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6 实证分析

在对PPP项目进行VFM评估时,应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得最终结果更加精确。PPP项目应用VFM实证案例分析如下。

天津市滨海新区某保障性住房项目总用地44.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4.28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额62.80亿元。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住宅、商业、社区中心、学校、地下停车场等,住宅是以高层为主的保障性住房。至2010年9月末,已累计投资3.18亿元。

PPP模式在当前项目建设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部门对引入私人或民间资金不信任,同时PPP创新模式在中应用是否合理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实际证明,该新城项目面临融资问题,资金缺口正在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假设本项目采用PPP模式,采用VFM评估方法,为政府部门选择PPP模式提供可靠依据,将提高投资效益,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

2.6.1 VFM评估流程

根据对PPP项目VFM评估基本流程,则某新城PPP项目的VFM评估流程可如图2-6所示。

图2-6 某新城PPP项目VFM评估流程

当某新城选择PPP模式采购后,在投资计划评估阶段进行定性评估分析,如果有良好的资金价值,可进行实施方案评估中的定量评估分析,主要比较传统模式下的PSC和PPP模式下的LCC。如果得出PSC>LCC,进行最终采购评估,其中主要针对风险分担方案进行分析和确定。

2.6.2 VFM定性评估

为了评估某新城项目是否可以采用PPP模式,政府部门应该对该项目进行定性评估分析,根据所列的定性评估问询表及得分机制,则该项目的资金价值定性评估可参见表2-3。

表2-3 某新城项目VFM定性评估

据表2-3显示私人部门在资金价值的获得上余地较大,虽然政府为该项目会承担保留风险,但大部分的风险已转移到私人部门,并且私人部门较高的创新能力及辅助性设施大大提高了资产使用率。总之,定性评估显示某新城项目可以获得较好的资金价值,为了确定该项目是否可以采用PPP模式,需要进行下一步详细的定量评估分析。

2.6.3 VFM定量评估

根据定量评估比较要求,以下比较PSC和LCC具有相同的基准日期、折现率、通货膨胀率、现金流时间。

2.6.3.1 计算传统模式下的PSC

PSC由基本成本、风险成本及竞争中立调整组成。某新城前5块项目的生命周期为4年左右,其折现率为5%。首先计算基础PSC(见表2-4),从2010~2013年项目的净现值数据可计算出基础成本。

表2-4 PSC基础成本

然后计算风险成本。本案例中的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主要包括:成本超支、工期延长及收入低于预期。本案例对以上三种风险进行估价,并将其偶然性风险后果估计为基础成本的2%,即982.22万元。参考香港PSC风险价值计算表,本项目的风险价值计算详见表2-5。根据风险发生的时间,咨询专家将后果划分权重,再对项目的现金流总额进行分配,得到每个风险在不同时间的现金流量,如表2-6~表2-8所列。

表2-5 成本超支风险价值计算

表2-6 工期延长风险价值计算

表2-7 收入低于预期风险价值计算

表2-8 风险现金流价值的时间分配

选取与基础成本相同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得到风险成本净现值,见表2-9。

表2-9 风险成本现金流模型

最后计算竞争中立调整值,主要是印花税和土地税。本案例中的印花税为10.23万元,土地税按224.35元/m 2 计算,前5块用地的总用地面积为22.4万平方米,计算如下:

本案例应缴纳土地税=22.4×224.35=5025.44万元

竞争中立=10.23+5025.44=5035.67万元

综上,PSC=49111.42+6107.33+5035.67=60254.42万元

2.6.3.2 计算PPP模式下的LCC

假如某新城前5块用地项目采用PPP模式,其采用和传统模式同样的折现率5%。LCC计算包括基本成本、风险成本及特殊成本。其中基本成本可根据PSC的基础成本进行估算,二者相差不大,即49111.42万元。风险成本及特殊成本的净现值如表2-10所列。

表2-10 风险成本及特殊成本净现值计算

LCC=49111.42+4945.11=54056.53万元

VFM=PSC-LCC=60254.42-54056.53=7197.89>0

PSC高于LCC,即VFM为正值,因此从定量角度出发可判断该某新城项目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运行是经济可行性,资金价值良好,可以创造较大的社会福利,改善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水平。在计算PSC和LCC时,各种风险的折现率和其他因素都基于一定的假设下才可计算比较。由于PPP模式的周期较长,在计算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所以采用动态评估方法,提高准确度,尽可能地减小误差,因此研究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VFM评估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2.6.4 风险分担

为了某新城PPP项目的成功实施,合理的风险分担是项目双方谈判的重点。风险分担作为PPP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贯穿项目的整个合同期,其过程是动态、循环的。风险分担的原则有:①公平。项目参与方需要鉴定各种合同,公平是其基本原则。②归责。依据事实状态确定责任归属。③风险收益对等。双方参与的风险程度与回报相匹配。④有效控制。风险分摊给处于最有利控制该风险地位并以较小代价控制风险的一方等。根据以上风险原则,对某新城PPP项目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担,其风险分担流程如图2-7所示。

图2-7 某新城PPP项目风险分担流程

经研究分析,通过以上流程确定其项目的风险分担。在某新城PPP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风险初步分担中,政府部门承担的风险有政治风险(政府干预、国有化、项目审批延误等)、法律风险(监管等)和金融风险(汇率等);而其他风险则转移给私人部门,如设计、建造等技术方面的风险和通货膨胀、利率等商业方面的风险。另外,风险的全面分担发生在该项目的招投标与谈判阶段,在这一阶段,私人部门就风险初步分配分担结果进行自我评估,主要评估其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包括经验、技术、人才等),据此判断其对第一阶段分担的风险是否具有控制力,之后计算风险价值并进行自我评估,提出风险补偿,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达成一致意见后,双方签订合同。风险的跟踪发生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阶段,主要工作是跟踪已分担的风险是否发生在协议各方意料之外的变化或者出现未曾识别的风险,再根据风险分担原则进行谈判,进行风险的再分担。

综上所述,通过投资计划评估、实施方案评估以及最终采购评估三阶段的VFM评估,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估,确定合理的风险分担,充分证明了PPP模式在其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使其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决策、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从而实现共赢。 zoszmP+cLZw9IreXDyUwfb8y5Bp537H2BSfXh+e/aoh3mCLnD2LeZ+U019Lh8TR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