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欧债危机的链式反应:从“欧猪四国”(PIGS)到“欧猪五国”(PIIGS)

自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以来,特别是希腊主权债务被评为“垃圾级”后,金融市场很快捕捉到了希腊问题的脉搏。在一些投资机构的推波助澜之下,与希腊有着相似情况的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也纷纷爆出高债务、高赤字,债务危机向这些国家蔓延。由于葡萄牙、爱尔兰、希腊、西班牙,首字母缩写合称为“PIGS”,所以也被戏称为“欧猪四国”。后来,意大利也被曝出债务问题,所以“PIGS”就变成了“PIIGS”,大家称其为“欧猪五国”。

据美国银行的统计,“欧猪五国”仅2010年一年所需偿付的债务就达6000亿美元,到2013年,需要偿付近2万亿美元。

在欧元区的各国中,虽然希腊是最先曝出债务问题的,情况比较糟糕,并引发了主权债务危机,但是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爱尔兰等成员也都面临严重的债务问题。

表3-2 2009—2014年欧盟各国财政赤字表(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

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定的警戒值–3.0,截至2014年3月。

表3-3 2009—2014年欧盟各国负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

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定的警戒值:60,截至2014年3月。

根据欧盟统计数据,从表3-2 和表3-3中我们可以看出,2009年,也就是危机初始之年,除西班牙外,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无论是财政赤字还是公共债务水平均超过欧盟允许的上限。西班牙也只是公共债务水平稍好,但政府的财政赤字也亮起了红灯。从2010年到2012年,这几个国家的公共债务水平持续飘红,虽然政府财政赤字有所下降,但还是远远超过《马约》的警戒值。

如果说希腊是这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的话,受其影响,那么爱尔兰就是倒下的第二块多米诺骨牌。

一、爱尔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爱尔兰一向以健康的经济发展著称,其财政表现也非常理想。从1995年欧盟统计局有统计记录开始,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爱尔兰没有一年预算赤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实际上,在欧元区成员国中,爱尔兰算得上是严守财政纪律的“标兵”:在这13年间,仅有三年出现过财政赤字。但是这十几年经济繁荣伴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房地产泡沫的不断积累。这导致了房价的一路飙升。1995年到2007年,爱尔兰房价平均上涨了3~4倍,房价相对于家庭年收入的系数也从4增长到10,增幅达250%。 1996年到2006年10年间,爱尔兰房地产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翻了一番,从5%提高到10%。2007年,爱尔兰房地产从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也比1993年翻了一倍,达到13.3%。 房地产业逐渐成为爱尔兰经济的命脉和重要的增长动力。2005年,爱尔兰房地产业开始浮现泡沫,而且越来越大。欧洲央行和爱尔兰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间接鼓励了爱尔兰银行大举借债和放贷,而且放贷大多流向了房地产业。金融机构大举借债和放贷导致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至2007年,金融业资产负债规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40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爱尔兰的房地产泡沫的顷刻破裂,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依靠信贷支撑的房贷体系出现了大笔坏账。从2008年起,爱尔兰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连续3年负增长,财政赤字大增。此外,由于信贷违约风险增加,建筑商无法还贷,个人抵押贷款购房者还不起贷款,银行资产大规模缩水,损失惨重。2010年,整个银行业的损失高达约350亿欧元,占爱尔兰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20%。 许多银行处于破产边缘。为了拯救濒临破产的银行,爱尔兰政府不得不出资救助,以维持金融的稳定。爱尔兰因救助银行所产生的负债达到了历史上平均年度发债额的27倍。 这给爱尔兰政府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根据爱尔兰政府2010年9月公布的数据,爱尔兰需要500亿欧元来救助本国银行。到2010年年底,爱尔兰的财政赤字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0.8%,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92.1%。由此,爱尔兰债务问题浮上水面。房地产业绑架了银行,银行又绑架了政府,这就是爱尔兰陷入主权债务危机背后的简单逻辑。

面对爱尔兰糟糕的经济局面,同时受希腊债务问题的影响,爱尔兰主权债务违约机会的信贷违约(CDS)掉期指数亦大升。2010年7月19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宣布下调爱尔兰政府债券评级,由“Aa1”下调至“Aa2”。此后,标准普尔公司也将爱尔兰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个等级,至“AA–”。评级结果的下调带来的后果就是资本市场的动荡和对欧洲经济复苏的担忧和怀疑。对于爱尔兰来说,其后果也是灾难性的:其国债价格剧烈上升,融资成本大大提高。尽管爱尔兰政府一直坚持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渡过难关,解决好本国的债务问题。但是希腊被持续下调评级等级的链式反应让欧盟巨头们不敢掉以轻心。2010年11月28日,欧盟财长会议一致决定,由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以及英国、瑞典和丹麦联合提供的总额为850亿欧元的一揽子金融援助方案。爱尔兰总理布赖恩·考恩也于当日晚间宣布,爱尔兰政府原则上接受这笔援助。爱尔兰成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第二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援助的初步目标是解决爱尔兰问题,而终极目标则是缓解整个欧洲国债市场上的紧张。政策制定者们担心的是这种紧张局势可能会有朝一日让葡萄牙,甚至西班牙,陷入债务泥潭。葡萄牙和爱尔兰属于小经济体,其债市流动性相对较为有限。西班牙是欧元区的第四大经济体,其经济规模超过葡萄牙、希腊和爱尔兰的总和。如果西班牙也沦陷,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全球信贷市场都将会受到影响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

但是,危机的蔓延不是政策制定者们想阻止就能阻止得了的。危机的扩散效应并没有因为对希腊和爱尔兰提供了援助就被有效地控制住了。葡萄牙很快成为了下一个牺牲者。

二、葡萄牙

葡萄牙是一个现代化较发达的国家,在欧洲属中等发达国家。到危机爆发之前,也就是2010年,其国内生产总值为1629.55亿欧元,是全球第34大经济体。葡萄牙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全球30上下。2000年前后,其国际竞争力水平达到了一个高点,全球排名在27名左右。而后,由于葡萄牙在经济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后,开始步入缓慢发展阶段,企业效率较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经济竞争力明显滑落,综合竞争力也开始下降。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葡萄牙的竞争力更加大打折扣。2010年,这种危机的压力更是尤为明显。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葡萄牙的失业率一直维持在11%以上的水平。再加上长期过高的福利开支,鼓励过度消费和投资泡沫的形成,公务员队伍急剧膨胀,信用风险提升,公共债务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逐渐使葡萄牙陷入了债务危机的泥潭。

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到2009年年末,葡萄牙政府债务余额超过1259亿欧元,公共负债率达到83.7%;政府财政赤字高达154亿欧元,赤字率为10.2%;国民储蓄率在经合组织的27个成员国中排名倒数第四。 此外,葡萄牙债券已被列为世界上第八大高风险债券。2010年4月27日,也就是在标准普尔把希腊信用评级降为“垃圾级”的同一天,葡萄牙的信用评级也被其由“A+”降至“A–”,股票和债券市场剧烈震荡,其中葡萄牙股市下跌超过3%。为避免步希腊后尘,葡萄牙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紧缩开支和减少公共债务的方案,并宣布将在航空、铁路运输、邮政、能源、造纸及银行保险业领域开展大规模私有化措施,确定到2013年将财政赤字水平降至2.8%。2011年3月,葡萄牙议会对政府的新紧缩方案进行了投票,但是,新的紧缩方案没有获得通过。这样直接导致了时任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的下台。第二天,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就以“葡萄牙议会否决政府紧缩措施议案将导致该国政策实施和财政融资风险加大”为由,再次调低了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在总理辞职后,葡萄牙国内出现大规模罢工,抗议政府削减工资、公共福利的紧缩政策。在陷入财政危机的同时,葡萄牙也陷入了政治危机。主权信用评级的后果就是导致葡萄牙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成本加大。2011年4月6日上午,超过10亿欧元的半年期和1年期葡萄牙短期国债被标出售,但其预期收益率明显高于上次标售同类型债券,其中半年期国债的预期收益率甚至翻了一番。如果不发债,而是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金融援助的话,其所需要支付的利息甚至低于发债的成本。葡萄牙财政部长多斯·桑托斯称,2011年4月6日的国债标售活动表明,在3月23日葡萄牙政府第四份紧缩议案被否决后,市场状况严重恶化,葡萄牙急需外部帮助。在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当时的看守内阁总理苏格拉底宣布,葡萄牙请求欧盟提供援助。对于此决定,苏格拉底的解释是,之前避免申请援助的努力目前看来已经失败,为了解决葡萄牙日益严峻的债务危机,唯一的方法就是申请援助。议会否决葡萄牙政府的紧缩议案后,苏格拉底于2011年3月23日辞职,之后,葡萄牙国债承受的市场压力持续增大,为此当时葡萄牙总统席尔瓦宣布提前大选,但也未使情况有所好转。无论是葡萄牙短期还是中长期国债的预期收益率都出现了明显上涨,其5年期国债的预期收益率甚至一度突破了10%的门槛。2011年4月5日,葡萄牙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穆迪从A3下调一级至Baa1级,穆迪表示,是否进一步下调对葡萄牙的评级,取决于其获得中期融资的能力。4月6日,葡萄牙7家银行的信用评级被穆迪再次下调。而另据统计,从2011年4月起到6月,葡萄牙大约需要支付95亿欧元的到期债务,为此葡萄牙急需获得资金。通过市场融资已经不现实,唯一的途径就是向欧盟和IMF申请援助,虽然代价不菲。葡萄牙最大反对党社民党当时已对看守政府的决定表示支持,认为这有助于维护葡萄牙的国家安全。据统计,在接下来的三年中,葡萄牙将需要600亿到800亿欧元的贷款。欧债危机的第三块多米诺骨牌轰然倒下—葡萄牙成为欧元区17个国家中第三个向成员国寻求救助的国家。

但是和爱尔兰爆发危机不同,葡萄牙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来看是三个方面。(1)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居高不下。早在2005年葡萄牙的财政赤字就高达5.9%,远远超过《马约》规定的3%的上限。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加大了公共开支,财政赤字飙升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2%。2010年仍保持在9.2%的高水平上。与此相对应的是,公共债务也迅猛攀升,2009年到2010年,公共债务分别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3.7%和94.0%,并在2011年和2012年继续攀升。公共债务偿还能力问题导致葡萄牙的主权债务评级被三大国际评级机构连续下调,几乎进入垃圾级别。在国际评级机构的推波助澜之下,葡萄牙深陷债务危机泥潭,不能自拔。(2)临近公共债务还债高峰,但融资成本过高。 到2011年6月,葡萄牙要支付95亿欧元到期债权,但葡萄牙5年期和10年期国债在2011年后一路飙升,加大了葡政府的市场融资难度。(3)高通胀水平阻碍了经济复苏和债务问题的实质解决。 从深层次来看,葡萄牙爆发危机的原因也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缺乏动力,葡萄牙主要是旅游业为主,经济发展缺乏核心产业和创新;二是社会福利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加大了劳动力成本,在经济放缓后,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加重了政府的负担,降低了发展效率;三是政府举债度日,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

但是,从希腊开始的债务危机在爱尔兰和葡萄牙相继倒下后,并没有停止其蔓延的趋势,相反,越来越多的国家陷入其中,或在边缘挣扎,其中就包括西班牙和意大利。

三、西班牙

西班牙是欧洲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20世纪80年代初,西班牙通过紧缩、调整和改革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自由化措施。1986年加入欧共体后,经济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并陷入衰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班牙政府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稳步增长。1998年5月,西班牙加入欧元区,成为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之一。总体来看,西班牙的国内生产总值在欧洲位于前列,但人均水平在欧盟并不算高。在金融危机前后,西班牙的主要债务比率指标一直较为平稳。2009年到2011年,其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是11.2%、9.7%和9.6%,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53.9%、61.5%和70.5%。这些经济指标虽然超过了马约的规定标准,但并没有像希腊等国一样显著上升,但是由于欧债危机的传染作用,西班牙也被卷入其中,问题主要来自其本国的储蓄银行系统。西班牙第二大储蓄银行—马德里储蓄银行向西班牙政府申请最高达30亿欧元的援助,这表示,西班牙储蓄银行系统的危机进一步深化。2010年6月15日,穆迪也将希腊政府债券主权信用评级从“A3”降至垃圾级“Ba1”。就在穆迪下调希腊政府债券主权信用评级的当天,西班牙财政部副部长奥卡尼亚首次正式承认,西班牙银行业受欧债危机影响巨大。西班牙大多数企业和银行都面临着融资冻结的境地。可以说,银行业的危机成为了西班牙陷入债务危机的最大根源。

具有很大规模的房地产贷款是西班牙银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房地产贷款质量出现恶化时,银行面临严重亏损。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0年,西班牙房价上涨了38%,2002年到2008年价格最高曾经翻倍,但2008年至2013年却下跌21.5%,且价格下跌的趋势看上去远未结束。截至2011年年底,西班牙银行不良贷款总额约为1440亿欧元,不良贷款率超过8%。

2011年3月11日,西班牙中央银行—西班牙银行宣布,西班牙金融系统需约152亿欧元才能达到政府新制定的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标准。根据最新规定,西班牙上市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须达到8%,非上市银行为10%。到2011年,西班牙境内共有12家银行尚未达标。而欧洲银行管理局2011年2月15日公布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在接受测试的90家欧洲银行中,有8家未能通过,这其中就包括5家西班牙银行。

同时,西班牙正在不断流失资本。西班牙央行2012年5月31日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以来,已经有约1000亿欧元逃离西班牙。4月,西班牙银行存款流失速度开始加快,当月存款减少314亿欧元,占总存款的1.9%。5月存款流失速度更快。

但是西班牙本国银行已经丧失了融资功能,西班牙银行业的评级不断被下调。在穆迪当时对西班牙银行的评级中,其中6家西班牙银行的债券被评为“垃圾级”,9家银行徘徊在“垃圾级”的边缘。

因房地产市场崩盘,西班牙大部分储蓄银行陷入了困境。为了挽救这种局面,西班牙政府设立了银行业有序重组基金,加速推进储蓄银行整合过程。该基金总规模为990亿欧元,其中90亿欧元为资本金,而剩余最高可达900亿欧元的额度来自于政府担保债务。但是西班牙全部45家储蓄银行的整合行动非常缓慢。

根据欧盟统计数据,到2009年年末,西班牙政府债务余额超过了5596亿欧元,公共负债率为53.9%;政府财政赤字为1176亿欧元,财政赤字率为11.2%。2009年全年,政府的收入只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34.7%,同时失业率为欧洲之最,超过20%。在其全年财政收入只有3647亿欧元的情况下,西班牙2010年短期债务偿还压力为2200亿欧元,总体债务偿还压力高达3300亿欧元。在此情况下,由于投资者担心西班牙救助储蓄银行的成本高于预期。2010年4月28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为“AA”,评级展望定为“负面”。标准普尔认为,西班牙经济增长前景不被看好。紧接着,2010年5月28日,西班牙主权信用被惠誉从“AAA”下调至“AA+”。惠誉当时指出,西班牙现任政府债务到2013年或将达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8%(按照欧洲统计局的估计,2013年和2014年,西班牙现任政府债务预计为国内生产总值的94.3%和98.9%)。针对西班牙的储蓄银行系统,惠誉认为,储蓄银行的资产质量和其在房地产及建筑行业的风险暴露大小有关,风险暴露越大,其资产质量所受到的影响就越大。更为重要的是,西班牙国内信贷水平和经济复苏进程由于整个储蓄银行系统的重组进展十分缓慢而受阻。

在连续遭遇评级下调后,西班牙国债收益率也发生剧烈波动,收益率一度上升到7%以上。2011年11月17日,西班牙财政部以超过7%的收益率发行了新一轮十年期国债,创下了1997年以来国债收益率的新高。融资成本的大幅飙升,已经很难让西班牙政府在市场上通过融资来为本国的银行纾困。

如果要救助本国银行,西班牙显然没有这个财政实力。瑞士信贷指出,在最差假设的情形下,西班牙银行资本重组需花费1000亿欧元(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0%),如果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缩水1.7%,2013年缩水1.3%,这将导致西班牙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在2015年达到110%(在无更多紧缩措施的情况下),随后还将继续上升。

2012年6月7日,西班牙国债评级被惠誉自“A”级下调至“BBB”级,距离“垃圾债券”只有两个级别之差,评级展望定为负面。惠誉认为,为了进行银行系统重组和资本重组,西班牙银行需支付高达600亿欧元的成本,最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达到1000亿欧元,而西班牙本国经济2013年和2014年仍将继续萎缩。

因此,西班牙不得不开口申请援助,来解决庞大的资金缺口和不断上涨的融资成本。2012年6月9日,西班牙宣布申请欧元区临时救助机制EFSF向西班牙银行业拨付第一笔援助贷款。2012年6月25日,西班牙正式向欧元区其他国家提出1000亿欧元的援助请求,以充实本国银行业资本金。这是西班牙成为了欧债危机以来最大受助国。西班牙成为继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之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接受欧盟援助的第四个欧元区国家,也是迄今最大的欧元区经济体。然而,这既不能解决欧债危机,也无法降低西班牙高达两位数的失业率。巨额援助难以挽救西班牙恶化的经济局面,可能只是试图控制危机不再向欧元区其他国家蔓延。

和葡萄牙危机爆发的原因不同,西班牙的问题爆发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西班牙银行坏账问题持续恶化。到2012年6月,西班牙银行业的坏账率接近10%,创下历史新高。根据这一数据,西班牙银行业所持存在无法偿还风险的债务总额1643.6亿欧元(约合2038亿美元),占银行所持债务总额的9.42%,远高于5月的8.96%。 这是西班牙1962年记录这类数据以来出现的最高纪录。西班牙银行业的坏账率上一次创纪录是在1994年2月,当时达到了9.2%。 数据同时显示,2012年6月份西班牙银行业存款较上年同期减少6.59%,为历史上同比最大降幅。融资成本节节攀升,银行愈加依赖欧洲央行的资金支持。西班牙银行体系的困境源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西班牙建筑业活动在2008年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了20%,过度投资造成房地产积压,西班牙央行预计,2010年年底住房库存约有70万~110万套。 危机之后,西班牙复苏乏力,现在又面临再次衰退,房屋销售缓慢,预计房地产去库存、去泡沫的过程将被拉长,房价下行进一步拖累经济。西班牙的银行业对开发商和房屋主有大量的贷款,但却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因房地产泡沫破裂而遭受重创。2007—2008年,西班牙持续十年的房产泡沫破灭。根据西班牙中央银行的数据,该国银行在房地产资产上的风险敞口为3380亿欧元,其中有1760亿欧元是问题贷款。 此外,西班牙银行业的存贷缺口高达5450亿欧元,但西班牙银行业的融资渠道大多却是依靠欧洲央行借款。2012年3月西班牙银行向欧洲央行的净借款增至2276亿欧元,占欧洲央行当月借款总额的63%。 目前西班牙银行业有11%的融资依赖欧洲央行,债券市场对西班牙的信心严重丧失。由于坏账累积,4月底开始,国际评级机构相继调降西班牙银行业评级,令这些银行的融资成本进一步被推高。融资渠道不畅通令西班牙银行业问题雪上加霜。

(2)西班牙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引发投资者的担忧。西班牙由于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年轻人失业率高达45%。经济乏力让投资者们怀疑,西班牙政府不能完成既定的紧缩目标,减少赤字和债务。

(3)地方政府过重的债务负担加大了西班牙政府的压力,也影响了其经济健康的发展。地方政府控制着西班牙1/3以上的公共开支。西班牙中央政府却缺乏政治手段约束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支出。

在欧元区中,希腊和葡萄牙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其国内生产总值只占欧盟总国内生产总值的2.0%和1.4%。西班牙是欧洲第四大经济体,经济总量是希腊的近5倍多,国内生产总值占欧盟总国内生产总值的8.9%。如果当时西班牙债务升级,对欧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四、意大利

位于欧洲南部的意大利并不是一位政治上的巨人,但绝对是一个可以数得上号的经济巨人,虽然在欧洲它的面积不是最大的,人口也不是最多的。意大利工业发达,尤其是机械工业和化工工业,纺织产品的出口居世界第一。其经济总量在欧元区是排在第三位。但是,意大利也没有逃脱债务危机的命运。

根据意大利统计局的数据,早在2009年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缩水5%,同时,根据欧洲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意大利财政赤字翻两番,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5.5%,政府债务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16.4%。2010年到2012年,经过意大利政府的紧缩政策,尽管财政赤字有所下降,但是公共债务还是不断往上飙升,2012年达到了127%,仅次于希腊。2011年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超过7%大关。

为了应对国内的债务问题,意大利政府启动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2010年5月27日,时任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公布了赤字削减计划,总额为250亿欧元,目的是帮助“保卫欧元”。2011年8月5日,欧洲央行在致意大利的一份秘密信中,要求意大利采取更多财政紧缩政策,并在2013年而非2014年实施一项平衡预算计划。贝卢斯科尼宣布,他将寻求达成一项平衡预算修正案,并承诺将会采取更多财政紧缩措施。2011年8月12日,意大利内阁批准了一项总额455亿欧元的财政紧缩措施,目标是在2013年实现预算平衡,这项措施帮助该国债券获得了来自欧洲央行的支持,但是却让贝卢斯科尼受到了来自国内盟友的批评和指责。2011年8月29日,迫于盟友的压力,贝卢斯科尼对8月份的财政紧缩计划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放弃了一项对年收入超过9万欧元的意大利国民实施附加税的计划。尽管如此,贝卢斯科尼还是于2011年11月11日下台。

尽管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是投资者的信心还是不断恶化。2011年9月19日,标准普尔将意大利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下调至“A”,这是近5年来的首次。2011年10月4日,穆迪近20年以来也首次把意大利评级从“Aa2”下调至“A2”。紧接着,10月7日,惠誉将意大利评级下调至“A+”。三大评级公司纷纷下调意大利主权债务评级,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欧元区债务危机蔓延,投资者信心不足,这导致债务水平较高的意大利面临长期融资的风险;二是宏观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和世界经济的疲软,可能导致意大利的经济衰退;三是经济和政治的不确定性增加。意大利政坛更替频繁,这就不能保证政府能具体贯彻和实施财政紧缩计划,那么,实现财政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

意大利在欧洲一直是一个高债务国家。意大利这次陷入债务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逃税”,而且是全面逃税。意大利米兰大学公告财政专家卡罗费奥利奥曾指出,虽然意大利民众不会为逃税漏税行为感到自豪,但他们并不觉得纳税是道义上应有的义务。根据意大利官方的数据,仅逃税漏税一项,政府一年的损失就高达1000亿欧元。众所周知,国家收入一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各种税收收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意大利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和国内庞大的地下经济。 在意大利,地下经济的规模占到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7%到32%。

当然,造成意大利现在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债台高筑对于意大利来说是常态,意大利政府对高债务经济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该经济体早已习惯了运行巨额债务和财政赤字。但是这次陷入债务的泥潭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统一的货币—欧元。引入欧元后,意大利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通过货币贬值保持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并以通货膨胀来减轻债务负担。同时,意大利没有利用统一货币所带来的低利率强势投资,而是将其挥霍掉,使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其次,意大利经济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虽然有坚实的工业基础,但是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没有对劳动力市场和福利体系进行深化改革,致使其经济竞争力下降,经济增长率年年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最后,养老体系也是拖累意大利经济的一个因素。每年国家总开支的30%用于支付退休金。工作40年之后的意大利人,其每月的退休金相当于本人工作时最后一个月收入的近82%。在整个欧洲,可能只有希腊和西班牙能与之匹敌。这也不难看出,这两个国家在应对债务问题时,同样捉襟见肘。

随着“欧猪五国”纷纷倒下或陷入债务泥潭,这场始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越演越烈,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曝出债务问题:匈牙利、塞浦路斯等。就连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法国也难逃厄运。整个欧盟的财政收支都已经远远偏离了《马约》和《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规定的“警戒线”。根据欧洲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欧元区17国和欧盟27国的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6.4%和6.9%,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了80%和74.6%;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也没有明显的好转。就连经济发展良好的德国—欧洲经济领头羊,其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3.1%和74.5%,–4.1%和82.4%。均远远超过3%和60%的警戒值。2012年1月13日,国际评级公司标准普尔更是把法国和奥地利的主权信用等级下调了一个等级。法国和奥地利第一次失去了AAA级信用等级。紧接着又有7个欧元区国家被下调信用等级。整个欧洲都处于债务危机的阴影笼罩之下。欧元汇率大幅下跌,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面临成立11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pXw3SSzEAgkUjySVC3fkwZlpd8ME8by8/8YHbgS89qzHTMVFaNHwhSTpiow6Y7y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