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气质:孩子太忧郁,看着很揪心?

在很多父母眼里,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快乐的,孩子应该无忧无虑才对。如果孩子总是表现得很忧郁,他们会十分难以理解,有一小部分父母甚至会觉得自己的孩子生病了。

父母之所以得出错误的结论,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忧郁是孩子常见的天生气质之一。有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比其他孩子看起来更忧郁一些。

那么,常见的天生气质有哪几种呢?粗略来说,一共有以下四种:乐天型、忧郁型、激进型、冷静型。

乐天型的孩子最在乎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忧郁型的孩子往往感受细腻、深刻,是天生的完美主义者;激进型的孩子敢打敢拼,异常执着,更容易取得成就;冷静型的孩子做事小心谨慎,思维能力强。

其中,忧郁型的孩子要尤为敏感,他们先天对于周遭的感知会比其他人发达,看待一件事情时,也往往倾向于看到负面、失败的结果。

很多父母说:“我们这么乐观,孩子为什么这么忧郁?”这种纠结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人的气质是独特且与生俱来的,而且没有遗传性。父母要做的,应该是学会接纳孩子的气质。只有先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不同,才能客观地与孩子交流。

很多大作家、著名作曲家和绘画大师之所以能创作出激发共鸣、令人心驰神往的作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能洞察人性。他们在发现人们的底层情感需求之后,再把它用艺术的手法进行变形与放大,从而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试想,如果艺术家们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不了细节,又怎么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呢?所以,忧郁型的孩子是具有天才潜质的。父母要把关注点放在挖掘孩子的优势上,而不是盯着孩子所谓的性格缺陷,去贬低或者强行改变孩子。

那么,该怎样接纳忧郁型的孩子,并发挥他们的优势呢?我想给父母提供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一定要接纳孩子。

这是我重复过很多次的重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父母要能接受这种不同。正如前文列举过吃煎蛋的喜好问题的例子,父母不能因为自己吃饺子的时候喜欢蘸醋,于是给孩子也倒醋,即使孩子根本就不喜欢吃醋。

父母很不理解,蘸醋的饺子挺好吃的,为什么孩子不吃?孩子怎么不理解父母呢?实际上,是父母不理解孩子在先。父母觉得孩子太忧郁,于是天天对孩子说:“你的性格不好,要改变,要变得乐观、开朗一些。”这就是没做到接纳孩子,就和非让孩子吃饺子蘸醋的道理一样。

第二,父母要放下对孩子的掌控之心。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一种爱。父母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这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声。问题在于,父母喜欢用自己的认知去左右孩子的行为,这就是我常说的:父母以爱为名试图去掌控孩子。

实际上,父母认为好的,对孩子来说不见得就是好的;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做的事情,不一定就是适合孩子的。所以说,父母千万不要试图掌控孩子,这对孩子是一种束缚。如果父母单从个人的角度去跟孩子交流,让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去改变,那孩子十有八九不会接受,亲子沟通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其实,对孩子的爱,不单单是无私付出,还要给孩子拒绝的权利。

第三,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关于情绪,我的导师林文采博士讲过几个观点。

1.情绪是感受的外显。

2.情绪是能量,能量不分对错,不会消失,但是可以转化。

3.情绪是可以自己做主的。

忧郁型的孩子更容易把对事情的感知放大,更能关注细节,所以也会积压更多的情绪垃圾。因此,对这类孩子来说,学会释放情绪就变得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我的导师林文采博士总结了三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1.把情绪垃圾转化成图画、文字。通过教孩子涂鸦、写日记等,让孩子把情绪垃圾通过图画、文字等形式释放掉。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不要强迫孩子用涂鸦或写日记的方式去释放;二是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如果父母没做好这两点,会给孩子带来新的情绪垃圾。

2.把情绪垃圾转化成动能。教孩子运动,踢足球、打篮球、游泳、跑步等,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孩子出于考试失败、失恋、被老师批评等原因产生了负面情绪,父母可以鼓励他出去跑一跑、打打球,这样有助于孩子释放垃圾情绪,不至于陷入情绪低谷。

3.把情绪垃圾转化成声能。孩子生气的时候会大喊大叫,这是人类的本能,目的是宣泄情绪。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让孩子学会唱歌,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喊出来。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阻止,允许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正如老人所说“爱笑的孩子都爱哭”,当孩子学会了情绪管理,才不会被情绪垃圾淹没,从而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优势。

第四,扬长而不是补短。

父母必须记住一点,忧郁型性格有它的好处,要试着从中看到忧郁型孩子的优势。与许多父母沟通的时候,我发现他们非常热衷于给孩子补短。孩子哪方面不足,就去提升孩子的哪个方面——孩子坐不住,就给他报个围棋班,让他静下来下棋;孩子不爱说话,就给他报个口才班,让他去练练讲话;孩子不喜欢运动,就给他报个足球班,让他动起来……

其实,父母给孩子补短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折磨。不论他是天生坐不住、不爱说话,还是不爱运动,都是由性格决定的。父母非要改变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不擅长的领域学习,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笨蛋。

记得我大学毕业的时候,跟朋友去他电台实习的宿舍,一个宿舍里都是电台主持人。跟他们坐在一起聊天,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当时我就觉得,自己的嘴不叫嘴,舌头也不能叫舌头,那种挫败感真是让我终生难忘。后来,我读到了《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这本书时很受震撼,深深地意识到,社会需要的是能发挥优势的人,而不是弥补短处的人。

当年还是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我都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挫败感,更何况一个小孩子呢?所以说,给孩子补短,很可能是对他们的一种摧残。父母要做的是看见孩子的优势,努力扬长,而不是尽力补短。 XltpPO8wfOJjERXKTyk/qhS2SZ/v3g1stx3MduGgu4HYp0wT4fWgxJIxhJA5bb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