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最早的书写工具

文字的载体就是把文字写在什么东西上。

在文字出现之前,古人用结绳记事,文字出现以后呢,总不能在空气中比画吧,所以就需要有载体来写上这些字。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是刻在龟甲或牛肩胛(jiǎ)骨上的,被称为甲骨文;同时,又有大量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故宫博物院现在收藏着一批石鼓,上面刻有珍贵的文字,经考证来自先秦时期,被后人称为石鼓文。

上面说的是三种十分古老的文字载体。

其实,无论是甲骨文、金文,还是石鼓文,都有着特殊的用途:占卜、祭祀、记录君王出征,它们都不是普通用途的书写工具。甲骨文中已经有“册”这个字,就是绳编的竹简的样子,说明竹简在商代已经得以使用,只是我们现今还没有发现商代或更早以前的竹简实物,所以还没有办法证明。

后来人们又在珍贵的绢帛上写字,这在电视、电影里经常能见到,可无论是甲骨还是青铜器,或是大石头、竹片、丝帛,它们或者笨重,或者昂贵,或者少见,都不是大多数人能使用的,这就限制了人们获取文化,也限制了典章制度、科学知识的传播。

其他国家的早期书写材料

在古代,世界各地的人民都会在石头上刻字,不过也有些特别的书写材料:

古埃及人最早也会在骨片或象牙上刻字,但更多的时候是用莎(suō)草纸书写,莎草纸是浸泡加工后的一种草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

公元前33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黏土板上用削好的木钉写字,写出来的字有一个刻下去的特殊痕迹,叫楔(xiē)形文字,也叫钉头字,他们也会在泥砖上刻字。

南美洲玛雅人用无花果树皮书写宗教经文,这些经文手抄本非常精美。

古罗马人在蜡板上刻字,而许多欧洲学者则在小羊皮上写字。

古印度僧侣将贝树叶子裁成条,用铁笔在上面刺写经文,这种经文被称为“贝叶经”,是极其珍贵的文物。

“学富五车”的来历

学富五车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下》,原文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惠施是个人名,名字还挺好听。他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专门探讨事物的名称与实际内涵,是研究逻辑的专家,也是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的理论比较难懂,而且喜欢与人抬杠,有句很著名的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就是惠施和庄子抬杠时讲的。庄子回得也很不客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就是你不是我,你咋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不快乐呢?惠施的很多理论听起来很荒诞,可这样一位不太让常人接受的学问家,其实博览群书,知识很渊博。因为那时的书是写在竹简上的,很笨重,所以惠施读的书要用五辆马车才能装下。后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

从漂絮到造纸

中国是全世界最早进行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代的劳动人民发现白白胖胖的蚕能吐丝结茧,便将蚕茧抽成丝制成精美的丝绸。好的茧进行缫(sāo)丝,不好的茧用一种叫“洴澼 (píngpìkuàng,语出《庄子》,也就是漂絮法)”的办法来制作丝绵,方法比较复杂:要先把不好的茧用稻草灰水煮过,工人用手指顶开蚕茧,再浸没在水中的篾(miè)席上,用竹弓反复捶打捣碎,再淘制净化。经过这样反复加工,制出的丝绵可以作为填充物御寒,也可以制成昂贵的衣料。在加工过程中,残絮遗留在篾席上,经过多次积累后形成薄薄的纤维片。古人很会废物利用,没有丢弃这些薄片,而是晾晒后揭下来,就变成可以写字的东西了。这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纸张。 ks6JGKD7XYZkaAvcV/osI6FRB/brmZ5y24g7WcsIGaRZKKHSwP1vTR3TdewJJIv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