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击中隐藏的靶子

今天,天才无处不在,从苹果售后维修“天才吧”到婴幼儿益智产品“小小爱因斯坦”。电视真人秀明星金·卡戴珊被称为“商业天才”,她的丈夫坎耶·韦斯特据说是“天才浑蛋”。艾伦·图灵、马丁·路德·金、亚伯拉罕·林肯、史蒂芬·霍金和史蒂夫·乔布斯的故事被拍成电影,他们都被誉为天才。成功塑造这些电影人物角色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埃迪·雷德梅恩等奥斯卡奖得主,他们也是天才?游泳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被誉为“运动天才”。网球巨星罗杰·费德勒和拉菲尔·纳达尔打出了“天才之击”。马友友被称作“大提琴天才”。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工商管理学院每年都开设“天才沃伦·巴菲特”课程。2019年5月23日,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面对摄像机镜头宣称自己是一个“极其稳定的天才”。

作家乔治·艾略特在1872年说过,人们“渴望天才”, 1 对此,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被过度使用的词汇,隐藏着人类理解未知事物的一种严肃的、永恒的、深刻的渴望。为此,我们把以前许多思想家的复杂作用简单地归因于杰出个体:“天才”。通常,天才具有救世主的特质,承载着人类对美好世界的希望。同时,天才也为我们自身的缺点提供了安慰、解释,甚至是借口。“哦,也难怪,她是个天才!”但我们会好奇:天才“魔法”是怎样练成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什么?抛开围绕这些特殊个体的种种神话,天才们的生活和习惯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1951年,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医生将脑电图仪连接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大脑上,观察指针的摆动,试图找出他的天赋位于大脑什么部位。 2 1955年爱因斯坦去世后,雄心勃勃的病理学家、耶鲁大学出身的托马斯·哈维博士提取了他的大脑,将其切成240片,供自己和他人研究。 3 迄今为止,神经学家已经研究了爱因斯坦大脑的每个角落、缝隙和沟壑,但仍然无法解释其想象思维的工作机制。萨尔茨堡的法医病理学家将莫扎特的头骨与其葬于该市圣塞巴斯蒂安墓地的亲属的DNA进行比对。 4 然而,到目前为止,莫扎特的基因组依然难以捉摸。同样,米兰的科学家们也在研究达·芬奇的DNA,但同样没有发现“天才基因”。 5 对此,我们并不感到意外。为什么?因为天才涉及太多未知的个体特质的复杂表达,根本无法将其简化为大脑或基因的某个部位。个体的特质是如何共同作用创造天才的?这依然是个谜。这些特质是什么、如何培养这些特质?这正是本书要讨论的问题。

首先,什么是天才?答案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古希腊人有好几个词语来形容天才,包括“daemon”(守护者,恶魔或精灵)和“mania”(诗人被神灵附体后的创作“迷狂”)。我们的英语单词“genius”来自拉丁语名词“genius”,意思是“守护精灵”。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每个人都有一个守护精灵,但奇怪的是,这个守护精灵并不属于他们。拉丁语单词“genius”变成法语“génie”,继而由法语变成英语单词“genie”。想想华特迪士尼公司推出的《阿拉丁》系列电影中那个逃出神灯的精灵(Genie),想想你生日蛋糕上的蜡烛和你许下的愿望。从古罗马时代起,生日蜡烛和许愿就是每年献给精灵的还愿祭,好让你的守护精灵来年好好对待你。

中世纪的天才名单很短——我们可能只会想到但丁、乔叟和圣女贞德。是黑暗时代的天才亮光熄灭了吗?不是的,天才只是被教会收编和“重塑”了。在古典时代,人们向自己的守护精灵许愿;在中世纪,人们向名为主保圣人的精神力量祈祷,不仅是为获得救赎,也为治愈疾病或找到丢失的梳子。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比如高耸的哥特式大教堂——大都是名字和面貌不为人知的普通人受到外部神灵(基督教上帝)启示而创造的。

文艺复兴时期,世界上具有变革思想的天才们重新拥有了面貌和名字: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等。一些意大利诗人和画家被冠以“神圣”之名,比如“神圣的列奥纳多”。现在,他们也像圣徒一样享有半神的神力,他们的双手可以表现上帝的想法。然而,到了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天才和上帝分道扬镳。上帝隐退,个体的人成为天才的唯一拥有者。现在,天才完全成为固有之物——它伴随出生而来,并存留于个体之中。

19世纪浪漫主义的感性,使天才的面貌再次发生变化,变得扭曲,有时甚至怪诞。你可以想象某个孤独、衣冠不整、古怪、不合群、为艺术而煎熬的人。恰好在此时期,出现了19世纪的天才音乐家贝多芬。他在维也纳的大街上蹒跚而行,大声地自顾自唱,看上去确实有点疯狂。大致同一时期,又出现了疯狂的弗兰肯斯坦博士(玛丽·雪莱小说中的著名人物)和畸形的天才卡西莫多(维克多·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后来,一个精神错乱的幽灵游荡在巴黎歌剧院的舞台——又一个毁容的天才。

今天,我们在卡通片中看到灯泡被点亮,会把它视为某人想到“聪明点子”的视觉象征。事实上,这种天才的行为——现代白炽灯的发明——正是美国第一个研究实验室、位于新泽西门罗公园的托马斯·爱迪生“发明工厂”的产物。 6 现在,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和医学奖通常颁给各学科的两三个人,这表明现代科学团队已经取代了曾经孤独的爱因斯坦。

数个世纪以来,“天才”一词的含义几经变化,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天才是在相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下被我们主观臆定的东西,“天才”是我们随意命名的人。纯粹主义者会反对这种无常的民粹主义说法。难道没有绝对的真与美?难道莫扎特的交响乐和爱因斯坦的方程式不是普适而永恒的?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这取决于你问谁。莫扎特(1756—1791)的音乐虽然在西方音乐厅仍然备受推崇,但尼日利亚人民不会对它产生特别的共鸣,他们有自己喜爱的音乐和音乐英雄,比如非洲打击乐先驱费拉·库蒂(1938—1997)。爱因斯坦对万有引力的解释,也只是古希腊以来具有重大影响的四种解释之一。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天才光芒,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文化和各个时代中发生折射。直到最近,西方天才史还被“伟人”(意思是白人男性)统治着,女性和有色人种大多被边缘化。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决定什么是非凡的人类成就。

几乎所有词典对天才的定义都包含“聪明”和“天赋”两个词。我们将在第1章探讨“聪明”的含义。至于“天赋”,有人把它视为天才的必要成分,这种误解应该立即纠正。正如我们将读到的,天赋和天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1819年精妙地指出:“有天赋的人击中别人击不中的靶子;天才击中别人看不见的靶子。” 7 有天赋的人能够巧妙理解眼前显而易见的世界,而天才却能看到我们根本无法看见的东西。1998年,《商业周刊》援引史蒂夫·乔布斯的话说:“很多时候,人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展示给他们看。” 8

早在1919年,尼古拉·特斯拉就预见到收音机、机器人、太阳能和“手表大小”的智能手机。 9 如今,地球上三分之二的人都在通过特斯拉预言的智能手机进行交流。1995年,杰夫·贝佐斯在纽约一家量化对冲基金工作时观察到互联网流量比上年增长了2300倍;他还意识到,挨家挨店开车购物是低效的购物方式。贝佐斯设想出了亚马逊,并从图书销售开始实践。20年后,他的公司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销售几乎所有可以想到的产品。事实证明,生活中唯一不变的,是改变,而天才可以提前看见改变的到来。

根据我们现代的定义,要成为天才,不仅需要击中隐藏的靶子,还需要第一个击中它。独创性是很重要的,但在西方并非向来如此。例如,古希腊人认为模仿《荷马史诗》的能力是天才的标志。同样,自古以来,中国人也根据推陈出新的程度来评判价值。有趣的是,在中国现代文化中,集体成就仍然胜过个人成就。大约在1780年,西方人开始有了不同的看法。首先是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他认为天才“与模仿精神完全对立”; 10 接着是英国、法国和美国的专利立法者,独创性成为检验非凡成就的试金石,是保护个人知识产权的标准。西方的“自我造就者”和“坚毅的个人主义者”信念,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它很好地映射到西方传统的天才观念上。但天才的独创性是社会的还是个人的?也许,我们需要对各个历史时期各种文化中的天才加以定义。

为了搭建本书的框架,我想给出自己对天才的定义:天才是具有超凡智力且其独创性作品或洞见给社会带来某种有益或有害的、跨越文化和时间的重大改变的人。因此,最伟大的天才会对最多数量的人产生最持久、最重大的影响。在我的定义中,我强调“对社会的改变”,是因为天才意味着创造力,而创造力意味着改变。显然,这个游戏需要两个玩家:一个是有独创性的思想家;另一个是乐于接受的社会。 11 如果爱因斯坦住在荒岛并选择不与他人交流,他就不会是天才;如果爱因斯坦选择与他人交流,但人们没有倾听,或者选择不改变,那他也不会是天才。除非爱因斯坦带来社会变化,否则他就不是爱因斯坦。

基于创造力的重要性,我们会发现,当今被普遍称为“天才”的人,很多仅仅是名人。要确定真正的天才,我们首先就可以排除大多数表演者。虽然他们可能很有天赋,但表演他人作品的人(比如剧本或音乐作品),并不是天才。天才的关键在于创造力和创造性,这就是坎耶·韦斯特、Lady Gaga和贝多芬被视为天才而马友友不是天才的原因。大多数伟大的运动员也不是天才,尽管菲尔普斯和费德勒打破了不可思议的世界纪录,但他们的得分并没有任何创造性。是其他人发明了这项运动。但沃伦·巴菲特那样的亿万富翁金融奇才呢?显然,聚敛金钱和影响变化是不同的。金钱是天才的燃料,但并不是天才本身,天才在于如何利用金钱提供的机会。

排除这些“误报”后,我们就可以重点关注符合上述定义的真正的天才的行为。不过,“真正的天才”的构成要素并不明确,也永远不会有一致的看法。在本书中,我将杰夫·贝佐斯、马云(中国企业家、贝佐斯的同行)、企业家理查德·布兰森和废奴主义者哈里特·塔布曼纳入天才行列,我的网可能撒得过宽,可能你不同意我的天才观,不同意我对天才的遴选。如果你不同意,那就太好了!正如我们将读到的,逆向思维是天才的隐秘习惯之一。

本书是我毕生观察和研究的结晶。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周围都是某方面有特别天赋的人——数学、象棋、古典音乐、创造性写作,等等。但我发现自己在任何方面都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是资质平平。如果你是有某种天赋的神童,那你很容易在某方面做到极致,但可能不会意识到为什么做,你不会问问题。事实上,我遇到的天才似乎太专注于天才行为,所以没有思考自己取得创造性成就的原因。也许,只有像我这样不是天才的人才能解释天才。

“不会创作,就去表演;不会表演,就去教书”——这是伊斯曼音乐学院这类学校的口头禅;在那里,我开始接受作为古典钢琴家的教育。我既不能作曲,也不能以演奏家的身份谋生,于是我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古典音乐史教师和研究者——也就是所谓的音乐学家。最终,我在耶鲁大学谋得一份工作,教授古典音乐“三B”: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但是,我在这里遇到的最迷人的人物却是老“M”:莫扎特。他风趣、充满激情、调皮、天赋异禀,作曲独一无二,看起来是个相当优秀的人。我几次去佛罗伦萨出差,有一次是去研究“土著”达·芬奇。我很快就发现,达·芬奇和莫扎特拥有许多相同的天才特征:天赋异禀、充满勇气、拥有生动的想象力、兴趣爱好广泛,以及“孤注一掷”的生活和艺术态度。

还有多少天才也具有这些特征?莎士比亚、伊丽莎白一世、凡·高、毕加索。最终,以这群伟人为基础,我在耶鲁大学开设了本科课程“探索天才本质”。选课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如你所料,耶鲁大学的学生们排队上这门课,有些学生并不是来听听天才的定义或追踪这一术语的历史,而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天才、有怎样的未来。大多数学生想知道自己如何也能成为天才。他们听说我研究了从奥尔科特到佐拉等众多天才,并确定了一组天才的共同性格特征。和你一样,他们也想知道这些天才的隐秘习惯。

这些隐秘习惯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本书各章讨论的重点:

·职业精神(第1章)

·复原力(第2章)

·独创性(第3章)

·孩童般的想象力(第4章)

·永不满足的好奇心(第5章)

·激情(第6章)

·创造性精神失调(第7章)

·叛逆(第8章)

·跨界思维(第9章)

·逆向思维(第10章)

·做好准备(第11章)

·痴迷(第12章)

·放松(第13章)

·专注(第14章)

此外,在这些章节中,我还给出了关于天才的实用见解,包括:

·智商、导师和常春藤盟校教育的作用被大大高估。

·不管你的孩子多有“天赋”,如果把他当成神童,对他没有丝毫益处。

·获得绝妙顿悟的最佳方法,是进行有利于创造的放松活动——散步、淋浴,或者睡个好觉并在床边放好纸笔。

·养成日常工作习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搬到大都市或大学城,可以增加成为天才的机会。

·找到你热爱的事业,可以延长寿命。

·最后,请充满信心,因为创新永远不会晚:有年轻的莫扎特,就有年迈的威尔第;有神童毕加索,就有“摩西奶奶”。

读完本书,你可能不会因此而成为天才,但它会迫使你思考如何度过此生、如何养育孩子、如何选择孩子就读的学校、如何分配时间和金钱、如何在民主选举中投票,最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发挥创造力。揭秘天才的习惯,已经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仔细读完本书,你也会发生改变。 yt0+lVO8ksOGKnVC0Pt19d6c5sebgNgzrCPCw8hVMR7/g8ksCjXw3ZPX8AV02z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