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功成弗居

天下皆知美 之为美,斯恶 已;皆知善 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 处无为 之事,行不言 之教;万物作 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①美:一切美好的事物。

②恶:一切丑恶的事物。

③善:正确。

④音声:单音曰“声”,多声合奏曰“音”。可参看汉代郑玄《礼记·乐记》。

⑤圣人:可成为天下楷模之人。

⑥无为:不妄加干涉,不过度干涉。

⑦不言:不强制。

⑧作:萌芽、兴起。

⑨恃:强加。

⑩去:失去。

【译文】

百姓都知道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有丑恶事物的存在;也都知道正确的事物之所以能称为正确的,是因为有不正确的事物存在。就像“有”和“无”是相互转化的,“难”和“易”是相辅相成的,“长”和“短”是相互显现的,“高”和“下”是相互充实的,“音”和“声”是相互谐调的,“前”和“后”是相互跟随的(世间之事物无不如此)。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思想来看待万事万物,用“不言”的方式来教化众生;任由万事万物自然兴起、衰败,而并不人为地进行过度干预;任其发展而不占有,任其所为而不强加干预,即使最终有所成就也不会自居其功。因为不居其功,故无所谓失去。

【阐说】黄元吉《道德经讲义》

古云:“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原是药王。”又曰:“穷取生身受命初,莫怪天机都泄尽。”由此观之,足见受命之初,浑然天理,无有瑕疵。彼说美说恶,说善说丑,皆为道之害也。夫道究何状哉?在儒家曰“隐微”,其中有不睹不闻之要;释家曰“那个”,其中有无善无恶之真;道家曰“玄关”,其中有无思无虑之密。大道根源,端本于此。一经想象,便落窠臼;一经拟议,便堕筌蹄。虽古来神仙,赞叹道妙,曰美曰善,要皆恍惚其象,非实有端倪。盖以为善也,就有恶对;以为美也,就有丑对。又况美在是,恶亦在是;善在是,丑亦在是。此殆后天阴阳,有对待,有胜负、参差,而非先天一元之气也。故太上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是知人不求虚无一气,而第言美之为美、善之为善,是亦舍本而逐末也。

太上特示下手之工,为大众告曰:凡人打坐之始,务将万缘放下,了无一事介于胸中,惟是垂帘塞兑,观照虚无丹田,既凝神又调息,既调息又凝神,如此久之,神气并成一团,顷刻间入于杳冥之地,此无为也;及无之至极,忽然一觉而动,此有为焉。我于此一念从规中起,混混续续、兀兀腾腾,神依气立,气依神行,无知有知,无觉有觉,即玄牝之门立矣。由是恪守规中,凝神象外。一呼一吸,一往一来,务令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即天地人物之根,圣贤仙佛之本,此最为吾道家秘密天机,不容轻泄者也。

修士行持,与其求之无极,不可捉摸,何若求之阴阳,更有实据?经曰有无相生,不过动而静,静而动,出玄入牝,燮理阴阳者也。难易相成,不过刚而柔,柔而刚,鼎炉琴剑,一烹一温也。长短相形,即出入呼吸,任督往来,前行短、后行长之谓也。高下相倾,即火在上而使之降,水在下而使之升,上下颠倒,坎离之妙用也。音声相和,即神融气畅,百脉流通,不啻鸣鹤呼群,同声相应,不召自来也。前后相随,即子驰于后,午降于前,乾坤交媾,和合一团,依依而不舍也。此数者皆由后天之阴阳,而返乎先天之无极也。圣人知道之本原冲漠无朕,浩荡无痕。其处事也,则以无为为尚,而共仰恭己垂裳之风;其行教也,则以不言为宗,而自寓过化存神之妙。圣人作而万物睹,又何难之有哉?自此耕田凿井,被生成而竟忘其行;开源节流,勤化导而并化其迹。即使功满乾坤,名闻天下,而圣人若耻为虚名,未尝有实绩也。夫岂若《书》云:汝惟不矜不伐,天下莫与争能争功者,尚有弭人争竞之想哉?此殆归于神化之域、淡定之天,一惟自适其乐,而不忘自得之真。古言视富贵如浮云,弃功名如敝屣者,其斯之谓欤?虽然,道成德自立,实至名自归。圣人纵不居功,而天下后世,咸称道不衰。是不言功而功同日月,不言名而名重古今。夫惟弗居,是以不去也。

学者须从虚极静笃中,养出无美无善之真出来,才算修炼有本。其道惟何?玄关窍也!舍此则无生矣。修道者舍此玄关一窍,别无所谓道矣!如以美善为道,亦属后天尘垢。太上以此言警之,望人因流而溯源也。不然,美善之称,亦三代以下之君子,又乌可厚非哉?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阳非道,阴亦非道,道其在阴阳之间乎!又况道者理也,阴阳者气也。理无气不立,气无理不行。单言道,实无端倪可状,惟即阴阳发见者观之,庶确有实据。此章言无善无美之真,直抉大道根源,望人端本立极,以为修身治世之基。有无易难数句,是教人由有对待之阴阳,返乎真一之气。其中又教人从有无相入处,寻出玄关一窍,为炼丹之本根。至于守中养丹,阳生活子,运转河车,亦无不层层抉破。惟圣人直指其源,故恭己无为,不言而信,虽有生有为,而在己毫无德色。迨至功成告退,视富贵为不足重轻,非圣人孰能与于斯学?学者玩索而有得,非但下手有基,即通天亦有路矣。他注云:“天下皆知美善之所以为美善,则自不为恶与不善矣。”此讲亦是。但太上之经,多在源头上说,不落二乘。

【拓展阅读】王弼《道德经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美者,人心之所乐进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偏举也。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明数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自然已足,为则败也。智慧自备,为则伪也。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 snTnTX/LDpOGy2BINExJRnxGZjnlMBVbtnT1L+ZNX4o5X490Ev+YdHs+5k4xl3N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