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谷神不死

谷神 不死 ,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注释】

①谷神:“道”的别称。高亨说:“谷神者,道之别名也。”《尔雅·释言》:“穀,生也。”《广雅·释诂》:“毂,养也。”毂通“谷”。谷神者,生养之神。但严复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提出:谷,形容“道”虚空博大,像山谷;神,形容“道”变化无穷,很神奇。

②死:终焉。但“死”仅是事物转化的一个临界点,当它突破了临界点就会转化成别种事物,故又云“不死”。

③玄牝:“道”的又一个别称。“牝”的本义是指雌性鸟兽,因雌性在生物系统中担负着妊娠的重任,故老子借用这一形象比喻“道”之生息不灭。

④门:产门。

⑤根:本源。

⑥勤:尽头、穷竭。

【译文】

萌生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存在的,就像孕育万物的玄妙母体。玄妙母体的产门,就好比天地的本源。它绵绵不绝,永不止息,看不到,其效用却无穷无尽。

【阐说】黄元吉《道德经讲义》

修炼一事,只缘人自有身后,气质拘于前,物欲蔽于后,犹精金良玉,原无瑕疵,因陷于污泥之中,而金之精者不精,玉之良者不良,所以欲复原形,非用淘汰之力,琢磨之功,不能还乎初质也。太上示人下手之功曰:“谷神不死。”何以为谷神?山穴曰谷,言其虚也;变动不拘曰神,言其灵也。不死,即惺惺不昧之谓也。人能养得虚灵不昧之体,以为丹头,则修炼自易;然而无形无影,不可捉摸,必于有声有色者而始得其端倪。古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何以谓之玄?玄即天也。何以谓之牝?牝即地也。天地合而玄牝出,玄牝出而阖辟成,其间一上一下,一往一来,旋循于虚无窟子,即玄牝之门也。孔子曰“乾坤,其易之门”,不诚然乎?第此门也,是阴阳往来之路,天地造化之乡,人物发生之地,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凡人顺用之则为死户,圣人颠倒之则为生门。人欲炼丹以成长生久视之道,舍此玄牝之门,别无他径也。非天地之根而何?修士垂帘观照,混沌无知时,死凡心也。忽焉一觉而动,生道心也。所谓静则为元神,动则为真意。是其中胎息一动,不要死死执著丹田,必于不内不外间,观其升降往来,悠扬活泼,即得真正胎息矣。古人云“出玄入牝”,是出非我本来面目,入亦非我本来面目,惟此一出一入间,中含妙谛,即虚灵也。所谓真阴真阳,形而为真一之气是也。天地之根,岂外此乎?要之,谷神者,太极之理;玄牝者,阴阳之气。其在先天,理气原是合一;其在后天,理气不可并言。修道之人欲寻此妙窍,着不得一躁切心,起不得一忽略念。惟借空洞之玄牝,养虚灵之谷神,不即不离,勿忘勿助,斯得之矣。故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发育万物。圣人以有而形无,实而形虚,显呈此至隐至微之一物,曰谷神。谷神者,空谷之神,问之若答,应焉如响,即不死也。其在人身,总一虚灵不昧之真。自人丧厥天良,谷神之汩没者,久矣!后之修士,欲得谷神长存、虚灵不昧,以为金丹之本、仙道之根,从空际盘旋,无有把柄;惟从无欲观妙、有欲观徼下手,有无一立,妙徼齐开,而玄牝立焉。故曰:“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总要精气神三者打成一片,方名得有无窍、生死门。否则为凡窍,而无一元真气存乎其中——虚则落顽空,实则拘形迹,皆非虚灵不昧之体。惟此玄牝之门,不虚不实,即虚即实,真有不可名言者。静则无形,动则有象,静不是天地之根,动亦非人物之本,惟动静交关处,乃坎离颠倒之所,日月交关之乡,真所谓天根地窟也。学人到得真玄真牝,一升一降,此间之气,凝而为性,发而为情,所由虚极静笃中生出法相来。知得此窍,神仙大道尽于此矣。其曰“绵绵若存”者,明调养必久,而胎息乃能发动也;曰“用之不勤”者,言抽添有时,而符火不妄加减也。人能顺天地自然之道,则金丹得矣。

【拓展阅读】王弼《道德经注》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处卑而不可得名,故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门,玄牝之所由也,本其所由,与极同体,故谓之天地之根也。欲言存邪,则不见其形,欲言亡邪,万物以之生。故绵绵若存也,无物不成,用而不劳也。故曰用而不勤也。〉 xEjb3t2h3t24TcPOJQv6mEhlkCy7l3g3QTxqUrBzrV9ObOzn7ROuqkbpIkX2tsZ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