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泥板上的文字

苏美尔人真是个神奇的民族,他们发明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字。

假如给你一张纸,上面用苏美尔人的文字写了一首诗,你一定会觉得好玩——这是诗吗?这是文字吗?怎么看起来像一些图案啊!

没错,这些看起来跟鸟儿的爪印差不多的图案,正是苏美尔人的文字,我们把它叫作“楔形文字”。

那时候没有笔,苏美尔人书写的工具多种多样,像芦苇秆、骨棒、木棒,都可以拿来用。那时候也没有纸,不过这也难不倒苏美尔人,他们用潮湿的黏土做成泥板,手腕稍微一用力,字就被刻在泥板上了。

为了长久地保存泥板上的文字,苏美尔人把泥板晾干,然后再进行烧制。这种烧制的泥板好处多多,既不会腐烂,也不怕虫蛀。

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泥板很笨重。通常,一张最轻的泥板,也有1公斤重。如果一本书有100页,就要烧制100张泥板,那这本书就足足有100公斤,搬运起来非常不方便。

苏美尔人非常重视教育,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就创办了自己的学校。苏美尔人的学校称为“埃都巴”,意为“泥板房子”。学校的校长,被称为“教授”,也被称为“学校的父亲”,而学生们则被称为“学校的儿子”。

在苏美尔人的学校里,语言是基础学科,学生们要学习苏美尔语的语法,写各种各样的“楔形文字”。苏美尔语难学极了,要想掌握这门语言,学生们要从少年时代开始,一直学到青年时代。当时,苏美尔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成为一个书吏,必须每天和太阳一起升起”。

由于学校的生活非常枯燥,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逃学的现象经常发生。对于孩子逃学的行为,家长们非常生气,他们会严厉地斥责自己的孩子,这和今天的家长几乎一样。比如,在一块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上,记录了这样的内容——

一位父亲在大街上逮到了自己逃学的儿子,他严厉地质问道:“你逃学到哪里玩去了?”

孩子嘴硬地说:“我哪儿也没去!”

父亲更加生气地说:“要是你哪儿也没去,怎么会在这里闲逛呢?快回学校去,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

苏美尔学校的纪律也非常严格,如果学生作业做错了,或是没有保持课堂安静,老师就会拿藤条抽打他。

现在,几千年过去了,由于战乱和民族变迁,苏美尔语已经失传了,“楔形文字”也变成了一种艰涩难懂的文字。但是,那些刻有文字的风化的泥板,仿佛还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有人类古老的文明。 sB/Ga232SlIkBEbBBMNpoK+iuYe46aDaTfpGq0VhHnc+YcKSJSMlAtXS5Bp83TA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