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心慌、心悸不是心脏病?

辟谣:有一种心慌是心脏病——房颤!

31岁的张女士,在一周前突然发现右侧身体动不了,整个人摔倒在地。老父亲赶紧把她扶起来,问她怎么了。可是张女士言语含糊,基本上说不出话。

现在张女士躺在监护室的病床上,右侧肢体偏瘫、失语,不能吃饭,插着胃管;不能大小便,只能插着尿管……

这还要从3年前说起。3年前张女士总是觉得心慌,一开始没在意,也没有到医院就诊。过了半年去医院看,查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房颤。她之所以心慌就是心脏房颤引起的,医生建议她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可她觉得吃药麻烦,加之自己也没有明显的其他不舒服,于是吃了一段时间就不再吃了。

一周前正在吃饭的张女士,突然摔倒,送医后发现大面积脑梗死,心脏彩超提示左心房可见约45 mm×26 mm大小血栓。她现在右侧肢体偏瘫、失语等症状就是因为心脏血栓脱落引起的。心脏之所以有血栓,是由心脏房颤引起的。

张女士的房颤没有正规治疗,形成了血栓,血栓随着血液流到了脑血管,发生脑血管堵塞,造成了大面积脑梗死。

什么是心脏房颤?

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全名叫心房纤维颤动。发生房颤时,心房会无规律颤动。这可以简单理解为心跳节奏乱了,没有任何规律地跳动。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心率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

随着年龄增长,房颤发病率会升高

解放军总医院王玉堂等医生,做了一项中国心房颤动现状调查研究:整体人群发病率为0.7%,房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0岁以上发病率为1%,75岁以上发病率为7%~10%。随着我国老龄化发展加剧,近11年房颤患病率增加20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房颤的表现和危害

房颤初期可能只会表现心慌、心悸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出汗、多尿、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烦躁等不适,但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在房颤初期时几乎所有人都有症状,但很多人会随着房颤时间的持续,适应了房颤,就没有了不适的感觉。

但是房颤潜在的也是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形成血栓。发生房颤的时候,心房的血液不能完全流动,会有一部分血液存留在心房内。存留下来的血液容易凝固,一旦凝固就会形成血块,即血栓。血栓如果随着血液流动到脑血管里,就会堵塞脑血管,引起脑梗死,导致偏瘫、失语、半身不遂,甚至是死亡。如果血栓堵塞在其他血管里,就会引起相关的血栓疾病。

长期房颤也会引起心脏扩大,引起心衰,导致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缩短寿命。

房颤可使脑梗死风险增加5倍,心衰风险增加3倍,死亡风险增加近2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房颤。

房颤的原因

大部分心脏病如果没有及时正规治疗,都可能会引起房颤,比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疾病、甲亢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炎等。

另外,甲亢也会导致房颤;随着年龄的增加,没有任何原因也会导致房颤发生;喝酒、熬夜、劳累等因素也可能会诱发房颤。

如何查出房颤?

房颤相对来说很容易检查,如果自觉心慌可以到医院做一份心电图。心电图上有明确的房颤表现就能很快确诊。

但是,对于少部分阵发房颤,做心电图的时候房颤可能消失了,所以需要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一步确诊。

房颤的分型

(1)阵发性房颤: 发作7天内能够自行终止或经干预后终止的房颤。

(2)持续性房颤: 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房颤。

(3)长期持续房颤: 持续时间≥1年,患者有恢复正常心律的愿望,并接受相应治疗以恢复窦性心律。(也就是还可能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的房颤。)

(4)永久性房颤: 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放弃恢复窦性心律。(也就是几乎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房颤。)

房颤的治疗

转复或维持窦性心律

(1)药物:通过药物治疗把房颤转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常用药物有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但这些药物并不一定长期有效,可能吃一段时间是有效的,随着时间推移,还会再次发生房颤,以后再继续吃这种药物就没有效果了。具体有效时间是多长,目前无法准确评估,一般都是要长期随访,一边治疗,一边观察。

(2)电击转复:通过除颤器电击后,房颤有可能恢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但也需要后期吃药维持。

(3)射频消融手术:通过微创手术根治房颤,成功率在60%左右,理论上部分手术成功者也可能复发,费用相对较高。

(4)外科手术:外科左心耳手术、内科左心耳封堵术等手术理论上都能治疗房颤,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血栓脱落,而不是治疗房颤本身,但开展范围小,费用较高。

抗凝治疗很关键

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血栓,所以预防血栓是治疗房颤的关键,预防血栓的办法就是抗凝药物。

常用抗凝药: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

(1)华法林:这是比较传统的药物,个体差异比较大,受食物、药物影响药效。患者在服药期间需要经常抽血化验,化验凝血,监测INR,调整剂量,目标值范围是2.0~3.0,这样的数值既能减少出血风险,又能有效抗凝。也正因为华法林吃少了不起作用,吃多了会导致出血,而且需要经常抽血,所以华法林的服药依从性不佳,很多人不愿意服用。

(2)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艾多沙班、达比加群酯有起效迅速、剂量固定、与食物药物相互影响小等优点,逐渐被医生和患者接受,但对于瓣膜性心脏病引起的房颤,这类新型抗凝药物暂时不建议使用。

全球房颤抗凝药物的应用率约34.4%,而我国仅为13.5%。很多人认为房颤没有不适,就不愿冒着出血的风险去抗凝治疗。但没有不适不代表没有风险,血栓危害巨大,抗凝迫在眉睫。

哪些房颤需要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可使脑卒中风险降低60%~70%。临床常用CHA2DS2-VASc评分指导抗凝治疗。

具体评分如下:

心衰患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管病患者、女性患者、年龄在65~74岁的患者,任何一项都分别计1分;

既往有栓塞史者,或年龄75岁及以上者,分别计2分。

总分≥2分,就是脑卒中高危患者,建议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抗凝治疗。

总分=1分,可抗凝,也可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

0分可以先不抗凝,使用阿司匹林治疗。

在真实的临床中,绝大部分房颤患者计分都≥2分,都需要抗凝治疗。

这里要提醒房颤患者,抗凝,但不是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千万不要弄错!

房颤的预防

房颤的病因有很多,主要的预防方式是从病因上着手,比如积极正规控制高血压,正规治疗冠心病、甲亢、心衰、风心病、肺心病等疾病。

当然,也有很多因素会诱发房颤,应尽可能去除这些诱因:熬夜、吸烟、喝酒、剧烈运动等。

除了房颤,哪些心脏病还会出现心慌心悸的症状?

最常见的会引起心慌心悸的心脏病是心律失常,比如心跳太快、心跳太慢、心跳乱等。

心跳快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心跳慢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跳乱包括:房颤、各种早搏(房性、室性、交接区)等。

其他心脏病虽然很少出现心慌心悸的症状,但不能完全排除。因为每个患者的表现不一样,比如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衰等心脏病也会引起心悸,需要通过症状及相关检查综合判断。

当然,其他疾病也会出现心慌心悸的症状,如贫血、发热、低血糖、低血压、高血压、甲状腺异常、焦虑、抑郁等疾病都会导致心慌心悸。

没有器质性疾病也会心慌心悸

各种检查都没有查出任何问题,有的人也会心慌心悸,这可能是更年期导致的,也可能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不是心脏病,相对来说风险低。

总之,如果反复心慌心悸,一定要去医院查一查,只有查清楚原因,才能对症治疗。

星语星愿

偶尔紧张、激动后我们也会心慌心悸,这属于正常现象,但莫名其妙的反复心慌心悸,一定要去找找原因。

Q&A

心慌心悸一定是心脏病?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Lup9aLgWnmp9udbOJBe2QrD28NWSLekkJ5pkdjgFezgEqZ84y/s6LRqNS0XSHg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