况,制定了《涂料行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标准与办法》。
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共举行4次职称评定会,共收到申评者274人,总通过233人。其中申评工程师者83人,通过60人;申评高工者52人,通过38人;申评教授级高工者13人,通过11人。职称评审得到业内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热烈欢迎,申评职称技术人员逐渐增多,计划每年评审1~2次,满足业内科技人员的要求。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2018年2月1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在其(17)部分明确指出:持续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学会、专业人才评价机构等社会组织承担职称评审工作。可见中涂协评定职称符合职称改革的要求。要总结几年职称评定的经验,将行业内职称评定工作进一步完善,为行业技术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更好服务。
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正常开展,是科研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举措!
1979年,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加强标准化工作力度,专门成立标准化研究室,其工作范围包括涂料颜料标准化及质量监测。同年12月,经国家标准总局和化工部标准处批准,成立了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5)(第一届),秘书处设在该所标准化研究室,负责全国标准化日常工作。加快了涂料颜料标准化工作的进程,为行业内标准化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
1978年,我国以中国标准化协会(CAS)名义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工作,其中涂料行业以积极成员身份参加ISO/TC35色漆和清漆技术委员会,参与了各项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有关国际会议,提高了我国涂料颜料标准化工作国际地位,也推动了国内涂料颜料标准化工作,如参照国际涂料颜料标准,制定了大量相应的国家标准,按照国家标准局提出的“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涂料检验方法标准大部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这是当时标准化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1987年,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280名职工迁至常州,成立“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常州技术服务中心”,涂料和颜料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随迁至常州技术服务中心。
1987年,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二届会议决定成立涂料和颜料基础标准、涂料检验方法标准、颜料检验方法标准、涂料产品标准、颜料产品标准和涂漆前金属表面处理标准等6个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和秘书长由化工部涂料所常州技术服务中心指派人员担任。如前所述,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化工部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现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
2015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指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改革,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由6类整合精简为4类,分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同时建立完善与新型标准体系配套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这对于标准化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根据这个精神,中涂协于2015年3月25日召开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下设的分支技术机构,由中涂协领导和管理,按照国家标准化政策与法规开展本行业标准化工作。自主制定侧重于提高竞争力的标准。在国家标准化深化改革的政策指导下,中涂协标准化委员会将联合业内外标准化技术力量,发挥全体委员作用,在制定标准中作贡献。
据统计,1989年有涂料和颜料标准328项,其中国家标准164项,占56%;2012年,涂料和颜料标准达到407项,比1989年的标准总数增加79项,而且不包括建筑涂料标准。其中国家标准占78.4%,比1989年增加比例较大。2016年涂料和颜料标准达615项,比2012年增加了208项,其中国家标准396项,占比64.4%,见表5。
表5 涂料和颜料标准项目数变化趋势
1967年化工部组织制定了涂料产品分类、命名和型号标准,1975年修订(HG 2-89—75);1981年第二次修改升格为国标(GB 2705—1981《涂料产品分类、命名和型号》),是涂料行业执行30多年的著名18大类的分类标准。将涂料按成膜物树脂分成17大类,外加辅料1大类。到1997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国防军工和民用的涂料品种涉及18大类48小类,约4000多个牌号和型号,执行该标准,基本上满足涂料产品分类、命名和型号的规范要求,改善了管理。该标准为涂料生产、经营、行业核算统计、计划制定等发挥了历史性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涂料品种发展日新月异。一个品种包括几种成膜物是很普遍的,并且产品在不断地更新换代,高性能、低污染、功能性涂料迅速发展,有些传统的溶剂型涂料VOC含量高、污染重、质量低,逐步被淘汰。显然,18大类的分类法已不适应涂料新品种发展形势的。
根据涂料品种新发展形势,有关部门组织修订和颁布了涂料品种新的分类方法标准GB/T 2705—2003,将主要涂料产品类型分为建筑涂料、工业涂料、通用涂料及辅助材料,主要内容列为该标准的附录A(规范性附录),而原来18大类分类法中的17大类列为附表B.2的其他涂料中,18大类中的辅助材料大类列为附表B.3。另有资料性附录C.1涂料基本名称,包括了50多种基本涂料品种的名称。新的分类方法标准实际包括了原来18大类分类标准中的主要分类的内容,只是主要分类方法显得合理一些。经过这样修订,较符合国内涂料发展,也与国际有关标准更接近了一步。
2000年前,对食品容器内壁用涂料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颁布过国家强制性标准。2001年国家颁布了室内装饰装修的两个强制性标准GB 18581和GB 18582,对其中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苯类、重金属、游离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做出了限值规定,这是我国对非食品容器用的涂料第一次颁布有毒有害物质限值的强制性标准,是涂料工业技术标准一大进步。
2001~2008年,经过了七八年,上述两个标准作了修订,硝基涂料中VOC限量降了30g/L,醇酸降了50g/L,光泽(60°)≥80%的聚氨酯面漆降了40g/L,而光泽(60°)<80%的聚氨酯涂料VOC限量反而提高了50g/L。这个强制性标准只是室内装修使用的溶剂型木器涂料的准入标准,是从国内行业实际出发制定和修订的,限值标准不高。
在上述标准的带动下,相继颁布了GB 24409—2009《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24410—2009《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水性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HJ 2537—2014《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水性涂料》、HJ 2515—2012《船舶防污漆》等标准。参照GB 18581—2008中规定的有害物质限值提出要求外,还增加对乙二醇醚及酯类提出限值要求。到2014年总计颁布了22项涂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其中,国标16项,包括强制标准15项、推荐标准1项;行业(HJ)标准6项。这些标准的颁布,对我国减少涂料污染、发展环境友好型涂料起了推动作用。
中涂协从2015年成立标准化委员会以来,制定并发布的团体标准11项(见表6)。正在制定的团体标准21项(见表7)。中涂协制定团体标准,符合发展需要,受到业内大力支持。需要制定的标准逐步增多,标准化委员会将进一步发挥委员们力量,更好完成制定标准任务。
表6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已颁布的团体标准
表7 正在制定的团体标准
国家对涂料产品质量监督比较重视,1980年成立了“化工部涂料和颜料质量监测中心”,挂靠在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兰州)。1987年该监测中心迁至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常州技术服务中心,1988年8月获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审查认可,授权为“国家涂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挂靠在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常州技术服务中心(即现在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可以承担建筑涂料质量监测任务。
从事涂料、颜料检测的还有隶属上海市化工局的上海涂料研究所。另外,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原三机部621所、五机部54所、六机部725所对金属防腐、电器绝缘、国防军工特种涂料等有专门检测机构和技术队伍,对涂料颜料检测水平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海洋化工研究院建立的化学工业海洋涂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是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行业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同时,各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了省(区)级涂料(颜料)产品监测站,并有从事质量检测的专职人员。
改革开放初期,在检测中心和重点研究单位的检测部门,常规检测仪器和设备及少数进口的大型分析仪器能满足一般的涂料原材料、涂料与涂膜的性能检测;经过40年发展,一般大中型检测部门的原材料和产品检测的仪器和设备也比较齐全,数量和质量极大提高,能满足行业内涂料新品种发展、涂料生产和科研发展新需要,和改革前有极大差别。并且所用检测仪器和设备基本能国产,质量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既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负责,又体现了对世界负责的精神与气魄。
在我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性遏制,特别是空气质量恶化、雾霾时有泛滥,要求大家必须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参与“ 建设美丽中国 ”。涂料产品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涂料行业产品离完全环境友好仍有不小的距离,全面贯彻清洁文明生产工艺还要付出很大努力。
鉴于上述情况,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在2014年3月18日向全行业发出“美丽中国,涂料行业在行动”倡议书,倡议涂料行业的各企业、与涂料产业相关的所有仁人志士,立即行动、积极投身于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活动。号召全行业生产企业全面开展深化“清洁生产”活动,围绕工艺创新、节能减排、三废处理等方面,加大力度、增加投入、追求实效,推动企业运行“质”的提升。
为了响应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行动,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和政策法规工作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和发布了《中国涂料工业绿色发展六大行动计划(2017~2020年)》,包括《涂料工业废水治理行动计划》《涂料工业废气治理行动计划》《涂料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行动计划》《涂料工业节能低碳行动计划》《涂料工业安全管理提升行动计划》和《涂料化工园区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等涂料工业绿色发展六大行动计划,为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指导。这是推动“美丽中国,涂料行业在行动”倡议落实的重要举措。
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积极参加绿色发展相关的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已经完成制定的绿色产品、绿色工厂标准有《绿色设计产品技术规范 水性建筑涂料》,正在制定中的有《涂料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钛白粉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绿色设计产品技术规范 水性木器涂料》《绿色设计产品技术规范 金属氧化物混相颜料》《绿色设计产品技术规范 阴极电泳涂料》等。
除了组织和参与制定国标《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外,还参与制定《家具制造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汽车制造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涂料油墨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涂料油墨制造》,为排污许可证服务。
目前,中涂协还参加《工业涂装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环境保护综合名录》《推动中国减少含铅涂料使用》等环境保护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参加《VOC重点行业排放特征及减排监管技术体系研究》和《建材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及调控政策研究》的总理基金项目研究。
作为行业的管理者,行业协会不仅在引领和推动行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部分政府职能,从而在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与实施、市场监管与规范、人才培养与提升、集中度与竞争力提升与加强、绿色发展引领与推动等各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国性的涂料行业组织——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以及推动区域涂料工业发展的地方性涂料行业组织,如上海涂料染料行业协会、浙江涂料工业协会、江苏省涂料行业协会、广东省涂料行业协会、山东省涂料行业协会、四川省涂料工业协会、湖北省涂料工业协会、湖南省涂料行业协会、甘肃省涂料行业协会、福建省涂料工业协会、河北省粘接与涂料协会、黑龙江省涂料工业协会、重庆市涂料涂装行业协会、常州市涂料协会、宁波市涂料与行业协会、无锡市涂料胶黏剂行业协会、佛山市顺德区涂料商会等,都在推动中国涂料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作为联系政府和企业的纽带,正是在改革开放之风正起时应运而生。1985年1月,由原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1991年6月民政部核准登记,现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家一级协会,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评为“AAAA”级社团组织。切实成了引领行业发展的推动者,在规范、引领、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以“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振兴发展服务”为宗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行业调查。协会在引导参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贯彻、行业发展规划和标准的制定、行业绿色制造体系的构建、行业市场秩序的监管与规范、行业人才培养与素质提升、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产业链之间技术经济合作、提高行业集中度与国际竞争力、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涂协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1995年成为亚洲涂料工业会(APIC)理事成员,2005年2月成为国际涂料油墨工业会(IPPIC)会员,2013年正式被批准成为IPPIC理事单位。
会员不断壮大 。历经30多年的发展与壮大,在八届理事会的带领下,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在全面为政府、为行业、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在引导涂料行业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同时,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引领行业进步,实现服务企业、反映诉求、规范行业行为的使命,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会员单位已从初建时的169家增加到1273家;理事会成员由初建时的35家,发展成如今的常务理事单位102家、理事单位357家。会员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行业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凝聚了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已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全国性社团组织。
职能不断拓展细分 。随着中涂协职能的不断深化,下设分支机构也在不断拓展和细分。建立初的1985年,中涂协分支机构还没有正式成立,主要以协作组的形式开展工作,协作组业主要集中在颜填料,最早成立的有铁系颜料、铬系颜料、立德粉3个协作组。涂料和钛白粉的分支机构,以及赋予更多职能的专家委员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政策法规工作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以及开辟行业人才培养新纪元的中国涂料工业大学,都是随着行业的需求而逐渐成立的。如今,中涂协分支机构已达17个,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在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带领下共同推动着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涂协下设分支机构:建筑涂料分会、防腐涂料分会、树脂分会、涂料装备分会、钛白粉行业分会、氧化铁系颜料分会、铅铬颜料分会、外商投资企业分会、艺术涂料分会、军工涂料涂装专业委员会、建筑涂料涂装分会、绿色工业涂料涂装分会、中国涂料工业大学(涂料工业研究院、特种涂料检测中心);并设有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政策法规工作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
1985年1月,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正式挂牌成立,见图4。
图4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挂牌仪式
(1)弘扬正气,2015年10月20日,举办“中国涂料工业百年”及“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见图5。
图5 中国涂料工业百年纪念活动
(2)2018年3月27~29日,中国涂料工业协会首次开创性地举办了“2018中国涂料大会”,这是在跨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涂料行业举办的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创新大会。从而真正成了行业风向标,见图6。
图6 2018中国涂料大会
(3)中国国际涂料博览会——展示行业风采,见图7。
图7 中国国际涂料博览会
(1)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携手创办的“中国涂料工业大学”,开辟了涂料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纪元。2016年5月10日中国涂料工业大学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见图8)。2018年3月,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合作创办的“涂料工程”本科专业获得教育部审批通过,几代涂料人的梦想终于成真!
图8 中国涂料工业大学成立
(2)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合作办学。2010年,“国家涂料工程人才培养基地”揭牌;2013年,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共建涂料与高分子系及涂料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基地,见图9。
图9 国家涂料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和涂料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基地揭牌
(3)自2013年起,每年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先后联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已共同举办6期涂料企业高级人才研修班,旨在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见图10。
图10 涂料企业高级人才研修班
(4)积极开展国家涂装大赛。2010年10月23~25日、2016年5月12~15日、2018年11月13~14日,分别举办了国家一级二类赛事“全国制漆配色调制工竞赛”“全国水性木器涂料涂装工职业技能竞赛”和“第十届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艺术涂料涂装工职业技能竞赛”,见图11。
图11 举办国家一级二类赛事
为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响应“走出去,引进来”倡议,每年组织企业出国与国外企业交流,参加、参观国际涂料展览,进行“一带一路”商务考察;并首次承办2017世界涂料峰会、IPPIC和APIC会议,与文森公司(Vincentz Network)联合每年举办低VOC涂料配方培训会、防腐涂料技术研讨会、木器涂料和国际涂料前沿技术研修会、欧洲涂料学院国际前沿技术研修会等,为涂料企业了解相关领域的技术需求以及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平台。
(1)1984~1992年,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等陆续邀请威克斯(Zeno W. Wicks)、丰克教授(1987年9月17日至10月6日)、日本色材协作会长大薮榷昭博士(1988年9月14~19日)、法国技术专家本佩拉(1991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等国外涂料专家来华交流和讲课,内容涉及涂料、颜料及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涂料颜料发展趋势。其中有代表性的、影响最大的是邀请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聚合物与涂料系威克斯教授来华讲学,见图12。
图12 威克斯(Zeno W. Wicks)教授来华讲学
(2)2017年1月18~20日,由中国涂料工业协会(CNCIA)与国际涂料与油墨理事会(IPPIC)和文森公司联合主办的全球顶级涂料盛会——2017世界涂料峰会(图13),首次由美国和欧洲移师中国,驻足上海!
图13 2017世界涂料峰会
(3)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自2016年,开启了中国涂料“一带一路”商务考察(图14),先后到访斯里兰卡、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分别与当地涂料行业进行交流。
图14 中国涂料“一带一路”商务考察
历经了30余年发展,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在全面为政府、为行业、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在引导涂料行业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同时,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引领行业进步实现服务企业,反映诉求规范行业行为的宗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2012年4月24日被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评定为4A等级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这是对协会工作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它标志着协会在以往的工作中,规范管理、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中所做的努力和成绩。在今后深化改革中,做好涂料行业协会的建设,充分发挥涂料行业协会的作用,使我国的涂料工业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进一步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我国从涂料大国向涂料强国迈进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涂料工业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不仅已发展成为全球涂料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而且在技术进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各行各业的配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了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期待在新时代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早日实现由涂料大国向涂料强国的转变,实现涂料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