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种心理营养(自我认同):让孩子知道“我是谁”

前面的内容已经讲过,孩子在0~3岁这个阶段,会亟须安全感这种心理营养。对孩子来说,这三年的时间,就像一个员工到一家新公司要经历三个月的试用期一样,试用期后,员工最想知道的是自己符不符合公司的要求,究竟能不能成为公司的一员。孩子在3岁之后,一旦安全感得到满足,就能顺利地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最想知道的就是自己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开始试着定义自己,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建立自我认同,开始去寻找“我是谁”的答案。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自我认同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父母的反馈。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自我认同。

比如,父母从小就说孩子是个急脾气,出于对父母的信任,孩子会对此非常认同。于是,他会用无数个事件去验证,自己确实是个急脾气,即便他本人并非如此,可是在不断自我暗示的推动下,孩子会逐渐变成一个急脾气的人。这就是自我认同给一个人带来的改变。

不难看出,孩子的自我认同,其实源自别人对他的评价。肯定、赞美、认同的评价,会让孩子更加明确地知道“我是谁”。这些评价最初源自父母,其中又往往以父亲的评价更为重要。

我们常说母爱像大地,父爱像天空。在家庭中,母亲通常扮演接纳孩子、包容孩子成长中的错误的角色;而父亲则常常给予孩子精神支撑,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父亲把勇敢、善良、勤奋、认真、刻苦、坚韧等优秀品质传递给孩子,会让孩子更准确地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优秀的,以及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尤其是在孩子3~6岁这个阶段。父母若给予了孩子足够的认可和积极的评价,孩子的心理营养就会十分富足。无论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遇到任何问题和挫折,都不会迷茫。

此外,老师的认可对孩子形成自我认同也至关重要。孩子上小学后,如果遇到一个认可他、喜欢他的老师,他会更加确信自我认同是对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完善自我形象,会越来越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孩子遇到的是一个不喜欢他的老师,孩子有一点儿没做好,就被老师贴上“懒”“笨”之类的标签,甚至随意地贬低孩子,那么孩子自然会产生负面的自我认同,自尊心也必然受挫。

这种情况下,假如父母没能告诉孩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孩子的自我认同就会产生动摇,内心也因此变得不够稳定;反之,如果父母给予了孩子正面的评价,孩子的内心有力量,足够稳定,他就不会轻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即便老师批评他,让他情绪低落,或自责没表现好,但是只要父母安慰他、鼓励他,告诉他一次没做好没关系,并不代表他就是那样一个人,那么孩子的自我认同就会重回正轨。

由此可见,父母会对孩子的自我认同产生巨大影响。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父母,尤其是父亲给予孩子的肯定、赞美、认同,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自我认同,让他知道自己的形象,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究竟是谁。

第二,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三观的形成。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不仅有遗传基因的影响,还因为孩子会刻意模仿父亲。无论是父亲待人接物的方式,还是利用空闲时间的方式,孩子都会去学。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孩子的三观就形成了。

第三,父母会影响孩子的性别认同。无论是在重男轻女,还是重女轻男的家庭中,这种影响都表现得尤为突出。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性别与父母所期望的不同时,就会对自己的性别产生否定。孩子会想:为什么我不是父母期望的性别?甚至会觉得这是自己的错,因此不断贬低自己。这样一来,孩子的性别认同乃至自我认同就会出现偏差。

所以,为了帮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要给孩子更多的肯定、赞美,让孩子得到心理层面的营养,这样孩子的自我认知才会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在亲子沟通中,父母不断向孩子传递积极的信息,其实就是在给孩子输入心理营养,帮助他建立非常稳定和坚强的自我认同。

孩子做一件事情,尝试了十次,失败了十次。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怎么说?如果父母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做了这么多次都做不好!”那对孩子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打击;如果父母对孩子说:“虽然你一直失败,但是我看到你从没放弃,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你是一个很坚忍的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深受鼓励,产生更多前进的动力。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孩子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语言的魔力。

我们身边有许多抗压能力很弱的人,稍微遇到点儿挫折,就承受不住,他们的心仿佛玻璃一样,一碰就碎;同时,周围也不乏非常坚强的人,即便面对极大的挫折时,他们的心也能像山石一样,岿然不动。这两种状态,对孩子来说都是不佳的。对孩子的培养,应该是让他们的心像橡胶一样,有的时候可以很坚硬,有的时候可以很柔软。只有能够自我调节的孩子,承受能力才更强,恢复速度也更快。

此外,在不同的年龄段,对孩子自我认同的培养,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0~6岁的阶段,孩子主要在家庭中生活,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孩子的自我认同会逐渐形成。父母要担负起责任,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7~12岁的阶段,孩子走进小学,开始有更多的机会与外界接触。孩子要接触老师和同学,开始接受更多的观点和事物,身边的人和事都会对他们的自我认同产生影响。为了避免孩子脱离正轨,父母要不断地去帮助他们检查和修正方向。

13~15岁的阶段,孩子更愿意和同龄人相处,更喜欢与同龄人沟通。父母的很多话,孩子不一定愿意听。这时,不妨让与孩子年龄相近的表哥表姐去跟他们沟通,这会更有利于孩子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建立稳定的自我认知。

这些方法是需要父母们牢记的,同时要用区别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为孩子设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7sHQdDXLE2fFAlsxWNrEUQfpNxSIVZ2MBaWhuwWKRxJB78NgTsFY0rrHLwo0t9V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