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在正念—边界—舒适系统中营造成长乐园

在孩子的生活中建立边界意识之后,就需要进一步为孩子建立舒适系统了。舒适系统有多重要呢?没有它,就没有专注力。拿我现在居住的法国来说,生活中的舒适系统在这里无所不在,不单孩子需要,大人也需要。

舒适系统是一个抽象概念,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能够容纳体验主体的相对稳定的空间或者时间范围,有高度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为系统拥有者提供身体上的舒适感或者精神上的安全感。例如,一份张弛有度的时间表,就可以是一个舒适系统,时间表上必须有具有吸引力的奖励或休息时段。例如,早上起床后孩子最爱吃的早饭菜单,或者放学后孩子最爱的一个点心,又或者周末做作业后可以玩一会儿电子游戏,等等。

正念—边界—舒适系统示意图

更有趣的是,孩子成长的舒适系统是在不断进化的。系统建立初期,孩子的注意力和动机,可能集中在上图中的舒适点部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孩子对整个舒适系统的认可和依赖都会逐渐加深,对舒适系统的注意力会逐步延伸到箭头的边界部分。通俗地说就是,那些必须遵守的规则,会逐步成为孩子的习惯,进而成为一种内在的安全感来源。

而无论是边界遵守还是奖励享受,这两者都必须在灰色方框区域内,也就是两者都是建立在对孩子天性的接受和支持上的。也就是说,建立这个舒适系统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整个过程,并得到好的结果。

正念—边界—舒适系统,必须有高度的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奖励必须是容易实现且孩子非常喜欢的事物,能够为孩子带来幸福感或成就感。而各种边界的规定,也要和奖励形成一个模糊的对等关系,不需要太严格和精确,但是需要和孩子付出的努力成正比。

如果要求孩子按时保质保量做好作业,那么奖励可以是一个好吃的点心或者冰激凌。如果要求孩子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孩子努力实现了或者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成绩进步明显,那么奖励就需要相应提高,比如出去度假或者给孩子买一个心仪已久的酷炫玩具,等等。

这种正念—边界—舒适系统,并未在西方教育学理论中形成固定理论模式(在心理学中拥有对应的理论),但在生活中却比比皆是。比如,我曾经开设过幼童(3~5岁)趣味中文音乐课。当那些还未完全懂事的孩子们来到课堂的时候,每互动15分钟,孩子们就会有点走神,到处乱爬,这时我就会宣布进行短暂的休息。这时,陪同的父母们,都会纷纷拿出果汁、零食犒劳孩子们,这其实就是初级的舒适系统。

而等到孩子们渐渐长大,学业难度加大,每天作业越来越多,这种舒适系统的好处就更加凸显了。如果提前为孩子的日常引入这种舒适系统,面对很多比较艰难的任务,父母就会省去很多口舌,孩子们也会更容易接受挑战,因为他们知道,努力完成学习和生活任务不但会受到相应的嘉奖,同时还会收获成就感。原理很简单,舒适系统中已经预先设定了客观动机均衡和主观心理支持。

正念—边界—舒适系统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根据教学和育儿的亲身经历,我大致总结出三条。

1.可以将孩子漫长艰难的学习之路,弱化和分割成无数个中短期任务,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强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参与和支持

在香港居住期间,我们住在一个叫愉景湾的有很多外籍居民的社区,并且在那里认识了很多西方家庭的学生。其中,有一个女学生让我印象深刻,她叫伊丽莎白,来自美国,因为需要为IB 考试补习中文而与我相识,经过半年的相处,我们成了关系很好的朋友,经常聊天。她学习非常刻苦,而且健谈又阳光,即使在学习压力最大的考试前夕,她也思路清晰,干劲十足。我去她家为她补习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她家里的氛围一直是轻松的,她妈妈的性格也非常阳光,父亲很幽默。伊丽莎白告诉我,自从她记事起,妈妈就总会找理由给她各种奖励,她清楚地记得自己得到的第一个奖励,是一个可爱的小奖杯,那次她在班级的拼写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后来,奖励有时候是爸爸摘的一把野花,有时候是妈妈烤的蛋糕,非常有仪式感。随着她长大,小惊喜依然不断,她能感到自己在学校的努力都被爸妈看在眼里。所以,她对学业从来都是干劲十足,和家人的关系也非常好。这次她自己想考医学院,妈妈说,等她考完,不管成绩如何,今年暑假全家一起去意大利。伊丽莎白最向往的城市就是佛罗伦萨,妈妈选择这个旅游安排,就是想告诉她,只要努力,不管结果如何都会给她奖励。但是伊丽莎白跟我说,她努力并不是为了去佛罗伦萨,而是想看到爸妈欢呼的样子,这才是最让她开心的。

伊丽莎白上的国际学校,在香港排名数一数二,学习压力其实挺大的,竞争也很残酷。但是家里有爱的孩子,会把学业压力分割成一段一段家人疼爱和支持自己的回忆,使自己更有前进的动力。

后来有一天,我接到伊丽莎白欣喜若狂的电话,她如愿考上了那所医学院,并申请到了奖学金,看来暑假全家的佛罗伦萨之行将快乐无比。伊丽莎白家庭中的这个舒适系统,可以说是个很典型的范例,不仅给了她学业上的支持,更培养了她积极有爱的性格。

2.量化或具象化孩子需要遵守的规则,同时为他们的成长增加很多仪式感强的幸福记忆

孩子从四五岁开始,就已经产生了对成就感和被肯定的渴望。此时,他们对说教还不敏感,即使家长天天说教,孩子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应对行为。如果我们用舒适系统来为他们实际演练一遍遵守规则带来的美好结果或者感受,就能强化他们头脑中对遵守规则或边界的好感,从而减少长大后对规则或边界的抵触。同时,好的舒适系统可以植入很多仪式感,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和自我认知。

这种正念—边界—舒适系统的周期可长可短,长到从孩子上学到毕业,也可以短到只是平常的周中的某一天。

小马有一个好朋友兼大学校友雅各布,经常请我们去他家吃中午饭,我们已经认识好多年了,雅各布和太太都是法国人,也几乎同时来到香港工作。他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萨沙那年7岁,和我们家的小孩同岁,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萨沙还有一个妹妹,刚刚4岁。雅各布曾经告诉我们,萨沙很喜欢妹妹,经常陪着她玩耍。但是胖乎乎的妹妹不知道为什么,脾气那是相当惊人,甚至有点蛮横和暴力。好几次,妹妹因为萨沙碰了她喜欢的玩具,居然扬起小胖手对着姐姐胡抡乱打。一旁的妈妈被吓了一跳,向来乖巧的姐姐萨沙委屈极了,但也知道不能还手,差点哭了出来。

爸爸雅各布一度担心姐妹俩会产生矛盾,但无论怎么教育,妹妹一激动还是喜欢动手,不是推就是打。后来,他们就想了一个主意,每天晚餐前,都会让姐妹俩分一小包好吃的奶酪玉米条。这种玉米条两个女儿都爱吃,妈妈告诉孩子们,只能相互喂对方吃。刚一开始,妹妹只知道往自己嘴里送,后来爸爸妈妈示范多次,姐姐也觉得好玩,就索性在妹妹面前张大嘴巴,像个小青蛙,很快妹妹喜欢上了给姐姐喂玉米条,也喜欢让姐姐喂给她吃,姐妹俩每天晚上都要这样亲密地闹腾一番。后来,妹妹越来越喜欢姐姐,那种毫无来由的暴力“袭”姐就这样被淡忘了,渐渐地再也没有发生过。

敲黑板6

有时候,孩子很难遵守边界,父母可以从简单的任务或者目标开始,设定初级系统,把目标定得容易实现,接着兑现奖励,来建立孩子对这个系统的信任和好感,然后再利用这个系统,逐步设计由易到难的边界目标和规则。如果因为孩子没有遵守而让奖励失效,那么为了继续激发孩子的斗志,最好尽快更新另一个舒适系统,可以适当降格,但仍要设定有吸引力的奖励或目标,以维持孩子持续的斗志。

聪明的雅各布和太太,就是用这种柔性的、周期性的舒适系统,帮助妹妹克服了暴力打人的问题。既免除了无用的说教和训斥,还让姐妹俩增加了很多互动,彼此产生依恋与信任,增添了姐妹俩共同的美好回忆。

3.柔化逾越边界的惩罚,减少成长中的负面记忆和抵触情绪,又起到足够的震慑和警醒作用

正念—边界—舒适系统是一个连动系统。既然它包含着一个重要因素——边界,那么就意味着,如果逾越了边界,随之对应的舒适区域也就会被打破。这种柔性的行为后果联动系统,既避免了硬性惩罚造成的抵触和负面情绪,又可以让孩子直观地看到行为和后果的直接联系。而且因为这个系统是可重复的、可预测的,所以孩子就能在下一次本能地做出有利于实现舒适系统的选择。

说到这里,就又要提到我家那对活宝了。他们一直想要一个任天堂游戏机,于是爸爸灵机一动,手绘了一张大表格贴在门后,在上面写上“任天堂游戏机计划”。表格里列了从当前一直到本学期结束的每一天,并在表格下面列举了哥儿俩需要做到的事情,包括:平时考试必须在优良或以上,每天练习写汉字,哥儿俩打架不能超过三次。有一段时间,哥儿俩在学校被分到不同的班,有了各自的小朋友圈。据说在学校里哥儿俩产生了点小矛盾,回家后他们之间就有点剑拔弩张,因为小事打了两架。爸爸毫不犹豫地在表格上打了两个叉,并且告诉他们,如果打了三个叉,今年圣诞节就没任天堂游戏机什么事儿了。

哥儿俩听了很慌,消停了几天。后来又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哥儿俩吵吵了半天。我询问了一下,听上去是哥哥理亏,我建议哥哥向弟弟说句“对不起”,两人和好不就行了嘛。可能因为哥哥心里还是不服气,勉强说句“对不起”,又夹枪带棒地说了一大堆狠话泄愤,结果一回头两人又扭作一团,弟弟正往哥哥后背上暴捶。我还没来得及劝,爸爸就阴沉着脸,走到门后,画了第三个叉,然后告诉他们,这张表停止统计,今年游戏机计划失败了!

接下来的事儿就有点尴尬,哥儿俩一看任天堂游戏机“泡汤”了,就先是到爸爸跟前求原谅,未果,又跑来磨我,我只能硬下心来不理他们。于是两人开始一把鼻涕一把泪,泪眼婆娑地相互埋怨,过一会儿,哥儿俩终于想明白了,对于这张表,原来爸妈是认真的!

游戏机铁定是没戏了。我想,不如就利用这“惨痛时刻”,好好给他们上一课,于是我过去搂着他们,跟他们讲控制情绪多么重要。为了一件小事,控制不住动手打架,打破了规则,现在要付出的后果就是,半个学期的努力付诸东流。两人哭得鼻涕都吹起了泡,连连点头。因为这学期还长,在我的建议下,爸爸又重新做了一张表,到本学期末他俩如果继续表现良好,可以一人得到一个比较贵的乐高玩具。虽然奖励降格,但聊胜于无,哥儿俩很快又开始欢快起来。

我发现,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奖励本身开始不再是他们遵守规则或完成挑战的全部意义了,他们渐渐会更加着迷于遵守规则或者完成挑战之后的成就感。如果因为越线而失去奖励,孩子会很有挫败感,这时候我们家长必须尽快更新另一个舒适系统。孩子在这种舒适系统里既收获了成就感,又得到了安全感,他们会非常满足。而奖励本身,有时候其实并不太重要。

第二年,哥儿俩要求爸爸再定一个学期目标,来继续获得他们的任天堂游戏机。爸爸答应了,这一次他们整个学期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尤其是英语和数学,大小考试成绩都很好,所以他们最终赢得了心爱的游戏机和若干次玩马里奥游戏的机会。

5~7岁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也是专注力培养的关键期。正念—边界—舒适系统形成之后,孩子接受了边界,就会在边界内得到相对自由,同时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这时,孩子的独立人格意识培养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的独立人格成长就是在正念—边界—舒适系统中进行的。

敲黑板7

正念—边界—舒适系统虽然叫舒适系统,也兼具惩戒功能。不过这是一种柔性惩戒,是“不给予”,而不是“夺取”。一旦孩子没有遵守边界约定或者违背边界规则,作为舒适系统的执行人,父母一定要清楚地告知孩子无法得到相应的奖励。边界设定和奖励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除边界外本系统内另一个需要保持稳定的要素,这样才能确保系统的稳定性,进而维持孩子在遵守边界规则时内心的安全感。

其实这样的舒适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负重前行的人们,就是在舒适系统中自我治愈和继续前进的。寒冷清晨的一杯热咖啡,繁忙工作后回到家时的温馨,长途跋涉后可享用的美食和可供休息的旅馆……不只对孩子,舒适系统对成人的激励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这个系统对于孩子的引导和激励则更明显。由于孩子天性是趋向快乐和安全感的,而对社会生活的边界和规则则天生不敏感,所以需要这样一个有实际效果且可以广泛复制应用的正念—边界—舒适系统,来教会孩子如何挑战自己,遵守边界,从而收获父母乃至社会的肯定,并进一步树立“我可以做到”的强大信心,这一点对后期培养学习力和专注力至关重要。

最后要说明的是,正念—边界—舒适系统的奖励,一定要是带给孩子美好体验的事物,而不是他人代替决定的事物。比如奖励是玩具,就要是一个他们喜欢的玩具,而不是妈妈觉得好的玩具。又比如奖励是10元零花钱,那么孩子可以自行决定买什么东西,而不是由父母指定。因为这种奖励,也是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土壤。

这个系统清楚地告知孩子什么不能做,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是努力做到后会收获快乐体验的。明白了这些,孩子的成长就会一直有方向,有激励,有主心骨。 mNJDD5EuRJIVqrbv0/na/ug6PVEL6v1laXa7sXFO5gu/mjBjIDKHpSbvE5dK14X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