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节
阿瑜陀耶王朝时期(1350—1767年)

1350年,泰南的乌通王战胜北方的素可泰王朝,迁都阿瑜陀耶城,史称阿瑜陀耶王朝。中文史籍将这段历史称为罗斛灭暹,将阿瑜陀耶王朝称为暹罗斛,后简称暹罗。

阿瑜陀耶王朝统治泰国长达417年,直到1767年被缅甸灭亡。

阿瑜陀耶王朝的创始人拉玛铁菩蒂(Rama Tibodi,1350—1369年在位)统一全国后,便把注意力转向佛教。他将全国的僧侣分为左、右两大部分,分归左、右两位僧王管理。他们协助国王管理僧伽。左派是新派,右派是旧派,两派之间没有什么大矛盾。世俗政权也同样分为左、右两翼,分归左大臣和右大臣管理,他们协助国王统治民众。

拉玛铁菩蒂修建了两座佛寺。1351年,他在阿瑜陀耶城外修建了菩苔萨旺寺,供右僧王驻跸。该寺现存重要文物有几尊石雕大佛和右僧王的骨灰。1357年,他又在东南城郊修建猜蒙空大寺,专供从锡兰归来的留学僧们驻足。

戴莱洛迦纳王(Trailokaat,1448—1488年在位)时期进行了泰国历史上有名的行政制度改革,实行按军功、等级授田的“萨克迪纳制”,贵族官吏按级别分得不同数量的封田,成为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农民及其家属则依附于不同的封建主,被固定在土地上。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自然也给佛教带来空前的繁荣。

阿瑜陀耶佛像

戴莱洛迦纳王在位40年,为佛教的繁荣做了许多贡献。他捐出王宫来建佛寺。这就是享誉泰国的名刹希讪派寺。迄今,该寺还保存着拉玛铁菩蒂二世(Rama Tibodi Ⅱ,1491—1529年在位)增建的一座佛殿,殿中耸立着一尊巨大的铜佛,高8哇(16米),用53000泰斤(1泰斤等于2泰两,或40铢,折合公制600克)的铜铸成,外表涂上286泰斤的黄金。

戴莱洛迦纳王用三年的时间,塑了500尊罗汉。他还组织阿瑜陀耶的僧人,与来自兰纳泰、澜沧王国的僧人,结伴去锡兰受戒,并请回两位锡兰戒师,以整肃阿瑜陀耶王朝僧界的纪律。

1465年戴莱洛迦纳王建成朱拉玛尼寺,他在该寺剃度出家8个月零5天。从此时起,他颁发的谕旨明文规定,王族、官吏及其子弟在一生中亦需出家一段时间。因此,是年跟随他出家的官民多达2388人。

1482年国王出面召集文人学士编纂阿瑜陀耶王朝的第一部佛教文学作品《大国皇语》。

到了那莱王(Narai,1656—1688年在位)时期,佛教文学极盛,出现了大量宣传佛教理念的诗歌、戏剧和其他形式的文艺作品。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佛教文学的兴盛,正是现实生活中出现信佛、拜佛、礼佛高潮的直接反映。佛教所倡导的十二因缘、因果报应、生命轮回、诸行无常、诸行皆苦、诸行无我、四谛五蕴、八正道等佛理,深入人心,成为僧俗的普遍信仰和追求,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在对僧团的控制方面,那莱王承袭了素可泰时期的一整套做法,并进一步改进。僧团的最高爵位有三等:僧王、僧长、大法师。当时计有三个宗派:素可泰时期留下来的阿兰瓦西派,原有的左派和新增加的右派,各教派都有自己的首领。阿兰瓦西派的领导包括大僧长1人、委员3人;左派的领导包括大僧长1人、委员17人、城市大法师24人(管辖22个城市),其余26个城市没有城市大法师;右派的领导包括大僧长1人、京城委员17人、城市大法师56人(管辖26个城市),另有20个城市没有城市大法师。

阿瑜陀耶王朝时期,泰国小乘佛教兴盛的程度甚至超过小乘佛教最初的发源地锡兰。特别是波隆摩阁王(Boromokot,1732—1758年在位)统治时期,阿瑜陀耶王朝曾应锡兰方面的请求,派高僧优婆离到锡兰传戒,帮助锡兰重建僧伽组织,使锡兰出现一个新的暹罗派(亦称优婆离派)。时至今日,这个教派在斯里兰卡仍有较大影响。

到了阿瑜陀耶王朝末期,泰国的佛寺已在全国遍地开花。正如魏源《海国图志》卷七《暹罗传》所说:“(暹罗)尊奉印度佛教,凡事苟且节俭,惟修建寺宇,则穷极华靡。”《明史·暹罗传》亦说:“富贵者尤敬佛,百金之产,即施其半。”京都阿瑜陀耶城坐落在周长12千米的小岛上,就在这块弹丸之地上,建立起了400多座寺庙。可惜1767年阿瑜陀耶城被缅军攻陷后,整座城市焚于大火,只剩下寺院的断壁残垣供人凭吊。如今许多著名寺庙的遗址,如帕蒙哥波皮佛堂(Vihan Phra Monakol Bophit)、玛哈它佛寺(Wat Mahathat)、拉查补纳寺(Wat Ratchaburana)、帕纳买卢寺(Wat Phra Mainu)等,皆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单位。

佛寺遗址 /RfzVZqXzZRwctSo0aMg6kyAEWymuYGQ9F0A2+fhuicgyBQwTGsVkjOlEeKcVUN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