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北恩戈尼人诸部落统一的有利条件

得天独厚的祖鲁兰 北恩戈尼人栖居的纳塔尔是南非得天独厚的富庶地区。它地处南非的东高原斜坡地带,其北部地表低平,河谷开阔;南部地区崎岖狭窄,河流动辄形成峡谷,水势湍急。全区雨量丰富,常年温差不大。由于地形复杂多变,在不大范围内就含有甜维尔区、酸维尔区和混交禾草区等多种类型草原。维尔(veld)为“草原”之意,特指既未耕种过又无密林的开阔地。甜维尔(Sweetveld)区生长着全年甚至干旱时期都有营养的禾草如红草,适于饲养牲畜。酸维尔(Sourveld)区的禾草在生长的早期富含营养,但生长 3个月以后所含蛋白质和矿物质急剧减少,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升高,牲畜吃了不好消化,因此不爱吃。祖鲁牧人擅长放牧。他们让牲畜先吃酸维尔区的细嫩牧草,3 个月后进入甜维尔区,牛羊吃得腰肥体壮,繁殖率很高。祖鲁人的畜牛业特别兴旺发达,祖鲁语中有 100 多个专有名词,分别表示不同品种、毛色和角形的牛。

除了适牧以外,比起高原斜坡带的其他地区,祖鲁兰又是适宜农耕之地,既温暖多雨,水源条件优越,又无危害人畜的萃萃蝇,是理想的发展农牧经济的地带。居住在祖鲁兰的恩戈尼人主要部落有恩德万德韦、恩瓜内、姆塞思瓦和夸比。这些黑人部落善于利用自然条件,充分发展农牧混合经济。16—17世纪,从东海岸葡萄牙海难者手中引进高产的美洲玉米以后,更增强了祖鲁兰雨量充沛地区的农业潜力,遇上好年成,玉米加上非洲蜀黍可使谷物产量倍增。以祖鲁人为代表的北恩戈尼人人口迅速增加。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北恩戈尼人的炼铁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铁制工具甚多。专业铁匠技术严格由家族传承。他们也善炼铜,喜好用铜制作各种装饰品。另有专事生产草篮、草席的工匠。木雕工艺也得到发展,生产的牛奶盘、木制长柄勺、羹匙、枕头等远销各地。手工业分工初具规模。恩戈尼人可用来交换的产品数量和品种比其邻居科伊桑人多得多。这促进了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使地区财富急遽增多。

靠近德拉戈阿湾的南班图诸部落,兼得地理之利,长期控制德拉戈阿湾贸易。这里在 1794 年以前由聪加人控制,其后控制权曾短期转入马普托人之手。居住在主要通道之一的蓬戈拉河西岸的恩瓜内人和恩德万德韦人,也力图控制此类贸易。于是,争夺长途贸易控制权成为刺激南恩戈尼人各部落建立强大军事力量的动力。乌姆福洛济河下游的姆塞思瓦部落的酋长丁吉斯瓦约在 1809 年前曾多次到德拉戈阿湾一带旅行,眼见贸易繁盛和欧商咄咄逼人的情景,深感加强武力控制贸易通道的重要。他在 1809 年即位后组织商队运输象牙、牲畜和毛皮向葡萄牙出口,他曾贩运 100 头公牛和大批象牙,到德拉戈阿湾去换取串珠和毛毯。诸种有利因素使北恩戈尼人酋长能够有效维持其对象牙、毛皮贸易的垄断地位,获得巨利,从而壮大其经济实力。

18世纪末生态环境的变化改变了祖鲁兰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政治实力的变动。德拉戈阿湾的象牙贸易因大象被滥杀而骤减,牲畜出口猛增。贸易上对牲畜需求的增加(葡属莫桑比克港口同样是印度洋帆船的供给站),以及牛群是社会和家庭财富唯一标志的传统,刺激着北恩戈尼人想方设法扩大畜群的规模。

生态环境变化促进了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过程。恩瓜内、恩德万德韦和姆塞思瓦诸部落的中心地均位于雨量丰沛、土壤肥沃的分水岭地带,靠近甜维尔和酸维尔地区,全年均可放牧,饲养牛群最多。但是,各部落出现的长期过分放牧的现象,一度破坏祖鲁兰的生态平衡,特别是甜维尔地区受到的破坏最大。这些优良牧场一旦植被覆盖面减少,表土流失,就会滋生牲畜不爱吃的灌木刺林。根据树木年轮研究,18 世纪 90 年代纳塔尔地区的降水跌至历史最低点,引发了 1801—1802 年的大灾荒。祖鲁兰各部落酋长竞相向所剩无几的牧场储备资源扩张,占领新资源。扩张土地的行动引起了激烈的部落战争(迪法肯战争的前奏),战争减少了人口,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和人口膨胀所产生的严重问题。

18 世纪末,此地的非洲人开始了部落广泛联合、从部落过渡到民族的过程,有的通过和平途径,有的通过武力征服。游牧经济在南非自然条件下本来很难形成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但在南非南纬 30°以北地区,可靠的农业生产和不断扩大的畜群却提供了形成国家的有利条件。

大约在 16 世纪中叶,北恩戈尼人的恩瓜内黑人部落已居住在蓬戈拉河下游两岸平坦的沼泽地带(今莫桑比克南界内),当时叫伦吉尼人,其创造者称德拉米尼一世。伦吉尼部落成为聪加人的滕布王国的一部分。从北伦吉尼部落分出来的新氏族往南迁徙,渡姆库泽河进入纳塔尔。新氏族恩瓜内后来又分成德拉米尼和恩德万德韦两个氏族。而留在北方的伦吉尼部落属其中的伦加氏族,从中又分出赫卢比和斯威兹两部。大约在 1720—1730 年,赫卢比继承其父伦加为酋长后,可能因在滕布内战中失地,遂率伦加氏族延林波波河丘陵南迁,定居于蓬戈拉河南岸,成为恩德万德韦的臣属。后来,伦加氏族分别由赫卢比及其兄弟德拉米尼三世率领。德拉米尼三世率领的氏族定居于蓬戈拉河上游南岸(后来的斯威士兰国南界)那片十分适宜农牧混合经济的地带。一直到德拉米尼三世之子恩戈瓦尼三世即位后,他才率众从南岸回渡北岸。无论如何,斯威士人终于定居在蓬戈拉河上游北岸这片适宜农牧混合经济的肥沃地带了。恩戈瓦尼三世(约 1750—1770 年在位)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奠定了斯威士民族的融合基础,建立了斯威士兰王国。斯威士人自称恩瓜内人,就是从几个自称为(巴卡)恩戈瓦尼家族的名称沿袭而来的。恩瓜内人不断扩张领土范围,逐渐征服或吞并蓬戈拉河上游北岸的几个小酋长国,包括其中的苏陀人酋长国,因此,恩瓜内人文化中也糅进了属于苏陀——茨瓦纳语系的苏陀人文化成分。有意思的是,北恩戈尼人实行严格的族外婚制,而同样属于恩戈尼语系的恩瓜内人却宁愿实行姑表和舅表婚制,斯威士人中皇太后的崇高地位与其说是恩戈尼人的传统,毋宁说是苏陀人遗风。

两强之对峙 —— 恩德万德韦和姆塞思瓦 定居于蓬戈拉河南岸的恩德万德韦人力量强大,雄踞一方。18 世纪 90 年代,亚卡酋长传位于其子兹威德。兹威德精明强干,他乘德拉戈阿湾附近的滕布王国衰亡及其继承国马普托王国力量不济之机,控制了沿海和高地之间的东西方贸易商道,聚敛财富,征服了当地酋长国库马洛、恩瓜勒尼、布塞勒齐等,威势大振。远至纳塔尔北部和斯威士南部的许多酋长国和王国赫卢比、恩瓜内等,都不得不向他称臣纳贡。在恩德万德韦人的统治下,一些臣属国如索尚加的加扎国和兹旺曾达巴的恩克万曾尼国仍保持自治地位。

位于乌姆福洛济河下游的姆塞思瓦酋长国,境内多河谷低地,既有适于农耕的丘陵地带,也有滋生大量猎物(尤其是大象)的低地。18 世纪中叶以后,德拉戈阿湾的猎象业向乌姆福洛济河低地扩展,姆塞思瓦酋长国控制了低地的各个要道,从而既垄断了猎象活动,又控制了地方贸易。18 世纪 90 年代,丁吉斯瓦约同其酋长父亲乔伯闹翻,愤而出走,游历各地。关于此段游历,恩戈尼民间故事有许多传说。有说他曾到过开普殖民地,回乡时骑马挎枪,引人注目。这些都缺乏可信的证据,但他见多识广,眼光远大却是可信的。1809 年他倦游思归时,其父已传位于其弟马韦韦。丁吉斯瓦约夺回酋长宝座后,知人善用,勇于革新,在他统治期间,国力迅速增强。他与马普托王国结盟,进一步控制了北方贸易;并向西扩张,将祖鲁、布塞勒齐等酋长国均置于其控制之下。

19 世纪初,在北恩戈尼人部落战争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部落联合和集中的现象。昔日一个酋长国击败另一个酋长国,一般并不吞并后者,而只让其认输,而后撤兵。如今,恩德万德韦人和姆塞思瓦人一改前例,不断通过战争征服和吞并别国,扩大疆土,为统一造势。

同龄兵团制度的出现 为适应这种拓疆扩土统一军队的需求,他们率先建立起一种同龄兵团的军事制度,打破部落界限,按年龄等级将各部落男青年混编在兵团中。这种同龄兵团制度几乎同时出现在班图黑人几个不同民族(恩戈尼人、苏陀人、茨瓦纳人)中,这一现象说明它是适应内外环境压力的产物。

南班图黑人早就盛行割礼入会的习俗。 这种颇具神秘色彩的习俗演进为部落的政治生活赖以存在的基础,其实质是建立一种身份依附制度。酋长们为了便于控制各自部落的同一年龄段的青年,每当酋长的一个儿子施行割礼时,部落中同年龄的青年便一起去施行割礼。这些青年便自然成为酋长之子未来扈从的核心和最亲近的伙伴,一生效忠于他们的首领。实行多妻制的酋长一般子嗣众多,部落的青年便按年龄段参加割礼,分属于酋长诸子,自然形成若干个年龄集团。

到 19 世纪初,随着部落的广泛联合,沿袭已久的割礼制度同部落联合、集中趋势及其带来的频繁的战争生活发生了严重冲突。割礼仪式繁复冗长,年轻小伙子集中关闭一地,在四五个月内受到严酷的肉体折磨,筋疲力尽。敌对部落常乘对方在割礼期间无力自卫而发动突袭。此外这种入会仪式使部落的同龄青年只忠于年轻的酋长继承人,十分不利于部落的合并和统一国家的形成。改革这种过时的、弊端丛生的旧制度已势在必行。

北恩戈尼人的同龄兵团制度废除了传统的割礼和入会仪式,而以加入同龄兵团、服役、参加战斗作为少年步入社会的标志。按祖鲁人的程序,允许他们戴头圈(一种成年的光荣标志)。同龄兵团不再以部落划界线,而以同一年龄段作为唯一标准。被征服部落的同龄青年也以平等地位编入各年龄段兵团。兵团成员只对国王或最高酋长效忠,而与原属部落酋长脱离隶属关系。各同龄兵团的给养完全仰靠王室领地的收成或战利品。例如,由属于国王或最高首领所有的牛群供给其肉食和奶制品;谷物供应则靠各领地大批妇女的农耕所获或靠国王向各个家族征募的剩余劳动力所生产的粮食。国王或首领依靠垄断贸易或征战来聚敛财富和扩大畜群。战士的给养与军事行动的成败息息相关。这种新军事制度有利于促使来自各部落的战士形成共同的民族感情和对首领(国王)效忠的信念。北恩戈尼人的四大酋长国恩德万德韦、恩瓜内、姆塞思瓦和后来居上的祖鲁小酋长国都将该制度作为联合部落以逐步形成国家的重要手段。 Hymg5wNKkM3DSNTxTN2uH0uBapQ2T84m1kJFefHvjRMFg/JXeefr61usLuBEIq6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