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神童很少会成为创新者?

为什么神童很少会成为创新者?是什么导致或促成了伟大艺术的诞生?是什么促使真正的天才向别人看不见的目标射击?人生危机是促成艺术声音或科学远见的突发事件吗?独立性和韧性是在童年创伤“熔炉”中锻造而成的吗?当然,如小野洋子(Yoko Ono)所说,“谁也不应该鼓励艺术家为了成为更优秀的艺术家而去追求悲剧”。 17 但是,关键时期失去父母(通常是母亲)的天才数量惊人: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牛顿、巴赫、贝多芬、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华兹华斯、林肯、玛丽·雪莱、克拉拉·舒曼、麦克斯韦、玛丽·居里、夏洛蒂和艾米莉·勃朗特姐妹、弗吉尼亚·伍尔夫、西尔维亚·普拉斯、保罗·麦卡特尼和奥普拉·温弗瑞。难道真如约翰·亚当斯所说,“天才是悲伤之子”?痛苦会改变世界观?2009年,Lady Gaga接受《卫报》采访时说:“我确实认为,当你痛苦挣扎的时候,你的艺术会变得伟大。” 18

天才诗人狄兰·托马斯也曾调侃说:“只有一件事比童年不快乐更糟糕,那就是童年过得太快乐。” 19

1778年春天,莫扎特一点儿也不快乐。事实上,大多数神童青少年时期都不快乐。 20 对莫扎特来说,他在巴黎的那六个月(1778年4月至10月)是他人生的低谷。 21 莫扎特被父亲利奥波德命令搬到巴黎找工作。 22 年轻的莫扎特提出异议,因为那样他就不得不撇下自己的初恋女友(她很快就忘了他)。更糟糕的是,利奥波德让莫扎特的母亲安娜·玛丽亚陪莫扎特去巴黎。 23 在巴黎,母亲因患斑疹伤寒不幸去世,利奥波德责怪莫扎特没有照顾好她。最终,莫扎特没能找到一份适合其音乐才能的工作。神童一旦褪去脸上的稚气,公众对他的兴趣也就随之消失。1778年7月31日,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最让我恼火的是,这些愚蠢的法国人似乎认为我还只有7岁,那是他们第一次见到我的年龄。” 24

22岁的莫扎特在巴黎惨遭失败。当时的他孤身一人,几乎没有钱,没有工作,没有女朋友,也没有母亲——只有一个责备他的父亲。但莫扎特的巨大失败,后来证明是他人生的决定性时刻。他学会了少听从别人的话,多依赖自己至高无上的天赋。他认识到,没有“爸爸”或其他人提供建议和认可,生活也可以继续。最重要的是,他刚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失去了母亲,这给他的音乐直接赋予了新的情感深度;我们可以从《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KV304》中听出来,这是他唯一用忧伤的E小调创作的器乐曲。1779年1月,莫扎特狼狈地回到萨尔茨堡,但不到一年就离开了。他离开控制他的父亲,去了维也纳。他今天为世人熟知的伟大作品,95%都是在那里创作的。莫扎特躲过了“神童泡沫”。

对莫扎特来说,利奥波德是一位出色的向导,既是父亲又是老师,至少在一开始是这样。他教给儿子音乐基础理论、为他打开通往欧洲王室的大门,无疑加速了莫扎特的专业发展,但后来利奥波德成了多余的包袱,被落在了后面。导师可以教年轻人如何建立关系网,帮助他们找到工作,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向上爬, 25 目标是成功。导师传授的是现在的状况和如何模仿现状,不是如何创造新事物。有哪个家长或老师会说“尽量离我远点儿,去寻找最好的机会、培养独立的质疑精神,去做大胆的、与众不同的决定,形成与我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但是,创造性天才就是这样诞生的。

爱因斯坦有导师吗?没有。他瞧不起自己的老师,老师也瞧不起他。21岁大学毕业时,他激怒了教授们,谁都不愿给他写推荐信。四年期间(1901—1905),他都没有工作。巴勃罗·毕加索有导师吗?是的,就是那个砍掉鸽子脚,然后贴在墙上让小巴勃罗画鸽子脚学习绘画技艺的人。巴勃罗的父亲何塞·鲁伊兹是一个反面例子的导师,大约17岁时,巴勃罗为父亲感到羞愧,于是开始用母亲的姓氏(毕加索)而不是父亲的姓氏在自己的画上签名。长大的毕加索后来开玩笑说:“何塞因为自己的无能而成为榜样。” 26

少数声名显赫的神童(比如莫扎特和毕加索)会遮蔽我们的判断。他们的人生似乎表明,神童变成天才是常态,神童是成为天才的必要前提。然而,大多数天才(如爱因斯坦)都是大器晚成。创造性作家和艺术家——非规则性领域的人——大都属于大器晚成的天才。同样,大多数富有同情心的政治领袖(如林肯、金、甘地和默克尔)也是如此。霍华德·加德纳在《创新思维》(1993)一书中研究了20世纪最杰出的七位创新者,其中只有毕加索是神童。玛莎·格雷厄姆20岁才开始跳舞,T.S.艾略特也是20岁才开始写诗。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多次改变兴趣,40岁才选择了他后来发展的精神分析学。爱因斯坦在STEM学科上都是优秀学生,但正如我的耶鲁同事、为爱因斯坦写过传记的作家道格拉斯·斯通所指出的,“爱因斯坦绝不是神童”。 27

那为什么有“小小爱因斯坦”呢?因为我们强烈地渴望把神童视为奇迹并把自己的希望和抱负加诸其上。为了满足这种渴望,沃尔特·迪士尼公司于2001年开始向全世界数百万焦虑万分、充满抱负的父母推销“小小爱因斯坦”(婴幼儿益智教育媒体产品)。婴幼儿观看的这些视频,旨在提高语言技能,引入数字概念,增强颜色识别能力,强化圆、三角形、正方形等简单几何图形。不久,“小小爱因斯坦”又迎来了“小小莫扎特”“小小莎士比亚”“小小伽利略”和“小小凡·高”。几乎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莫扎特效应”:支持者说,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智商测试成绩,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28 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专门拨款10.5万美元,为佐治亚州出生的孩子每人提供一盘莫扎特音乐CD。长期展望?——神童会变成天才。最终,这些产品的效果被证明令人失望。“莫扎特效应”和“小小爱因斯坦”都未能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沃尔特·迪士尼公司发布道歉声明,主动为售出的每件产品退还15.99美元。《纽约时报》2009年的一个头版标题令人捧腹大笑:“你的婴儿床上没有爱因斯坦?退钱!” 29

“神童泡沫”也常常导致令人失望的结果。有些神童被逼得太狠,以致精疲力竭,永远离开了自己的活动领域。有些神童从小就被父母“定型”,无法继续追寻新的梦想。未来主义建筑家巴克敏斯特·富勒说:“毛毛虫身上没有任何东西告诉你它会变成蝴蝶。”还有些神童继续发挥自己的特殊技能,成长为心理学、哲学、医学等非规则性学科领域的杰出专家。 30 但大多数神童都像杰伊·格林伯格一样完全消失了。

“神童泡沫”的问题在于:绝对的正面强化,恪守严格的规则,必须做到完美,关注单一活动,家长过度关心甚至是专横(当今的“直升机家长”)。安·赫伯特的《超乎寻常:美国神童不为人知的生活与教训》(2018)一书重点分析了数十个神童,如今他们都被人完全遗忘,只有一个例外。她在书的结语处提醒我们:“神童急于展现天赋,往往会变得自大自负、心比天高,最终希望破灭。” 31 这样的神童通常会自我封闭、脱离社会、智力发育不全,甘愿被囚禁于令人窒息的环境中。

因此,如果你或你的孩子的目标是荣登天才圣殿,请深吸一口气,放松一下——你还有大量时间到达那里。在此之前,请不要就某个规则性学科进行魔鬼训练,可以试试本章和后面章节给出的建议。要努力培养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以及应对失败的能力。要制订全面的学习计划,不要限于狭隘的专业化;最重要的是,要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标,不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而是独立的学习能力。父母要牢记:融入社会是培养同理心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方式。神童千篇一律,天才多种多样。现在,我们必须打破“神童等于天才”的固有观念:天才大都不是神童,神童大都不会成为天才。 mtuF5UwmTCe6HzUFQA2a39YXd48BAFmFNyzXZWRJPny35DPyk8s2RHz5AcB5j9a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