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孙子的时代和生平

《孙子兵法》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家孙子的著作。孙子名武,字长卿,也被世人称为孙武子,是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孙武出身于齐国军事世家,他的祖籍是春秋时一个小国陈国,位置在现今河南与安徽交界处。他的七世先祖陈完本是陈厉公的儿子,由于宫廷内部发生内讧,陈完怕祸及自身而逃难至齐。其时齐国由齐桓公当政,封陈完为工正,掌管齐国手工业生产。这时的陈完改姓田,原因是陈与田音同意通。及至田完的四世孙无宇时,生有二子,一为恒,一为书。田书被当时齐国君主齐景公派往讨伐齐国的邻国莒国,立有战功,被皇室赐姓孙,食采于乐安。由此,孙氏一家成为军事世家。

孙武生活的年代正是春秋时期社会剧烈动荡、兼并战争激烈的时代,也是各种学术思想及流派兴起发展的时代。当时诸侯争霸、列国并兼、战争频发,与此同时,周朝原有的统治制度趋于瓦解,“礼崩乐坏”,社会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受时代风气和家族风尚的影响,孙武成年后对军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著书立论。其时齐国卿大夫争权,贵族间互相攻伐,内乱不已,孙武便离开了齐国,投奔到南方的吴国。

吴国位于今江苏南部,是春秋晚期新崛起的诸侯强国。公元前 514年吴王阖闾(一作阖庐)继位后,为图霸业,广延人才,孙武被由楚国逃亡至此的伍子胥发现并向吴王举荐,孙武以其所著“兵法十三篇”觐见吴王,深得吴王的器重,被任命为将军。其后孙武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功地指挥了吴楚柏举之战,辅助吴王成为一代霸主。《孙子兵法》也因增加了这次战争的经验而更加完备,孙武也由此登上了功名的顶峰。此后 30 多年里,孙武率兵远征楚国,五战五捷,后又大败齐军,接着又挫败晋国,使吴国登上了霸主的地位。从公元前 512 年到公元前 482 年,吴国国势强盛,向西击破强大的楚国,攻入楚都郢城;又挥师北上,威震齐、晋诸大国。史书对孙武的具体活动记载很少,其成就集中地体现于他所著的兵法之中。孙武以其兵法和军事思想而受到了世人的推崇,所以被尊称为“孙子”,与老子、孔子、墨子等并列为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大家。

孙武的事迹在《春秋》的经传中没有任何记载,只见于《史记》和《吴越春秋》,而《史记》又有齐国孙膑的记载,《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孙膑兵法》后世又失传,因此,后人对孙武其人和《孙子兵法》的真实性有所怀疑,认为传世的《孙子兵法》即《孙膑兵法》。1972 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其中《孙子兵法》的残篇《吴问》记载了孙武和吴王的对话,证明了孙武的事迹和传世的《孙子兵法》都是真实的,这也是中国兵学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是关于孙子的记载,现摘如下,可做参考。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 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虚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子兵法》的成书和流传

《孙子兵法》在产生以前,应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孕育过程。从其产生的思想根源来说,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国远古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频繁、激烈、多样的战争是《孙子兵法》产生的源泉,此前已有的兵学理论成果,如《军志》《军政》、古《司马法》、令典等,是《孙子兵法》跃上兵学峰巅的阶石;春秋时期的社会思潮,特别是关于“道”“仁”“阴阳”“保民”等理论,是《孙子兵法》形成的文化因素;还有崇武尚智的齐文化在《孙子兵法》的形成中也有着重要影响。另外,中华民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的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孙子兵法》理论体系的构筑起了指导性作用。

《孙子兵法》写成于孙武见吴王阖闾之前,不迟于公元前 512 年。《孙子兵法》问世后便流传于世,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战国晚期的著名法家韩非子曾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孙”指孙武和孙膑。随着孙子的大名远播,在谈兵论武之风盛行的战国秦汉时期,产生了许多伪托于孙子的兵书,人们往往将之与《孙子兵法》合编,导致《孙子兵法》篇帙激增。东汉末年,曹操鉴于当时流行的《孙子兵法》内容庞杂,失其旨要,于是对它做了一次认真的整理,削其繁冗,恢复了原本的“十三篇”结构。曹操还结合自己丰富的军事实践和心得体会,对《孙子兵法》作了精辟的注解,开了注解《孙子兵法》的先河。此后,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和注释一直得以延续。较具代表性的有曹操、孟氏、李筌、杜佑、杜牧、贾林、梅尧臣、何氏、张预等 11 家,合成“11家注”。北宋时,朝廷设立“武学”。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 年),从历代兵书中选定《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7 部作为武学教科书,统称“武经七书”,校定刊行,后人不得妄自增删。以国家法令(诏命)正式确立了《孙子兵法》作为兵学首要经典的地位,杜绝了社会上伪造、增删的流弊。在这之后,《孙子兵法》形成了两个主要的版本系统:一是作为法定教材的《武经七书》本;一是作为研习专书的注释汇集本,现存有南宋刊行的《十一家注孙子》。宋以后,二者一直是《孙子兵法》的权威文本。直至今天,对《孙子兵法》的学习、研究和介绍,在文本上都以此为基本依据。

明代茅元仪之《武备志·兵诀评序》说:“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谓五家为孙子注疏,可也。”由此亦可知,《孙子兵法》对中国兵学之重要性。不过《孙子兵法》的影响又不止于兵家,以先秦诸子而言,如老子弟子所著《文子》一书,即引孙子之言,这是对道家;《榖梁传》中亦引及十三篇之文,这是对儒家;《墨子》一书亦有解说孙子之言者,这是对墨家;而其重法之思维更为《商君书》《韩非子》所汲取,此则是对法家。可见这部兵法在当时的影响是很广泛的。《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这样一句话:“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作《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司马氏将 “传兵论剑”与“信廉仁勇”联系在一起,并以“道”誉之,可见评价之高。

《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始于唐代,在历史上对东亚地区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日本,自 17 世纪初以来出现了研习《孙子兵法》的热潮,经久不衰。18 世纪,《孙子兵法》传入欧洲,先后被译成为法文、俄文、德文、英文。20 世纪中叶以来,《孙子兵法》在世界上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今天,《孙子兵法》已经拥有日、法、俄、德、英、意、捷克、罗马尼亚、希腊、阿拉伯、荷兰、西班牙、越南、丹麦、缅甸、泰、朝鲜、马来西亚等诸多语种的译本,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并享有巨大声誉。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共 7000 余字,语言简约,篇幅精炼,然而体系宏大,思想深邃。本书提出了十分完备的军事思想体系和战略战术原则,系统地揭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书以战争运筹和作战指导为核心,层层展开,逻辑严谨,形成了一个极富特色的军事理论体系,其内容涵盖了战争观、战略战术、作战保障、军队建设等军事理论的主要方面,并在这些方面创设了诸多内涵深邃的范畴和命题,提出了系统而深刻的思想。

第一篇《计篇》是全书的总纲,总论制胜之道,包括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和战争中的制胜方法两个方面,主张对战争进行综合运筹和总体谋划,机动灵活地作战用兵,提出了以“五事”“七计”为主的战略谋划内容和“兵者诡道”的作战指导原则。第二篇《作战篇》,主要论述战争准备问题,强调了战争如果旷日持久会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速战速决、“因粮于敌”等重要军事思想。第三篇《谋攻篇》,主要论述谋划攻战问题,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战争规律。第四篇《形篇》,主要论述实力对比决定战争胜负的问题,提出了“修道保法”“立于不败之地”“先胜而后求战”等战略思想。第五篇《势篇》,主要论述战势变化和造势用势的问题,提出了“奇正相生”“势险节短”“择人而任势”等思想。第六篇《虚实篇》,主要论述作战用兵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问题,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人”“形人而我无形”“避实而击虚”“兵无常势”“因敌变化而取胜”等思想。第七篇《军争篇》,主要论述作战中争取先机之利的问题,提出了“以迂为直,以患为利”“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夺气攻心”等指导原则和方法。第八篇《九变篇》,主要论述指挥作战的机动变化问题,主张将帅应根据客观情况实施灵活的指挥,同时对将帅提出了“五危”的警告。第九篇《行军篇》,主要论述了不同地形条件下军队行动(包括作战、机动、宿营等)原则和方法,总结了观察判断敌情的“相敌”之法,同时提出了“兵非益多”“令文齐武”等治军思想。第十篇《地形篇》,具体论述了六种地形条件下用兵的方法,以及军队的六种失败情况及其原因,特别强调了将帅的责任,提出将帅要“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的指导思想。第十一篇《九地篇》,主要论述进攻作战中九种地理环境对军队心理的不同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作战原则和处理方法。第十二篇《火攻篇》,主要论述以火攻敌的方法问题,包括火攻的种类、条件、方法等,同时强调了慎战思想。第十三篇《用间篇》,从战略上强调了掌握敌情的重要性,具体论述了掌握敌情的重要方法——使用间谍问题,包括间谍的类别、用间的原则和方法等,提出了“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的谍战之术。

《孙子兵法》作为我国存世的第一部兵书,总结了春秋及以前历代的军事思想。孙子认为,战争必须以国内政治为基础,“道”作为政治的意义受到孙子特别的关注,他多次提到“道”在战争中的作用,提出了“修道而保法”的思想,更是将“道”列为“五事”“七计”之首。在这个基础上孙子对战争规律、谋略原则、具体战法等问题做了全面的总结和创新性论述。

春秋时代频繁的战争使孙子认识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对待战争一定要认真、慎重,因此他说:“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九变篇》)严酷的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必须慎重对待,《孙子兵法》中特别强调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他的慎战思想。如“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在“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火攻篇》)的严峻现实面前,孙子以高度理性的态度看待战争,反对以任何感情上的冲动来替代或影响对战争的理智判断和谋划,而一切的军事行动都必须以现实利害为出发点。“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则止。”(《火攻篇》)因此,为了在战争中能够生存下去,孙子提出要“先计而后战”,特别注重庙算的功能。所谓庙算,就是战前所进行的谋划和预测。

《孙子兵法》把用兵中的各个侧面各个环节论述得细密周全,特别是由于它使用“舍事而言理”的叙述方式,将战争中的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迂与直等相互冲突又相互联结的辩证关系分析得鞭辟入里,处处显示出它特有的哲理之光。它的“兵之情主速”“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多算胜,少算不胜”“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齐勇若一”“吴越同舟”“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更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名言粹语,为古今中外人所传诵,真可谓寓意深邃、魅力无穷。

《孙子兵法》的成就和影响

《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中的瑰宝,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专著,也是世界上流行时间最长、传播范围最广、历史影响最大的兵学圣典,享有“东方兵学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等美誉。自问世 2500 多年来,《孙子兵法》受到古今中外兵家、学者的推崇。大凡有作为的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没有不熟读《孙子兵法》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深爱此书,并用心作注,他的《孙子注》颇为后人称道;唐太宗、宋仁宗、明代大儒王阳明和丞相张居正、清人朱墉都曾力主学习此书;孙中山曾评价说:“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为中国的军事哲学。”毛泽东同志早在 1938 年在其名著《论持久战》中高度评价《孙子兵法》。在国际上,《孙子兵法》的出现不仅比古希腊希罗多德、色诺芬和古罗马弗龙廷的军事著作都早,比欧洲克劳塞维茨写的《战争论》还早 2300年。所以早在唐代,《孙子兵法》就流入日本、朝鲜,1660 年则有了日译本;18 世纪 60 年代它传入欧洲,英、德、俄、捷、朝鲜、希伯来等多种文字的《孙子兵法》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受到高度评价。美国最著名的军校——西点军校,一直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科书;许多中外企业家,都把《孙子兵法》作为商战指南。《孙子兵法》一书已以近 30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孙子兵法》先是在国内广为流传,据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战国策》《尉缭子》《吕氏春秋》《荀子》《淮南子》等书里,对《孙子兵法》也多有征引。三国时的诸葛亮盛赞孙子的高超计谋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诸葛亮集》,中华书局 1960 年版第 7 页)这里的孙指孙子,吴指吴起,孙子排在第一。曹操本人为《孙子兵法》作注时也有不同凡响的见解,如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唐代李世民与他的名将李靖问对时也赞赏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他特别推崇孙子特有的观察问题的方法及权衡利弊的能力。

在孙子之前,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只能从现存的典籍中见到一些有关战争和军事的零散论述。《孙子兵法》第一次构建了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军事理论体系,并且在战争观、战略战术、作战保障、军队建设等军事理论的主要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卓越的创见和深刻的思想,由此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影响。《孙子兵法》恰好处在中国有文字记载 5000 年战争历史的中央坐标点上,既总结了此前 2500 年的战争实践经验,又经过此后约 2500 年战争实践的检验和发展。孙子总结春秋及其以前时代的战争经验和军事思想成果,创造性地建立了博大精深的军事理论体系,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框定了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发展方向,确立了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基本特色。自《孙子兵法》问世以来,其提出的诸多命题和范畴,一直是中国传统兵学集中讨论的对象,历朝历代的军事家和兵法著述,在理论上对《孙子兵法》不断有所补充和发展,但在根本上都未能超越《孙子兵法》。孙子的思想,深深渗透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血脉之中,构成了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精髓。

第二,对中国现代军事理论的影响。优秀的传统思想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近代以来构建新型军事理论的过程中,《孙子兵法》继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例,从井冈山斗争开始,毛泽东在作战用兵上一直极为强调主动性和灵活性,不拘一格、灵活机动、出奇制胜是其战略战术的突出特点,这与孙子的作战思想和理论(强调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存在深刻的渊源关系。1935 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经过深入思考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体内容。这个时期毛泽东在军事理论上的卓越创造,有三个主要的思想来源: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唯物辩证法思想;二是以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为代表的西方进步军事思想;三是优秀的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包括《孙子兵法》和历史上一系列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所蕴含的宝贵启示。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多次引用了孙子的话来说明问题,还特别指出,孙子的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军事遗产的深刻影响,赋予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厚的历史内涵,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表现出独有的中国气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积极倡导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自觉践行彻底完整的人道主义,构筑起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中国气派、文化传统和时代气息的当代中国主流战争理论,突出表现在不战而胜的止战思想、积极防御的自卫原则、深沉久远的人道精神和灵活机动的用兵艺术等方面,这些都与《孙子兵法》的影响有关系。

第三,对世界当代军事学说的影响。从 20 世纪中期开始,《孙子兵法》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传播,日益引起西方战略家和军事家的重视,已经成为他们启迪思维、创新理论的重要灵感源泉,因而对西方当代军事学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提出间接路线战略的英国军事理论学家利德尔·哈特,对孙子的思想推崇备至,他在 1954 年修订出版的《战略:间接战线》中写道:“最完美的战略,也就是那种不必经过严重战斗而能达到目的的战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将其间接路线理论直接溯源到了《孙子兵法》。利德尔·哈特还为塞缪尔·B.格里菲思的《孙子兵法》英译本(1963 年出版)写过一篇影响很大的序,对《孙子兵法》做了全面的评价:“《孙子兵法》是关于战争艺术的最早论述,就其对战争艺术论述的广泛性和对战争艺术的理解深度而言,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被超越。《孙子兵法》可说是集中了战争中的核心智慧。在过去的军事思想家当中,只有克劳塞维茨可与之媲美。尽管克劳塞维茨的著述比《孙子兵法》晚了两千多年,但相比较而言,《孙子兵法》却更加切合时宜,更能跟上时代的变迁。孙子具有明确的远见、更深入的洞察力、更持久的生命力。”这是很有代表性的看法。美国防务问题专家约翰·柯林斯先生在 1973 年出版的《大战略》一书中也说:“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两千两百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前的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军在大力推进新军事革命的同时,出现了一股《孙子兵法》热,各军种各院校都加强了对《孙子兵法》的学习和研究,表现出试图借鉴孙子的思想,从而在新的全球战略环境下,更加灵活有效地运用强大军事力量和高新战争手段。近年美军的《空地一体战》作战纲要和《2010 年联合构想》《2020 年联合构想》等作战条令,引用了许多孙子的箴言警句。美国人也毫不讳言地承认,自海湾战争以来他们所进行的历次战争的作战理论和战略战术,包括伊拉克战争中运用的“震慑”理论或“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以及斩首、攻心、精确闪击等一系列战法,都汲取了孙子的智慧。伊拉克战争的作战理念主要来自哈伦·厄尔曼等人 1966 年所著的《震慑与畏惧:迅速制敌之道》,孙子的名字在该书中先后出现了 20 多次。随着新军事革命的推进,《孙子兵法》对西方军事理论的影响,正呈现出不断深化的趋势。利德尔·哈特这位“间接路线”战略的倡导者说,他在 20 多年中论述的战略战术原则几乎全部体现在孙子的十三篇之中。芬兰科协主席、前国防部战略问题研究所所长尤玛·米尔蒂宁在谈到西方“新技术决定一切”的观点时指出:“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战略家孙子就列举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些因素。”他批评现代一些军事家忽视了孙子所说的“士气”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一部印度人写的《印度军史》中写道:印军之所以能取得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胜利,是因为他们成功地运用了孙子避实击虚的打法。《孙子兵法》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门,让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外战略家陶醉沉迷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之中。

世界许多著名的军事分析家认为,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子去世将近 2500 年之后,仍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战争。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在国防部官员和美军军官中举办了上千次《孙子兵法》讲座。美国陆战队指挥官凯利将军认为,《孙子兵法》是所有机动战的基础。他将该书列为部队的年度读物,要求每个陆战队员必须阅读。有一位名叫马克·麦克尼利的专家写了一部《孙子与现代战争兵法》一书,他谈道:“《孙子兵法》是高层军校学生必读的一本书,已经融会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军事学说之中。”这部书的出版商在向西方读者介绍此书时,称《孙子兵法》是军事理论上的一把“瑞士军刀”,足以应对任何局面。还有许多出台的现代军事理论都是依据孙子兵法创立的。美国著名战略理论家、美国国防大学校长理查德·劳伦斯中将在阐述《空地一体战——纵深进攻》时,认为这一作战原则所根据的原理是《孙子兵法》的“奇正之变”和“避实击虚”。美国 1982 年新版《作战纲要》,直接引用了大量孙子兵法的名言。这部《作战纲要》编写组的成员对孙子兵法进行了长时间的认真研究。1983 年美国出版的《军事战略》,第二章的标题是“军事战略的演变——孙子的智慧”。

现在,人们更加关注《孙子兵法》所反映的中国战略文化的思想内涵。孙子战略思维的重要成就,不仅仅在于他的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而且还在于他对战争问题认识上的高度理性和人道良知。他主张不战、慎战和胜战,强调先胜、全胜和战胜,既讲求战争制胜之道,更反对穷兵黩武,特别主张以人为本、贵在伐交伐谋、慎用战争暴力等。孙子倡导的这种战争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又不惧怕战争的战略文化传统。在当今世界战争工具越来越完善而战略文化却越来越显得不足,战争道德大大落后于战争手段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把“文明冲突”的误区引导到文明的共存与融合的时代新理念上来。经济全球化、新军事革命和反恐战争都没有解决人类安全问题。我们在反对一切恐怖主义以及任何针对平民的恐怖活动的同时,还应思考这种罪恶与灾难发生的深层原因。单边主义、先发制人的战略,反映对军事力量的过度自信而失去对战略目标的理性选择;双重标准的反恐战争掩盖了地缘战略的真实意图;师出无名、轻启战端而又不信守战争道德,反恐战争中的平民伤亡大大高于军人伤亡,制造的敌人远远超过消灭的敌人,让无辜平民和普通士兵为政府的错误政策付出越来越大的无谓牺牲,这与强调保护人权和标榜缔造文明社会的宣传是绝不相容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孙子兵法》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大战略思想尤其值得我们珍视与弘扬。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脚步不断加快,信息技术的军事运用已经成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及应用的重要内涵。如何应对新军事变革的滚滚大潮,理智地驾驭信息技术主导的现代化战争,孙子的兵学思想,特别是他的认识论、方法论原则,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智慧。即将进入的信息战时代,使传统的军事理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过去我们的战争法宝,诸如人民战争、积极防御、后发制人、以劣胜优、游击战、运动战等,都有一个再创新、再丰富的问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战略思维主体必须能够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对理论体系进行设计和规划,同时又要能够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进行指导,处理好军事问题中系统与系统之间、各种要素之间的矛盾关系,真正将规划落到实处。

《孙子兵法》所包含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是其产生深刻历史影响的原因。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患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法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书中不少计名、典故,在中国也是妇孺皆知。其中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在中国历史上,以《易经》为标志,很早就形成了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孙子秉承了这个传统,并在其对军事问题的思考中加以发扬和光大。《孙子兵法》研究战争,是以战争的对立矛盾为核心而展开的,涉及了战争各个方面大量的矛盾对立现象,如力量的强弱、人数的众寡、军队的治乱、将帅的贤愚、士卒的勇怯、谋算的得失、部署的虚实、兵力的专分、人员的劳逸、战势的奇正、战法的攻守、时间的速久、道路的迂直、地形的死生、处境的安危,等等。孙子极其强调从矛盾的双方研究问题,兼顾事物的对立面,如“知彼知己”“知得失之计,知动静之理,知死生之地”“知迂直之计”等等。他还明确提出了“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的思维方法。与同时代的老子一样,孙子也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对立面的转化上,并怀有比老子远为积极的态度,主张通过人的努力,主动地促使战争态势朝着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方向发展,“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而不是一味地消极等待。又比如,孙子既高度重视“五事”“七计”等客观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又极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伐谋伐交,灵活用兵,积极争取胜利。一方面认为“兵者诡道也”,强调出奇制胜,另一方面又提出“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一方面提出“胜可知而不可为”,强调主观不能完全决定客观,另一方面又认为“胜可为也”,主张能动地争取战争中的主动权,积极争胜。这些表面看似矛盾的观点,实质上都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体现了思维的高度复杂性和辩证性,绝非简单的机械唯物论者所能够企及。孙子提出“兵以诈立”,主张摒弃陈腐观念和僵化思想的束缚,积极主动地用智用谋,灵活变化,通过迷惑敌人来调动敌人,创造胜机,他还形象地拿变动不居的流水做比喻,即能够像水的流动那样,机动灵活地用兵,做到“战胜不复”,即每一次作战,都不是机械重复老一套的方式,而是适应不同情况,变化无穷,出奇制胜。《孙子兵法》提出了一系列用兵作战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它们构成了孙子作战理论的基本内容,其中无不贯穿着主动和灵活变化的精神。特别是《虚实篇》提出“致人而不致于人”“形人而我无形”,即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使敌人暴露而自己不露痕迹,从而创造出有利的战机;又提出“因敌变化”,即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变化,敌变我变,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突出地体现了其富于主动性和灵活性的军事思维特点。

孙子军事思维的特色

军事思维与军事理论息息相关,任何形式的军事理论都是基于军事实践的军事思维的产物。《孙子兵法》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是和这部书的哲学思维特点及文化内涵分不开的。从哲学思维特点来看,《孙子兵法》表现了朴素的唯物观点与辩证法。孙子认为,战争有客观的法则,这些法则可以被认识,因而战争双方的胜负也可以预知。他提出道、天、地、将、法五个条件,作为把握战争胜负的条件。

在这个基础上,孙子将战争中经常出现的矛盾现象如敌我、彼己、主客、动静、进退、攻守、速久、虚实、奇正、专分、利害、安危、险易、广狭、远近、众寡、劳逸、强弱、胜败等,均做了精当的分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正伟大的思想成果,不仅不会为时间所湮灭,而且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见其不朽的价值。在人类社会迈入 21 世纪之后,《孙子兵法》的影响非但没有消退,反而进一步跨越了地域和语言的局限,受到越来越多不同国家人们的重视和推崇,被东西方共同尊为“兵学圣典”。孙子军事思想之所以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魅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孙子思考战争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取决于孙子军事思维的特质。

人类的军事思维,随人类军事活动的发展而出现并得到发展。任何形式的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都是基于军事实践的军事思维的产物。军事思维的发达程度及其合理性和独特性,决定了军事思想、军事理论的品质,反映了一个民族军事文化的底蕴,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军事活动的行为模式。我们今天阅读《孙子兵法》,无处不感受到孙子军事思维的理性和智慧之光,正是孙子卓越的思维特质,赋予了《孙子兵法》广大而深邃的思想内涵,并对不同时代的军事实践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首先,《孙子兵法》的理智性。对待战争的态度,是衡量人类理性的重要标尺。中华民族素以理智而著称,在战争问题上更是如此,孙子是杰出的代表。《孙子兵法》对战争问题的论述,通篇贯穿着理智、冷静、审慎的态度。《孙子兵法》中虽然没有讨论战争观的专门篇章,但当孙子论述其战略、战术思想时,却随处体现出慎重对待战争的基本精神。《火攻篇》中的一段话,集中反映了这一倾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孙子不仅看到了战争的重要性,而且清醒地认识到了战争的代价、战争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他一再强调战争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也多处谈到了战争对社会的扰动、对国家的耗损,以及给百姓造成的灾难。这种理性和良知使孙子坚决反对情绪化地处理战争问题,而力主审慎地对待战争,从而对人民的生命和国家的安危负责。正是基于这种态度,孙子主张应认真研究和深入了解战争,在《孙子兵法》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这种审慎的前提下,孙子提出了“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著名作战原则,主张把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作为兴师用兵的根本前提,把战争手段作为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同时,孙子还对为将者提出了“静以幽,正以治”的要求,强调将帅必须具备冷静、理智的品质。唯有保持冷静和理智,才能够做到审慎。

孙子理性对待战争的思维方式给了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要理性地控制和把握战争,一是必须从时代主题的高度努力寻求解决安全问题的合理途径;二是必须认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推动多种力量的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三是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现代技术赋予人类的控制战争的能力,坚决摒弃在运用武力问题上的轻率态度。

其次,《孙子兵法》的总体性。孙子思考战争问题,并非简单地就事论事,或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作战范畴,而是以广阔的宏观视野审视战争,谋求从全局和总体上把握战争。《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包括“慎战”与“敢战”相结合的战略态度,以“五事”“七计”为基础的综合战略要素观(战略运筹框架),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作为最高战略境界,以“知兵之将”作为战略实施主体,以度、量、数、称、胜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作为战略后盾(物质基础),以“兵以利动”作为战略出发点,以“先知”作为战略决策依据,以伐谋、伐交作为战略基本手段,以“兵者诡道”作为战略指挥原则,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并具有鲜明特色的战略思想体系。

再次,孙子强调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多方面因素(道、天、地、将、法)进行综合评估和运筹;强调把战争手段和国家实力培植、外交联盟斗争相结合,通盘谋划,以最低代价达成全胜目标;强调通过国家内外多方面的努力,综合运用政治、军事、外交等手段造成有利的战略态势,“先胜而后战”;强调在“安国全军”的总目标下把握战争,把战争视为达成国家安全的一个手段,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等等。孙子军事思维的宏观性和总体性,使《孙子兵法》在理论上呈现出高屋建瓴的气势,并具有浓厚的大战略色彩,不仅领先于他所处的时代,而且具有罕见的超前性。当代西方一些战略思想家甚至认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前的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

最后,《孙子兵法》的科学性。在战争指导上,孙子高度重视“认知”的作用,不仅要求掌握战争的规律,而且特别强调对战争的各方面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力求做到“先知”“尽知”。如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对认知问题的强调,贯穿于十三篇始终。孙子还明确指出:“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换言之,就是对战争情况的了解,必须依靠人的能动性。这说明孙子的认知观是建立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因此,孙子反对用迷信的方法预测胜负、指导战争,而主张在掌握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相关因素的周密计算和运筹来谋划战争。《孙子兵法》以《计篇》为首,“计”的内涵就包括计算、筹算、计划、谋划。在《计篇》中,孙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战争运筹的思想;在《形篇》中,又进一步提出了“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的量化分析方法;其他各篇几乎也都有对作战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内容。孙子的认知观,以及对认知基础上的计算和运筹、计划和谋划的强调,集中体现了其思维方法的科学性,也使其战争指导理论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上述思维特点,贯穿于《孙子兵法》十三篇之中,是《孙子兵法》思想价值的重要内核,甚至比《孙子兵法》的一些具体理论观点具有更为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加普遍的指导意义。

今天,战争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孙子所处的冷兵器时代,军事系统 、战争形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战争的手段、作战的方法仍不断地、迅速地发生着变化,而且,在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下,军事与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诸因素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密,战争所牵动的内外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因此,当今时代,思考以及处置战争和军事问题,也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孙子在军事思维上所具有的特点,使他在战争问题上比其他人看得更为深远透彻,把握得更为准确恰当。我们学习《孙子兵法》,也要特别注意从思维上寻求启迪,不仅认真领会其博大精深的思维和理论,而且深入体悟其思考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并创造性地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当前的问题,努力做到联系实际、创新运用。

《孙子兵法》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不仅是军事用兵的经典之作,其所阐述的决策模式与过程,亦可适用于其他领域。这部名著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战争著作,而成为政治、经济、外交、经营等各个领域领导者、决策者或从业者的必读书。在这种广泛的应用中,人们不仅在古人的深邃的思想中获得启迪,同时又为这部古老的兵学圣典注入了时代所赋予的新鲜活力。可以说,从大到治国,中到不同行业,小到个人修养和人生智慧,均有可以借鉴之处。欧洲有许多学者相信,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包含于三大奇书之中,一是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二是葛拉西安的《智慧书》,三是《孙子兵法》。《智慧书》的中译本序中说:“在鞭辟入里地剖析人性底蕴并提出温和的处世对策方面,我敢说整个世界都仅只有一部类似奇书可与之比肩。”“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兵书是《孙子兵法》,这几乎可以成为定论。”“打动我的,并不是《孙子兵法》如何的神奇和法力无边,而是《孙子兵法》本身的高尚品位;兵法似乎本来应该使将帅们在频繁的征战中捷报频传、使万里山河尸横遍野,而《孙子兵法》却恰恰在阻止人类战争,使数以百万计的青年不至于……无谓地丧生。与马基雅维里《君王论》志在无情地毁灭对手形成鲜明对比,《孙子兵法》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杀人;是为了阻止甚至消除战争,而不是为了使将帅们津津乐道于战争。因此《孙子兵法》反复申言,战争如果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才是最好的用兵之法。”而今,让战争智慧走出战争,把战争智慧变为生活智慧,把历史智慧变为现实智慧,正是人们关注《孙子兵法》的热点。

《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应用也由来已久。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目前,有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孙子兵法的商战应用价值有深刻的体会。北京大学国际MBA中方前院长胡大源说:“《孙子兵法》是对两千多年前大量战争实例的精辟总结。当今MBA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现实问题进而找出其规律的能力。每个企业都欢迎善于解决问题的经理人。”中国人民大学徐二明教授说:“在国外学习战略是将《孙子兵法》作为经典的参考书,他们认为战略中的许多思维方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解决了。其实外国人喜欢看的书,反而是我们的《孙子兵法》,他们觉得很有用。近年来,很多管理学学者发现企业竞争与战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已经将《孙子兵法》的理念应用于管理运作上。”LG电子(中国)前总裁卢庸岳说:“我很喜欢中国的《孙子兵法》,里面有很多智慧的东西。对于经营管理也很有用。”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人将《孙子兵法》引进到企业管理之中。日本学者村山孚表示,日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两个支柱,一个是美国的现代管理制度,一个是《孙子兵法》的战略和策略。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撰写了《兵法经营学》,讲述如何将兵法理论运用于商战,其中特别强调以孙子兵法管理企业。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公开宣称《孙子兵法》是他们成功的法宝。他说:“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真背诵,灵活应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日本麦肯齐公司董事长大前研一写了《孙子对日本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一文,指出日本企业所以能战胜欧美企业,原因就在于日本“采用中国兵法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比美国的企业经营管理更合理有效”。他在《战略家的头脑》一书中,大量引证《孙子兵法》的内容,宣称《孙子兵法》是日本企业的“最高经营教科书”。

美国的经济学界和企业界对孙子兵法顶礼膜拜并不比日本人逊色。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说:“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必须去读《孙子兵法》!”美国当今著名经营战略学家哈默在他的文章中多次引用孙子的语录。他说:“仅估计已知竞争者的当前战略优势无助于了解潜在竞争者的决心、持久力与创造力。孙子,一位中国军事战略家,3000 年前就曾论证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其他国家的有头脑的成功企业家也同样看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意大利埃尼公司总裁贝尔纳贝说:“关于战略这一题目,我正在读《孙子兵法》,这是一本大约 2500 年前由一位中国将军孙子所写的经典教科书,这是一本关于战略的全面的教科书,今天仍能运用到人类的各种活动中去。”

孙子的思想已经在现代经营战略理论上打上深深的印记。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也曾在其《营销管理》一书中,探讨了兵法在营销中的应用。日本企业家非常推崇孙子“上下同欲者胜”的思想,将其与儒家思想结合创立了温情主义的合作型管理模式。在现代经济战略管理学中,有一个叫作“SWOT”的概念(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and Threats),即“强、弱、机遇和风险”。来华讲授经济学的美国学者约翰·阿利,将“SWOT”与《孙子兵法·虚实篇》联系在一起。他指出:“《孙子兵法》的虚实之分及其倡导的以实击虚的效果,与现代SWOT分析方法的效果如出一辙。SWOT分析法是营销中流行的策略性方法。这种方法给出公司强弱的领域,给出市场的机会与风险。应用实力去追寻机遇的观点,可以说是《孙子兵法》的再版。这完全是换一种说法说出了我们计划要做的事情。”这位学者还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孙子七字谋略——营销经理如何应用孙子兵法》。他在文中写道:“《孙子兵法》虽然古老,却可能成为未来的蓝图。”

孙子兵法帮助许多企业家获得了巨大商战的战果。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罗杰·史密斯在 1984 年销售汽车 830 万辆,居世界首位。他说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从 2000 年前中国一位战略家的《孙子兵法》一书中学了许多东西”,从而使他获得了一个“战略家的头脑”。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经营者应依据市场变化灵活采取对策。索尼公司应用孙子的这一思想取得了成功。索尼“以正合,以奇胜”,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支撑企业发展。“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这种思想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思想。许多企业避开市场竞争主战场,独辟蹊径,开辟无人涉足的市场,一举获得成功,达到了扬长避短、避实击虚的效果。在这方面,日本的任天堂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原是一家生产扑克牌的小公司,1980 年独辟蹊径开发出普及型家庭游戏机,打开日本市场,1986 年推出适合美国家庭的游戏机,又开辟了美国市场,现在正席卷欧洲市场。

我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对孙子兵法有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抢占市场要有速度,这就是孙子所说的“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而这个“石”就是顾客。他运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获得巨大成功,使中国的海尔走向世界。

沃尔沃中国区前首席执行官吴渝章是一位运用孙子兵法非常成功的企业家。1997 年他刚加盟沃尔沃时,该公司在中国年销售量只有 27 辆。经过 5 年奋战,他击败了主要竞争对手,将沃尔沃年销售量提高了 30 多倍,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份额。他深有体会地表示,市场就是战场。不懂市场战争学的企业家,不可能带领企业在长期市场竞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不懂孙子兵法的企业家,不可能是真正的成功者。古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朝云:半部《孙子兵法》打江山。《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孙子兵法》的思想已渗透到了人们文化政治生活之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成为人们的格言,军事家评《孙子兵法》为“兵学圣典”,政治家评为“外交教科书”“政治秘诀”,哲学家则评为“人生哲学”。《孙子兵法》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指导和成功指南。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它在现代管理哲学和商业经营智慧方面给人们提供的启示,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孙子兵法》是智慧的结晶,正是这个缘故,《孙子兵法》的社会功能早已突破了军事的界限,备受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外交家、经济学家、企业家以及科学界和体育界的青睐。在日本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一批从军队转业到地方的人开始把军事谋略运用到企业经营中,将《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中国经典名著与企业管理相“嫁接”,这就是日本现在的“兵法经营学派”的由来。由于日本利用兵法在经营实践中创造了让世人为之叹服的经济奇迹,加上国际竞争的加剧,欧美等国家开始重视东方的经营管理思想,由此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西方也掀起了学习和应用《孙子兵法》及其管理思想的热潮,《孙子兵法》也在五花八门的西方管理理论中独树一帜,深受企业界的青睐。

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东方管理思想课程或《孙子兵法》必修课程或相关讲座,翻译出版中国和日本有关《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的书籍。在美国,凡是攻读商学高学位的人和成功的经营者都在战略理论上下功夫,他们把《孙子兵法》当作一部哲学性的书籍来读,而不是一部战术性的书籍。如有人把《孙子兵法》中的道、天、地、将、法当作战略实施五要素,还有人按照“九地”的内容将市场划分为九种情况,并依照《孙子兵法》一一制定战略。有人还把《孙子兵法》中那些以往仅用于军事领域中的专门字句也拿出来研究并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如“诡道”(The Art of Deception)、“用间”(Espionage)等,一些挂名“孙子”的管理咨询公司就专门设计和销售这类模型和书籍,获取利润。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西方有关孙子与管理的书籍明显增多,如《孙子:致管理者的兵法》(1998 年)、《孙子与信息战》(1997 年)、《孙子兵法与企业主管》(1995 年)、《商战艺术:源于孙子的巨著》(1993 再版),等等。今天,相当一部分美国人认为在日本商人中,有不少是深谙《孙子兵法》的高手。

在中国,虽然在一段时间里这方面的研究落后于日本等国,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受近年西方孙子热的影响,一批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开始重视《孙子兵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如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对《孙子兵法》情有独钟,海尔集团有一个管理公式:日本管理(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美国管理(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精髓=海尔管理模式。海尔集团有一个理念:海尔是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尔对日本、美国管理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融会与超越,是海尔集团高瞻远瞩企业文化个性的最佳写照。张瑞敏曾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三本书:《老子》《论语》《孙子兵法》。《老子》中“道法自然”“淡泊明志”使得张瑞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则对海尔团队精神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孙子兵法》中战略战术思想使得张瑞敏在管理理念上受益匪浅。安东尼·保罗在 1999 年 6 月至 7 月的《财富》期刊上专门对此有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海尔的威力》,文中对张瑞敏是这样评价的:“一位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总裁,以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智慧,把一个个处境困难的公司扭转成为商战中的赢家。他的目标是跻身《财富》杂志全球最大 500 家公司的行列。”

《孙子兵法》蕴涵的商战制胜谋略数不胜数,这也是日益为外国企业家、学者重视的原因,国外许多商界精英都习惯于在身边放一本《孙子兵法》,作为随行法宝,不时翻翻看。如熟知中国文化的美国管理技术大学理事会主席威尔士先生对中国先哲的管理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总是随身带着一本《孙子兵法》,他常说 :“这里充满着管理和领导的智慧,例如领导应该关注战略,同时要放手让大家贯彻实施,让大家有参与感;战争开始前要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现代领导学中的许多观点,在孙子这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中早有论述。”令威尔士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中国许多经营管理者却一味崇尚西方,于是他感叹道:“我经常在课堂上要求听课者,请务必重温你们的历史。”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在高度重视智力因素的知识经济成为主导经济的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实力的较量已从当年侧重军事力量的较量让位于经济力量的较量,特别是科技与人才的较量。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经营者的决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使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使经济面临衰败的危机。研究发现,兵法与企业管理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的内在机理和原则,表现为某些理论、方法具有相通性和普遍的适用性。美国著名管理思想史教授克劳德·小乔治,在论及早期军事家对管理的贡献时说:“如果我们把工业组织的管理同军事机构的管理相比较,就会发现在管理上取得成功的主要条件是相同的。管理中的一些重要因素——授权、人员的区分、激励等,有许多是从军事上移植过来的。”

孙子兵法的思想理论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外交领域,美国著名国际战略专家布热津斯基在他的《运筹帷幄》一书中,直接依据孙子的思想阐述对苏的不战而胜战略,并通过对孙子“得天下之众”的“衢地”的理解,提出了“关键性国家”的概念。在体育领域,据报道说,巴西足球教练斯科拉里带《孙子兵法》出征世界杯,并应用孙子兵法的思想获得了世界杯冠军。还有一篇关于《孙子兵法》与象棋的文章,其中写道:“如果我们能够精熟地理解《孙子兵法》,并把其运用到象棋的实战当中,我们可以说是把握了大部分象棋战术的源头,我们的棋艺也会有一个飞跃似的发展,我们的水平会越来越接近一个高手的水平,甚至超越他们。”除此之外,孙子兵法的思想理论在领导艺术、人事管理、人生态度、人生智慧等方面,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应用性的联系。 joMzQLQy3Lpq6NDZ94Y0x9zl4eO4J7BqD9TVObAx5qTV7nPH5+wr0krG5B8Z/T0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