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被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推来撞去,但是我们看不见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哪里。所以要靠钟情于类似观看一场球赛这样的刺激来体验自己,或者总巴不得这个世界发生什么重要的变故。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成长上限。这种个人的成长上限,不仅影响我们自己,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边人,主要是我们的家人。
家庭是一个结构,这个结构中的每一个个体受结构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结构。这种关系就像细胞,每一个细胞都有细胞膜保持其形态的完整和独立,同时它们的边界是具有通透性的,可以与外部进行物质交换。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薄膜里的世界,我们在边界关系中发展成长,家庭也在其成员的边界关系中成长。
家庭是在成长的吗?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乍一听还很意外。仔细想想,你会感觉到家庭也是在成长的。例如:当第一代人逐渐步入老年,正在应对死亡临近的危险;第二代人则在与“适应退休”和“空巢危机”努力周旋;第三代人正值青年,面临的任务是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生儿育女;同时,这个系统也在迎接它的第四代的到来。这是一根时间的连线,连接着不同代际之间的影响,从古至今这种影响客观存在,而且对家庭中个人的发展以及家庭自身的发展起着很深刻的影响。不同的家庭应对这些问题的方式和能力差异很大,家庭在包容其成员完成这些不同阶段人生使命的过程中得以成长。尽管当今社会的家庭形态变得多样,家庭成长方式变得更加复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去理解和把握家庭成长中的一些关键要素。
在家庭成长过程中,家庭成员不同的生命时期都要面临不一样的挑战。如果个体不能很好度过每一个关键转型期,家庭结构就会出现扭曲变形,家庭成员就会出现很多痛苦体验。我们现在常见的家庭矛盾大多来源于此。在这个系统中,经常遇到的转型困难是:
家庭养育所遭遇的来自社区环境和家庭内部的挑战。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扩张导致的家庭边际冲突问题。
年轻人面对的独立和依赖的矛盾冲突。
中年后期的父母重整家庭功能,对成年儿女独立和真正成长的支持。
家庭成员缺失所带来的家庭系统重整危机。
家庭核心功能的转移和功能瓦解的风险。
老年人被边缘化和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
静下心来推敲一下这些转型问题,你会发现基本上都是家庭成员间相处的关系问题。如何更好把握生命旅程中不同时期的家庭关系,提高爱的能力,这是一种修炼。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社会“压力锅”式的环境中,如何让家庭的成长更健康、更和谐,让家庭更幸福,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期望所在。本书从个人心理和人际互动角度,对家庭不同时期的核心任务进行了诠释,给家庭成员以相互支持的启发。
对于心理疏导工作者来说,绝大部分来访者的诉求在于“家庭教育”“婚姻关系”“代际关系”“个人瓶颈”“老年孤独”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称之为家庭成长中的问题,它们通常都是“结构性的问题”,是家庭中那一股看不见的结构性应力关系推动着当事人的心理发展。心理疏导重视这种来自家庭关系中的动力,可以帮助很多人重新回到自己人生航船的舵手位置,开启下一段旅程。本书对家庭成长心理疏导实践应用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相旭东
2017年春
我们先要对“爱的七项修炼”有个总体的认识。它是应对家庭成长周期中几个主要挑战的心理策略,下面这幅图显示了它们的关系:
图中从六边形的顶上那一角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显示了家庭成长周期及其基本挑战。
首先是爱的共舞——尽管婚姻的样态丰富,我们还是以最具经典型和代表性的异性男女青年的婚姻结合为探讨的重点和标杆。两个年轻人由不相识到相识、到恋爱、到步入婚姻和发展他们的婚姻生活,他们的互动方式会发生有趣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婚姻中的融合高度相关。婚姻融合的成功与否,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相当重要。婚姻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年轻的夫妇需要学会在生活中融合,在融合中生活。
不用太久,绝大部分年轻的夫妇会有孩子诞生。孩子自然成了这一个时期乃至此后一长段时期家庭的关注焦点。现代心理学对人格和智力的研究发现,它们都与遗传有关系,又都与后天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后天养育和成长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格塑造乃至智力发展,对于这一点学术界基本达成共识。对一个家庭新生命的早期养育方式,就像是埋下了一颗未来发展的种子。要想让这颗种子更加优良,一些符合科学养育的基本原则是一定要把握好的。人们需要学会科学养育,这完全可以成为家庭生育准备的重要内容。
在家庭中完成了最初的社会化,孩子们从童年步入少年时代。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成功的中小学生,很多家庭为此努力着,也因此焦虑着。学会陪伴是父母亲或其他家庭照料者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当青春期如期而至,少年长成青年;很多家长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孩子已经跑在了父母亲未必清楚的前面。好多父母亲恐惧于孩子前面那个不知名的方向,一心想把孩子拉回来。父母能不能与孩子并行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和探索的方向。
并不太长的青春期,没有给父母亲留下太多学习和探索的时间;转眼家庭关系已经变成不是家长跟孩子的亲子关系,而是父母与子女的代际关系;家里已经多了一名新的成年人。已经踏入中年的父母与他们成年早期的青年子女,都面临着人生重要的转型发展。被形容为夹层中人生的中年人,是否还有二次起飞的可能,还是停滞了成长?实现家庭成员的和谐、理想与现实的和谐、过去与未来的和谐——中年人必须面对人生重要挑战。
中年人应该对这句古代圣贤的话深有感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芸芸众生,有机会平天下的是人之翘楚,由时代选出;能够参与治国的,也是少数;但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齐家。齐家也需要修身,中年人若能找到回家的感觉,也应该是二次起飞的开始。
那么老年人呢?
虽然回顾一生,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但是一个没有停滞的中年是成功老化的良好基础。随着生理机能的衰退,步入老年的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亲自披挂上阵;但是他们依然可以做最成功的顾问和参谋乃至后勤部长。后代晚辈们在他们的欣赏下创造着令人喜悦的人生成就。这是幸福。
在这样一个家庭生命周期中,我们的爱可能在发挥着巨大的正能量,同时纠葛的爱、自我防卫的爱、脱离真实的爱,也可能起到了负向的作用。我们习惯于怎样爱别人、习惯于别人怎样爱我,都可能决定了家庭中的代际关系、亲子关系和其他人生重要关系。所以,发现自己爱的样子,是学习和成长的基础。
如果学习仅停留在知道,那是不够的;做到,意味着我们还需要向内学习,来探究是什么让我们知道而做不到。学习七项爱的修炼,可以让我们看到人生不同时期发生在家庭中的爱的动力,爱的七项修炼是一种生活实践,需要在实践中运用和提升。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更符合这些心理学基本原则的生活方式,这是第八项修炼“贯穿一生的修为”。这是一种人生智慧,这种智慧与中国哲学高度一致,我们可以怀着感恩的心情把老祖宗的智慧运用到现代生活,乃至心理学的实践当中,这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