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友好城市——科克,我们慕名来到当地一家名叫“英国市场”的菜市场。
在一长排鱼货海鲜摊前,各式各样的海鱼、海虾、海蟹、牡蛎、青口贝类等,规格划一、品质好又新鲜,再看看价格表,价廉物美,真叫我们垂涎欲滴、欲罢不能。
为了让我们见识当地市场的海鲜来源,导游开着车带我们到海滨参观了一家海鲜加工厂。
从巴利·利基小镇出发,沿着班特里海湾的公路,车行一个小时,来到了卡斯尔敦贝尔港。
卡斯尔敦贝尔港,位于爱尔兰西南部科克郡,地处科克郡的西南部,东临班特里湾的西北岸,南濒凯尔特海的西北侧,东近班特里港。
海岸边上有一处绿色的平房,门口墙上粘贴着一块圆形的标牌,写着“西戈尔的味道”,海腥味扑鼻而来。
这里就是当地著名的“德拉贝类和鱼”海鲜工厂。
换好规定的白色衣帽,我们从进货的第一关看起。大海蟹从渔船上运来,按各家渔船的不同标签,验明正身,清洗检验,这样把好货物的“进口”关。随之分类分规格,送入热加工车间,再凉却,进入包装车间后,一个个塑料袋里的大海蟹,已经不再张牙舞爪,反而“缩手缩脚”裹成一团,装在塑料箱里转入冷库。
我们在现场看到,这一只只大海蟹还舞动着两只大螯哩,可见其食材的新鲜程度。该加工厂的老板了解到我们是中国游客,边叫我们品尝边喜笑颜开:“我们现在好多大海蟹就销往中国市场,你们看到了大海蟹是怎么‘爬’到中国市场去的?!”说得我们哈哈大笑。
好客的主人让我们品尝刚刚包装好的海鲜,两大盆蟹脚、一大盆当地的香酥饼干和蘸料。沾着蘸料,就着松脆的饼干,口感与众不同。
主人颇为了解我们的心事,谁不想去看看究竟是怎样捕捉大海蟹的呢?
于是,工厂主人安排我们去当了一回“渔夫”,就是随同他们公司的渔船出海捕蟹。
从卡斯尔敦贝尔港出发,车子在海岸边的小路转来转去,20分钟后来到一个叫艾莉希斯的小码头,深深的港湾,是个天然的避风港。
用木板铺成的岸边装卸区,已经有辆白色的面包车,卸完了一大批塑料箱,在静静等候着渔船的归来。
一阵轰鸣声,一条灰白色的渔船由远及近,迅即靠岸,三四十个塑料箱里装满了蠢蠢欲动的大海蟹。有一只身强力壮的大海蟹,灵机一动,从塑料箱的角上,踩着其他兄弟的硬背,一转身就翻出来了,刚想疾步逃走,被渔民一把抓住,嘭的一声,扔回塑料箱里,它便装死不动了。
蒙蒙细雨中,灰白色的机动渔船载着我们离开码头,渔民凯文拿起刚刚捕获的一只足有二三斤重的黄道蟹,笑盈盈地告诉我们:这就是附近海域的特产之一,我们现在就去拉网捕蟹。
小渔船开了20分钟,船缓缓地随波漂流,凯文注视着海面上出现的浮标,原来,在寻找早些时候投放的蟹笼。他们用钩子钩起浮标,然后用绞车拉着钢丝绳,轰隆隆的响声,一只只柱形的金属蟹笼随着钢丝绳被拉上渔船,笼子相互之间用绳钩相连,串连成排。所以,渔民只要拉起第一只,就可以一连串地起笼了。凯文特意向我们展示了蟹笼的秘密——原来每只蟹笼的尼龙网上有扁锥形入口,笼里放有饵料,螃蟹会自投罗网。甲板上很快堆满了蟹笼,渔民一边清理蟹笼里的海货,一边井然有序地堆放好蟹笼。一个小时后,最后一只蟹笼被拉起。渔民便重新将蟹笼放回大海,不过,现在是从渔船的尾部将浮标等先投入大海,这时渔船开足马力向前驶去,而甲板上的蟹笼就会顺势从船尾依次“哗啦哗啦”落入海中,消失在汹涌波涛之中,沉入20~80米深的海水中,蜿蜒几海里,等待着下一次的捕蟹开始。
捕蟹,不仅仅是个靠天吃饭的力气活,而且渔船在海上要同风浪搏斗,船体小,乒乒乓乓的铁笼子收起放下,非常容易碰伤人。安全第一,凯文他们只要求我们在旁观战。
风渐渐小了,细雨也停了。渔船返港,我们问及:“这次渔获如何?”凯文他们抿嘴一笑:“其实,这个笼子是不到起货时间的,因为难得你们从中国赶来一看,提前收笼了,所以,渔获不多,没关系,只要你们开心,也是一种收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