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脑瓜儿

从重庆的北碚,回到黄河岸边的小城滨州,南北气候的差异有些不适应。在家中整理两个月积下的书籍,看到文友送来王朝阳的《在东北大森林中》,这是反映东北林区生活的作品集,展示林区的风俗画。

20世纪60年代,王朝阳从师范学校毕业,当了一名教师,从事所热爱的教育事业。1963年,为了响应祖国的号召,报名支援边疆,奔赴茫茫的大森林,一路哼着《鄂伦春族小唱》,来到了内蒙古牙克石,在那里工作十年。1973年,又来到大兴安岭深处的一个叫阿木尔的地方,开始林区丰富多彩的生活。

书中有一篇写到小根蒜,这种生长在北方大地的野菜,王朝阳写得有味有色,他引用民俗学家施立学文章中的歌谣:“小根蒜,大脑瓜,又好吃,又好挖。”施立学是北方文化的研究专家,他谈到小根蒜,说它可以做小根蒜饼,这是满族独具特色的食品,清明时节,“满族用于萨满祭祀的黏米碾成面,包上小根蒜,烙成饼,那才是一道世间无与伦比的美食,让人尝到了辛辣、鲜活的春天。”我原来知道,小根蒜是典型的蘸酱菜,可做炒菜、包馅及做汤,从未听说过做饼。

2016年5月,我乘坐高铁去长春。李静思接站,晚上她在岳阳街“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楼的老李家设宴接风。我这次来长春,约见到著名民俗学家施立学,席间谈起小根蒜。他说东北有句俗语——装蒜,其实是指小根蒜,它长得像蒜,属多年生草本,它和蒜不属于同一个科目。他送我《故国神游》《民俗学》两本书,其中一本是他的游记。

薤白,属百合科、葱属植物,俗称小根蒜、大脑瓜儿、山蒜、苦蒜、野蒜、野葱、野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薤(藠头),生则气辛,熟则甘美。种之不蠹,食之有益。故学道人资之,老人宜之。”小根蒜根色白,鳞茎球形,外皮带黑色,纸质或膜质,不破裂。现代治疗心绞痛,大多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在传统中医有一个方歌:“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喘息短气时咳唾,难卧仍加半夏良。”

2015年12月,我在北碚客居,阴冷的南方,冬雨下个不停。雨丝发酵思家之情,坐在窗前向外观望,目光如同盖邮戳的信封,开始一程的漂泊。桌上的茶水,吸收阴湿的气。刘丽华送我新版汪曾祺的书,伴着南方的冬雨,在夜晚的孤灯下,重新读他的散文:

我到内蒙古去调查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的材料,准备写一个戏。看了好多份资料,都提到部队当时很苦,时常没有粮食吃,吃“荄荄”,下面括号中注明(音“害害”)。我想:“荄荄”是什么东西?再说“荄”读 gāi ,也不读“害”呀!后来在草原上有人给我找了一棵实物,我一看,明白了:这是薤。薤音 xiè 。内蒙古、山西人每把声母为X的字读成H母,又好用叠字,所以把“薤”念成了“害害”。

薤叶极细。我捏着一棵薤,不禁想到汉代的挽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还落复,人死一去何时归?”不说葱上露、韭上露,是很有道理的。薤叶上实在挂不住多少露水,太易“晞”掉了。用此来比喻人命的短促,非常贴切。同时我又想到汉代的人一定是常常食薤的,故而能近取譬。

北方人现在极少食薤了。南方人还是常吃的。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都有。这几省都把这东西的鳞茎叫作“藠头”。

汪曾祺是美食家,不仅会吃,又做一手好菜,他对小根蒜有研究。他卖了一下关子,不采用民间的俗称,而用了学名藠头,显得洋气,读美文中,增长植物的知识。这种大地的野菜,他写出来,别人怕不敢再写了。

藠头比小根蒜形象,不需要修饰的质朴的名称,多么熟悉的植物。每次回东北老家,餐桌上总有蘸酱菜,小根蒜以独有的风格,逗引大家的食欲。小时随小伙伴们,春天去海兰江边挖小根蒜。

小根蒜讲究,碰上叶子肥绿的往下深挖,浅了就会挖断根,分成两截,只见其茎,看不到蒜脑袋。叶子不精神的必须小心连根拔起。施立学说的“小根蒜饼”,没有听说过,只知道它适合蘸酱菜。清水洗净,叶上沾着水湿,蘸一下鸡蛋酱。豆质的酱,小根蒜的清香,在咀嚼中交融,生出特有的味道。小根蒜用盐腌制,抹上辣椒面是风味小菜。

小根蒜大地之野菜,看似不起眼,在《辞海》里抢占一席之地。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有葱蒜味,鳞茎近球形。叶基生,数枚,线形而呈半圆柱状。春夏开花,花葶单一,顶生伞形花序,内杂有肉质珠芽,花小、粉红色。鳞茎入药,称“薤白”,可治胸痛、胸闷、心绞痛等。

吃过小根蒜,读过文章,同时增长知识。南北文化的差异,每个人对野菜的感受不同,流露出的情感,各有各的不同。

读《吉林乌拉皇贡》,文化学者姜劼敏在文章中写道,小根蒜是每年的贡品。这个山野之菜,博得皇帝的倾心,并不是为了尝鲜,而是有传统的情结,血脉中流动的分子,是不能轻易改掉的。 1M8hCQJo+8lkITmzpsAOMxLNRpiz7qXNlXbfh0TZH7yl3suRlZlcbY/QNwoiRYC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