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华表

原典

《说文》:『桓 ,亭邮表也。』

《前汉书注》:『旧亭传于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上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余,有大板,贯柱四出,名曰「桓表」。县所治,夹两边各一桓。陈宋之俗,言「桓」声如「和」,今人犹谓之和表。颜师古云,即华表也。』

崔豹 《古今注》:『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以横木交柱头,状如华,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亦以表识衢路。秦乃除之,汉始复焉。今西京谓之「交午柱」。』

译文

《说文解字》中说:“桓,即沿途馆舍用于供人歇宿的柱子标识。”

《前汉书注》中说:“旧时的亭传有四个角,每个角相距有百步,其四方垒筑泥土;上面有屋,屋中设有柱子,每根柱子高出屋顶一丈有余,柱子上还设有大的木板,从四角贯柱而出,这叫作‘桓表’。县府所在的地方,道路两边各有一桓。依照陈宋之地的习惯,‘桓’读来像‘和’音,于是现在的人称之为和表。依照颜师古的说法,和表就是华表。”

崔豹《古今注》中说:“程雅问:‘尧帝为什么设立诽谤之木?’答:‘现在的华表,用横木搭上柱头,形状像花,又像桔槔,在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普遍安设。’或者称之为‘表木’,以表示帝王纳谏,也可以用来指示道路的方向。秦代将其取缔,到了汉代才开始恢复。现在西京地区则将其称为‘交午柱’。”

注释

①桓:指表柱,即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

②崔豹:字正雄,西晋时期渔阳郡(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人,官至太子太傅丞。撰有《古今注》三卷。

天安门前的华表

原典图说

华表的产生和作用

华表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指的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相传华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那个时候,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用来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这就是华表的雏形。

一开始,华表被称为“桓木”或“表木”,后来统称为“桓木”,由于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慢慢读成了“华表”。华表不但有道路标志的作用,还有供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这根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而天安门前的华表上因为有一个蹲兽,它还寓意着提醒帝王勤政为民的意思。 0HIs25dwbmBxm2c1Odb4ZCy12uB861iFT64KwUco2JINFwm4fcTvr2rrAdOW/+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