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蝴蝶,女,27岁,教师,心理学爱好者,未婚,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工作努力,学习认真,生活比较平稳。
我梦到我的一个闺蜜来我家玩,她在和我说话的时候,朝向窗外看,我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远远地看到了一只老虎,就在我家后院拴着,老虎正在奋力挣扎。我被吓了一跳,情况确实很紧急,老虎眼看就要挣断绳子了。可是,我怎么不知道我家后院还养着一只老虎呢?我一边纳闷,一边着急。
这时,老虎突然挣断了绳子,朝着我们冲过来,我吓坏了,但闺蜜却不慌不忙,她告诉我,老虎来的时候,我们要表现得淡定一些,要与它交流,要学会倾听。我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就按照她的要求去做了。老虎冲到我跟前的时候,我真的表现得非常淡定,蹲下来用手抚摸它的头,结果它确实没有咬我,它的眼睛看向房间的其他地方。此时,我才发现原来房间里还有一个小孩,不知是谁家的孩子,老虎看着他,我赶紧把孩子抱起来,我怕老虎伤着他。这时,闺蜜找到了绳子,把老虎拴住了。可是,突然间,我发现它并不是老虎,而是一只狗,随后梦就醒了。
花蝴蝶:我看过你写的《释梦:认识未知的自己》,感觉自己已经明白梦是怎么回事了,还帮助别的朋友分析过几个梦。可是,我自己做的这个梦,却一直让我摸不着头脑,一肚子的疑惑,还想请老师指点一下。
抚心人:梦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疑惑了?
花蝴蝶:好多地方,比如说,我家后院怎么会有一只老虎呢?为什么我吓了一跳,而我的闺蜜却很淡定?那个突然出现的小孩又是怎么回事?
抚心人:如果说你们家真的养了一只老虎,你会不会知道呢?
花蝴蝶:我当然会知道呀,除非,除非……
抚心人:除非什么?
花蝴蝶:除非它并不是真的老虎。
抚心人:难道这只老虎另有指代?
花蝴蝶:老虎会指代什么呢?我可不是属虎的,我们家也没有属虎的,我们家人都不喜欢老虎。尤其最近几年全国各地连续发生了几起老虎伤人的事件后,我对老虎就更没有好印象了,一想到老虎就觉得非常害怕,怎么还会梦见老虎呢?
抚心人:现实生活中,除了老虎之外,还有什么会让你觉得非常害怕呢?
花蝴蝶:怕老鼠、怕汽车、怕蛇,我胆子比较小,害怕的东西还挺多的。
抚心人:你也害怕自己吗?
花蝴蝶:我害怕自己,你的意思是?
抚心人:你觉得我的意思是什么?
花蝴蝶:你是不是说当什么情况出现在我身上的时候,我会感觉到害怕?
抚心人:那么,究竟什么情况出现在你身上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害怕呢?
花蝴蝶:这个,这个……让我想想。嗯,我最害怕自己情绪失控,我以前经常会歇斯底里,有时还会伤到别人。这么说,挣断绳子的老虎就指代了我失控的情绪?
抚心人:你觉得还有其他让你感到更害怕的东西吗?
花蝴蝶:好像没有了,这下子感觉真的可以讲通了,其实,老虎都是失控了才会伤人,就像我的情绪一样,失控了就会伤人伤己。
抚心人:能说说平日里你的情绪是怎么失控的吗?
花蝴蝶:好吧。在大家的眼里,我是一个文弱娇小的乖乖女,心思细腻,待人平和。但是,我从小在家里被父母溺爱,经历的事情比较少,大学毕业后,在父母的安排下,我如愿参加工作,进了一个比较好的事业单位。在单位里,我在工作中接手了几件重要的事情,但都没有办好,几个同事和领导都认为我做事非常幼稚无知,不够成熟稳重。我对此非常不满,还向批评我的领导和同事发过好几次火,感觉自己有点歇斯底里。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经常控制不住,就像我小时候在家里一样,一旦有人批评我什么事情处理不好,我就发脾气,每次发完脾气,都会陷入后悔之中,因为这样既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慢慢地,我也觉察到是自己有问题,但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一次偶然的机会,经一位大姐介绍,我开始学习心理学,现在已经拿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之后,我还参加了许多心理学的工作坊,学习了许多管理和控制情绪的方法,现在情况好了很多,每次有发脾气的冲动时,总能比较容易地化解掉。但是,我总感觉自己的情绪只是暂时不发作了,并没有完全消失,也不知道它何时就会发作。所以,心中的害怕并没有完全消失。
抚心人:情绪没有消失,那它藏到哪里去了?
花蝴蝶:可能是被压抑了吧?没错!是压抑了,我知道,压抑并不代表消失,只是暂时隐藏起来了,所以,我害怕压抑的情绪就像那只老虎一样突然挣断绳子冲过来。
抚心人:为什么那个闺蜜不害怕老虎呢?
花蝴蝶:是呀,我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她不怕呢?
抚心人:你觉得闺蜜是谁?
花蝴蝶:你这么问我的时候,我大脑当中首先想到是介绍我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那位大姐。
抚心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花蝴蝶:她年长我十几岁,为人谦和,心态阳光,积极向上,喜欢学习心理学。经常和我一起参加心理学工作坊,学习各种课程,有时还会教我一些处理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她还和我畅谈人生,谈话间心灵鸡汤的味道很浓,我很喜欢她。不过,梦中的闺蜜挺年轻的,和我差不多,从她的举止来看,又不像是大姐,倒挺像我自己。
抚心人:像你自己?
花蝴蝶:是的,自从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我感觉自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现在如果碰到一些情况,常常会表现得比较理智和冷静。
抚心人:能具体说说吗?
花蝴蝶:举个例子吧,如果男朋友几天不联系我,放到以前,我肯定会反复纠缠,几天不理他,甚至还会大闹一场。现在,我能换位思考并说服自己去理解他,甚至还会主动打电话关心他。再比如,领导批评我,我现在会认为领导是帮助我成长进步,不会像以前那样,领导一批评我,我就不分青红皂白,把领导顶回去,让他下不来台。
抚心人:大姐平时在生活中处理事情也会非常理智和冷静吗?
花蝴蝶:那是必须的,从她待人接物方面的表现来看,她内心非常平和,处理事情相当理智和冷静,她是我崇拜和学习的榜样。自从认识了她,这三年来,我一直在模仿她,感觉受益良多。
抚心人:你模仿的效果怎么样?
花蝴蝶:我感觉还好,但我知道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住得比较近,相处得也比较好,老师,您觉得我这样继续模仿下去,会真的像她吗?
抚心人:如果有一个人和你交往比较密切,她对你的影响自然会多一些,尤其当你对她还挺认同的时候,你会很快内化她的形象,就会像她一样思考问题,像她一样处理事情,甚至有时候动作或观点也会与她出奇地相似。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你像她了,你的模仿成功了。说得更专业一点,你的人格系统中生成了一个像她一样的子人格。现在,你能理解梦中的闺蜜是怎么回事了吗?
花蝴蝶:明白了。闺蜜不是别人,就是我的另一部分,是我的一个子人格,而这个子人格的形成与模仿大姐和学习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我和大姐现在的接触就像是两个闺蜜一样。
抚心人:那你知道为什么梦中要用年轻的闺蜜来代替年长的大姐吗?
花蝴蝶:那是因为她虽然年纪大,但心态很年轻。
抚心人:你平时跟大姐在一起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花蝴蝶:我感觉她就像我的闺蜜一样,也像一个好妈妈,跟她在一起,我有学不完的东西。她豁达、包容、睿智、理智,她在许多方面都影响着我,我也喜欢被她影响着,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跟她在一起,我感觉很放松。
抚心人:放松了之后,你会变得像小孩子一样吗?
花蝴蝶:会呀,大姐经常说我像个小孩子,还有一次说她看到我,就像看到自己的女儿,她说,在她心里,我就是她的大女儿。
抚心人:梦中的那个孩子你认识吗?
花蝴蝶:我不认识呀,我也没结婚,不可能有小孩。难道这个小孩就是我的内在小孩吗?
抚心人:你知道内在小孩是什么意思吗?
花蝴蝶:知道,我看过的好几本心理学的书中都提到过这个概念,你的书里不是也写了吗?
抚心人:你是说那个小孩就是幼稚的、受伤的、未成长起来的那一部分自己?
花蝴蝶:我想应该是的,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的心理年龄非常小,就像一个单纯的、幼稚的小孩。现在,在和大姐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受到了精神上的滋养,心灵得到了成长,情绪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其实,我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也就保护好了我的内在小孩,这样能让自己不受坏脾气的影响和伤害。
抚心人:理解得非常好,最后一个问题,梦里最后出现的那只狗是怎么回事?
花蝴蝶:很简单呀。我不是属虎的,我是属狗的。不好意思,我也是刚才突然意识到的。我想梦的最后说的不是虎,而是狗,这应该是在强调,这个令我害怕的情绪其实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由我自己制造的。当我理解了这一切的时候,情绪反应的强度就降低了,从老虎所引发的情绪强度降低为狗所引发的情绪强度。你觉得我的解释如何?
抚心人:非常精准。谢谢你为自己找到了如此精妙的解释。
花蝴蝶:感谢老师的引导和陪伴。我终于对自己的认识又多了一些。
抚心人:你应该感谢自己,感谢自己知道通过分析自己的梦来探索心灵世界。人往往就是这样,因为不认识自己才会做梦,但做了梦之后却又不懂如何科学地分析自己的梦。很多人因此而失去了认识自己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讲,你真的是幸运的。
花蝴蝶:期待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早日破茧成蝶,做一只快乐的花蝴蝶。谢谢老师。
审梦时,如果梦中出现了动物,在分析的时候,应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
一是动物属于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可以考虑动物是否代替了某个具有这种属相的人,尤其是对我们国人的梦,在传统的文化中,属相常常被用来代替人。
二是从子人格角度来考虑,看看梦中的动物是否是梦者的子人格,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中都有可能会具备某种动物的特征。因此,在梦中,潜意识可能会用这种动物来代替梦者性格中的某一个特征。比如说,某人非常踏实、勤劳、忠厚、可靠,梦中可能会以一头老黄牛的样子出现;而一个胆小怕事、狡猾奸诈的人,可能会在梦中以老鼠的样子呈现出来。
三是从外号、昵称、小名等角度来考虑,一个小名叫二狗子的人可能在梦中以狗这种动物来代替自己。当然,有些人也可能会在梦中以狗来代表一个网名叫狗剩的朋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四是从梦者对这种动物的认知观念来考虑,比如说,梦者小时候听过狐假虎威的故事,从小就认为狐狸就是一个善于借助外力来达成自己目的的聪明动物,于是,在梦中要表达生活中某人借助外部的力量达成自己的目的时,潜意识选择狐狸这种动物来代替,就显得比较恰当了。
上面的梦例中提到了内在小孩这个原型,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内在小孩到底代表什么意义。其实,内在小孩是一个原型,它最早是由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他在1940年出版的《儿童原型心理学》中谈到了内在小孩,当时在书中称之为“在里面的小孩”,用英文来讲就是child within,后来人们习惯将其称为内在小孩。内在小孩是儿童原型的一种,它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童年时期所留下烙印的集合,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心理遗迹。
关于内在小孩,目前精神分析学家们的观点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来自于荣格,他认为内在小孩是在潜意识深处诞生的,意识对他一无所知。内在小孩代表着一种强大的内在冲动,这种冲动会促使人想努力地了解自己,而这种想要自我了解的意愿是一种自然规律,因此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了解了内在小孩,就了解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形象或特征,而内在小孩究竟会以什么样子呈现出来,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如果成长经历是好的,内在小孩就会乐观、阳光、积极、上进;如果成长经历曲折坎坷,内在小孩就会消极、压抑、痛苦、悲观。
第二种观点来自于心理学家怀菲得,他认为自我由两部分构成:内在小孩与假我,这两个部分相互依存,共同构成自我。内在小孩是一个永续存活的、具有能量的、具有创造性的、积极的、肯定的人格成分。而假我则是人格结构中抑制的、害怕的、退缩的、自私的、批评的、过度理想化的、羞耻的、过度顺从的部分。人在现实中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表现,主要取决于个体从外界所获取信息的性质以及内在小孩与假我之间的平衡关系。假如外界传递的是好的信息,内在小孩就占了上风,人就表现内在小孩应有的特征;反之,则表现出假我的特征。
第三种观点来自于心理学家葛罗夫,他也认为内在小孩是儿童人格的一个片段或子人格,小孩成长中所经历的创伤经验存储于其中,并冻结在那一时刻,内在小孩以防御的姿态面对创伤,以确保人精神生命的存在,但也因此而导致长期的身体和情绪症状的出现。一般来说,在梦中,第三种观点被应用得多一些,也就是说,通常梦中出现的儿童,如果没有与现实中的儿童确切对应,那么,儿童在梦中会被解释为内在小孩,即梦者成长中所经历的创伤经验的集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