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鸱尾

原典

《汉纪》:『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 ,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屋,以厌火祥 。时人或谓之鸱吻,非也。』

《谭宾录》:『东海有鱼虬,尾似鸱,鼓浪即降雨,遂设象于屋脊。』

译文

《汉纪》中说:“柏梁殿发生火灾之后,越地巫师说大海中有一种龙形的鱼,尾部与鸱相似,喜欢激浪成雨。于是人们就在屋顶制作这种龙形鱼的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火灾。现在有人把鸱尾叫作鸱吻,这是不对的。”

《谭宾录》中说:“东海有一种龙形的鱼,尾部与鸱相似,当它鼓浪的时候就会下雨,于是人们就在屋脊上安设了它的像。”

注释

①鸱:古书上指鹞鹰。

②火祥:指火灾。

鸱 尾

原典图说

鸱尾和鸱吻

鸱尾即鸱吻,它们是不同时代的两种称呼。由于早期鸱尾的背鳍适于鸟类停落,因此为了防止鸟雀栖息筑巢,在建造屋宇时人们就在此处插入了铁针,后来鸱尾的背部逐渐做得比较光滑,不需要再用铁针防鸟雀,于是铁针就演变成了三五根一束的铁叉状的拒鹊子。到了明清时代,拒鹊子又慢慢演化成一把宝剑,之所以变成宝剑,据说是仙人为防止能降雨消灾的鸱吻逃走而将剑插入龙身的。现代人看来,不管是鸱尾、鸱吻,还是其身上的宝剑,都更像精美的装饰物。 noeEwEni/Y+bjYzyVy3cBS3QLFHle11zDR2M+iCiNX6sidcrVeV6+VxjWIPUxo6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