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不行就是不行!

一旦设定了边界,父母就需要鼓励孩子严格遵守,不能越线。然而孩子的天性并不是以父母的意志为准的,他们天生喜欢探索,不仅探索世界,孩子也在有意无意地试探父母的底线。在他们的小脑袋里,也许时不时会冒出一个念头:“妈妈(爸爸)这么爱我,虽然她(他)说不可以,如果我再坚持一下下,如果我再表现得可爱一点点,说不定她(他)就会答应了?”

有时候,面对孩子那纯真或者热切的面孔,拒绝他们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吗?又或者,当孩子开始哭闹时,为了息事宁人,或者精力有限,有时父母会默许他们逾越边界。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边界如果被轻易逾越,那么下一次边界一定还会受到挑战。因为边界被逾越对孩子大脑的刺激,比边界被遵守对大脑的刺激要强烈得多,所以,他们会下意识地重复这种强刺激的行为。所以如果父母轻易妥协,那么为了安全或者规则设定的边界,就会被一次次挑战,直至荡然无存。

敲黑板4

越早为孩子设定边界越好。因为边界越早设定,越容易内化成孩子的习惯。但是,对已出现行为偏差的孩子设定边界,任何时候都不算晚。当孩子面对越界的诱惑时,为了试探父母的底线,他们会进行各种尝试。越是这种时候,父母越要温柔而坚定地守住边界,对孩子说“不”。孩子的情绪越激动,父母越要稳住情绪,冷静且坚定。这时候,要以安抚或者冷处理孩子的情绪为主,训斥只能起反作用。

在西方家庭教育中,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对孩子说“不”,另一种则主张避免对孩子说“不”。我更倾向于第一种,因为边界的设定,就是把某些“不”具象化,给予孩子刚性保护。

在海外教学期间,我经历了很多西方家长和孩子说“不”的场景。由于孩子的个性不同,有的会欣然接受,笑靥如花,甚至还有一点不好意思,有的则使尽各种小聪明,想突破某条边界。

记得有一次,我上了一节有三个小女孩的小班课,快下课时,我让孩子们把今天学的单词画出来并且介绍一遍。本来关系很好的汉娜和露西忽然产生了争执,起因就是为了抢一张玫瑰红色的美工纸。因为是露西先拿的,所以我提出让汉娜把纸给露西,自己另挑一个颜色。可是那天不知道为什么,任凭我用其他颜色纸交换,好言相劝,汉娜仍倔强地把纸握在手里,都快捏出汗来了,就是不肯给露西。露西也委屈巴巴地看着我,不知所措。我了解汉娜爱钻牛角尖,而且个性很强,有时候连她妈妈也很难说服她。我对汉娜说:“老师知道你喜欢玫瑰红色,跟你今天穿的裙子的颜色一样对不对?”汉娜点点头说:“裙子是我爸爸买的,我最喜欢了!”我忽然明白了,因为汉娜的爸爸是飞行员,经常飞国际航线,陪女儿的时间可能不太多,因此她对爸爸送的东西有一种执念。

敲黑板5

很多情况下,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是在渴望关注,根源在于父母。另外,父母需要额外关注一下,孩子挑战边界的背后是不是有孩子被忽视的需求。在这个案例里,汉娜挑战边界的原因,并不全是喜欢玫瑰红色,还有对父亲陪伴的渴望。这时候,父母除了纠正特定的行为,还需要改变家庭环境,比如拿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改善孩子的情绪,等等。只要父母用心,孩子都会感觉到,从而逐渐做出改变。边界的设定,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在和孩子做一个约定,用遵守特定的规则来换取规则内的自由,以及被肯定、被接纳的安全感。

但是课堂的规矩,就是轮流选择美工纸的颜色,汉娜上次已经先选了,这次如果再这样,那么下次肯定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所以我就蹲下身抚摸着她的肩膀说:“嗯,老师理解你,你真的很喜欢玫瑰红色呢!上一次你也选了这个颜色,那次露西让你先选了,她真是你的好朋友!对不对?露西,你也喜欢玫瑰红色,对吗?”露西在旁边赶紧点了点头。

汉娜纠结着,紧皱眉头,还是不肯给露西。下课时间也到了。父母们来接孩子,来接露西的阿姨看到这个情形,就对露西说让给汉娜吧。乖巧的露西点头答应了。我一边夸奖露西,一边也觉得有点为难,按照汉娜的个性,她下次大概率还会这样。这时,汉娜的爸爸走了进来,我告诉他两个孩子之间发生了小争执,但露西主动让给汉娜了,希望汉娜对露西说声谢谢。这个高个子的瑞典男人却摇摇头说,谢谢老师和露西,但这样不行。他蹲下身严肃地对汉娜说:“宝贝,你这样做不对,我相信,你心里知道该怎么做。对吧?”而刚才还“一根筋”的汉娜听到爸爸的话,不舍地看了看手里的纸,终于还是慢慢递给了露西。

汉娜的爸爸继续说:“你抢了露西的纸,结果你们两个都没有完成画画,你该怎么做?”

“……对不起!露西!”汉娜慢慢地说。

“还要对谁说?”

“对不起,老师!”汉娜说完,就快要哭了。我蹲下身抱了抱她,表扬她做出了正确的行为,让她又挑了另一张彩色纸,可以回家再画。

敲黑板6

在应对孩子的越界行为时,除了坚定地告诉孩子“不”,还要诚恳地说明原因。有时解释原因比说“不”这件事本身更重要。因为这个原因,是更有价值的教育信息。比如,通过说明原因让汉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每节课都需要完成任务,不能耽误别人的学习时间,等等。

当天晚上,汉娜的爸爸给我发来一条长长的短信,他再次对课堂上的插曲道歉,并解释道汉娜因为他工作太忙的缘故,出现了一些任性的行为,在学校已经有老师跟他说过这个问题,感谢我对汉娜的耐心和包容。他又告诉我,他和太太正在想办法帮助女儿纠正,他会努力安排多一点休假,多陪陪女儿,最后委婉地请我在课堂上也要求汉娜遵守规定,不要特殊化对待她。最后还说,汉娜向他保证不再这样了,请我监督她。

他的短信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汉语老师,为了保证孩子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我对孩子们的淘气或者越界行为一般会做淡化处理。比如,多准备一些颜色的纸,尽量避免这种争抢发生。毕竟,孩子开心时比生气时学习效果要好。但是我很赞同汉娜爸爸的做法,如果需要配合他们帮助汉娜改善行为,我当然全力支持。后来,汉娜爸爸过来接孩子的次数真的多了起来,看来为了陪孩子,这个繁忙的飞行员做出了很多努力。渐渐地,我已经明显感觉出变化,汉娜不再爱争抢,变得更加和善,跟其他小朋友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她常常兴冲冲地告诉我,上个周末她又去了哪里哪里,玩得好开心。看来纠正一个孩子的偏差行为,必须父母双方配合效果才好啊,以前仅靠汉娜妈妈一方的管束,妈妈肯定心累且事倍功半。 PyV6ROCUWs2gttNCRC3hqkz4hPPWPJofruoalxAMmsl5ujLhl11Ms8pqb+4rCNc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