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种心理营养(榜样力量):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孩子的首个模仿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参照对象和学习目标,孩子甚至会沿着父母的轨迹成长起来。

尤其在6~7岁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里就如同开启一个录像机,把父母所有的言行举止全部录下来,存到他自己的大脑里。这样一来,当孩子遇到相似的情形时,就会模仿父母的反应,用相同的方式处理事情。

一般来说,孩子会从三个方面去学习自己的父母。

第一,父母是如何管理情绪的。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孩子尚小的时候,不知道如何面对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此时的他们只能向身旁的父母学习。父亲被领导批评了,回家之后有什么表现;母亲和别人闹了矛盾,回家之后怎么对待家人……这之类的事情,都会被孩子记在脑子里。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也决定了孩子处理情绪的方式。

第二,父母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孩子在6岁之后,就开始接触更多的陌生人了。此时他们还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就会模仿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跟人说话时,父母是客客气气,还是颐指气使;遇到不平之事时,父母是正直不阿,还是两面三刀……这些经验都会传递给孩子,父母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学。

第三,父母是如何处理各种问题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就会从自己的大脑里搜寻父母的录像,去学习处理问题的办法。遇到难题的时候,父母是轻易放弃了还是坚持不懈;是把问题归结到别人身上,还是敢于承担责任……父母在处理问题时的所有表现,都是孩子参照的模板。

孩子对父母的模仿,是他们在没有学习方法和技巧时最常用的一种成长方式。通过模仿,他们学会了用字典、查资料,这时他们就逐渐拥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从模仿到独立学习,是学习能力的巨大飞跃——学习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而模仿是一切的基础。好比父母教孩子捕鱼,孩子通过模仿学到了最基本的技术。至于孩子长大后是要开着小帆船去捕鱼,还是开着捕捞船去捕鱼,则是考验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了。

有位父亲向我诉说过他的困惑:本来想把孩子培养成作家,可孩子偏偏跟他一样成了一名运动员,他无论怎么跟孩子沟通,孩子依然对运动充满热爱。这位父亲的困惑,其实很多父母都曾产生过,虽然给孩子规划的成长方向有所不同,但其中的原理是一样的,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孩子会模仿和学习父母的一举一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显然比父母的说教更有影响力。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有助于和孩子更顺畅地沟通呢?

第一,父母要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重点——孩子所模仿的,其实是自己认为的重要他人。这个重要他人,可以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哥哥姐姐,等等,甚至可以是影视明星或者动漫人物。如果孩子把某个人当作重要他人,他就会对那个人进行模仿。

例如,孩子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父母陪伴他的时间少之又少,那么孩子就会把爷爷奶奶当成重要他人,因此更愿意跟爷爷奶奶沟通交流。

甚至有更极端的例子:一个被拐卖的孩子多年后被亲生父母找到,但孩子由于对购买者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所以并不愿意起诉他们。从法律上说,这个孩子的购买者做了违法的事情,是犯罪嫌疑人,可从孩子的感情上来说,购买者已然是他的重要他人。孩子的亲生父母虽然生了这个孩子,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没有机会陪伴左右,这就使得他们无法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孩子最初自然也不愿意与他们有更多的交流。

所以说,父母想要跟孩子顺畅地沟通,首先要做的就是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并且得到孩子的认可。

第二,父母要花时间去陪伴孩子。

在很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往往会比健全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因为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根本没有陪伴在他们身边。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棘手的事情时,没有人可以给他们帮助和指导。由于孩子没有模仿的对象,想学也学不到,所以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处理。心智还不成熟的他们,往往是难以承受这种压力的。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陪伴对孩子很重要。父母都不在孩子身边,再怎么教育,孩子都是“听”过且过了;只有陪在孩子身边,和他们一起成长,父母才能做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第三,父母要做到言行一致。

父母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避免言行不一的情况,不能一边警告孩子不能打人,一边却对孩子拳脚相加。在我见过的案例中,更为常见的情况其实是父母在打麻将、刷手机、玩游戏,却严格地要求孩子好好写作业,争分夺秒地学习。

父母做不到言行一致,即便嘴上再怎么说,孩子心里也不会接受。这样的沟通,非但没有积极作用,反而会让孩子形成认知偏差,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是心理、身体方面的伤害。

第四,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不能严厉地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却不去做。父母做不到以身作则,是很难说服孩子去做的。这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有些父母每天都告诉自己的孩子,要懂得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可是他们却对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问,甚至不履行自己的赡养义务。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教育孩子的那些话,只会起到反作用,让孩子觉得父母是虚伪的人,增加孩子对他们的反感。

父母是孩子模仿、学习的首要对象,想与孩子顺畅沟通,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做孩子最好的榜样。当孩子从父母身上汲取了足够的心理营养,把父母视作应尊重的人时,自然就会敞开心扉,与父母无话不谈。 MU1kRScrXsFGZOOJOgdOn3rTzmg9EBcFJClhthwnZoYw4Nqy9m2S5HFBkaYhx55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