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早期的人类活动

从整体上看,人类的历史比不列颠岛的自然历史更古老。在更新纪时代,中非的南方古猿已经用熔岩和石英小卵石制造粗糙的砍削器,直立人则开始用岩石制作有边手斧。非洲的手斧文化向北传播,在40万年前到达摩洛哥,30万年前到达法国。据估计,当不列颠尚与欧洲大陆相连之时,人类是在第二纪冰期中一个较为温暖的时代,追赶着驯鹿和麝牛而不知不觉来到不列颠的。在肯特郡发现的手斧说明,至少在30万年前人类已在不列颠群岛生存。这些首先进入不列颠的人类先祖尚处在从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时期,1935年在离伦敦18英里、位于泰晤士河边的肯特郡斯旺斯孔布村发现的头骨化石,说明生活在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斯旺斯孔布人,已经不再是直立人,而开始属于接近现代人的智人了。

托马斯·霍布士说过,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是“孤寂、贫困、艰辛、残忍和短暂的”,人的生命周期一般在25年左右,男人们追捕猎物,妇幼则采果挖根以维持生计。在游猎社会每500平方千米土地上的物产才足以满足一个人的生存所需,据此推测该时代的不列颠最多只会有500个人。在埃塞克斯郡的克拉克顿海滩发现了代表英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克拉克顿文化,年代大约为25万年前,这里出土的石器有中心厚边沿薄的类似于手斧的砍砸器,以及由薄石片做成的具有刀刃性质的尖状器和刮削器。这类工具一般都会有多种用途,它基本上属于早期斯旺斯孔布人的杰作。

此后,法国的勒瓦卢瓦文化打制石片技术表明人类开始了一场制作工具的革命:人类从龟形石核上打下一边平直的大石片,制成无需加工就有锋刃的、能剥制兽皮的石刀,有些石片工具的粗端还加以修整,以便装柄,人类还用薄石片直接制成各种有专门用途的手斧。在第三纪间冰期,勒瓦卢瓦文化向不列颠推进。紧接着是第四冰期(武未冰期)的莫斯特文化,其特征是刀口经过修整的石片工具,或有两个切削面的石核工具,这些工具的制造者是生活在10万—15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用兽皮制衣,使用火,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开始掩埋死者的尸体。他们已领悟到生命的短暂,有了生命的观念,并开始朦胧意识到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到公元前4万年左右,克罗马农人取代尼安德特人,克罗马农人已是真正的智人——高大、直立、强健,他们是真正的猎人,猎取驯鹿、野牛、野马和猛犸象,他们制作窄长形的两面打制的叶形尖器,从而发现了切削刀的原理,他们发明了石制凿子,用以把骨头和鹿角做成尖矛、箭、渔叉等,还可用来雕刻宝石,可见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已经有了审美意识。克罗马农人的叶形尖器文化曾从法国传到不列颠,在德比郡的克罗斯韦尔发现了用来制作皮衣和雕刻骨头的燧石工具,这时大约在公元前13000—前9000年左右,人们在这里发现了第一个有明显不列颠特征的文化——雕刻着一匹马的骨片,这是出土很少的英国旧石器时代的艺术品。

公元前8300年左右大冰川时期突然结束了,旧石器时代人类所追猎的野牛、驯鹿、犀牛也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躲藏在大森林里的喜暖的小动物赤鹿、大角鹿、野猪等,以及桦木、松树、橡树、榆树和菩提树。环境的巨变摧毁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采集狩猎经济,而让位于中石器时代的渔猎经济。人类开始学习抓鱼、捉鸟、逐鹿。他们开始制作独木舟、渔叉、长矛、弓箭。这时,北海一带的马格莱莫申文化和法国的塔登努阿文化为不列颠人提供了中石器时代的生产技术:马格莱莫申人制作了伐树造舟的扁斧,塔登努阿人则精于制作几何形的小燧石工具,这些小燧石安置在木棍上就成了长矛、渔叉和箭。两种文化在不列颠的混合促进了不列颠土著文化的产生,位于英格兰西苏塞克斯的霍舍姆文化就是其中一种。霍舍姆人用塔登努阿人的小燧石和马格莱莫申人的重型手斧,在不列颠第一次建造出一种宽8英尺、深4英尺,以树枝和草皮做顶的“住房”——穴坑。

新石器时代的农耕和畜牧业是并存的。农耕经济兴起于今天的西亚、北非地区,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10倍的资源,是工业革命出现前人类生产力发生的最大一次变化。在这个时代,那些身材纤细、面孔黝黑、头型窄长的地中海人向东到达多瑙河,向西沿西班牙海岸北上,经布列塔尼到达英格兰、爱尔兰和苏格兰,这些人被称为“伊比利亚人”。到公元前38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明已经取代了中石器时代的渔猎文化。

起初,新石器时代的拓殖者在石灰石高地、海边沙地和白垩土低地定居下来。他们清除森林,开垦沃土,饲养牛、羊、猪、狗,种植大麦小麦,制作陶器,穿戴兽皮衣装。新石器时代不列颠农业最有代表性的遗址是威尔特郡的温得米尔土丘文化。这里留下了新石器时代人用土埂围起的营地,它们由围绕同一圆心的沟渠和堤防组成,沟渠堤防又常常被一条条指向中心的堤道所切断。温得米尔山丘上最大一个营地遗址外圈占地23英亩,内圈占地为外圈的1/4,与沟渠交叉的大量堤道表明,营地是用以保护家畜免遭侵袭的。新石器时代不列颠人的住房最初是用橡树桩支撑兽皮而造成的地穴式土坑,后来慢慢地露出地面,成为半地穴式的房屋。他们用燧石手斧砍橡树桩,为寻找制造大砍伐器的燧石,他们在白垩土上挖掘30—40英尺深的矿井,采出燧石制成手斧。这样,温得米尔山民开始了不列颠最原始的开采业——采石业,而手斧制作也成为远古不列颠最早的制造业。以温得米尔土丘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不列颠人显然是群居的,他们有营地、燧石矿坑、带有火塘的半地穴式集体住所,并营造长100—400英尺、宽30—50英尺、高约12英尺的长方形集体殡葬墓室。

英格兰科茨沃尔德丘陵的古墓室是由巨石建造的,墓室可容5—50人不等,可供数年丧葬之用。在爱尔兰、苏格兰东南部、设得兰群岛、奥克尼和西部群岛上共有上百处类似的墓葬遗址,有的是由一条通道进入的圆形墓室,有的是由直立的巨型石板建造的方形墓室,内部由平行石板隔成分室。这些建筑使用的石头重约4吨、8吨、10吨不等,显然,从巨石的开采、运输到古墓的建造并非一个家族能完成,从社会学角度看,它说明在新石器时代,不列颠已存在超家族的政治单位。从宗教学意义上说,对于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再生观念,巨石古墓起到了使死者灵魂免于离散,从而再次进入新生命的作用。不论怎样解释,这些荒凉而醒目的纪念物,在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山丘上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此后,与青铜时代相联系的“大杯文化”出现在不列颠,一支被后人称为“大杯人”的游牧人群,从莱茵河谷越过海峡进入不列颠,他们的名称来自精良制作而呈褐红色的杯形壶,其形体庞大,故为“大杯”。大杯人的居所比新石器时代的不列颠人要简单,但其陶器要精致得多。大杯人穿亚麻衣服,不再实行集体墓葬,而是用平底坟、圆形坟作单体葬。墓室中常出土戟、弓、箭、装饰品和大杯壶。一些史前史学者曾认为,大杯人把冶金术从莱茵河畔带到英格兰,现今的考古学家证明,英格兰的大杯居民是从爱尔兰得到铜制短剑和手斧的,这些东西有可能是在新石器晚期从埃及传入西班牙,又从西班牙传入爱尔兰。不管怎么说,到公元前2000年,爱尔兰人已开始用康沃尔生产的锡制造青铜扁斧和戟。可见,即使说大杯人是迁徙而来的,也不是他们带来制造青铜器的技术,而是爱尔兰工匠创造了灿烂的不列颠青铜文化。总之,在不列颠,迟至公元前1400年,青铜扁斧和戟已取代了石制的武器和工具。

在威塞克斯出土的墓葬表明,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大杯人开始有贫富分化和等级差别,圆形大墓里的殉葬品远较普通圆坟的多:两边有凸缘的戟、青铜匕首、石制权标头、金耳环、骨镊子、饰针和精美的陶器。显然,这些墓主是大杯人社会中的武士贵族。青铜时代的不列颠无疑已是一个人口较多而富裕的,开始出现等级分化的社会了。

在英格兰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至今还矗立着一群群史前巨石,对于这一景观,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说,“它孤独地屹立在历史上,如同它孤独地屹立在这块大平原上一样。”人们把这些巨石称为“斯通亨治”(石林)。对这些神秘莫测的巨石群,有人推测说,“斯通亨治Ⅰ”是新石器时代的索尔兹伯里人在大约公元前2900—前2500年间建造的。这一石群方圆380英尺,向外有一条通道,圈外100英尺处有一块巨大的侧石,若站在圆石林的中间,可在侧石上看到仲夏日的日出,即天文学上称为“日至”的现象。“斯通亨治Ⅱ”是大杯人在大约公元前2000年建造的,那是由沟内和堤上都置有巨石的两道同心圆组成,使用82块各重5吨的青石,都是从遥远的威尔士运来的。青铜时代的不列颠先祖在荒野泽地和山丘土岭上,还建造了许多这类圆形巨石林,但其规模要小得多。“斯通亨治Ⅲ”是由后来的威塞克斯的部落首领们建造的,其中最著名的是阿维伯里石林,其结构较之斯通亨治Ⅰ、Ⅱ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推测,人们把这组每块重25吨的天然巨石,从20英里外的马尔博罗运来,矗立在地面,又在上面放置每块重7吨的巨石作为过梁。这个圆石林方圆97英尺,圈内建有五个巨大的三石塔,形成一个马蹄形内圈,开口处正对着圆石林外的一块侧石,在整个圆形石林的外边围有土埂和壕沟。这项工程的技术难度在于,把一些高25英尺、重约20吨的巨石围成一圈后,要在立着的石头上打凸榫,在作横梁的石头上凿卯眼,然后把过梁架立在两块直立的石头上。

英格兰中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群

这样的工程需要有组织的劳动大军,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巨石群意味着什么?其用途何在?这些令后人百思不解。巨石群无疑反映了一种宗教的驱使力,因为很难推测除宗教的力量之外,还有什么东西会使原始的不列颠人,建筑像阿维伯里巨石群这样的欧洲最大的人造石群。“斯通亨治”很可能是一种祭祀太阳的神庙,因为对仲夏日出的观测构成了整个建筑的轴心。或许每一组巨石群都不仅仅是一个神庙,它还是原始不列颠人的“天文台”。斯通亨治在原始的社会生活中很可能起这样的作用:是一个日历,告诉人们何时该去播种,何时应去收割,远古时代的祭司还能根据这个日历去宣召人们参加对日月的祭祀活动。在社会学和政治学方面,巨石群给人的启迪是:建造这样的巨大工程其前提条件是政治权力的相对集中,同时,还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和有一定物质基础的社会环境。可见,不列颠的巨石群不仅是对太阳神的纪念,而且是对原始不列颠人技术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的纪念。

公元前2000—前1100年,在“大杯文化”和“威塞克斯酋长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两种新的不列颠人文化:泰晤士河之北的陶土食器文化和泰晤士河之南的陶瓮丧葬文化,两者都得名于其墓葬出土的器物。泰晤士河之北的不列颠人制造简陋的粗陶器,妇女们佩带金耳环和用约克郡煤玉制成的项圈。泰晤士河之南的不列颠人死后火葬并用陶瓮保存骨灰,他们种植亚麻、小麦和大麦,驯养羊群,纺织羊毛,分散居住在围成一圈的圆形小石棚内。这些施行陶瓮丧葬的人后来向北发展,进入约克郡、兰开郡、苏格兰,甚至在整个不列颠群岛形成一种统一的迁徙农业文化。

后来,农业技术和冶金技术都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高地区域地力的消耗而引起的,人们开始向土质肥沃的低地区集中,强调土地使用的长期性和谷类种植,他们力求保持某种生态平衡,因此用混合农业取代了迁徙农业。人们在整齐的方形田地里种植谷物,并出现了圈围起来的“畜牧场”和“存猪栏”。这种文化被称为“德弗雷尔-里姆伯里”土著文化,今天在苏塞克斯郡和多塞特郡仍可见到这些圈围牧场的遗址,它暗示着土地作为私有财产的出现。在混合农业社会里,青铜制造业有了显著的进步:古老的长剑为双刃重剑代替,连把手斧、连杆长矛、镰刀、刃器、器皿桶具都是青铜制造的,铜盾、马具也讲究起来,龙头已包括缰绳、口衔、铜环等物。

在不列颠,与铁器时代相关的一般称为克尔特文化。何为不列颠克尔特人?他们是什么时候来到不列颠的?这些是难以回答的问题,难就难在今天“celt”一词只指一种语言,而不指一个种族和文化。尽管如此,从广义上说,克尔特人是铁器时代欧洲的和前罗马时期印欧民族的一个部分,其支系分布在从大不列颠群岛、西班牙到小亚细亚的广大区域。其中有一部分后来被吸收进罗马帝国,如布列吞人、高卢人、波伊人、加拉西亚人、克尔特伯利亚人等。不列颠克尔特人指的是当公元1世纪罗马人征服不列颠时,他们所见到的说克尔特语的不列颠土著居民,其中包括在公元前1世纪才进入不列颠的比尔盖人。许多历史学家还认为,早在公元前7世纪那些把奥地利的哈尔布塔特文化带到不列颠的人们已经操说克尔特语了。不管怎么说,在公元前7—前1世纪,那些操克尔特语的人改变了不列颠的社会生活:武士们带着铁戟和铁刀,农夫们带着铁镰、铁斧和窄形的铁犁铧。后来,不列颠克尔特人制造了配有条幅铁双轮和铁马衔的战车,比尔盖人的制铁技术更为精湛,其铁斧已能劈砍巨树,铁犁已能深耕土地。不列颠的克尔特居民还用铁条作为货币,在多塞特郡布拉斯通伯里出土、重309.7克的扁形铁条,就是商人们用以交换商品的钱币,比尔盖人用铸币把陶轮买到不列颠,又把不列颠的谷物、铁、锡、兽皮和猎狗卖到欧洲大陆。

在英格兰南部,分布在各地的3 000多个各式各样的栅栏城,是铁器时代的特色,它们大的占地50公顷,小的只有半公顷,有人称之为“山堡”,因栅栏城一般都筑在山丘之顶;也有人称之为“山寨”,因为它们大多是一些建在悬崖和海岬高处的村子。无论怎样称呼,这些栅栏城都是不列颠克尔特人的居住、宗教和政治中心,也是有经济意义的牧地围栏区。当然,它更重要的作用是防御。栅栏城建筑在大约公元前1200—前150年间,只分布在英格兰南部。在英格兰的西部和北部,铁器时代的不列颠人大概喜欢住在带围栏的宅地或空旷的村落中。在苏格兰,直到罗马时代,克尔特人仍住棚屋,裸体赤足,以采集狩猎为生。克尔特人的社会已具有军事贵族制性质,这一点被其辉煌的墓葬所证实,军事贵族入葬时带剑披盔,全副武装,还有酒器和战车等随葬品。

后来,当比尔盖人的王国强大到足以结束部落之间的征战时,英格兰南部的栅栏城就消失了。在比尔盖人的诸国王中,最强大的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称为“辛俾林”的国王库诺比林努斯,其王国以埃塞克斯郡和赫特福德郡为中心,广及牛津、肯特和森林区。这时,不列颠基本的政治形式是“王”制,即以军事首领为中心,其周围有一批武士。部落民分为三个等级:祭司、武士和农民。人们信奉督伊德教,督伊德教认为人类灵魂不死并在逝者和活人间传承。督伊德教信奉万物有灵,以荒野的橡树林为其神殿,以槲寄生和月亮为崇拜物,并为防止战争和疾病而实行人祭。祭司起着与现代的教师、预言家、医生和法官相类似的作用,他们辅佐国王,教诲居民。总之,在恺撒到达不列颠之前,不列颠克尔特人处于部落社会晚期的混合农业时期,他们使用铁制武器和工具,有自己的货币和细陶器,知晓人类生存的意义,有着原始的宗教意识,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组织。 u+WoQjPNMsolzweALj4IfZOHxcouCZOaCgicaiqvMGraWRML+Y4yVdxdUUOi1b0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