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学之前

(小戏曲)

时间: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

地点: 无锡西郊张葆成家。

人物: 胡壹修——50岁左右,男,胡氏公学校董主席,上世纪初与胞弟胡雨人一起,为无锡乡区新学先行者。

张葆成——16岁左右,男,胡氏公学当年毕业生。

张母——50岁左右,女,张葆成的母亲。

【音乐声中,光启。

【张葆成家。

【一桌两椅,另有一些农具及日常用物摆放一旁。

【胡壹修内唱:“行色匆情意真喜气洋洋——”,上。

【胡壹修拄文明棍、拎公文包,一派上世纪三十年代文人、士大夫气派。

胡壹修:(接唱)

为学生也为我胡氏学堂。

本月里毕业生三十多人,

去上海去北京奔向四方。

众学生众家庭各不一样,

摸情况做家访仔细思量。

看过来众学生皆是欢喜,

不由我展愁眉心气顺畅。

现将要走访学生张葆成,

他是个寒门子弟寡母养。

(上前,敲门)张葆成,在家吗?

【张葆成,上。

【张葆成开门,见是胡壹修,亦惊亦喜。

张葆成:胡先生?!您……来了?请、请坐。

胡壹修:(进门)你一人在家?

张葆成:我姆妈给人做短工去了。(恭敬地递过一碗茶)胡先生,您喝茶。

胡壹修:(接茶,打量一旁农具)你在干这些?

张葆成:我把它们整理一下,以耕田种地。

胡壹修:耕田种地?!那么,北京朝阳大学法科班,你不去上学了?

张葆成:胡先生,我、我……

胡壹修:你情况我晓得一些,到底怎样打算,说给我听,好吗?

张葆成:胡先生……(唱)

我五岁失怙无父亲,

姆妈养我太艰辛。

风里雨里熬岁月,

供我读书到如今。

我今已有十六岁,

腰身渐壮已成人。

回报妈妈正当时,

改善家境担责任。

若是继续上学去,

妈妈将负担更重儿心疼。

左思右想我决定,

死了上学这条心……

胡壹修:张葆成,你是个有孝心的孩子,我没看错你。这样吧,你把北京朝阳大学法科班的录取通知书,给我看看,怎么样?

张葆成:好的。(从一旁藤箱里拿出通知书,递过)胡先生,您看吧。

胡壹修:(叹)能得到这份通知书,不简单哦!你不想上学,还把它保管得这样好,说明你心犹不甘,对不对?

张葆成:(伤感地)胡先生……

胡壹修:你不愿读书是假,被逼无奈是真,对不对?

张葆成:(哽咽地)胡先生……

胡壹修:葆成同学——(唱)

薄薄一张通知书,

得来真正费功夫。

朝也读来晚也读,

学生们就是凭它开新局。

今天你来难葆成,

只因铜钿在作恶!

葆成今天暗落泪,

心中他该多痛苦。

张葆成:胡先生……

胡壹修:葆成啊,我今天是来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呢。

张葆成:好消息?

胡壹修:前几天,我从上海办事回无锡时,碰上了你的远房舅舅阿贵。得知你要到北京朝阳大学读书,他高兴得不得了,就托我带给你八只贺礼光洋。喏,你看。(拿出银元)

张葆成:是我在上海做工人的那个远房阿舅吗?

胡壹修:对的。

张葆成:太好了!

胡壹修:我也为你高兴呢,再凑上两只贺礼光洋吧!(把十块银元一齐放在对方手中。)

张葆成:……胡先生,您的两只光洋,学生我不敢收,请您收回吧!

胡壹修:你嫌两只光洋少了?

张葆成:学生我不敢,是因为你也不富裕,一直往公学里补贴铜钿的。

胡壹修:哈哈哈!放心吧,我有的是铜钿,你尽管收下好了!(强按住对方双手)

【张葆成犹豫着,收下了所有银元。

张葆成:胡先生,这、这……

胡壹修:这下好了,你的学费就解决了。到北京朝阳大学后,我希望你再找点零工做做,一定把书念完。怎样?

张葆成:学生我记住了。

胡壹修:你不用担心家里的母亲,我和大家会关心她的。

张葆成:谢谢胡先生。

胡壹修:葆成啊!(唱)

别再说一钱难倒英雄汉,

请记住人有志向可顶天。

雄心伴你渡难关,

浑身是胆压不弯!

张葆成:(唱)

听着先生一席谈,

心中乌云全飘散。

坚定信心往前走,

天大困难敢登攀。

(白)胡先生,您的话,学生我……全记住了。

胡壹修:好!再见。

张葆成:(含泪)再见。

【张葆成挥手,恭送胡壹修下。

【张母,上。

张母:(唱)

长年在外打短工,

依旧满面含春风。

只盼儿子有出息,

怎怕酸甜苦辣痛?

张葆成:(迎上)姆妈,你回来了?

张母:回来啦。(坐下,见桌上茶碗)成儿,家里来客人了?

张葆成:是公学董事会主席胡先生来了,刚刚离去的。

张母:胡壹修先生?他来做啥呢?

张葆成:姆妈,远房舅舅阿贵听说我要上北京朝阳大学,就托从上海来来回回的胡先生先生,送来了八只光洋。胡先生呢,也加了两只光洋给我。你看——(亮出那十只光洋)

张母:啊?!这么多的光洋啊!

张葆成:是的。

张母:壹修先生是这么说的吗?

张葆成:不错,胡先生是这么说的。

张母:啊……(拿起银元,细细地打量,感叹地)成儿啊,壹修先生是真正的好人哟……

张葆成:姆妈,我早就晓得的。

张母:……你是不知道的,他还爱骗人,骗你、骗我……

张葆成:什么?!胡先生骗你、骗我?

张母:对的。他骗了我们娘儿俩。

张葆成:为什么呢?

张母:他在用这八只光洋骗人……

张葆成:我听不懂姆妈你的意思。

张母:你说说,这光洋是不是阿贵舅舅送的……

张葆成:胡先生刚才亲口说的,是阿贵舅舅送的。

张母:孩子啊,这八只光洋,加上这两只,跟阿贵舅舅一定都没有关系,全是壹修先生送的。

张葆成:是吗?!

张母:成儿,我拿一封信你看看,就知道了。(从一旁日常用物中拿出一封信。)

张葆成:(看信,惊讶地)这是阿贵舅舅的信?半年前去江西瑞金时给你寄来的?

张母:是的,阿贵舅舅已去了江西,当红军闹革命了。

张葆成:啊……

张母:成儿,你说说,这光洋还会是阿舅从上海捎来的吗?

张葆成:不会的。

张母:壹修先生为啥这么做呢?

张葆成:是啊,他为啥这么做呢?

张母:成儿啊——(唱)

壹修先生是好人,

真心实意帮我们。

弯弯绕绕想办法,

爱护我们自尊心。

谁知舅舅有变化,

他的“谎言”失了灵。

感谢壹修好先生,

让我热泪沾衣襟。

张葆成:姆妈,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张母:成儿,壹修先生的光洋,我们还是退还给他,好吗?

张葆成:好的!

张母:我就是砸锅卖铁、做牛做马,也要让你上完北京朝阳大学!

张葆成:姆妈,你放心,我还可以勤工俭学呢!通过今天的事,我下定了上学的决心,再也不动摇了!

张母:走,咱娘儿俩还光洋去!

【母子俩,欲下。

【胡壹修,上。

胡壹修:(唱)

学校事务太庞杂,

有事即办效果佳。

再给葆成一书信,

送上一程无偏差。

(白)张葆成——

张葆成:(迎上)胡先生?——姆妈,胡先生先生来了!

张母:壹修先生来啦?快,请坐。

胡壹修:好,你们好。葆成,我是来给你送一份推举信的。

张葆成:推举信?

胡壹修:(拿出信件)你看——(唱)

朝阳大学一教师,

以前是我一同志。

刚才回校看书信,

他的现状我才知。

我修一书你带上,

日后对你有帮持。

因我下午即外出,

一月之后才回锡。

书信赶快送过来,

不能耽搁好事体。

(笑)哈哈哈哈……

张葆成:(恭敬地接过书信)谢谢胡先生……

张母:壹修先生,谢谢您啊!

胡壹修:你们母子俩不用谢了。葆成啊,你好自为之吧!

张葆成:……学生我记住了。

胡壹修:好的,咱们就再见!

张葆成:……再、再见……

【胡壹修欲下。

张母:壹修先生,请你留步。

胡壹修:还有啥事体吗?

张母:有的!

胡壹修:什么事体?说吧!

张母:壹修先生,谢谢你对我儿葆成的关心。谢谢!您的两块光洋贺礼,我们收下。但这八块资助的光洋,我们不能收,份量太吃重了。

胡壹修:阿嫂,你弄错了,这八块光洋,是阿贵舅舅送给葆成的,我已经对葆成说清楚了。

张母:壹修先生,我没有弄错,你不要再好心骗我娘儿俩了!

胡壹修:骗你们?

张母:请您看看这信,就晓得了。(递信。)

胡壹修:(看信,后)……啊!是这样的啊……真没想到呢,阿贵早就去了江西瑞金。嘿嘿……

张母:(递上银元)壹修先生,谢谢你!

胡壹修:(挡回银元)阿嫂,你别急。我这么弯弯绕绕一下,只是想帮着张葆成一把啊!

张葆成:胡先生,你对我的帮助太多了。(唱)

许多年来免学费,

先生对我帮助大。

张母:(接唱)

外姓子弟你教学,

胡氏公学顶瓜瓜!

胡壹修:(接唱)

能得英才而育人,

圣贤诤言义无价。

张母:(接唱)

乡区办学带头人,

无锡人人把你夸。

张葆成:(接唱)

节衣缩食办学校,

双鬓你已染白发。

胡壹修:(接唱)

言而有信结硕果,

乡区育人天地大。

母子:(合唱)

咱们母子感恩你,

退回光洋请收下。

【母子俩跪下。

胡壹修:(忙扶母子)快、快起来!阿嫂,我是真心资助葆成的,请别再推辞了。

张母:壹修先生,请相信,我就是做牛做马,也会让葆成读完大学的。(再次递上银元)壹修先生,收回这八块光洋吧!

胡壹修:(感动地)(唱)

阿嫂言行多感人,

阿嫂品格多坚贞。

做人须得有骨气,

我今没有看错人!

再来绕它一个弯,

让她母子来应承。

(白)阿嫂,这样吧!这八块光洋算是我今日借给学生张葆成的,待他大学毕业之后,再归还于我,怎么样?

【母子一震,相互目光交流。

张母:(同意地)好!这样好!到时一定归还!

张葆成:好,我要双倍归还。

张母:成儿,我们快谢谢壹修先生。

【母子再次跪在胡壹修面前。

胡壹修:快快起来,不用谢我了!我胡壹修何德何能啊?(扶起母子)现如今,放眼全国,我华夏大地可谓是风雨飘摇、民不聊生啊,咱们应该按照周恩来先生所说的来做吧!

母、子:周恩来?

胡壹修:对,周恩来,他是咱们淮安人,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学生张葆成,拿过笔墨来——

张葆成:好!

【张葆成拿来笔墨纸砚铺在桌上,张母一旁帮忙。

【胡壹修奋笔疾书,一幅墨迹随即而成。

【这幅墨迹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胡壹修敬书。”

【母子将这幅墨迹抬起展示。

三人:(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大屏幕上随之出现一行行文字。

幕后音:(朗诵大屏幕上的文字)

1902年,胡壹修胞弟胡雨人从日本留学回国,针对废除科举后的中国教育状况,多次向各级政府上书关于我国教育现状的思考。当年10月,胡壹修同胡雨人一起,创办胡氏公立蒙学堂,开无锡分区新学风气之先。随后,胡氏公立学堂虽经历了学制变革、招生范围扩大、天灾、经济压力和人事变动等,但一直是坚持正常教学,直至1949年2月停办。整整47个春秋,胡氏公立学堂为无锡城乡培育了数以千计的各类人才,其功赫赫,与日月争辉!新中国成立后,胡氏公学堂与其它学校一起,合并成为如今的堰桥中学,是无锡教育界一颗璀璨的明珠!

幕后唱:乡区新学开新篇,

胡氏公学桃李艳。

星移斗转春常在,

赞颂先贤舞翩迁。

【音乐声中,三人载歌载舞。

【三人造型。

【切光。

——剧终。 Ae1FdyA+gR1ZqaUm3JjpXdyEjTuvGzvnT2bTGSoXKdtYM89gvEziHgNN9KqFl7X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