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心脏早搏是无须治疗还是必须吃药?

辟谣:必须具体问题具体看待!心脏早搏必须吃药是谣言,说心脏早搏不需要治疗也是谣言。

我们先看三个病例:

病例1

患者张女士35岁,3年前做心电图发现早搏,医生让吃盐酸普罗帕酮,吃了几年效果“还不错”。

可是患者当初并没有做动态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的评估,也没有找到早搏的原因就开始吃药了。

最近这位患者找到我,说那时孩子小,需要照顾,导致自己晚上睡不好,所以当时早搏就比较多。随后我建议患者行动态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检查结果并未见异常,后建议患者停药。停药后3个月复查、半年复查、一年复查,张女士心脏早搏也未发生。

长期服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患者确实会觉得效果“不错”。因为患者的早搏就是睡眠不好引起的,通过改善睡眠,早搏可能就会消失,或许根本就不用吃药。更何况,所有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都会引起新的心律失常,是有副作用的,不能随便吃,更不能长期吃不复查。所以不能看到早搏,不找原因就长期吃药!

病例2

患者李先生45岁,自觉心慌,去做了一个心电图提示有一个早搏。医生说是室早,让他赶紧住院,否则会猝死。门诊详细询问,得知患者喜欢饮酒,饮酒后自觉心慌,经听诊心脏后,患者心脏并无杂音,且患者平时运动后无胸闷憋气、胸痛等心绞痛症状,所以诊断患者心脏早搏,并非病理性早搏。后建议患者戒酒,1个月后复查,患者早搏消失,再无心慌症状。

劳累、熬夜、喝酒、发热、激动等因素都会引起早搏,但这种早搏一般都不是病理性早搏,无须特殊药物治疗。只要去除劳累、熬夜、喝酒、发热、激动等因素,早搏就会逐渐消失。

我经常值夜班,过了40岁以后,半夜连续做两台手术也会出现早搏,第二天补补觉就好了,不用药物治疗。

病例3

患者赵阿姨,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最近总是心慌,心电图提示早搏。有人说没事,早搏不用治疗,结果没过一个月,赵阿姨发生室颤猝死。

任何心脏病均可引起早搏,比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风心病、心肌病、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如果是这些疾病引起的早搏,能说没事吗?能说不用治疗吗?有时候,就是一个早搏引起室颤,发生猝死。就像赵阿姨就是早搏没有及时正规治疗,早搏引发了室颤,酿成悲剧。

研究显示,在没有心脏病的健康人群中,40%~100%的人在24小时心电监测时发生过室早,约有60%的人存在房早。

有人可能听说过“心脏早搏”“早搏”“早跳”“漏跳”“心脏间歇”等名词。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都是心脏早搏。

不少人打着科普的名号说“心脏早搏不是病,都不用治疗”,另一种观点是“心脏早搏都得吃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那么到底“心脏早搏”可怕不可怕?要不要吃药治疗呢?

什么是心脏早搏?

“早”,就是提前的意思,比如我们经常说的早到了,就是提前来了;早退了,就是提前走了。“搏”,就是跳动的意思,这里特指心脏的跳动。

那么,连在一起,心脏早搏就是指心脏提前跳动了。

提前与否,其实也是相对的。心脏的跳动本来是有一定节律的,也就是说心脏每一次跳动之间的时间间隔基本固定,比如都是1秒钟跳动一次,那么1分钟就跳动60次。在这一次心脏跳动之后,下一次心脏跳动本应该是1秒后跳动。可是心脏出于某种原因在0.8秒就跳动了,这就叫心脏早搏。

当然心脏早搏并不单纯是提前跳动这么简单,还有一个主要因素,那就是“指挥部”。我们健康的心脏是由窦房结发出命令,心脏才会跳动,这是正常的。当心脏早搏时,这个命令并不是由窦房结这个正常指挥部发出的,而是由心脏别的部门发出的命令。

心脏早搏有什么感觉?

有的人心脏早搏有明显的感觉,可是有的人却没有感觉;还有一部分人初期发生早搏有感觉,但早搏时间长久了,也没有什么感觉了。

典型的早搏症状就是感觉心里咯噔一下,或感觉心脏突然有一下没有跳动,所以也有人把早搏叫“漏跳”。有人会觉得不由自主地干咳一下,或者感觉心慌、心悸、心跳得厉害等。

如何发现早搏?

一般来说,当患者出现上述早搏症状时,可以做一份心电图。如果在做心电图的时候,正好发生了早搏,医生就能通过心电图看到早搏和早搏的性质。

但大部分人在医院做心电图的时候并不会正好发生早搏。就算心电图能看出来早搏,也不能准确判断24小时早搏的多少。毕竟心脏24小时会跳动将近10万次,可是心电图只能看到10次心脏跳动。

所以,如果怀疑早搏,要戴一个动态心电图仪,也就是24小时心电图仪,把一个人24小时里的每一次心脏跳动如实记录,能发现有没有早搏,有哪种早搏,有多少次早搏等,可以说一举三得。

心脏早搏有什么危害?

心脏早搏到底有没有危害,这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事情。

这也决定了上面两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心脏早搏没有任何危害,那么“心脏早搏不是病,都不用治疗”,这个观点就是对的。

如果心脏早搏都有危害,那么“心脏早搏都得吃药”,这句话就是对的。

可是现实中,并不能这么简单判别。因为早搏的原因不同、性质不同、多少不同,其风险不一样。

没有任何疾病的极少数的早搏,确实不需要治疗,没有危险。但是,对于有严重心脏病的人,有时候一个RonT,这样提前出现的早搏,甚至会诱发室颤,直接致命,就像我们说的赵阿姨。

所以,“心脏早搏不是病,都不用治疗”“心脏早搏都得吃药”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对待早搏必须因人而异。

为什么会发生心脏早搏?

心脏早搏大体上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早搏,也就是我们说的没有多大危害的早搏,这也是为什么健康人绝大部分都出现过早搏。这种早搏的主要原因包括:熬夜、压力大、值夜班、劳累、剧烈运动、酗酒等。

病理性早搏,一种是有明确心脏病的人出现的早搏,比如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衰、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风心病、肺心病等这些心脏病的人,都可能会出现早搏。这种早搏的前提是患者本身就有心脏病,这种早搏自然是病理性的。

另一种早搏是患者本身没有上述明确的心脏病,但因为别的疾病,比如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紊乱、脑血管疾病、中毒、昏迷等也会引起早搏。

还有一种早搏是没有任何上述心脏病,也没有上述任何疾病原因,但患者就是早搏很多,这叫特发性早搏。

如何治疗心脏早搏?

对于生理性早搏,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一般建议去除诱因就能消除早搏。比如戒酒、不要熬夜、注意休息、不要剧烈运动、不要抽烟等,随后早搏就会减少直至消失。

所以,“心脏病早搏不用吃药”,指的是生理性早搏。

对于病理性早搏,要先找到早搏的原因,比如有没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基础的心脏病。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早搏的性质及多少,酌情予以相应的治疗早搏的药物。

如果是其他疾病导致的早搏,也要先控制其他疾病,比如纠正电解质紊乱,在这个基础上,权衡要不要使用抗早搏的药物。

如果没有任何基础心脏病,也没有别的疾病,只是早搏很多,比如24小时超过7500次,一般称为“频发早搏”,那么也需要治疗。

治疗早搏的药物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比如洛尔类药物、胺碘酮、普罗帕酮、美心律、中成药等。大部分治疗早搏的药物都有明确的副作用,甚至会引起新的心跳问题,所以具体病症还需到医院检查后才能诊断,这里不便多说。

补充一点,如果早搏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射频消融手术来治疗早搏。

如何预防心脏早搏?

预防生理性早搏,其实就是健康生活,不要抽烟喝酒,不要熬夜,坚持适当的运动利于锻炼心脏功能;同时要健康饮食、控制体重、预防“三高”,保护心脏。

对于病理性早搏的预防,最主要还是以早发现早治疗原发疾病为主。

总之,心脏早搏很普遍,不管是不是有危害的早搏,我们都应该健康生活。

因为就算是没有危害的生理性心脏早搏,那也是短期没有危害;如果您长期抽烟酗酒、熬夜压力大,那么短期没有危害的生理性早搏,有朝一日就可能会发展为有危害的早搏。

星语星愿

凡是看到早搏,直接说早搏没事,不用治疗的,或者看到早搏不评估就让人吃药的,都是错误的。发现早搏,找专业医师诊治是最佳选择!

Q&A

心脏早搏都没事?心脏早搏都得吃药?

A.错误,需要详细评估

B.对

(答案:A) h+ppKayeu0zb2AboJR+6gmtq86EetE1ee1MaLlcGsUzuuHvtajga8bU+DoGwgIn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