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将梦的研究进行到底

记得在前年春节的时候,王邈来给我拜年,称自己写完《释梦:认识未知的自己》之后,还要再写一本关于审梦的书。我当时听完他的想法之后,觉得“审梦”这种提法听起来有点意思。没想到,这本书这么快就写成了,仔细地看完之后,我觉得“审梦”确实很有意思。

自《周公解梦》开始,世人对梦的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人们总是企图从梦中获取一些神秘的启示,以便预测吉凶、指导生活、把握未来。可是,梦真的有那么多神秘作用吗?直到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问世后,梦的神秘面纱才被揭开,人们才真正科学地认识到了梦的形成机制及其基本职能。也就此明白了,梦并非都只是预测未来,而更多的则是提示欲念、表达压抑和重拾遗忘,从而更加深刻而又全面地帮助人们认识自己。

众所周知,认识自己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而释梦在自我认识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在人们通过梦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既可以自我分析,主动探索,也可以借助外力,寻求帮助。倘若自己主动探索就能理解梦的深意,那自然是幸运之事;倘若需要他人帮助,那么,其间是否会掺杂他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呢?这也是近年来梦的分析领域中一个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如果释梦师坚持不对梦有任何触碰,梦者仅在释梦师的陪伴下突然顿悟,这种做法固然可行,但在现实中,成功的概率却非常小,并且这个过程耗时太长,常常会不了了之。因此,它不是梦的分析的主流思维。可是,释梦师一旦着手分析梦境,其中必然会掺杂释梦师的个人主观因素,从而干扰梦者认识自己的纯净度。那么,如何才能平衡好依靠自己和借助外力两者之间的矛盾呢?

在这种情况下,审梦的理念便应运而生。审梦提倡不预先对梦进行任何主观的猜测和设想,释梦师在耐心陪伴梦者的过程中,对梦境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和关注,并适时地对梦中疑点进行精妙的提问,同时还要对梦者的回答予以关注。当梦者围绕梦境搜集到足够深刻和足够丰富的信息时,对梦的领悟自然会随之产生。在审梦的过程中,释梦师要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既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释梦师分析立场的客观中立、高度节制,又可以高效地推动梦的分析进程,实现对梦的领悟,从而很好地解决以往梦的分析中在理念上存在的矛盾冲突。相信大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能深刻地理解并领悟到其中的奥妙。

近年来,王邈在梦的分析这件事情上所下的功夫非常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明显的突破,所取得的成绩也令人欣喜不已。希望王邈能不骄不躁、继续前进,在梦的分析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在心理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越走越稳。同时,也希望各位读者能继续监督、支持和关注王邈。

祝大家阅读快乐!

蒋一斌
2018年9月5日于古城西安 6mPMh+tbTa0CDgud6+SyajZXTZIZDkVxoEJv7+EsrZ1REhbmF0BmoWIH5Pbq7jo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