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工作的前前后后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国家设立的对在基础科学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或科学研究群体的最高奖励。195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暂行条例》,1956年奖励34项,可视为第一次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之后一直停滞20多年,1979年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在国家科委主持下,1980年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奖申报、评审,组建“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主任是原国家科委副主任武衡同志,并制订了《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章程》,这被视作第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这次也是由中国科学院具体负责受理、组织评审等工作,1982年125个项目获奖。

1987年1月8日,武衡同志和国家科委分管奖励工作的郭树言副主任到基金委,与唐敖庆主任、胡兆森、师昌绪副主任商量,希望将自然科学奖的评选工作交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由于按《章程》规定每4年评审一次,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兑现,而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的评选却正常进行。对此武衡同志很着急)。由于该项工作有一定难度,在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委务会议讨论时,意见不一致,有人觉得我委刚成立,工作千头万绪,怕忙不过来、顾此失彼,影响正常的科学基金工作;也有人担心奖励工作得罪人,不利于和科学家搞好关系。但师昌绪先生非常支持接受这项工作,他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科学基金有密切关系,基金项目是播种,奖励项目是收获,抓好一头一尾对基础研究发展很有利;通过自然科学奖的受理、评审有利于和各部委、各省市沟通,更有利于和中央领导沟通,有利于提高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社会知名度和显示度,对科学基金会今后的发展有利;我们的评议、评审机制民主、公正,和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合在一起负担不会太重,可以承担得了。师先生做了许多说服工作,他的意见逐步得到大家认可。在我的印象中召开了两次委务会才决定接受,并决定由师昌绪副主任主管,成立自然科学奖励办公室,设立综合计划局,指定由副局长李克健兼任办公室主任。为了在1987年完成自然科学奖的申报、评审,师先生抓得很紧,办公室的几位同志也付出了辛勤劳动。1987年1月23日,召开第一届奖励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讨论自然科学奖的重大问题,包括换届、改“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修改条例、奖励标准和范围等。国家科委副主任郭树言、国家教委副主任朱开轩、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师昌绪、各学部主任等参加。黄辛白就本次会议内容做了说明,师昌绪就“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奖的日常工作交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做了说明。会议气氛热烈,发言踊跃,支持开展自然科学奖励工作。如钱学森委员说:“我同意并完全拥护自然科学奖再次评奖,赞成将最高评审机构改名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很同意将具体办事机构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可依靠基金会的专家评审系统,他们对业务熟悉;要把过去的评审标准再宣传一下,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至此,已停止多年的自然科学奖励工作又恢复了生机,在科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取得各方面一致意见的基础上,1987年3月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名义发布《关于申报、评选国家自然科学奖的通知》。3月又紧锣密鼓地进行了换届,原则是保留上届部分委员,新增委员由相关部委推荐。唐先生和师先生亲自带领我们走访国家教委朱开轩、黄辛白,中国科学院孙鸿烈等,并多次向武衡主任汇报情况,听取指示。3月23日向武衡同志提出我们组建第二届委员会的初步方案:主任武衡,副主任唐敖庆、叶笃正、黄辛白、朱丽兰,秘书长师昌绪,并提出成员专业分布意见。

大约在4~5月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组建,基金委除唐、师先生外,6个科学部的主任也是委员,共47名专家,上报国家科委批准。6月下旬在北京京丰宾馆召开了第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当年共受理申请777项,各科学部都非常重视,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性、科学性,做了周密考虑。组织评审,一般先发书面同行评议,删除部分申请项目,再送学科评审组,最后送学部评审组。对一些难度较高、争议较多的项目组织专门小组评审,评审程序严格细致。11月前后各科学部评审完毕,共评出178项获奖项目,其中一等奖11项,二等奖39项,三等奖87项,四等奖41项。随后对外公布,征求社会意见,异议期为3个月。1988年8月经国家科委核准。1989年2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总理李鹏出席颁奖大会,为获奖者颁奖并合影。

1987年6月在北京京丰宾馆,国家科委宋健主任与第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

前排左起:李竟雄 罗沛霖 程裕淇 毛鹤年 黄辛白 唐敖庆 宋 健 武 衡 叶笃正 曾呈奎 邵象华梁植权 涂光炽 安 民;
二排左起:许振嘉 张龙翔 蒋有绪 闵恩泽 吴 旻 盛祖嘉 师昌绪 郭景坤 沈 元 史绍熙 徐光宪李恒德 杨嘉墀 李志坚;
三排左起:全金关 王绶琯 许孔时 孙 枢 曾融生 龚 升 于 敏 王鼎盛

1987年6月在北京京丰宾馆师先生、宋健主任与出席会议的几位专家在一起。

左起:师昌绪 武 衡 曾呈奎 叶笃正 宋 健

这次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受理、评审、颁奖,是全过程的再次恢复,公平、公正、透明,程序科学,管理严谨,受到科学界的一致好评。全过程的每一项工作都浸透着师先生的心血。

1988年夏天,新华社香港分社文教部翁心桥部长拜访唐先生和师先生,要求在港澳地区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奖报奖工作,配合香港、澳门回归。两位先生很支持翁部长的意见,决定立即开展工作,制订条例,争取从1989年起将国家自然科学奖扩大到香港和澳门,具体工作由我负责。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的支持和具体安排下,我与国际合作局处长张连仲、奖励办钱浩庆于当年11月底即赴港澳地区调研,听取意见。香港分社十分重视我们的日程安排,要求我们尽可能多地与港澳科技界接触,多做宣传工作,每天晚上都要向分社汇报和交换意见。回来后立即按师老意见撰写了“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申请(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有关规定”,尊重港澳台地区学者习惯,开辟了由科学家相互推荐的渠道。1990年8月国家科委核准了第四次国家自然科学奖,共奖励59项优秀科研成果,其中有两项授予香港科学家,即香港大学张佑启教授在工程力学中创建的有限条法获二等奖,香港大学龙建音、王纪庆两位教授因鼻血循环与气道阻力的研究获四等奖。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奖第一次授予香港科学家。1990年12月10日,师老代表国家科委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赴港为获奖的香港科学家颁奖。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文教部部长翁心桥会见了师老一行。当时正值香港回归前夕,新华分社领导对这次颁奖活动十分重视,认为此举不仅加强了科学家的交流和联系,也增强了香港科学家对祖国的认同与回归感,有利于香港的回归。

1990年夏,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在香山饭店讨论异议处理。奖励委员会领导同志与办公室工作人员合影。

前排左起:朱丽兰 黄辛白 师昌绪 武衡 唐敖庆

1990年夏,在香山饭店,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与工作人员合影

1990年12月在香港授奖。右起:香港大学副校长杨紫芝,师昌绪,香港大学校长王庚武,香港大学副校长、二等奖获得者张佑启,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俊生,香港学术交流中心主任杨伟国

颁奖典礼于1990年12月13日在香港大学礼堂隆重举行,新华社香港分社领导、香港科技界及新闻界数百人出席,香港大学王赓武校长主持,师老致辞并颁奖,张浚生副社长致贺词,获奖者张佑启教授也发了言。会后师老与张浚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次日,香港各大报纸(《明报》《大公报》《文汇报》等)以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作了报道。

从1987~1995年,基金委共组织了四次自然科学奖的申报评审工作,对扩大基金委员会的社会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vDEd/LkkEaN4eYl46AG4r7/SklzUDvVdpRIML1OxJzZZt9h7v7tz20fdTBx6Eky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