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问创业

我们和其他人比起来,

在智商上没有多大差别,

千万不要觉得你是公司创始人,

就比别人聪明了很多。

总跟合伙人吵架,如何处理跟合伙人的关系?

提问

我有个问题,前两天我跟一个合伙人吵架了,现在我们还没有和好。我想问下,在商业合作中,处理好跟合伙人的关系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你说话的语气,让我觉得你不是跟合伙人吵架,倒像是跟男朋友吵架。我们跟合伙人吵架,都是为了事,坦诚地跟他谈就好了。跟合伙人相处,不要那么别扭。搞清楚,你们是合伙做生意,不是在谈恋爱。

《关键对话》这本书告诉我们,当有问题需要沟通时,你就对对方说“咱俩需要聊一聊”,然后在对话中控制好对方的情绪,塑造共同目的,最终解决问题。控制对方情绪的方法,第一个是你要学会道歉,第二个是你要学会观照他的情感—我知道上次那件事,确实让你觉得很不受尊重,在这一点上我的处理是欠妥当的—表达出你的共情和理解,不断地塑造共同的目标,鼓励对方参与到谈话当中来,一起来解决问题。

再高级一点的话,你可以用《非暴力沟通》里介绍的方法,核心就是你要听出他每一句话背后的需求。有时候人们会说很多生气的话、不负责任的话,这些话的背后一定都有一个需求,一定是他的某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才会说这些话。 如果你能够准确说出并尽量满足那个需求,你们的矛盾就会消失。 因为你们俩的本质利益是一致的,都希望公司做得好,那你俩本应该相亲相爱,非常团结才对。但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本质利益一致的合伙人却吵架吵得很厉害,核心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听出对方话语背后的需求,而只是关注自己的需求,说“你不给我面子,你不尊重我,你不怎么怎么样……”,从而无法针对实质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我们跟合伙人老吵架,原因就在这儿。

内容创业者不懂营销,怎么办?

提问

我原来是公立学校的老师,在教了22年学后,我从公立学校出来,开发了自己的教育品牌。但是,我知道,这只能影响一小部分学生,现在我想像樊登老师那样,去影响更多的人,却不知道该怎么入手。

对内容创业者来说,你首先得做出一个MVP,也就是最简化可行性产品,这个不需要投太多钱。产品做出来以后,你看一下你的价值假设,看看有没有人愿意为这件事买单,接下来你要看下这件事的增长假设:它能不能让你的学生从10个变成20个,如果能的话,需要多长时间?从20个学生变成50个学生又需要多长时间?这件事能不能实现快速增长?假如您做的这件事必须得亲自带班,要再开一个班,您就得加班,那就说明它是很慢的,有瓶颈的,不符合增长假设。

但是,如果这个MVP带好了,口碑相传,一个学生给你带两个新生,下一周你的学生就多了两倍,再下一周再翻一番,很快你就能招到七八十个乃至上百个学生,这就符合了增长假设。如果价值假设、增长假设都能实现,你就可以去融资,或者不融资直接开始招生,有人帮你一起经营,把事业逐渐做大。

您问题的核心不在于传播技巧,所有传播技巧都没有内容本身重要,内容本身只要足够好,一定会带来广泛的传播。内容不好,仅靠传播技巧,虽然可以在短期内飞快传开,但是倒下来也飞快。

所以,我的建议是,您先好好地去把内容打磨好。你很难去问别人:你需要我给你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形式?因为他可能并不知道。你必须去观察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来发现他们的需求,而这要求你有共情的能力。 一个人的共情力越强,越能够理解他人、感知他人,就越容易设计出良好的产品。

我推荐你去读一读《低风险创业》和《精益创业》,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在推广方面,我建议你可以读一下《吸金广告》和《疯传》,这两本书是我的看家宝书。《吸金广告》告诉你怎么能写出好的广告文案,《疯传》教给你传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果你的公司只需要做宣传,那你们就太幸福了。因为大多数公司是既不知道怎么做产品,也不知道怎么去宣传,更不知道怎么开发大客户。

没钱没人脉,创业被人嘲笑怎么办?

提问

我今年21岁,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半个创业者。我打算做青年旅店,想用自己的理念做出一个品牌。我现在有一些计划,也在落实一些计划。但我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我生活中充斥着一种声音:你是一个21岁的年轻人,你没钱、没资源,凭什么去做这些?这种声音有的来自我的长辈,有的则来自电视、文章或其他渠道。有些观点说,在这个全民创业的时代,年轻人有什么优势?除了年轻,还有什么?我无法屏蔽这些声音,无法做到不去理会那些声音,因此我现在负面情绪特别大。

其实你是自己吓自己。因为心虚,所以急需得到外界的肯定,希望更多的人给你打打气。所有的案例都只是归纳法里的一个例子,无法完备论证这个世界。比尔·盖茨辍学创业成功了,不代表着你辍学创业也能成功。但是,那些反对你的声音也没什么科学性。21岁没钱、没资源很正常,30岁还没钱、没资源的也大有人在。所有人的钱和资源都是赚出来的,不是创业的时候天生自带的。

另外,有一个原理更重要:创业时,钱和资源根本不重要。我做“樊登读书会”时没有投过一分钱,没有动用过任何资源。我没有说过“我认识某某某,所以我怎么怎么样”,就是凭真本事吃饭。你讲一本书,有人愿意买,就收他30块钱。你盖一间旅店,有人愿意住,就收他300块钱。钱和资源不是问题,你可以屏蔽掉这些声音。

至于大学生创业失败率为什么那么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习太少,像比尔·盖茨这种人,他们上大学时就读了特别多的书。同样是年轻人创业,拥有大量知识的那个年轻人,创业的成功率会更高。创业需要知识,我给你推荐一本能帮你创业的书—《低风险创业》。

对你来说,核心问题是不要挣太小范围内的钱。大学生创业最容易挣校园周边的钱,但是挣这种钱很容易把你变成校园周边的二房东,最后毕业十年了,别的同学已经干了很多别的事,你还在这里收房租。因为你当年看到的就是这一小片市场,你没想过这件事没有拓展的空间。

选择一个行业,最重要的要看什么?第一,看这个行业的市场是不是足够大。如果整个市场的资金容量都不到十亿元,你不管怎么做,一年都只能达到一个亿,就到顶了。这就没有前途,也就没人会给你投资。第二,能不能把边际成本降到很低。比如开旅店,如果全靠自有资金去一家一家地买,你会发现永远赚不到钱。因为只要赚了钱就要开下一家,不断投资,停不下来,但是一旦现金流枯竭,这些旅店最后可能全都要倒闭。所以,必须找到降低边际成本的办法。第三,能不能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你做出了一个品牌,但是别人很难模仿。好的公司,即便把自己的秘密摊开了给别人看,别人都模仿不来。就像海底捞,你都可以去参观他的后厨,但是如果你想开一家跟它一样的火锅店,那没门儿,你学不了。

所以,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容量足够大、边际成本足够低、你又能摸索出秘密的市场,你就好好去做,没问题。不要自己吓唬自己,你身边可能没什么人嘲笑你,只是因为你内心不够自信,主动在接收那些不认同的声音。

真的不能和好朋友一起创业吗?

提问

我现在是跟朋友、同学一起创业的,且担任着领导职位。对于这种朋友、同学一起创业的情况,您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送给你三句话。

第一句话,“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如果你听过我讲的《论语》,你就知道,你需要有独立的人格,在独立的人格上把大家团结在一起,而不是靠勾勾搭搭、拉拉拽拽,把一个团队绑在一起,这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核心。

第二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家在一起可以和谐相处,却不需要完全保持一致。你跟我的想法不一样,我就认为你不可理喻;你跟我的想法不一样,我就要跟你吵架。这肯定不行。想法不同,但我们照样可以和谐相处。

第三句话,“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这句话更重要。有本书叫《笑傲江湖》,主角令狐冲的师父叫岳不群,金庸先生从名字上就告诉我们,这个人是个小人,因为他叫“岳不群”。

你跟你的好哥们儿一起联合创业,却不分边界,觉得大家是好哥们儿,就一定得是一派的,要互相支持—不管什么事情,你都得支持我,你怎么可以反对我?但是,如果明明是你不对,他为什么不能反对你呢?因为彼此是同学、朋友,你就要求对方总要跟你保持一致,哪怕你们在私下里吵翻天,但在公司里,在公开场合中,对方就是不能反对你,要互相维护,这都是“小人党而不群”的做法。“君子群而不党”,就是“我们虽然是好朋友、好哥们儿,但是在意见不一样的时候照样可以讨论”。

这三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建立团队的三个原则。如果你能把这三个原则吃透,并贯彻执行,那么你跟谁合作都是一样的。建议你好好读一读《论语》,其中蕴含着很多智慧之语,对你创业、与人交往都大有益处。

和同学、朋友共同创业的一个核心要点是,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立边界,不能因为感情好,就模糊了彼此的界限,要做好分工,相互尊重,如此才能长久友好地合作下去,否则最终只会分道扬镳,更有甚者关系破裂。

作为公司创始人,具体要干哪些活?

提问

您怎么定义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您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您和您的团队是怎样的相处模式?能不能分享一下?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我的模式对你未必有用。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对我这个行业、我这个公司、我身边的那些人来说,我的模式恰好有用。所以,我的经验只能参考,不能复制。

我在团队中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有三件。

第一是指明方向。在公司里,我是指明方向的人。“我们要用知识来为人和组织赋能”,这是我们的宗旨,我一直在说,走到哪儿都说,我向所有的员工解释,向所有的客户解释,在所有的演讲场合解释。“我们要带领3亿国人,每人每年读50本书”,这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不断在倡导的。所以,大家觉得跟我在一起做事,方向是明确的。

第二是充分信任他人。在公司里,我始终相信他人的潜能。我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是被大量事实教育出来的。很多过去我根本瞧不上的员工,离开我们公司以后,有的自己创业,干得很好;有的去了别的公司,也干得很好。这就说明一件事,就是那些员工在我这个地方被委屈对待了。我根本没有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所以,我们要打心底相信他人的潜能。 我们和其他人比起来,在智商上没有多大差别,千万不要觉得你是公司创始人,就比别人聪明了很多。 当一个人的权力特别大的时候,其表现跟额叶受损患者的症状有点像,会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比别人都聪明一点,其实只是权力在膨胀罢了。你要知道你的员工可以做出比你聪明得多的决策,而且只有你的员工才原原本本地知道事物的原貌。作为一个领导者,你高高在上,视角本身就是变形的。所以,如果你觉得你每一句话都必须被尊重、被执行,团队才有执行力,那你的公司就很危险了。

第三就是不断地辅导他人成长。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辅导并不意味着我比你强”。虽然我不比你强,但我照样可以辅导你。我会通过提问的方法不断地去提升员工的觉悟,提高他的自我认知,了解自我责任。一个人能不能把一件事干好,就这两个要素最重要:一个是自我认知,他清不清楚自己所在的环境如何,了不了解自己的现状;另一个就是自我责任,他知不知道这件事是需要他来做的。所以,我的任务就是告诉所有员工,这事需要你来做,你是这方面的专家,你来问我怎么做,我不知道。我的公司在上海,我人在北京,我就不在公司上班,每个月大概去一次上海。每次去了,很多人就会找我汇报工作:樊老师,你看这个能不能做,那个能不能做。我一般的回答就是:我不知道,你自己看,你自己选,你自己负责,亏了算我的,赚了算你的。因为作为管理者,你要去替团队承担责任,你要允许团队犯错。

以上就是我在公司里承担的最重要的责任。当然,我也有具体的工作,就是每周讲好一本书。这就是我在做的事。

怎么做才能获得更多的客户?

提问

我是做企业融资的,虽然路已经走通了,但是在获取客户上遇到了“瓶颈”,现在有什么比较有效的获取更多客户的方式吗?

我讲过一本书叫《增长黑客: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成长》,里面讲了一个增长漏斗模型。首先你要让顾客知道你,然后让顾客愿意尝试你的产品,顾客尝试完了产生销售,销售完了产生顾客分享。不管是做app还是做网站,你都可以去研究一下以上每个环节的数据,看看哪个环节做个微小的调整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每天进行实验,厉害的人一周内可能同时进行五六项实验,一两周之后,每一项都有相应数据,拿数据来对比,看哪个方式更有效。只有采用这种方法,你才能保证你有十倍速的客户增长,这就是《增长黑客: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成长》的一个基本思路。

把你们的价值链梳理一下:有多少人知道你们,有多少人尝试过,有多少人花了钱,有多少人跟别人分享了。其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做到十倍增长。所以,做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快,快速地试。好多公司不去试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创业者本人或合伙人团队太骄傲,骄傲地以为自己的经验最有用。实际上,你找一个陌生人,找一个年轻人来做这件事,可能改一句广告语,销售数据就翻了几倍;或者调整一下页面,减少几个按钮,销售数据就翻了几倍。这都需要用数字来说话,而不是靠主观判断,觉得怎么样就怎么样。工具的作用就在这儿。

经济大环境受影响,中小企业怎么突围?

提问

最近几年经济环境复杂,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非常大,您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建议?

这个问题很大,但总体来讲,经济的大环境和企业的微观环境是两回事。很多企业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崛起的,因为只有这时候人们才会开始思考。经济环境太好,大家随趋势一起下海,只要投资就能赚钱,也就不会出现伟大的企业。只有在这种经济发展趋缓,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我们才会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用创新来解决问题,实现逆势翻盘或崛起。所以,我不觉得中小企业要把“经济形势不好”挂在嘴边,那个跟你没什么关系。经济环境不好,难道周围的人就不花钱了?实际上大家花钱还是蛮多的,只不过他们花钱的方式变了。比如,现在很多人选择去直播间里买东西,而不去商场里买东西了。

在经济发展趋缓的时候,企业竞争力尤为重要。这个时期还是优胜劣汰的重要时刻,那些竞争力差的企业被大量淘汰,而那些竞争力强的企业则能坚持下来,熬过这个艰难的时期,它们就可能会迎来最好的时候了。所以,在经济发展趋缓的时候,中小企业要好好挖掘自身的潜力,苦练内功,合理化流程,把控好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在优胜劣汰的经济环境中生存下来。

对中小企业来讲,最重要的事是专注于自身价值的增长。具体的建议都写在《低风险创业》里了。中小企业要界定清楚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专注于这个问题,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同时要不断发现新问题,以及不断寻找最优解决方案,这样企业就可以不断发展升级。

中小企业还要始终坚持“反脆弱”原则,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这样无论未来的环境变得是好还是不好,都能够有收益。这就要把握好非对称交易的机会,用固定或很少的成本去获取尽可能多的收益。只要多次进行这种非对称交易,中小企业就一定能够赚到钱。

但是,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搞明白这条曲线,囤了很多固定资产。要知道,固定资产越多,企业的生命力就越脆弱,只要外部环境发生一点点改变,企业就岌岌可危。运气好了,可以赚一点点有限的钱,而一旦赔钱了,就可能一直赔下去,像个无底洞。因此,中小企业需要把自己的营收曲线调整成非对称交易的曲线,成本有底线,收益却可能会无穷。

对整个团队影响最大的,

是团队管理者的气质和价值观,

是管理者能否鼓动起

每个团队成员内心的动力。

樊登 输出书单 N o .01 职场生存

《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

(英)伊恩·莱斯利 著

《权力:为什么只为某些人所拥有》

(美)杰弗瑞·菲佛 著

《创始人:新管理者如何度过第一个90天》

(美)迈克尔·沃特金斯 著

《认同:开启高效协作的密码》

(美)西蒙·道林 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美)史蒂芬·柯维 著

《向前一步》

(美)谢丽尔·桑德伯格 著

《商业的本质》

(美)杰克·韦尔奇,(美)苏茜·韦尔奇 著

《终身成长》

(美)卡罗尔·德韦克 著

《能力陷阱》

(美)埃米尼亚·伊贝拉 著

《高绩效教练》

(英)约翰·惠特默 著

《低风险创业》

樊登 著

《联盟: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变革》

(美)里德·霍夫曼,(美)本·卡斯诺查,(美)克里斯·叶 著

《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变得更美好》

(美)简·麦戈尼格尔 著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美)詹姆斯·卡斯 著

《基因传》

(美)悉达多·穆克吉 著

《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

(美)罗宾·蔡斯 著

《反脆弱》

(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著

《掌控谈话》

(美)克里斯·沃斯,(美)塔尔·拉兹 著

《关键对话》

(美)科里·帕特森,(美)约瑟夫·格雷尼,

(美)罗恩·麦克米兰,(美)艾尔·史威茨勒 著

《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

(美)亚当·格兰特 著

《指数型组织:打造独角兽公司的11个最强属性》

(加)萨利姆·伊斯梅尔,(美)迈克尔·马隆,(美)尤里·范吉斯特 著

《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课》

(美)罗伯特·史蒂文·卡普兰 著

《精益创业》

(美)埃里克·莱斯 著

《吸金广告》

(美)德鲁·埃里克·惠特曼 著

《疯传》

(美)乔纳·伯杰 著

《樊登讲论语》

樊登 著

《增长黑客: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成长》

(美)肖恩·埃利斯,(美)摩根·布朗 著

复盘时刻

01

接受不确定性,并且学会和不确定性共舞。

02

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帮助员工成长,那么深度谈话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03

员工的执行力往往等于领导的领导力。

04

如果你觉得痛苦,觉得不舒服,那是因为你在学习,在成长。

05

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提高员工的水平,帮助员工成长。你能够培养多少人,决定着你自己有多成功。

06

一个了不起的企业首先看重的一定是员工的成长,员工有创业的动力,有成长的愿望,他才能更高效地去工作、去生活,才能给你创造更多的价值。

07

你的客户是否认同你,不取决于你对他的态度,而取决于你对他有没有价值。

08

我们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变得特别脆弱。

09

风险和收益之间永远都有一个最大的变量—能力。

10

多多尝试,不断地试,直到找到一件能让你心潮澎湃并乐此不疲的事,那就坚持做下去,或许那就是你生命的意义所在。

11

我们不需要为别人的眼光而活,只需要保证自己每天都在进步。

12

如果你总是在害怕,不愿意自己迈出第一步,而是希望其他人把你踢出去,人生的可能性就是有限的。

13

“睡后收入”不能靠突发灵感,而要靠不断地摸索、打拼,找到正确的方向,寻找边际成本更低的收入模式。

14

一辈子走过来,总得换几个搭档,这是正常的。

15

管理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

16

招人,一定要招有热情、有理想、能跟你一起改变世界的,而不是招那些把眼光放在待遇、薪资上的。

17

如果你能够准确说出并尽量满足那个需求,你们的矛盾就会消失。

18

一个人的共情力越强,越能够理解他人、感知他人,就越容易设计出良好的产品。

19

和同学、朋友共同创业的一个核心要点是,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立边界,不能因为感情好,就模糊了彼此的界限,要做好分工,相互尊重,如此才能长久友好地合作下去,否则最终只会分道扬镳,更有甚者关系破裂。 CO5rAHhN8Ih7ogLdo+0oGdbQbhfQwLo+CI+6c7L+n2c8IKwtiNc2xbe2a9Fps4z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