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森林的耳朵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上午我在书房读书,突然电话响起,快递公司的投递员,送来一个快件。

我放下手中的书,穿好衣服,走出家门,楼道寒冷逼人。今天是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屋子里与外面温差大,感觉风往衣服里钻。我在小区门口,接过投递员送来的箱子,看地址是李静思寄来的春节礼物。

带着一身的寒气,回到家中找来一把刀子,拆开缠在箱子上的塑料胶带。看到里面的东西,其中有两袋东北木耳。我读着袋子上的说明书,想起民间送它“森林的耳朵”这一响亮的称呼。

木耳是长白山地区的特产之一,是人们常吃的食用菌,它的外形不好看,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它与蘑菇不能媲美,没有开的伞盖、线条流畅的菌柄,少了多彩的颜色。木耳之所以被称为“素中之王”,不是指它的外表,而是内在的丰富营养。木耳味道鲜美,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踞各种食品中含铁量前列。中医认为,木耳味甘性平,有凉血和止血的作用。食用木耳可为人体补充铁质,是天然的补血剂。

我同学的父亲是理发师,每个月都要发木耳票,当时年龄小,不明白是什么道理。后来知道,木耳是人体的清道夫,含有丰富的胶质,是头发、木渣、沙子、金属屑的克星。常吃木耳,可清理肺部和消化道,对空气污染严重工种的工人能起到保健作用。

我喜欢吃木樨肉、鸡蛋炒木耳,对于蘑菇不怎么爱吃。小学最后一年的暑假,我去符岩山区,在那个小屯子度过快乐的夏天。

这是北方的山村,四周青山环抱,一条溪水从村边绕行。平素很少有人光顾,来这里呼吸鲜洁的空气,白昼与夜晚平静地过去,逶迤的山路上,有时能看到一辆牛车,缓缓地行驶,牛脖子坠的铃铛,发出悦耳的响声,敲碎静谧传出很远。

有一天,窗外落着细雨,符岩山峰笼罩雨雾,空气中存满湿润,吸一口潮乎乎的。窗子结满水珠,我趴在窗台向外观望。园子划着田畦,种有几样青菜,雨水洗濯得碧翠。周围用苕条扎成的障子,障子根堆放十几根柞木。雨中姥爷戴着草帽,上面有一行红色的大字:为人民服务。他蹲在木堆前忙碌着,雨密密地落着。

姥爷踩着泥泞的垄台,步履蹒跚,身后留下杂乱的脚印。雨水从房檐滴落,他推门走进屋,摘掉头上的草帽,露出花白的头发。眼角的纹,犹如绵亘的沟壑,记载岁月的感受。姥爷粗糙的手,端着金色的葫芦瓢,盛着黑牡丹似的木耳,滚动一颗颗水珠。我俯下脸饱吸一口气,嗅到了雨的清香。姥爷的手特别大,青筋凸绽,多须的榆树根一样,支棱八翘。听家人讲姥爷年轻时,指挥几百号子人,转战在白山黑水间。姥爷成为“右派”,下放到偏僻的山区,守护一群不懂人事的牛,符岩山的沟沟坎坎留有他的足迹。蓝天、青山、溪水伴他度过二十余年。那段时间是他人生珍贵的季节。我在那个雨天,吃到新摘的木耳炒鸡蛋。姥爷给我讲了许多木耳的知识:春耳有光泽,朵大肉厚有弹性;伏耳是指小暑到立秋前采摘的,底灰褐色,朵形完整,无泥沙虫蛀;立秋以后采摘的为秋耳,色泽暗褐,朵形不一,有小部分的碎耳。姥爷说的这些我从未听说过,从此以后,每次看到木耳,拿起一朵,就会想起姥爷教我的辨别方法。

拿出寄来的木耳泡在水中,过去如同清水一般,在记忆中洇开。 OIZ/736XV4HqgBYGUw3OSHX08Q6yygFsIwsL49xXVXc7SMDcHcff8OtVBJPulq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