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心血管狭窄就是冠心病?

辟谣:心血管狭窄不一定是冠心病!

李阿姨做了一个心脏血管CT,提示血管有轻度的狭窄。她听人说这就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整天害怕自己猝死。后来李阿姨在网上看到我,特意来门诊找我了解如何预防猝死。

我看完李阿姨的CT报告,告诉她这根本不是冠心病,也没有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表现,只是血管有点斑块。目前只需要健康生活,控制“三高”即可,不需要特殊治疗。

很多人认为心血管有斑块就是冠心病,还有人认为心脏血管狭窄就会冠心病心肌缺血,那么是不是心脏血管狭窄就叫冠心病呢?当然不是!

心血管狭窄并不一定是冠心病

人出生的时候,心血管内部就像新买的水管,是光滑的、通畅的、没有“垃圾”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遗传、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肥胖、不运动、“三高”等危险因素的多重作用,血管内部就会出现斑块,也就是所谓的狭窄。就像水管里面长锈了,一般不会影响使用;血管也是这样,即使里面有“血管垃圾”,轻度的狭窄也不会影响正常的血管供血。

我们心脏动脉血管,解剖图像一个倒立的皇冠,所以也叫冠状动脉。动脉血管里面的“垃圾”,也就是斑块过多时,从外表看有点像“粥”,就叫动脉粥样硬化。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狭窄,且狭窄程度大于50%,叫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当这种狭窄小于50%的时候,不是冠心病,而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什么是冠心病心肌缺血?

冠心病的人并不一定都有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只是冠心病的一种症状,或者说比较严重的一种情况。心脏血管狭窄大于50%时,并不一定发生心肌缺血。只有这种狭窄进一步加重,当狭窄大于70%~75%时,在一定诱因下,才会发生心肌缺血,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心绞痛。

平时说的“做一个冠脉CT或做一个冠脉造影就知道一个人有没有冠心病心肌缺血了”这句话不严谨,冠脉CT或冠脉造影只能看到心血管有没有斑块、斑块大小、狭窄程度,确实可以诊断冠心病,甚至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并不能直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一般是通过患者的症状,结合心电图等初步诊断。运动试验和心脏放射性核素显像(心脏同位素检查)是目前常用的诊断心肌缺血的检查方法(后文会提到这两种检查)。

心肌缺血分为持续性和发作性

持续性心肌缺血

当心脏血管发生血栓堵塞了心脏血管时,持续性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也就是心肌梗死。一旦心血管彻底堵塞,只有尽快打通血管,才能改善心肌缺血,挽救心肌。所以,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原则就是要尽早打通血管。

发作性心肌缺血

发作性心肌缺血,也就是心绞痛。当血管狭窄程度大于70%~75%的时候,血管远端仍有血流。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血流也够心脏使用。但是当狭窄逐渐加重,或在运动后,比如跑步、上楼、吃得过饱、大便用力、寒冷等情况下,心脏自身所需要的供血量增加,心脏就要加大工作量。狭窄的血管所提供的血液不能满足心脏使用时,就会引起心肌缺血,患者会表现出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胸痛、肩背部疼痛等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上可能会表现为ST段压低。

对于这种发作性心肌缺血,可以使用他汀避免狭窄加重、预防斑块破裂,同时需要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要控制心绞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治疗。比如:使用硝酸异山梨酯扩张血管,使用洛尔类药物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使用地尔硫䓬来减轻血管痉挛等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就只有另辟蹊径,也就是做支架或搭桥治疗才能解决。

越早预防越好

有人会问,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血管狭窄程度?

理论上可以通过冠脉CT或冠脉造影检查得知,但医生不可能给每个人都做CT或造影,因为这些检查不但费用昂贵,而且对人体有一定的风险。

难道只能等到心绞痛发作、等到心肌梗死才能去治疗冠心病?当然不是,因为可以提前预防和控制。虽然在不做冠脉CT或冠脉造影检查的情况下很难准确判断一个人的血管狭窄程度,但医生可以根据引起血管狭窄的高危因素去评估哪些人更容易血管狭窄,哪些人更容易心绞痛,哪些人更容易心肌梗死。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根本原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形成并加重,“血管垃圾”堆积,逐渐形成斑块。血管狭窄加重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吸烟、高龄、酗酒、久坐、肥胖、不健康饮食、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因素越多的人,越容易产生“血管垃圾”,引发冠心病心肌缺血。

了解危险因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低盐、低脂、低糖的健康饮食习惯,远离烟酒,坚持有氧运动,控制体重,规律作息。从小保护好自己的血管才更有意义,而不是等到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时候才想起应该健康生活。

如何评估未来10年,自己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呢?

目前,评估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常用方法,就是根据以下6个项目,给自己的身体打个分。与其说给身体打个分,不如说给我们的血管打个分,因为这是判断未来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方法。

评分项目及标准:

1.是否抽烟

不抽烟者得0分;

抽烟者得1分。

2.是否有糖尿病

没有糖尿病得0分;

有糖尿病得1分。

3.是否有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低于5.2得0分;

胆固醇高于5.2得1分。

4.是否超重或肥胖

体重指数<24,得0分;

体重指数24~27.9,得1分;

体重指数>28,得2分。

*体重指数即BMI=体重(单位:千克)/身高 2 (单位:米)

5.年龄

39岁以下得0分;

40~44岁,1分;

45~49岁,2分;

50~54岁,3分;

55~59岁,4分;

60~64岁,5分;

65~69岁,6分;

70~74岁,7分;

75~79岁,8分。

6.血压

收缩压(高压)<120,得-2分;

收缩压(高压)129~130,得0分;

收缩压(高压)130~139,得1分;

收缩压(高压)140~159,得2分;

收缩压(高压)160~179,女性得3分,男性得5分;

收缩压(高压)180以上女性得4分,男性得8分。

根据上述6项,分别打分后,把总分计算出来,然后和下表对照。

下表是男性评估。先看看上述得分是多少,然后查到自己的得分,再看后面的百分比,就是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的绝对危险百分比。

男性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

下表是女性评估。先看看上述得分是多少,然后查到自己的得分,再看后面的百分比,就是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的绝对危险百分比。

女性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

一般认为,如果未来10年:

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超过10%,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在5%~10%,可视为中危人群;

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小于5%,为低危人群。

对于低危人群,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需要定期查体,定期评估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

对于中危人群,积极地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坚持运动,健康饮食,控制并监测“三高”。

对于高危人群,及时且尽早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正规严格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按照《抗血小板指南》建议,对于高危人群,需要进一步评估要不要吃阿司匹林。对于这部分高危人群,经过积极的改善生活方式后,如果风险不曾降低,那么在评估出血风险后,且在患者同意后,可服用阿司匹林来抗血小板预防血栓。

总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多,或者出现“三高”没有积极正规控制,那么心血管就越容易狭窄,越容易冠心病心肌缺血,越容易心肌梗死!

星语星愿

心血管轻度狭窄,虽然不是冠心病,不会冠心病心肌缺血,但仍然需要健康生活,需要积极正规地控制“三高”。否则有朝一日就会发展为冠心病,发展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Q&A

心血管轻度狭窄就是冠心病心肌缺血?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cZnruQmxpiI4UDaYckeUiG4csnXlTXZTra1m92LrRaJ+G4LnqadpzutvX4ri2tg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