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要试图用成本核算来讨价还价

在销售活动中,价格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对销售者来说,为了确保正常的运营和利润的最大化,往往会尽可能提价,以期获得更高的利润。可对于顾客来说,压低价格有助于降低自己的成本。这样一来,双方常常会讨价还价。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这样一个现象:当顾客觉得产品的价格很贵时,销售者往往会当着顾客的面进行成本核算,为产品的定价找借口。

比如说:“我们定的价格是这个样子的,你看看我们每个月的租金、广告宣传的费用、人工费、水电费,还有其他一些费用,林林总总加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如果价格很低的话,我们就无利可图了。”又或者说:“我们的成本那么高,经营压力很大,价格肯定会高一点;我们也希望能够控制好成本,这样一来不就大家受益了吗?”

销售者强调成本核算,并以此为依据与顾客还价,觉得只要把成本摆出来,顾客就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自己的报价。这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利用成本核算来提升价格的方式,并不是什么高明的做法,而且对顾客来说是一种伤害。

首先,顾客并不了解相关的成本核算细节,对于产品究竟要花多少成本并不清楚,对于销售者给出来的那些依据会有所怀疑。比如一件衣服要卖300元,销售者说自己的进价成本就是250元,剩下的还包括租金、人工费和基本的维护费用,自己已经是微利了。但顾客会相信250元的进价吗?至于其他的成本,大都是均摊的,具体到每一件产品上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销售者通过成本核算为价格找借口,这样的说法更像是一种阴谋论。

其次,当销售者动不动就说成本的问题,顾客可能会对销售者的行为产生反感,他们会认为销售者将成本直接转移到了自己身上。比如最常见的租金问题,当顾客与商家进行讨价还价的时候,商家如果强调“我一年的租金都要十好几万了,产品的价格不能再低了,要不然就得亏本”,潜台词就是“那些租金几万元的店家,产品会更加便宜”。或者是“这些高出来的租金,不可能完全让我自己承受”。听了这些话,顾客肯定会觉得对方只是让自己来帮忙分摊成本罢了。这种分摊转移成本的做法会让顾客感到失望,他们会认为这件产品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不值那么多钱。

顾客往往有自己的思维逻辑,当销售者强调成本高推高价格后,顾客自然会认为自己花费更多的钱购物,只不过是替销售方承担成本和转移风险,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一点是他们无法接受的。要知道,一家店面的产品比较贵,而且销量还不错,往往是因为相关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不是因为支付了较高的房租,必须要卖出高价作补偿。

这就像iPone体验店一样,上海和北京的体验店,每年的租金肯定很高,比起一些小城市来说,肯定要高好几倍,但它们出售的iPone产品并没有比小城市的同样产品更贵。从销售的角度来说,虽然上海和北京的店面租金更高,但是人流量也更大。在这些大城市里,可能一天的产品销售量比小城市几个月的销量都要大,其总的收益还是明显高于小城市的。想象一下,如果上海和北京的iPone产品要卖出高几倍的价格,会是什么结果?可能这个品牌会很快从一线城市消失。

实际上,成本往往会影响价格。尤其是一些交易量不大的产品,更容易受到成本的影响。但销售者不能将成本核算用于谈判,以免引发顾客的不满。一个聪明的销售者,可以从产品的质量、产品的价值、产品的服务等多个方面来佐证自己卖高价的原因,而不是试图通过一堆成本核算的数字来说服顾客。比如他们可以这样告诉顾客:“我们的产品比其他同类产品价格要高一些,但我们的质量也是最好的,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又或者说:“我们的产品有三包服务、一年免费的维修服务,而且还支持上门退货,这些服务是其他厂家所没有的。”

销售者应该重点强调价值以及价值的吸引力,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价值才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种产品卖得贵,应该是由价值来决定的。因此在讨价还价的时候,销售者应该重点宣传产品的价值,告诉顾客自己的产品在价值方面的优势。

如果把话题延伸得更广一些,销售者在与顾客讨价还价的时候,应该避开成本这个雷区,而采用其他的方式来说服顾客。比如适当设置一些降价的条件。销售者可以告知顾客:一件产品的价格贵一些,但是如果购买两件的话,就会有折扣和优惠。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办理会员卡积分的方式。销售者可以告诉顾客,只要办理一张会员卡,就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或者说:“你这次无法享受到任何优惠,但是由于您在本店购买了产品,就拥有了一定的积分;随着积分的增加,您每次都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返利。”这种沟通模式的好处在于,不仅稳定了顾客的情绪,还为下一次的交易提供了便利。

此外,销售者也可以适当地转移矛盾,比如他们可以直接告诉对方,自己无法决定价格,需要向上级请示:“我也想尽可能满足您的需求,但价格不是我能决定的,我需要向领导请示。”

或者直接表示这是行业规定的价格,其他店家也是同样的价格,这个价不是自己决定的,而且定价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就像某些品牌的手机一样,价格几乎是一致的,而且线上线下的价格都没有差别。当大环境决定了价格时,销售者可以顺利转移压力,顾客也就失去了讨价还价的发力点。

总的来说,讨价还价是一项技术活,销售者必须跳出成本决定价格的思维逻辑,寻找到支撑价格谈判的其他高效方法,避免给自己挖坑。 NXkVkim4CkkrfRx8QoLn9xNgy7bE0ionPJN9zkeHwcwUlPgnN6YuOTo9ql2lpLK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