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薪火相传:新中国教育史学者的学术传承

一、《中国教育史》和《西洋教育史大纲》:中国教育史学者的筚路蓝缕

中国的教育史学科分为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学科领域。就中国教育史学科而言,研究者认为黄绍箕、柳诒徴撰著的《中国教育史》是我国学者编撰的第一本中国教育史著作,标志着中国教育史学科的诞生;就外国教育史学科而言,研究者认为姜琦撰写的《西洋教育史大纲》(1921年)是我国学者最早编撰的外国教育史著作。我们试通过对《中国教育史》和《西洋教育史大纲》在教育史学方面的首创之功的分析,来呈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教育史学者的学术贡献,并以此为基础来探索新中国教育史学者的学术传承。

《中国教育史》是教育史研究中中西结合的最早典型,在教育史学方面的学术贡献 主要体现为:第一,划分了先秦教育的发展阶段。作者将先秦教育分为周以前的教育、西周的教育、春秋的教育三部分,并指出西周教育的特点是“官守世学”,“教育总之于人君,无私家传授之事也”。第二,初步确定了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范畴。首先,研究对象以学校为主,辅之以社会教育,兼及选举制度。其次,书中首先尝试运用体育、德育和智育范畴,考察中国古代教育的实施过程。最后,以西周为典型,提出教育制度研究的范畴及顺序如下。①教育宗旨;②学校制度——国学与乡学、大学与小学、学制与入学年龄、学年与入学教育、教育与处罚、视学;③学校管理、教育行政与教师;④女学与胎教;⑤学校教育、教学内容。这些范畴也大体上为以后的中国教育制度史、教育管理史研究所借鉴。第三,对中国历史与传统学术有深入的把握,提出诸多独到见解。第四,撰写体例上也颇有特点。首先是史料十分翔实,其次是长于考证。第五,运用西方近代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方法,对研究中国教育历史作了有益的尝试。作者对西方学者的论著征引颇丰,康德、黑格尔、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人的思想资料都有引用,涉及的学科则有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病理学、德育心理学等。《中国教育史》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的问题是历史观,表现为:①持圣贤造世观念;②“夷不如夏”的意识明显。

《西洋教育史大纲》是以日本学者大濑甚太郎和田中义能的著作体例和内容为主体,同时参照其他学者的著作,“以其他许多最近新出版的教育史籍为对照本,藉资考证而征信实”之后,综合而成。作者在书中对教育史研究的必要性、学科性质和体系进行了阐释。首先,作者认为教育史是教育学的基础,并引证施密特的言论来进一步强调和说明,“无教育史之教育学,犹无基础之建筑物也”。其次,作者指出,教育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教育学是一门科学,故教育史也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系统的、明晰的、有条理的”科学研究。最后,作者提出了教育史研究的体系 。(见图1.1)

图1.1 教育史研究体系

《西洋教育史大纲》是国内较早提出教育史研究体系的外国教育史著作,为教育史学界从结构体系的层面来展开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洋教育史大纲,即西洋教育史分为审美的教育、实际的教育、宗教的教育、人文的教育、新宗教的教育、实利的教育、新人文的教育、社会的教育、自然的教育、新个人的教育、作业的教育、文化的教育十二个部分。其中,前八个部分是作者写作《西洋教育史大纲》的章节体系,后四个部分是作者写作《现代西洋教育史》的章节体系,两部书共同构成了作者关于西洋教育史的整体研究体系。

虽然,同时期关于西洋教育史的相关著作是以欧美教育史发展演变为中心来进行考察的,在篇章结构上并没有突破欧美教育史的研究范式,但是,以姜琦为代表的教育史学者试图在运用欧美教育史研究范式的同时有所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教育史学者的学术努力和实践探索。

二、《中国古代教育和教育思想》:新中国教育史学者的自主尝试

《中国古代教育和教育思想》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公开出版的第一本尝试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撰写的中国教育史著作,于1956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58年俄文版在苏联出版。实际上,在1952年10月,沈灌群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教育史学科教学拟就了一份教学大纲草案——《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明确提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体现了新中国教育史学者探索建立真正的科学的中国教育史的学术努力,对我国中国教育史学科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认为,中国教育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方法论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按照中国历史阶段的划分,掌握已经批判地修正了的、实际的历史的资料,进行教学,使本系学生,从学习祖国教育及教育学历史的实际中,理解祖国教育及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依据毛泽东“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的指示,总结祖国教育及教育学上的宝贵经验。教学大纲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原始氏族公社制、奴隶占有制及封建主义所有制。第二部分为半殖民地半封建阶段的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1839—1919年),在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互相勾结统治形态下,大地主、大买办、大官僚、大军阀割据性的反革命军事专政前期,封建主义教育向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教育转化的过程。第三部分为半殖民地半封建阶段的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括从五四运动到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30年(1919—1949年),大地主、大买办、大官僚、大军阀割据性的反革命军事专政后期:一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先后在封建军阀及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进一步堕落到封建买办法西斯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起点,掀开了中国史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页后,人民教育在毛泽东思想领导下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还包括1949年10月至1952年10月,3年来人民教育事业的伟大成就。

沈灌群撰写的《中国古代教育和教育思想》一书是以他在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中国教育史教学的一部分讲稿为“蓝本”的。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言,《中国古代教育和教育思想》曾参考国内历史科学的新成就和前辈学者研究中国教育史 的成果,曾学习苏维埃学者研究教育史的先进经验,尤其是在关于历史分期问题、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以及古代学校教育和教育学资料的处理问题等上更是如此。《中国古代教育和教育思想》共分为六章,具体结构体系见表1.6。

表1.6 《中国古代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具体结构体系

正如杜成宪所言 ,作者有比较正确的历史观,对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这就使作者对中国古代教育遗产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尽管书中也力图展示中国教育史上“唯物与唯心、进步与落后反动的斗争”,但仍着意于发掘和弘扬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关于教育学的“杰出的理论和经验”。同样,由于作者曾留学美国,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有着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因此,全书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作者把有教育理论贡献的历史人物区分为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这些细节表现了作者的严谨。对历史人物,着眼于分析其教育理论的贡献,因此,像王充、郑玄、王夫之、戴震等人,都是作者较早地进行研究的教育人物。全书理论水平尤其体现在对教育思想分析的全面上。该书的理论造诣还表现为作者对中国教育史研究方法的探索。作者清楚中国教育史作为中国历史学分支学科的特点,因此,注意吸收现代中国史学方法。作者还善于概括,对中国教育历史多有所见。比如,对中国两千多年间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书院的特点的概括。 PsE026jyCdi/9Ke1PVzUogXfIa7Fsi4Hq4BNv9YBQpRr5DmbRrVDhL5owdInsk6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