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章
营魄抱一

载营魄抱一 ,能无离乎?抟气 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 ,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 ,能无雌 乎?明白四达,能无知 乎?生之畜 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注释】

①载营魄抱一:载,助语词,相当于“夫”;营魄,魂魄;抱一,合一。一即道,《说文·一部》:“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②抟气:集气。抟,同“专”,结聚的意思。

③玄览:深入观察。

④天门开阖:天门,指人的耳、目、口、鼻等感官;开阖,动静、变化和运动。河上公注曰:“治身,天门谓鼻孔,开谓喘息,阖谓呼吸也。治身当如雌牝,安静柔弱,治国应变,和而不唱也。”

⑤雌:指柔弱、宁静、谦下。如本书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⑥知:通“智”,指智识。

⑦畜:畜养、繁殖。

⑧“生之畜之……是谓玄德”句:此句与第五十一章存在重复,且表述意思前后不连贯,有学者认为可能是错简重出。

【译文】

我们的魂魄可以和“道”合为一体而不分离吗?我们吸纳天地精气后可以像婴儿那般纯净而无所欲求吗?我们清除心中杂念、反省自身时可以做到再无瑕疵吗?我们爱民治国能始终坚持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我们的感官与外界接触时,能始终保持宁静柔顺吗?我们了解天下事理,可以不采用心机手段吗?万物繁衍生长的规律是让万物繁衍生长却不约束占有,助其繁衍生长却从不自恃己功,生长繁盛后也不主宰掌控它们,这就是“道”的体现,又谓之“玄德”。

【阐说】黄元吉《道德经讲义》

此章开口即说炼精化气之道。既得精气有于身,既要一心一德,而不使偶离;离则精气神三宝各分其途,不能会归有极以为炼丹之本。故太上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夫营者,血也。血生于心、魄藏于心,其必了照丹田,一心不动,日魂方注于月魄之中,月乃返而为纯乾。此由心阳入于肾阴,神火照夫血水,虽水冷金寒,却被神火烹煎,而油然上升,自蓬勃之不可遏。至人知此玄牝为天地之根,于是一呼一吸间,微阳偶动,即一眼觑定,一手拿住,运一点己汞以迎之,左旋右抽,提回中田,凝聚不散,即载魄而返,抱一而居,不片刻间,而真阳大生,真气大动矣。由是运行河车,由虚危穴起火,引至尾闾,敲九重铁鼓,运三足金蟾,上升于顶,俱要一心专注,不贰不息。及至升上泥丸,牟尼宝珠已得,若不于此温养片刻,则泥丸阴精不化,怎得铅汞融和,化成甘露神水,以润一身百脉?既温养泥丸矣,复引之下重楼、入绛宫,即午退阴符也。但进火之时,法取其刚,非用乾健之力,真金不能自升;退符之候,法取其柔,非以柔顺之德,阳铅依然散漫,不能伏汞成丹。故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其意教人于阴生午后,一心朗照,任其气机下降,如如自如,了了自了,却不加一意、用一力,此即坤卦柔顺利贞,君子修行之道也。至降宫温养,送归土釜,牢牢封固,惟以恬淡处之,冲和安之,一霎时间,气息如无,神机似绝,此致柔也。温养片晌,神气归根,自如炉中火种,久久凝注,不令纷驰,自然真气流行,运转周身,一心安和,四肢酥软,不啻婴儿之体,如絮如缕,有柔弱不堪任物之状,此足征丹凝之象。从此铅汞相投,水火既济,又当洗心涤虑,独修一味真铅。苟心一走作,丹即奔驰,不惟丹无由就,即前取水乡之铅,亦不为我有。《清净经》云:“心无其心,物无其物。空无所空,无无亦无,湛然常寂。”又何瑕疵之有?故曰:“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倘外丹虽得,内照不严,则人欲未净,天理未纯,安得一粒黍珠,虚而成象?到得丹有于身,犹须保精裕气以成圣胎。虽然,其保精也要顺自然,其裕气须随自在。此不保之保胜于保,不裕之裕胜于裕。否则,矜持宝贵,鲜不危焉。夫以丹为先天元气,无有形状,何须作为!若执迹象以求,未免火动后天,而先天大道亡矣。故曰:“爱民治国,能无为乎?”民比精也,国喻气也。治世之要,推恩以爱民。立法治国,霸者之欢虞小补,大远乎王者的无为而治。重熙累治,气象所争,在有为无为间耳。治身之道,以精定为民安,以气足为国富。炼己则精定,直养则气足,极之浩然刚大,充塞两间,亦若视为固有之物,平常之端,不矜功能,不逞才智,浑浑沌沌,若并忘为盈满者然,无为也而大为出焉矣。学人到此,精盈气足,养之久久,自然裂顶而出,可以高驾云霞,遨游海岛,视昔之恪守规中、专气致柔者,大有间矣!故曰:“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此言前日调神养胎,不能不守雌也;而今则阳神充壮,脱离凡体,冲开天门,上薄霄汉,诚足乐也,气何壮乎?到此心如明镜,性若止水,明朗朗天,活泼泼地,举凡知觉之识神,化为空洞之元神矣。前知后晓,烛照靡遗,此明明白白,所以四达而不悖也。然常寂而常照,绝无寂照心;常明而常觉,绝无明觉想。殆物来毕照,不啻明镜高悬,无一物能匿者焉。而要皆以无为为本,有为为用。当其阳未生,则积精累气以生之;及其阳已生,则宝精裕气以蓄之。迨其后留形变世,积功累仁,虽生而不夸辅育之功,为而不恃矜持之力,长而不假制伏之劳。一劫此心,万劫此心,真可谓天上主宰,分司造化之权,是以谓之“玄德”。

此将筑基得药、炼己还丹、脱胎得珠,九节功夫,一一说出,要不外虚极静笃,含三抱一,恍惚杳冥为主,自守中以至还丹,皆离不得浑有知于无知,化有为于无为。夫以先天一元真气,隐于虚无,不在见见闻闻之地,人能泯其知觉,去其作为,则一元真气常在。故太上曰: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杳兮冥,其中有精。此可知,道生天地,原是浑浑沌沌,无可拟议,惟浑其神智,没其见闻,道即在其中矣。倘起大明觉心,则后天识神应念而起,已非先天元神。故必恍惚中求,杳冥中得,修士其亦知所从事矣。

【拓展阅读】王弼《道德经注》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犹处也。营魄,人之常居处也。一,人之真也。言人能处常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无离乎?则万物自宾矣。〉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 〈抟,任也。致,极也。言任自然之气。致至柔之和,能若婴儿之无所欲乎?则物全而性得矣。〉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玄,物之极也。言能涤除邪饰,至于极览,能不以物介其明、疵之其神乎?则终与玄同也。〉 爱国治民,能无知乎? 〈任术以求成,运数以求匿者,智也。玄览无疵,犹绝圣也。治国无以智,犹弃智也。能无以智乎,则民不辟而国治之也。〉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天门,天下之所从由也。开阖,治乱之际也,或开或阖,经通于天下,故曰“天门开阖”也。雌应而不倡,因而不为,言天门开阂能为雌乎?则物自宾而处自安矣。〉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言至明四达,无迷无惑,能无以为乎?则物化矣。所谓道常无为,侯王若能守,则万物自化。〉 生之, 〈不塞其原也。〉 畜之。 〈不禁其性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不塞其原,则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则物自济,何为之恃?物自长足,不吾宰成,有德无主,非玄而何?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KxwR0QOBSRJpISrRl6zwJOkB8OoWc376QvfBhzK3YlMnrjoijXHE7ZlEwuzbWC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