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M是目前PPP项目评价的重要标准,它被用来证明私人部门参与提供本来由公共部门提供的服务项目,对私人部门而言是有利可图的,并能因此形成竞争的市场。英国是较早在项目中采用PPP模式的国家,并规定只有在项目采购中被证明具有VFM时,PPP模式才可以被实施。
英国政府将VFM定义为在全寿命周期下成本和质量的最优组合。在英国PPP项目实践过程中,VFM主要应用于在方案选择与比较,即在参考以往经验的数据的同时,比较不同方案潜在的收益,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选择VFM最大的方案。
目前,我国与国外相比VFM研究起步晚,VFM的中文译名也未统一。韩传峰、台玉红将VFM意译为“效用”;张连营、李楠认为“资金价值”较为准确;台湾等地的学者将其译为“衡工量值”或者“物有所值”。从英文字面出发,结合已有文献,认为采用“物有所值”这一翻译较好。
政府之所以采用PPP模式,最主要的原因是比传统融资模式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价值。潜在的VFM理由有很多,主要是PPP模式可以提供最佳的风险分配,充分发挥私人部门在设计、经营项目中的优势。此外,通过招标竞争形式,私人部门争取经营权,以此形成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良性竞争环境,实现VFM。
由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中PPP模式被广泛应用,项目采用PPP模式,并对其评估的规范性、科学性要求更加严格。然而,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模式,政府部门对其认识和经验不足,导致项目运作阻滞,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所以,当政府抉择项目时,必须要进行VFM评估,判断此项目采用PPP是否正确。假如PPP模式提供的资金价值更大,说明此项目采用PPP,在项目采购中能提供更好的交付服务。VFM是PPP项目的评估标准,只有在采用PPP模式前提下,才会进行VFM评估,VFM离不开PPP项目。
采用PPP政府采购的最终目的是更大限度地获取资金价值,通过实践证明,PPP模式优于传统模式,这与PPP本身的先进性紧密相关,下面将具体介绍PPP项目提供资金价值的途径。
(1)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PPP最先进之处。通常,在传统投资建设中,政府部门的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之间的平衡很难达到,一般造成建设成本缩减而经营成本增加,PPP将项目的超支、长期维护风险转移到私人部门。此外,依据PPP项目对社会创造的价值和效用,政府支付投资方的使用费一般在协议中制定了封顶和保底线,投资方的收益与其项目对社会的价值具有直接关系,即价值越小,收益越少。这导致投资方必须在工期内完成项目,依照相关规定经营维护承建项目,致使项目的工期和质量风险转嫁给了私人部门。
(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 项目的利润几乎全部是经营收入,所以与政府传统投资采购不同,PPP项目最关注的是全寿命周期费用。从国外已成功的项目来说,私人部门合理的筹资和有效科学的管理,致使项目平均建设成本下降10%以上,政府减少参与项目的机构人数,节省开支。英国与日本的实践证明,PPP总成本远低于传统模式,私人资金参加投标,较低成本是核算中标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了获得政府特许,在创新和成本方面私人部门会做到高效率。政府依据市场调查情况,对私人部门实行奖惩制度,以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率。
(3)有效的激励功能 项目采用PPP的投资、建设及管理,是由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来实施完成,责权统一,充分调动私人部门的积极性,通过与政府谈判协商,根据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确定收费标准,获得政府支持,协调各方,确保项目顺利完成,拓宽其发展空间。
总之,项目采用PPP模式是集建设、运营于一体的管理方式。通过PPP提供的各种资金价值途径,最大程度地减少财政支出、经营成本,通过激励制度,吸引私人部门投资建设,转移风险,降低成本,控制质量,使项目获得最大的资金价值。
在确定项目是否具有更多的资金价值时,不仅要考虑全寿命周期的成本高低,还要预测项目运营维护成本的大小、融资来源及结构的合理性、盈利能力的可靠性,进一步还应考虑项目对能源与环境的影响性、政府所获的经济利益、各参与方能否结成战略伙伴、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目标、质量的标准程度、风险分配的合理性以及供应商的能力等诸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对资金价值的影响程度将通过定量及定性评估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