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九层之台,起于累 ① 土。』
《礼记·月令》:『五月可以居高明,可以处台榭。』
《尔雅》:『无室曰榭。』(榭,即今堂堭 ② 。)又:『观四方而高曰台,有木曰榭。』(积土四方者。)
《汉书》:『坐堂皇上。』(室而无四壁曰皇。)
《释名》:『台,持 ③ 也。』『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
《老子》中说:“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
《礼记·月令》中说:“五月的时候可以居住在高爽明亮的地方,也可以居住在亭台水榭之间。”
《尔雅》中说:“不隔房间的叫作榭。”(榭,也就是现在的堂堭。)又说:“建在高处且高高耸立,站在上面能够观看四方的建筑就叫作台,而用木头架高的则叫作榭。”(将土堆积成四方形的就叫台榭。)
《汉书》中说:“坐在宽敞的殿堂之上。”(四面没有墙壁的室就叫皇。)
《释名》中说:“台,就是保持的意思。”“筑土十分坚固且显得高峻,这样可以使它长久地保持下去。”
①累:堆积、累积。
②堭:指殿堂。
③持:保持。
古代的台榭
台和榭以及台榭的区别
台和榭以及台榭是有区别的,台指的是高于地面、供人登高望远的露台式建筑,古时候主要用来操练点兵或者观赏戏剧,它是单独存在的;而榭一般指水榭,是一种依水架起的观景平台,其一端往往与廊台相接,而另一端则与曲桥相通,平台的上面建有顶盖,四面敞开,常与廊、台组合在一起,周围有低平的栏杆或靠椅,供人游憩、眺望、观赏风景用。
台榭则是将台和榭合到一起的建筑,台仍然如上所述,指的是高于地面的台式建筑,但它的上面还建有木构房屋,这些房屋就称为榭,两者合到一起就是台榭。台榭是春秋至汉代时期,宫室、宗庙中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而汉代以后,台榭式的建筑基本上不再建造,但仍在城台、墩台上建屋,唐以后则出现了上面所说的水榭,水榭与台榭是完全不同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